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物簡介曲阜師大政治系87級畢業(yè)。1991年畢業(yè)后客居濟寧,先后創(chuàng)作散文、思想性隨筆、文學評論一百五十余萬字。近年寫作以關注體制文化和國民生態(tài)為主,同時兼顧文學性思考。主要發(fā)表于《方法》、《天涯》、《隨筆》、《黃河》、《書屋》、《東方》、《社會科學論壇》、《博覽群書》《人民文學》、《世界文學》、《長城》、《散文》、《散文·海外版》、《美文》等。現(xiàn)居北京,任央視新聞評論部<社會記錄>欄目指導。 2 主要作品著有思想隨筆集和文學評論集《激動的舌頭》(中國電影出版社)、《黑暗中的銳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跟隨勇敢的心》、《精神自治》(中國工人出版社)、《有毒的情人》(云南人民出版社)共五部。早年曾獲上?!懊妊课膶W獎”“山東文學獎”等。作品入錄《1949—1999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散文卷》、連續(xù)多年《中國年度最佳散文》、《中國年度最佳雜文》、《當代散文精品》和《1979—2001人文隨筆》等百余選本。 3 人物訪談3.1 談作家最推崇羅曼羅蘭和茨威格 記者:您的閱讀札記《跟隨勇敢的心》是深夜精神漫游、與大師對話的結(jié)果。您在其中提到不少作家和作品,對您影響比較大的作家是誰?您眼中的好作家的標準是什么? 王開嶺:我把優(yōu)秀作家分成三類:一類可讀其代表作,一類可讀其選集,一類可讀其全集。如果只能讀一部書,那就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吧,它能讓你美好而自足地面對世界,而不再胡亂求教或求助于別人。就精神的端莊和美感而言,我最推崇的是羅曼羅蘭和茨威格,我稱其為“人類作家”,其屬于我方才說的第三類。而茨威格,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作家。讀他們的時機越早越好,一旦你讀了大量流行書和快餐書之后,即很難再領略其美感,因為你的口味被熏得太重了,會變得不耐煩。 僅就文學而言,不妨多讀兩類東西:一是經(jīng)典,比如契訶夫、托爾斯泰、康帕斯托烏夫斯基、阿赫瑪托娃、帕斯捷爾納克、川端康成、奧威爾、羅曼羅蘭、茨威格、卡夫卡、雨果、海明威、馬爾克斯、沈從文、豐子愷、汪曾祺、孫犁等人的作品。二是當代作家的好作品。另外,一定要讀點詩歌和哲學,精神構(gòu)成中要有一點務虛的和形而上的元素,而這恰恰最接近語言真相和生命真相,詩歌和哲學提供的就是這個。 羅曼羅蘭有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边@是我心目中好作家的標準,好的書和作家本人,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一點。 記者:您好像特別喜歡史鐵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王開嶺:史鐵生是一個心靈懇切、精神誠實的人,是一個滌清了生命浮華的人,是一個和自己充分對話的人,這非常難得,只有特殊命運和特殊的生命狀態(tài),才能實現(xiàn)這一點。他是安靜的、祥和的,而我們是喧囂的、騷動的。他是一杯純凈水,我們是混合飲料,摻了多少東西,自己也不知道。雖然我的一些朋友是他的朋友,但我們沒見過面,也沒有這沖動,我覺得安靜是一種美,也是一種美德。我在用心靈注視他,我能感受到他的存在,無論于這個城市,還是這個時代,空氣中有他的成分。這種成分讓我感到欣慰而滿足。當他去世后,我感到了難挨的孤獨,你覺得空氣成分瞬間變了。這就是他的意義。包括王世襄,他們?nèi)ナ罆r,我在做新聞頻道的《24小時》節(jié)目,當晚我們加了條新聞,我說:一個時代結(jié)束了。 3.2 談古典故鄉(xiāng)的風景與兒趣都不見了 記者:您對逝去的東西似乎情有獨鐘,甚至給《古典之殤》起了個“紀念原配的世界”的副標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數(shù)量的增加,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失去很多東西,把過去想象得那么好,會不會有過度美化的嫌疑? 