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治療盜汗、自汗的神效外用驗方

 圖書 館員 2014-08-04

治療盜汗、自汗的神效

外用驗方:五倍子9克,研細末,加水調成糊狀。睡前敷肚臍上,用紗布、膠帶固定。敷一次即愈。

自汗、盜汗,一張表搞定

自汗、盜汗的形成,有陽虛和陰虛兩個方面,非為“陰失其守”,則屬“陽虛不固”,總屬陰陽失調之故。

汗為人體陰液所化,藏于心,源于腎。汗出,是心陽鼓動,陽盛乘陰,迫使心液由膚腠而出的結果。

按發(fā)病臟腑辨證論治

中醫(yī)診斷歌訣

表寒證:

傷寒惡寒身發(fā)熱,鼻塞無汗浮緊咳。中風惡風脈浮緩,頭項強痛自汗出。

2、表熱證:

表熱熱重惡寒輕,微渴有汗咽腫紅。咳痰粘稠脈浮數(shù),舌紅苔黃銀翹靈。 

3、里熱實證:

里熱實證高熱狂,煩譫口渴喜飲涼。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數(shù)有力舌苔黃。 

4、里寒虛癥:

里寒虛癥腹痛滿,嘔吐清水氣息短。納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脈沉緩。

5、寒證:

寒證面白畏寒冷,蜷臥口淡尿長清。便溏舌淡脈遲弱,陰盛外寒陽虛生。 

6、實熱證:

實熱高熱面目紅,汗出煩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譫語,舌絳脈洪和神昏。 

7、虛熱證:

虛熱骨蒸五心煩,盜汗乏力悸失眠。頭暈眼花腰酸痛,氣短咽干痰少粘。

顴紅無苔脈細數(shù),育陰潛陽治可愈。

8、寒熱錯雜(上熱下寒):

上熱下寒錯雜證,胸中煩熱咳痰粘??谏嗌徰誓[痛。腹痛便溏緊相連。 

9、上寒下熱:

上寒胃脘拘急痛,嘔吐清水噦逆急。下熱下腹脹悶痛,尿痛色黃尿意頻。 

10、里寒表熱:

里寒素有浮腫病,畏寒便溏四肢涼。復感表熱渴咽痛,發(fā)熱解表當助陽。

11、里熱表寒:

里熱表寒素有熱,煩躁便秘渴咽干。復感寒邪身軀痛,繼而發(fā)熱惡風寒。

12、真熱假寒:

真熱假寒陽不伸,面色蒼白手足冰。惡熱煩渴喜冷飲,舌絳苔黃神不清。

13、真寒假熱:

身寒假熱陽氣虛,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熱口渴脈虛大,甘溫除熱好時機。

14、虛癥:

虛癥形瘦無精神,心悸氣短汗淋淋。陰虛可見五心熱,陽虛面白肢不溫。

舌光無苔脈細弱,大便溏瀉小便頻。

15、實證:

實證氣郁精神狂,脅脘腹脹痰濁黃。便難里急尿澀痛,舌紅苔厚脈弦長。 

16、上實下虛:

上實喘嗽壅勝痰,胸脘腹脹臥則難。下虛浮腫吸氣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虛下實:

上虛心肺不足證,下實大腸濕熱凝。心悸怔中氣息短,里急后重膿血行。 

里實表虛風熱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jié)M據(jù)按二便閉,發(fā)熱汗出痛惡風。 

18、里虛表實:

里虛表實食欲減,便溏食后腹脹滿。惡寒發(fā)熱頭身痛,素體陽虛又外感。 

19、真實假虛:

內有真實外假虛,體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癥癖,大實贏狀補益疾。 

20、真虛假實:

真虛假實腹脹滿,痛喜揉按而和緩。舌質胖嫩虛弦脈,反瀉含冤重危險。 

21、陰陽:

陰證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語聲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

