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太極是個整體,一動就分出兩邊,有動的,有不動的。陰陽里有這些規(guī)律。陰陽是互相對立的,又是互相依賴的。陽進(jìn)陰退,陰進(jìn)陽退,陰陽消長,陰陽還可以互相轉(zhuǎn)化。這些都是陰陽的規(guī)律,我們在練功時也是在運用這些規(guī)律。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你該動的時候就要動,一動分成兩個,有動有靜,一合又合成一個整的。一合就是太極,一分就是陰陽。合與分都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按照要求正合度。身形要合度,象什么周身中正,提頂調(diào)襠,含胸拔背,每個動作的姿勢,等等;呼吸要合度,要符合呼吸的要求;動作要合法,動作得按照要求的路線走;更重要的是神和氣得合度?!盁o過不及”就是合度,要從這么幾個方面去合度去才行。我們在講智能動功時也是這么講的。有的人練功有了不舒服的感覺,是出偏了呢,還是練功反應(yīng)呢?你要查這些方面,看有沒有過和不及,是做過了,還是做得不夠。自己做的時候要查自己的每個動作,如果還能查里面氣的運行變化,那就更進(jìn)一步了。 “隨屈就伸”,一般解釋是:練推手時,他推你,你就往回縮,他縮你就往前伸。練拳時都是屈伸交替的,沒有一拳出去老伸著的,任何一個姿勢都要交替變化,承接前一個姿勢,然后再變?yōu)檎谧龅淖藙?,合住以后,再接下一個姿勢。所以,姿式里面沒別的,就是一個屈伸開合的問題,我們的意念要隨著形體的屈伸開合去變化。有的字句從表面上看就是指練推手。其實有些推手的內(nèi)容同樣也可以用練拳來解釋,練拳時加上這樣的意念即可。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對方來了剛勁,我是柔的,不抗著走。當(dāng)然柔和軟不一樣,柔里面帶有韌勁。他用剛勁壓你,你這兒是個柔勁,走一個弧形把它化了,叫走化。推手是這樣,練拳也是這樣。在招數(shù)里面,這么出手是去掤?qū)Ψ降氖?,一掤感覺有壓力,我手一轉(zhuǎn)要走,要帶著對方的手走才行。練拳時得有這種意念。只有練拳時這樣做,將來推手時才能這樣用,否則拳就白練了,沒意義。“我順人背謂之黏”,別人一剛你就走了,可是你一回手,他就不舒服了,他不舒服就要走了,我不能讓他走,就好象狗皮膏藥一樣黏著他,使他走不了。過去講粘黏連隨,粘一般指力量往上走;黏一般指他往下走,把他黏??;他往回退,我就隨著他走;他往前來我就連著走。連和黏是在一塊兒的。他要跑,也可以用黏。這幾個字的區(qū)分不是非常嚴(yán)格。你把他粘住,連在一塊了,他想跑跑不了。你在上邊可以黏著他,在下面也可以粘住他。他想往上抬,抬不走。他一抬走,他這兒就空了,失中了。你得把你的內(nèi)力吃進(jìn)去。練的時候要慢,要體會這些東西。他的手在上面,我抬著它走;他的手在下邊,我跟著他走。他一推遞過來個手,我跟著他走;我往回一回,帶著他走,不讓他離開,不丟頂,“粘黏連隨不丟頂”嘛。他一跑不能丟開,他一來我能頂上。他一來我慢慢退回來,又不能讓他離開,他一走我跟著過去。你也不能用太大的力量壓他,沒用很大的力量,但他跑不掉,你就把他封住、困住了,越封他就越不得勁,最后把他封死了,使他失中了,你再發(fā)勁把他打出去。所以太極拳推人很輕松,有時往下一按,再往外一擲,對方就連蹦帶跳出去一、二丈遠(yuǎn)。把他的勁封住,他就空了,然后定住他,順著他的勁一走,他來勁越大,他出去的勁就越大,好象皮球碰到墻壁被彈回一樣。那是個巧勁。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這句話講的是你不要離開他。但練拳的時候怎么做?第一你要用意念想,第二腰得松開。腰真正松開之后,形體放松了,往外一發(fā),你能體會到里面這個氣在變化流動,你隨時想讓它停都可以停住。