王開嶺:《古典之殤》是一本寫給孩子的書,我想讓他們知道父輩的童年,我那代人的童年是和大自然一起的,我們的玩具就是大自然本身,書中有篇文章叫《每個故鄉(xiāng)都在消逝》,講了我的初中作文,里面提到的鄉(xiāng)村風光和種種兒趣,二十年工夫,它們?nèi)灰娏耍弧鞍l(fā)展”吞噬了,而這些自然風光和生活美學,它們曾經(jīng)存在了幾千年,而我們這么快就開始回憶了,這讓我心情沉重,我決心把這本書放大了來寫,與其說它寫給過去,不如說寫給未來,寫給想在一個美好的國度過一種美好生活的人們。歷史,會在未來的某個地方,等著我們,會再次相遇。而且,這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相遇。 記者:在您的文章中,也有很多深層次的反思,愛恨都很強烈。 王開嶺:一個人,能不能在精神和行動上建立起與時代的關系,決定著一個作家的氣象和格局。他要具備兩種能力:恨的能力和愛的能力。 你的關懷力越大,就越會激發(fā)這兩股力量,愛得越深沉,就會更深刻地看清愛的敵人,遭遇那些威脅美好事物的東西,你就要去抗爭,去保衛(wèi),為了愛,為了你愛的人和事。愛與恨,既屬于感情,也屬于理性,是交織在一起的。熟悉我作品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篇文章中,它們都同居在一起。 要關心時代,要關注我們這個生存共同體的遭遇和命運,責任有多大,才情就有多大。生活態(tài)度就是寫作態(tài)度,這是我的寫作立場。我覺得一個好作家,首先應該是一個赤子。 3.3 談閱讀一個人的心性與氣質(zhì)來源于此 記者:王開嶺從您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您的閱讀范圍非常廣泛。 王開嶺:在我看來,閱讀,不僅是一項生活內(nèi)容,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人的知識構(gòu)成、價值判斷、審美方式,多來自于閱讀。我是上世紀60年代末出生的人,我的青春期沒有網(wǎng)絡,我是在讀書中長大的,它幫我完成了和歷史上那些優(yōu)秀人生的交往,有了書,你就不再孤獨。 在這個電子媒體時代,我尤其推崇紙質(zhì)閱讀。撫摸一本好書,目光和手指從紙頁上滑過,你的內(nèi)心會安靜下來,這是個儀式,就像品茗,猶如和一個高質(zhì)量的朋友對坐,你會籠罩在一個彌漫著定力和靜氣的場中。而瀏覽網(wǎng)頁,你不會有這種感覺,你只想著快速地擄取信息,一切在急迫和焦慮中進行,這就不是飲茶了,而是咕咕嘟嘟吞水。 讀書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著“有用”,其價值不是速效的,它是緩釋的,是一種浸潤和滲透的營養(yǎng),一個人的心性和氣質(zhì)哪里來?就是這樣熏陶出來的。古人說,“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边^去不解,現(xiàn)在我懂了。一方水土一方人,“閱讀”就是一方水土。當然,水土的成分取決于你的書籍質(zhì)量和吸收效果。 記者:作為比較專業(yè)的讀者,您是如何從茫茫書海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書的? 王開嶺:我給年輕人的提醒是,不要接觸太多暢銷書和明星書,頂多快速掃一眼,不要讓它們占據(jù)你的書房和時間。因為“暢銷”角色決定了它的快餐品質(zhì),它是為取悅你而策劃出來的,它不可避免地帶有粗糙、輕佻、狂歡、誘惑的氣質(zhì),你會得到迎合卻得不到提升。 一本好書,生產(chǎn)方式上一定有一種“手工”的品質(zhì)和痕跡,其主人一定是沉靜、含蓄的,不喧囂不浮躁,同時意味著一個較長的工期。人生,若能找到一些好書并安置在身邊,那你就很幸運,就很富有,相當于你住在一棟優(yōu)美的房子里,不僅有好的情侶,而且周圍都是好鄰居。 積累好書,確實需要一些渠道,比如你可追蹤自己喜歡的某個作家,從他的閱讀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線索,如果你欣賞一個人,那么他欣賞的東西很可能就適合你。另外,生活中可尋找一些高質(zhì)量的書友,把他們的資源變成你的資源。[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