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濟解毒丹)

 學中醫(yī)書館 2015-01-04


  (辛宣苦泄淡滲法)

  清·王孟英《溫熱經(jīng)緯》引葉天士經(jīng)驗方

  飛滑石十五兩  綿茵陳十一兩  淡黃芩十兩  石菖蒲六兩  川貝母  木通各五兩  藿香  射干  連翹  薄荷  白豆蔻各四兩

  各藥曬燥,生研細末,每服三錢,開水調(diào)服,日二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主治】暑濕熱疫,邪戀氣分。身熱倦怠,胸悶腹脹,斑疹身黃,小溲短赤。舌苔白膩或干黃或厚膩。

  【方論選萃】

  清·王孟英: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也。六元正化,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后十三日,交二運,征,火旺,天乃漸溫;芒種后十日,交三

運,官,土旺,地乃漸濕。濕溫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濕溫疫疬之病,而為發(fā)

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秘,吐瀉瘧痢,淋濁×瘍等證。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者。是暑

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諸病。凡醫(yī)臨證亦當準此化裁,自可十全為上(《溫熱經(jīng)緯》)。

  晚近·沈仲圭:本方用藿香、薄荷、菖蒲,芳香化濁;黃芩、連翹清熱解毒;火勢、木通、茵陳清利濕熱;川貝、射干清咽化痰。合

而成劑,有化濁利濕,清熱解毒之功。用于濕熱之邪留戀氣分者有捷效。先師王香巖先生,常備此丹,隨證應(yīng)用,無不立效。又此方亦可

用于頤腫,瘧、痢、淋濁、瘡瘍等證。

  近代·惲鐵樵:“足太陽之邪從肌表解,手太陽之邪從溲溺解?!秲?nèi)經(jīng)》所謂心邪從小腸瀉也,以故暑溫即使無汗,亦用香薷得汗之

后,即當注意利小便。傷寒之特效藥是麻、桂、青龍諸湯。暑溫之特效藥是六一散,甘露消毒丹等方,病與傷寒不同,藥亦完全與傷寒不

同,所謂非傷寒系之溫病,是在指暑溫、濕溫。暑溫證見發(fā)熱 弛張、汗多、溲短赤,當以甘露消毒丹,六一散、銀花、連翹、白薇、淡子

芩、牡蠣、薄荷等?!?/p>

  近代·程門雪:甘露消毒丹清熱利濕解毒,芳香化濁確是濕溫邪在氣分,始終可用之方法,習慣用12~15克,包煎(《程門雪濕溫遺

稿》)。

  【近代驗證】

  例一  周孜治急性病毒性肝炎案(選自《湖南中醫(yī)學院院報》)。

  張某,男,16歲。1983年11月5日初診?;颊甙朐聛眍^暈乏力,神疲納呆,惡心厭油,脅肋不適,小便深黃。近3天來病情加重,鞏膜

皮膚日漸黃染。舌苔膩而黃,脈略數(shù)。檢查:體溫37.8℃,肝肋下1.5厘米,肝功能GPT650單位,TTTT14單位,TFT(+++),黃疸指數(shù)

18單位,膽紅質(zhì)2.6毫克%,尿三膽陽性,HBsAg(—)。診斷:急性病毒性肝炎,證屬濕熱內(nèi)蘊,困阻脾胃。治以清熱利濕,健脾化濁。

予甘露消毒丹加減:

  茵陳15克  飛滑石、藿香、白蔻仁、連翹、射干、茯苓各10克  木通、黃芩、石菖蒲、山楂各6克  薄荷4.5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半月,諸證完全消失,復(fù)查肝功能各項指標皆轉(zhuǎn)正常。

  例二  周孜治急性細菌性痢疾案(選自《湖南中醫(yī)學院院報》)。

  鄭某,男,27歲。1984年4月19日初診。兩天前開始惡寒發(fā)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便下粘液膿血,日行5~6次。檢查:舌質(zhì)紅,苔

黃膩,脈滑數(shù),體溫39℃,下腹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大便常規(guī)鏡檢:粘液血便,紅細胞(+++),白細胞(++),膿球(+),

吞噬細胞少許。診斷:急性細菌性痢疾。證屬濕熱相交,壅滯腸中。治宜清熱化濕,調(diào)氣和血,兼消積化滯。方用甘露消毒丹化裁:

  藿香、連翹各12克  滑石15克  白蔻仁、石菖蒲、茵陳、黃芩、薄荷、白芍、木香10克  神曲、檳榔各8克

  服藥3劑,其證大減。繼服原方2劑,諸證悉除,大便常規(guī)檢驗正常。

  例三  驗案(選自《四川中醫(yī)》1985.6)

  李某某,20歲,1984年4月28日來診。

  患者低熱(38℃)月余,午后為甚,時汗出,但熱不退,伴有頭身困重,胸悶,口苦不思飲食,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證屬濕熱

蘊結(jié)中焦,治宜清利濕熱,芳香化濁。方劑甘露消毒飲加減。

  處方:黃芩15克  滑石12克  茵陳12克  木通10克  佩蘭10克  苡仁10克  蒼術(shù)10克  連翹12克  銀花12克

  服五劑后,諸癥消失而獲痊愈。

  【按語】

  此辛苦芳淡,上下分消之法。濕溫逗留氣分,濕熱混合,濕中有熱,熱中有濕,汗出而熱不退,最為纏綿,欲化其濕,化濕之藥,性

多溫燥,不利于熱,欲清其熱,清熱之藥,性多寒涼,濕邪更易冰伏,故濕溫向稱難治之證。惟有辛宣肺氣、苦泄里熱,芳淡化濕一法,

可策兩全。蓋辛宣肺氣,氣化則濕自化;苦寒之品,寒能泄熱,苦能燥濕;芳香化濁、甘淡驅(qū)濕,不致于助熱焉。此葉氏獨得之秘,治濕

熱之準繩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