陽證神旺語聲粗,面目紅赤呼吸粗。高熱尿黃大便秘,舌紅苔黃脈洪浮。

陰虛內熱顴唇紅,盜汗少寐夢遺精。五心煩熱脈細數(shù),舌紅無苔臥不寧。

陽虛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虛弱脈,身倦畏寒尿頻數(shù),陽痿帶稀體無澤。

失血脫水成之陰,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紅干燥脈虛數(shù),面色潮紅畏熱煩。 

亡陽病變陽虛脫,手足厥冷汗出多。脈微欲絕舌淡潤,渴喜熱飲息微弱。 

22、氣虛:

氣虛五臟功能弱,呼吸氣促語低微。身疲肢倦食納少,心悸筋緩目發(fā)黑。

頭暈眼花腰酸痛,自汗脫肛內臟重。 

23、氣滯證:

氣滯主證脹悶痛,脹疼發(fā)作時重輕,竄痛噯氣矢氣減,兼證五臟各有型。

脘悶納呆脅脹滿,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氣逆:

氣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嘔惡噯氣呃逆胃,腫逆昏厥頭暈眩。 

25、血虛證:

面唇舌甲無光華,心悸失眠手足麻,經(jīng)少衍期脈虛細,頭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熱證:

身熱夜甚煩不眠,目紅鼻衄發(fā)疹斑。舌質紅絳脈細數(shù),月經(jīng)先期崩漏連。 

27、血瘀:

腫脹刺痛有定點,曰輕夜重面色暗??诖缴噘|青紫暗,舌邊尖部瘀點斑。

口干嗽水不欲咽,肢體麻木或痙攣。脈沉細澀為要點,部位不同隨政見。 

28、氣滯血淤:

氣滯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脅痞塊,舌紫脈虛診可憑。 

29、氣血兩虛:

氣血兩虛頭暈眩,少氣乏力懶語言。面白色淡脈細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氣虛失血:

氣虛失血屬內傷,倦怠少氣面萎黃。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脈弱歸脾湯。

自汗盜汗總括

1。自汗表陽虛惡冷,陽實蒸熱汗津津,盜汗陰虛分心腎,心虛不固火傷陰。

【注】

無因汗出,謂之自汗。自汗謂表陽虛,汗出則惡寒冷,宜用后方。

若蒸蒸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則為里陽實,宜以調胃承氣湯下之。

睡則出,覺則汗止,謂之盜汗。盜汗為陰虛,當分心虛不固,心火傷陰也。

黃耆六一湯 玉屏風散 黃耆建中湯

2。自汗表虛黃耆草,玉屏風散術耆防,氣虛加參陽虛附,血虛黃耆建中湯。

【注】

黃耆六一湯,即黃耆六錢,甘草一錢也。

玉屏風散,即黃耆,白術,防風也。

二方皆治表虛自汗,若氣虛加人參,陽虛加附子可也。

若不惡寒不氣少,則為血虛,不可用參,附,宜黃耆建中湯,即小建中湯加黃耆也。方在傷寒門。

當歸六黃湯 酸棗仁湯

3。盜汗心火下傷陰,歸耆二地柏連芩,心虛酸棗芍歸地,知柏苓耆五味參。

【注】

當歸六黃湯,治心火傷陰盜汗,即當歸黃芩,黃連黃柏,生熟地黃也。

酸棗仁湯,治心虛不固盜汗,即酸棗仁,當歸白芍,生地,知母黃柏,茯苓,黃耆,五味子,人參也?!夺t(yī)宗金鑒》

寒熱虛實表里陰陽辨

  病有總要,寒、熱、虛、實、表、里、陰、陽,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則辨證之法亦不出此。一病之寒熱,全在口渴與不渴,渴而消水與不消水,飲食喜熱與喜冷,煩躁與厥逆,溺之長短、赤白,便之溏結,脈之遲數(shù)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凍飲料食,煩躁溺短赤,便結,脈數(shù),此熱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飲熱湯,手足厥冷,溺清長,便溏,脈遲,此寒也。 

