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相識時都比較容易,因為大家對陌生人都比較客氣,但是通常兩人的關系也止步與此了。即使互相留了微信,電話,但由于平常也沒什么交集,或者說沒什么共同興趣愛好,也很少聯系。 另外,通常還有另一種情況,比如我先認識的某個朋友,我把他介紹給自己朋友后,漸漸的他倆卻玩的比較好了,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自己反而像新來的一樣…… 請問如何在認識新朋友后,建立比較深厚的友誼了,而不僅僅停留在互相認識? 以我個人的觀點,首先應該是真誠平等,其次是需要共鳴,最后需要機緣。高質量的人脈是指如果你欣賞某人的為人、知識或資源,又有緣結識,如果雙方互相欣賞,日后的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都是水到渠成。 我認為于小宛的闡釋說的更到位: 通過社交展示自己的信用、三觀、價值,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玩伴,能帶來人生成長的導師,相互信任可以合作的朋友」。 我們不可能跟絕大多數打過交道的人維持長久深厚的友誼。所以,最初認識的過程,其實雙方都在無意識的進行著內心的取舍。 例一,某天我在會上經人介紹認識了孟非,也加了孟非的微信。孟非在初次相識時表現的很謙和,因為他沒必要對我這種小人物表現得盛氣凌人。但我與孟非沒有交流的基礎,即使我表現對他的佩服,也對他毫無價值。所以,我即使再真誠,每周給他發(fā)信息,但是由于我與孟非并不平等,無法加深雙方聯系。 例二,我在一個校友活動上認識一個嫡系的師兄,發(fā)現有很多共同熟悉的人,共同經歷了很多活動,一時間親切感爆棚,這就是共鳴。但是后來我發(fā)現他的人生態(tài)度比較消沉,他的很多觀點與我南轅北轍,我們漸漸淡了聯系。保持著一種“有事你說話”的默契。 例三,機緣是這世上最好的事。請問,在以下四種結識過程中,哪種最可信:A,約炮;B,搭訕;C,校友;D,介紹。如果有人覺得A或B最可靠,那說明我們價值觀完全不同。我對生活的領悟對你毫無價值。 我一直想認識一個領導,但是苦無機緣,又不想冒昧上門徒惹人笑。結果趕上領導籌備會議,手下缺人,于是就有人推薦了我。順理成章的在上位者前展示自己比貿然上門好得太多。 例四,大家處于同一個圈子,圈子之間經常聚會。剛認識的朋友之間很有可能缺乏共同語言,所以依靠一個穩(wěn)定的圈子定期組織活動,會有助于相互熟悉,同時保持人群間的熱度,避免一對一接觸,不至于冷場。 總之,真誠、平等、形象、個人價值,是你跟新朋友保持聯系的必要條件。持續(xù)的自我提升是結交他人的核心,也是他人欣賞你的基礎。 有效結交新朋友的前提是:人脈口碑、社交價值、資源交換 人脈口碑是指有其他人為你的個人價值和信譽背書,讓大家知道你值得交往。 社交價值是指他人在見面前對你已經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你所感興趣的和擅長的。 資源交換是指你手上有可用于合作或交換的資源,才能和其他的資源所有者一拍即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