走——停,加勁……隨時能控制它。如果我們不先把腰松開,練多年,仍然是手快打手慢,有力打無力,那是用手法打的。可一點力氣也沒有那也不對,不然就沒法解釋“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他動得快,你要應(yīng)得快;他動得慢,你要應(yīng)得慢。說手快打手慢,他動得快,你應(yīng)得慢,不就挨打了?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要隨時會調(diào)節(jié)這個氣。練的時候腰松開,意念跟著形體動,體會這個氣,無論是縮也好,屈也好,還是快速伸、放也好,你隨時隨地都能控制它。練別的拳也是這樣,譬如形意拳的練明勁、剛勁、暗勁、柔勁、化勁,要體會里面那個勁的變化。太極拳要求你把腰放松,從腰上來伸縮。你將來會從腰上伸縮了,粘黏連隨很快就會,那時就會從腰上來變化。你把架子練熟了,將來一推手,就能知道別人是怎么用勁的。因為你腰會動彈。一般人腰不會動彈,要想使勁就要先蓄勁,一蓄勁腰那兒就使勁,腰那兒一使勁你就感覺到了。你把手一封,就甭管他,他一推自己就被繃出去了,好象碰到彈簧一樣。他往回一縮你感覺到了,你就跟進(jìn)去。他再一彈,他身體就被繃出去了。后面還要講“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就是先從練自身懂得這個勁了,然后再通過對手懂得對方的勁。如果你自己都不懂得里面的氣、意的變化,推手只能是一般的推勁,就感受不到里面那個變化了。 “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你在推手的時候要有這樣的變化,練拳的時候呢?平時練的時候動作是均勻的,等練熟了以后,要快慢相間。一般來說,動作一起,“啪”一開,柔的動作就跟來了,到了頂點,“啪”又一動彈,或是姿式正合適的時候,“啪”一動彈。在練姿式走架子的時候,突然間一個快的,一快馬上又收回來,練氣的收和發(fā)。你只有在走架子的時候這樣練,將來推手的時候才能夠“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你只會慢慢騰騰練架子,到練推手時就難多了。這里面有個剛和柔,動作的頭是剛的,然后柔跟上了,這是剛?cè)嵯酀>毴咦耸綍r要隨時變化這個東西。腰不松也可以這么練,腰松了以后才能做到從里面出來,非常自然。所以練走架子要從里面動起來。所以《太極拳論》里面每句話都可以指導(dǎo)練功,怎么會都是推手的理論呢? “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弊兓芏啵硎且粋€,即剛?cè)嵯酀?。把剛和柔連起來,隨時隨地用意識來支配它。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泵恳粋€動作都是一個招數(shù),要明了這個招數(shù)是干什么的,再把動作練熟,熟練到一看見目標(biāo)馬上就動,這一整套就來。這就是整體啊。等人家拳打過來,你再想用什么招數(shù)來破他,早打上了。一看見,馬上自動反應(yīng),這才叫招熟?!坝芍於鴿u悟懂勁”,招里面就有意識活動,怎么動,怎么走,意識總跟著它。通過練基本功有了腰勁和意識,慢慢就會懂得勁路的變化。懂勁和聽勁不能畫等號。懂勁比聽勁概念更廣。懂勁知道勁路怎么發(fā),包括它的發(fā)點以及它走行的路線,這都得在練功中來體會。所謂“力發(fā)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這么講對不對?對!但你坐著發(fā)人怎么力發(fā)于足?實際上力發(fā)于足是說下盤要穩(wěn)。關(guān)鍵在腰,腰能放松,能主宰了,就能懂得勁怎么變。你一看他的姿式,就知道他勁是怎么走的,意念放在哪兒,那兒是虛,那兒是實,這都叫懂勁。所以懂勁比聽勁高明多了。一般人認(rèn)為懂勁就是聽勁。