  一病之虛實,全在有汗與無汗,胸腹脹痛與否,脹之減與不減,痛之拒按與喜按,病之新久,稟之濃薄,脈之虛實以分之。假如病中無汗,腹脹不減,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稟濃脈實有力,此實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脹時減,復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則痛止,病久,稟弱,脈虛無力,此虛也。 

  一病之表里,全在發(fā)熱與潮熱,惡寒與惡熱,頭痛與腹痛,鼻塞與口燥,舌苔之有無,脈之浮沉以分之。假如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舌上無胎,脈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熱惡熱,腹痛口燥,舌苔黃黑,脈息沉,此里也。 

  至于病之陰陽,統(tǒng)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廣。熱者為陽,實者為陽,在表者為陽;寒者為陰,虛者為陰,在里者為陰。寒邪客表,陽中之陰;熱邪入里,陰中之陽。寒邪入里,陰中之陰;熱邪達表,陽中之陽。而真陰、真陽之別,則又不同。假如脈數(shù)無力,虛火時炎,口燥唇焦,內熱便結,氣逆上沖,此真陰不足也;假如脈大無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便溏,飲食不化,此真陽不足也。寒、熱、虛、實、表、里、陰、陽之別,總不外此。然病中有熱證而喜熱飲者,同氣相求也。有寒證而喜冷凍飲料,卻不能飲者,假渴之象也。有熱證而大便溏瀉者,挾熱下利也。有寒證而大便反硬者,名曰陰結也。有熱證而手足厥冷者,所謂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是也有寒證而反煩躁,欲坐臥泥水之中者,名曰陰躁也。有有汗而為實證者,熱邪傳里也。有無汗而為虛證者,津液不足也。有惡寒而為里證者,直中于寒也。有惡熱、口渴而為表證者溫熱之病自里達表也。此乃陰陽變化之理,為治病之權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

論八綱辨證與六經(jīng)辨證的關系劉渡舟

在明、清兩代,一些杰出的醫(yī)家,如張景岳、程鐘齡、江筆花等人,他們從六經(jīng)辨證中抽出陰陽兩綱,以統(tǒng)領表里、寒熱、虛實的辨證,當時受到醫(yī)家的重視和歡迎。后來又加以發(fā)展和完善,才成為現(xiàn)在的八綱辨證。從江氏的《表里虛實寒熱辨》之文,還可看出當時的提法,只是陰陽稱綱,然表里虛實寒熱猶未被提到綱的高度。

江氏說:“凡人之病,不外乎陰陽。而陰陽之分,總不離乎表里、虛實、寒熱六字盡之。夫里為陰,表為陽,虛為陰,實為陽,寒為陰,熱為陽,良醫(yī)之救人,不過辨此陰陽而已;庸醫(yī)之殺人,不過錯認此陰陽而已。”他的說法和張景岳的“兩綱”、“六變”的主張基本相似??梢哉f,這是八綱辨證體系形成前的雛形階段。我們今天重溫八綱辨證體系的發(fā)展和臨床運用情況,作為我們的參考和借鑒,也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八綱辨證的思想,源于《傷寒論》的六經(jīng)辨證。而在《傷寒論》中六經(jīng)與八綱則又是緊密相連、密切結合、缺一不可的。這是因為,六經(jīng)是物質的,是臟腑經(jīng)絡的概括,辨證必須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所以諸病不能越出六經(jīng)的范圍。然而六經(jīng)的證候表現(xiàn),也不能離開八綱分證的規(guī)律,所以二者必須相結合才能完善地用于臨床辨證?,F(xiàn)將八綱辨證與六經(jīng)辨證相結合的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一、 陰陽

《內經(jīng)》云:“治病必求于本”,“生之本,本于陰陽。”故陰陽兩綱,既為六經(jīng)之綱,又是八綱之綱,用以統(tǒng)攝諸證及其發(fā)展變化。

1. 太陽病

太陽與少陰為表里,而有陰陽之分。若脈浮發(fā)熱而惡寒的,則為病發(fā)于太陽,叫做陽證。若脈沉,無熱而惡寒的,為病發(fā)于少陰,則叫陰證。

2. 陽明病

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故有陰陽之分。若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的,則為病發(fā)于陽明,叫做陽證;若陽明中寒,內轉太陰,而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出涼汗,大便初硬后溏,為病發(fā)于太陰,則叫做陰證。

3. 少陽病

少陽與厥陰為表里,而有陰陽之變。若其人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為病發(fā)于少陽,則叫做陽證。若見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舌苔黑滑,為病發(fā)于厥陰,則叫做陰證。

六經(jīng)為病,皆有陰陽兩方面的問題。于此用對立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則叫做二分法的思想。夫能分則能辨,由此也才能統(tǒng)攝六經(jīng),進而辨清表里、寒熱、虛實等證。

由上述可見,陽經(jīng)之病,多發(fā)于六腑,因腑為陽,氣血充盈,抗邪有力,故以各種熱象為特點;陰經(jīng)之病,多發(fā)于五臟,因臟為陰,氣血虛寒,抗邪無力,故以各種寒象為特點。若推而廣之: 凡身輕、氣喘、口鼻氣熱、目睛了了,不能睡眠;或熱極朦朧,視物不清;或目赤多眵;或身熱面赤唇紅;或煩渴而小便紅黃,則皆為陽證的反映。若身重,口鼻氣冷,目不了了,但欲臥寐,面色不紅,四肢厥冷,爪甲色青,吐利而小便色白,則皆為陰證的反映。

古人說:“陽極似陰,陰極似陽”,所以,辨陰證陽證時,須區(qū)別其真?zhèn)畏讲槐黄浔硐笏?。《傷寒論》?1條說:“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彼浴白C”有真?zhèn)?,而“情”則可信。故以“欲”與“不欲”而察其真象。臨床之時,若師其法,則庶幾近之。

二、 表里

陰陽六經(jīng)為病,皆有一個發(fā)病部位的問題。故認清表里病位,則汗、下之法,方能用之不殆。

1. 太陽病表里證

(1) 太陽病表證: 六經(jīng)為病,只有太陽病能當表證的提綱,這是與太陽的生理特點分不開的。太陽經(jīng)上連于風府,為諸陽主氣,故它總六經(jīng)而統(tǒng)營衛(wèi),為一身之外藩,所以,太陽主表。另外,六經(jīng)各有經(jīng)、腑之分,凡經(jīng)受邪,而與腑比較,則因經(jīng)在外而有表證的含義。

《傷寒例》說:“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fā)。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薄秱摗返?條的“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等證候,皆說明了邪傷太陽經(jīng)表,太陽經(jīng)氣不利而發(fā)病的特點。

(2) 太陽病里證: 太陽之腑為膀胱,而居于下焦之里。若太陽在經(jīng)之邪不解,邪氣隨經(jīng)入腑,由表及里,則有蓄水和蓄血的病變。我們將它叫做太陽病的里(腑)證。

太陽蓄水證: 以脈浮,微熱,消渴引飲,小便不利為主證,甚或見飲水則吐的,則叫做“水逆”。

太陽蓄血證: 太陽病,脈微而沉,反映了表邪入里。而有少腹硬滿,精神發(fā)狂;或少腹急結,精神如狂,然小便自利,故知為熱與血結,而與水無關。

2. 陽明病表里證

(1) 陽明病表證: 《傷寒例》說:“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fā)。以其脈挾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疼、鼻干,不得臥。”成無己注:“陽明脈起于鼻交中,絡于目。陽明之脈,正上,還出目系……目疼鼻干者,經(jīng)中客邪也。”此證還有發(fā)熱、惡寒,無汗,緣緣面赤,額頭作疼,脈浮而長等證候。

(2) 陽明病里證: 若胃腸受邪,則叫陽明病里證?!秱摗返?18條的“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里,而反發(fā)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即指陽明胃腸里證為病。里證不能發(fā)汗,發(fā)汗則傷津液,故而大便為難。