對方來勁了,他那個勁是從哪兒發(fā)出來的,力量是在前腳(或后腳)上,還是在兩個腳上,身體哪兒用著力,一搭手就能聽得清清楚楚。他們管這叫懂勁,其實這只是懂勁的一部分內(nèi)容。懂勁不僅聽對方勁路的大小、方向,還聽他發(fā)這個勁時里面暢不暢快,有沒有滯點。要打就打?qū)Ψ降臏c。你一個氣進(jìn)去打在對方的滯點上,你甭動彈,他自己就動了。要聽出他里面的滯點在什么地方上,他不滯還要把他滯住才行,所以說聽勁是懂勁的一種應(yīng)用,誠然,通過聽勁的練習(xí)又可加深懂勁的層次。要聽對方的懂勁,那就需要推手。過去講,盤架子是知己之功,推手是知彼之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不能知己,就不能知人。你身體里氣還滯著呢,要想把別人聽得很清楚,那做不到。你只能聽對方有勁沒勁,力的方向,聽不著他里面的氣路變化。你也聽不著自己里面的氣路。所以懂勁和聽勁不能畫等號?!坝芍於鴿u悟懂勁”。拳里邊有招,推手里面也有招,只是比練拳的招活一點兒,如四正手、雙掤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其實首先得從練拳上懂勁。腰松開后再練拳,姿勢暢快了,氣脈暢通了,你自己慢慢體會你在周身中正的時候是什么樣,偏了以后是什么樣,糾正后是什么樣,慢慢多聽這些變化。這也是懂勁?!坝啥畡哦A及神明”,功夫一層一層地上升了。懂勁也是有層次的。方才我講,一般光知道自己有力沒力,對方有力沒力,力的大小、方向,這也叫懂勁。知道力是從哪兒發(fā)出來的,有沒有滯點,這也叫懂勁。再進(jìn)一步,他一點勁也不使,就拿個手指頭輕輕扶著你,想推你,想直著推,側(cè)面推,想往后退,這么一想你就知道,這也叫懂勁。懂勁最少得分這么幾個層次?!坝啥畡哦A及神明”就是這個意思。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這句話本來是“用力久久,豁然貫通”,宋朝的程灝和朱熹都這么講。怎么才能明了這個理,達(dá)到豁然貫通呢?多去思考問題。現(xiàn)在好多練拳術(shù)的不知道這個詞是從哪兒來的,說這個詞講錯了,不是用力,而是用功,用功久久自然貫通。其實“用力久久”這個詞不是王宗岳的發(fā)明,宋明理學(xué)家們在宋朝時就是這么用的。他延續(xù)宋朝古人們的用法,意思是反復(fù)去用功,要努力去做。用力不是力量的意思,是努力的意思,努力久了就豁然貫通了。 “虛領(lǐng)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边@是練太極拳的根本要求。把百會領(lǐng)起來(要注意是虛領(lǐng),不是實的),氣要下沉到丹田。腹部放松,含胸拔背,這都是幫助氣沉丹田的,更重要的是意念。教大家練松腰就是讓你氣沉丹田。我們講丹田是賓輔,來輔佐腰為主宰的。氣沉丹田不是目的。練拳和練氣功不一樣。有的氣功門派氣沉丹田之后用意念來煥發(fā)先天氣。而練太極拳氣沉丹田以后,讓氣更好地貼于脊,以便于力由脊發(fā),腰為主宰。“不偏不倚”是說用力不能過,無不及,身體不能偏。當(dāng)然頭也不能偏,頭一偏,頂不正,身體就偏了?!昂鲭[忽現(xiàn)”,勁忽大忽小,氣忽充忽弱,這些內(nèi)在的變化都屬于忽隱忽現(xiàn)。推手時一摸對方手,有力氣,你剛要用力,對方又虛起來了,虛實變化,忽隱忽現(xiàn)。練拳時也要忽隱忽現(xiàn)。氣一來、一放,一緊、一松,意念一充、一消,這都是忽隱忽現(xiàn)。一開始我們還是先練招熟和輕靈。我總是先講深的,后講淺的,讓你先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將來你再從淺處往深處走,從高起點、高層次的理論逐漸過渡到普通練拳上來。要不然,一開始你就著了魔似地練開拳了,到時候就放不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