3. 少陽病表里證

(1) 少陽病表證: 少陽為半表半里,位居兩脅,然從經(jīng)腑而分,亦有表里之證。

《傷寒例》說:“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fā)。以其脈循脅絡于耳,故脅痛而耳聾?!背蔁o己注:“胸脅痛而耳聾者,經(jīng)壅而不利也?!倍秱摗返?64條亦記載了“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等的少陽經(jīng)證。

(2) 少陽病里證: 指的是少陽腑證?!秱摗返?63條說:“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為邪熱入于膽腑,迫使膽汁上溢則口苦,故稱為少陽病的里證。

4. 太陰病表里證

(1) 太陰病表證: 《傷寒例》說:“尺寸俱沉細者,太陰受病也,當四五日發(fā)。以其脈布胃中,絡于嗌,故腹?jié)M而嗌干?!薄秱摗返?74條的“太陰中風,四肢煩疼……”第276條的“太陰病,脈浮者??砂l(fā)汗……”都反映了太陰脾家的經(jīng)表為病的事實。

(2) 太陰病里證:  《傷寒論》第279條說:“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則說明誤下之后,在表之邪傳入太陰之里,出現(xiàn)腹?jié)M時疼的太陰里證。

5. 少陰病表里證

(1) 少陰病表證: 《傷寒例》說:“尺寸俱沉者,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fā)。以其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這是論述少陰經(jīng)的熱證;《傷寒論》第301條說:“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則是論述了少陰陽虛,經(jīng)表受寒之證。

(2) 少陰病里證: 是指少陰心腎兩臟之病。如《傷寒論》第323條的“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又285條說:“少陰病,脈細沉數(shù),病為在里……”這兩條說明了少陰病既有陽虛的里寒證;又有陰虛的里熱證。

6. 厥陰病表里證

(1) 厥陰病表證: 《傷寒例》說:“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fā)。以其脈循陰器,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而《傷寒論》第351條又說:“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币陨蟽蓷l反映了厥陰病經(jīng)熱和經(jīng)寒為病的特點。

(2) 厥陰病里證: 《傷寒論》第352條說:“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內有久寒”,是指厥陰臟寒里證而言。

以上我們用表里兩綱,以反映六經(jīng)的經(jīng)絡、臟腑之為病,這才能體現(xiàn)出中醫(yī)辨證學的系統(tǒng)和完整。如果只講臟腑的里證,而不講經(jīng)絡的表證,則失六經(jīng)辨證的宗旨。所以八綱辨證必須與六經(jīng)辨證結合起來,才不致失于片面。

三、 寒熱

寒熱兩綱,為反映六經(jīng)寒熱病情而設。它以疾病有寒熱兩種情況的客觀存在,故作為臨床治療中辨證分型的依據(jù)。因此,它便把表里、陰陽為病的具體病情概括無遺。

1. 太陽病寒熱證

(1) 太陽病寒證: 太陽主表,然表病而有寒熱之分,不可不察。如《傷寒論》第3條的“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這條以惡寒、體痛、脈緊反映出表寒為病的特點,故可稱為太陽病的表寒證。

(2) 太陽病熱證: 有寒必有熱,此乃相對而生之故。然太陽病表熱證,不外以下兩種形式: 一是感受溫熱邪氣,如《傷寒論》第6條的“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因溫熱之邪尚在太陽,未全入里,故叫太陽病表熱證。一是由于風寒束表,日久不解,則寒郁化熱,而脈由緊變緩,身由疼變重,身無汗而精神煩躁者,也可稱為太陽病表熱證。此外尚有27條的“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湯”,也屬于太陽病表熱證的一種。

2. 陽明病寒熱證

(1) 陽明病里寒證: 陽明主里,而以里證為主。然里證有寒熱之分,試敘如下:

《傷寒論》第226條說:“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贝藯l論陽明里寒作噦;而243條說:“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贝藯l論里寒作嘔,并提出了治法。

(2) 陽明病里熱證: 陽明病的里熱證,有在上、在中、在下的不同。熱在上,郁于膈脘,則心中懊,舌上生苔;熱在中則渴欲飲水,口干而燥;熱在下,則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而小便不利。

3. 少陽病寒熱證

(1) 少陽病寒證: 其證胸脅滿悶,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腹中脹,大便溏,脈弦遲等證。

(2) 少陽病熱證: 其證口苦、心煩、咽干、目眩為主。

4. 太陰病寒熱證

(1) 太陰病寒證: 《傷寒論》第277條說:“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臟有寒”,指脾有寒,故證見腹瀉而不渴。

(2) 太陰病熱證: 《傷寒論》第278條說:“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fā)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

太陰為濕土,故發(fā)病而有濕熱與濕寒的不同。必須辨清而不能相混。

5. 少陰病寒熱證

(1) 少陰病寒證: 少陰病寒證,包括甚廣,《傷寒論》第282條說:“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以下焦虛有寒”一語,道破了少陰病的寒證實質。

(2) 少陰病熱證: 《傷寒論》第303條說:“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說明了少陰病熱證煩躁的情況。

6. 厥陰病寒熱證

(1) 厥陰病寒證: 《傷寒論》第352條說:“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闭f明了其人肝有久寒,表現(xiàn)為下焦積冷,少腹冷痛,或上逆作嘔等證。

(2) 厥陰病熱證: 厥陰病的熱證,或感受熱邪為病;或陽氣被郁,久而化熱;或厥陰陽復太過、熱氣有余等所致,茲舉熱厥一例,以資說明: 《傷寒論》第335條說:“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fā)熱;前熱者,后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fā)汗者,必口傷爛赤?!闭f明了厥陰內熱,而有致厥之機。

四、 虛實

虛實兩綱,常以反映六經(jīng)為病,正邪斗爭的虛實情況,大概來講,凡三陽經(jīng)病,多以實證為主,三陰病中多以虛證為主。

1. 太陽病虛實

(1) 太陽病表虛證: 太陽病為表證,若表證汗出的,則叫表虛證。如《傷寒論》第12條的“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笔钦f太陽病表邪的虛證。

(2) 太陽病表實證: 太陽病表證,若無汗而喘的,則叫表實證。如《傷寒論》第35條的“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疼、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是說的太陽表邪的實證。

2. 陽明病虛實

(1) 陽明病里虛證: 陽明主里,而有虛實之分。陽明病的里虛證,如《傷寒論》第196條說:“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背蔁o己注:“胃為津液之府,氣虛津少,病則反無汗。胃候身之肌肉,其身如蟲行皮中者,知胃氣久虛也?!?/span>

按: 太陽主表,故以有汗為虛,無汗為實。陽明主里,則以有汗為實,無汗為虛,以見表里虛實之辨。

(2) 陽明病里實證: 陽明病的里實證,以“不更衣”、“大便難”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秱摗返?80條的“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就是論述陽明為病的特點。里實的具體證候有: 不大便、腹?jié)M疼痛,或繞臍疼痛;或腹?jié)M不減,反不能食,脈沉緊,或沉遲有力,舌苔黃燥等證。

3. 少陽病虛實

(1) 少陽病虛證: 少陽病的虛證,如《傷寒論》第100條的“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少陽病,脈本弦,今浮取而澀,沉取而弦,與太陽病的“尺脈遲”意義相同,反映了少陽病挾虛而氣血不足之象。先與小建中湯以扶正氣之虛,后用小柴胡湯(似當去黃芩加芍藥)以和解少陽之邪。

今之肝炎患者,每見脅痛不止,服藥而不效,脈弦澀遲的,余每用小建中湯取效。此乃“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法。肝病用糖治療,蓋古已有之,非始自于今。

(2) 少陽病實證: 是指少陽病胸脅苦滿,心下急,郁郁微煩、嘔不止,不便秘結,口苦心煩,脈弦滑有力等證。

4. 太陰病虛實

(1) 太陰病虛證: 太陰病的虛證,往往和寒證相連,如《傷寒論》第273條的“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這一條,充分反映了脾氣虛寒的吐利之證。然臨床所見,厥陰病寒證的吐利,是以吐為主而下利為次;而太陰病的寒證吐利,則以下利為主而嘔吐為次,不可不知。

(2) 太陰病實證: 《傷寒論》第279條說:“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本驼f明了脾實可下之證。然其脈必沉而有力,如脈弱者,則不可用。

5. 少陰病虛實

(1) 少陰病虛證: 少陰病的虛證,應當分析陰虛和陽虛,如《傷寒論》第286條說:“少陰病,脈微,不可發(fā)汗,亡陽故也?!边@一條是講,因脈微陽虛,故禁用汗法。第285條說:“少陰病,脈細沉數(shù),病為在里,不可發(fā)汗。”這條以脈細數(shù)陰虛,故禁用汗法。從中反映出,少陰病的虛證有陰陽之分。

(2) 少陰病實證: 俗云: 腎無實證,肝無虛證,此乃粗略之言,固不足法。然少陰病的實證從何得之?多以“中臟溜腑”的方式形成。

如《傷寒論》第321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此條說明,燥熱內實,迫陰下奪,窮必及腎,成為少陰病可下的實證。

6. 厥陰病虛實

(1) 厥陰病虛證: 厥陰病的虛證,有陽氣虛和血虛的不同。陽虛的如《傷寒論》353條說:“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笔钦f的厥陰陽虛寒證。血虛的如《傷寒論》第351條,“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是說的厥陰血虛受寒之證治。

(2) 厥陰病實證: 厥陰病的實證,而有痰壅水停,熱結使肝的疏泄不利,氣機不達,而發(fā)生厥逆之變。如《傷寒論》第355條說:“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贝藯l論述了痰邪凝結胸中,厥陰氣機不利的手足厥冷之證。又第356條說:“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此條是論水停于胃,肝不疏泄,氣機不達,手足厥冷之證,因內有水邪,故稱為實證。

通過以上八綱辨證,與六經(jīng)辨證結合來看,于每一經(jīng)中,皆有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個方面的變化。用以反映六經(jīng)為病的證候規(guī)律,所以說它有辨證的綱領意義。然而八綱辨證又是在六經(jīng)為病基礎之上的客觀反映,因此,八綱與六經(jīng)是一個統(tǒng)一的機體,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人為地把它們分割開來,則就必然破壞八綱辨證的物質精神和六經(jīng)辨證的客觀存在。

同時,中醫(yī)的辨證學說,是體現(xiàn)于經(jīng)絡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的運動,所以唯有用八綱辨證方法才能統(tǒng)攝經(jīng)、腑表里的病位;陰陽臟腑的病性;以及陰陽寒熱,正邪虛實,無不一以貫之,才有綱有目,了如指掌。為此,不揣膚淺,以八綱與六經(jīng)結合的實際情況,論述仲景辨證論治之法,簡漏之處,請加指教。

中醫(yī)診斷歌訣
1、表寒證:傷寒惡寒身發(fā)熱,鼻塞無汗浮緊咳。中分惡風脈浮緩,頭項強痛自汗出。
2、表熱證:表熱熱重惡寒輕,微渴有汗咽腫紅??忍嫡吵砻}浮數(shù),舌紅苔黃銀翹靈。
3、里熱實證:里熱實證高熱狂,煩譫口渴喜飲涼。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數(shù)有力舌苔黃。
4、里寒虛癥:里寒虛癥腹痛滿,嘔吐清水氣息短。納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脈沉緩。
5、寒證:寒證面白畏寒冷,蜷臥口淡尿長清。便溏舌淡脈遲弱,陰盛外寒陽虛生。
6、實熱證:實熱高熱面目紅,汗出煩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譫語,舌絳脈洪和神昏。
7、虛熱證:虛熱骨蒸五心煩,盜汗乏力悸失眠。頭暈眼花腰酸痛,氣短咽干痰少粘。顴紅無苔脈細數(shù),育陰潛陽治可愈。
8、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上熱下寒錯雜證,胸中煩熱咳痰粘??谏嗌徰誓[痛。腹痛便溏緊相連
9、上寒下熱:上寒胃脘拘急痛,嘔吐清水噦逆機急。下熱下腹脹悶痛,尿痛色黃尿意頻。
10、里寒表熱:里寒素有浮腫病,畏寒便溏四肢涼。復感表熱渴咽痛,發(fā)熱解表當助陽。
11、里熱表寒:里熱表寒素有熱,煩躁便秘渴咽干。復感寒邪身軀痛,繼而發(fā)熱惡風寒。
12、真熱假寒:真熱假寒陽不伸,面色蒼白手足冰。惡熱煩渴喜冷飲,舌絳苔黃神不清。
13、真寒假熱:身寒假熱陽氣虛,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熱口渴脈虛大,甘溫除熱好時機。
14、虛癥:虛癥形瘦無精神,心悸氣短汗淋淋。陰虛可見五心熱,陽虛面白肢不溫。舌光無苔脈細弱,大便溏瀉小便頻。
15、實證:實證氣郁精神狂,脅脘腹脹痰濁黃。便難里急尿澀痛,舌紅苔厚脈弦長。
16、上實下虛:上實喘嗽壅勝痰,胸脘腹脹臥則難。下虛浮腫吸氣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虛下實:上虛心肺不足證,下實大腸濕熱凝。心悸怔中氣息短,里急后重膿血行。
里實表虛風熱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jié)M據(jù)按二便閉,發(fā)熱汗出痛惡風。
18、里虛表實:里虛表實食欲減,便溏食后腹脹滿。惡寒發(fā)熱頭身痛,素體陽虛又外感。
19、真實假虛:內有真實外假虛,體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癥癖,大實贏狀補益疾。
20、真虛假實:真虛假實腹脹滿,痛喜揉按而和緩。舌質胖嫩虛弦脈,反瀉含冤重危險。
21、陰陽
陰證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語聲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
陽證神旺語聲粗,面目紅赤呼吸粗。高熱尿黃大便秘,舌紅苔黃脈洪浮
陰虛內熱顴唇紅,盜汗少寐夢遺精。五心煩熱脈細數(shù),舌紅無苔臥不寧。
陽虛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虛弱脈,身倦畏寒尿頻數(shù),陽痿帶稀體無澤。
失血脫水成之陰,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紅干燥脈虛數(shù),面色潮紅畏熱煩。
亡陽病變陽虛脫,手足厥冷汗出多。脈微欲絕舌淡潤,渴喜熱飲息微弱。
22、氣虛:氣虛五臟功能弱,呼吸氣促語低微。身疲肢倦食納少,心悸筋緩目發(fā)黑。頭暈眼花腰酸痛,自汗脫肛內臟重。
23、氣滯證:氣滯主證脹悶痛,脹疼發(fā)作時重輕,竄痛噯氣矢氣減,兼證五臟各有型。脘悶納呆脅脹滿,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氣逆:氣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嘔惡噯氣呃逆胃,腫逆昏厥頭暈眩。
25、血虛證:面唇舌甲無光華,心悸失眠手足麻,經(jīng)少衍期脈虛細,頭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熱證:身熱夜甚煩不眠,目紅鼻衄發(fā)疹斑。舌質紅絳脈細數(shù),月經(jīng)先期崩漏連。
27、血瘀:腫脹刺痛有定點,日輕夜重面色暗??诖缴噘|青紫暗,舌邊尖部瘀點斑??诟伤运挥?,肢體麻木或痙攣。脈沉細澀為要點,部位不同隨政見。
28、氣滯血淤:氣滯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脅痞塊,舌紫脈虛診可憑。
29、氣血兩虛:氣血兩虛頭暈眩,少氣乏力懶語言。面白色淡脈細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氣虛失血:氣虛失血屬內傷,倦怠少氣面萎黃。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脈弱歸脾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