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中藥對于高脂血癥的作用機制

 杏林脈香 2015-01-06

中藥對于高脂血癥的作用機制

[摘要]中藥對降血脂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為多途徑、多靶點、廣譜降血脂、副作用少等優(yōu)點,本文主要論述中藥從抑制脂類吸收、影響膽汁酸循環(huán)、抑制脂類合成、抗過氧化、提高HDL,降低LDL等方面的作用來達到降血脂的目的,為臨床上針對性選擇中藥降血脂提供依據。

[關鍵詞]中藥;高脂血癥;作用機制

血脂是指人體血液中的脂類,主要包括三酰甘油、磷脂、 膽固醇及其酯。血漿中的脂類易受膳食成分及體內代謝的影 響,故血脂含量及成分在不斷變動,但通過機體的自我調節(jié),可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正常人體空腹?jié)舛戎等8视?SPAN lang=EN-US>20 110 mg/100 ml,膽固醇及其酯110220 mg/100 ml,臨床上所指高脂血癥主要指膽固醇高于220230 mg/100 ml、三酰甘油高于130150 mg/100 ml的人群,所以衡量血脂的高低主要取決于三酰甘油、膽固醇及其酯類。高脂血癥主要分為5類, Ⅰ型為高三酰甘油血癥外源性,最為少見(乳糜微粒的增高), Ⅱa型為自發(fā)性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較為常見(低密度脂 蛋白的增高),Ⅱb型為自發(fā)性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較為常見(低密度脂蛋白及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Ⅲ型為高膽固醇血 癥及高三酰甘油血癥,較少見(中間型脂蛋白的增高),Ⅳ型 為高三酰甘油血癥內源性,最為常見(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Ⅴ型為高三酰甘油癥(外源性和內源性的混合型,乳糜 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脂血癥及脂質代謝障礙是 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脂類不溶于水,在體內運輸時必須與蛋白質結合在一 起,以增加與水的親和力,這種與脂類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叫脂蛋白,脂蛋白常見的包括乳糜微粒(CM),有小腸黏膜上 皮細胞合成,主要是轉運外源性三酰甘油至肝和脂肪組織,極 低密度脂蛋白(VLDL),由肝臟合成,主要是從肝臟運轉內源 性三酰甘油至脂肪組織及其他組織;低密度脂蛋白(LDL), 由極低密度脂蛋白轉變而來,能與肝外組織細胞膜上低密 度脂蛋白受體結合而進入細胞內,然后,被細胞內的溶酶 體分解為自由膽固醇而利用;高密度脂蛋白(HDL),由肝 和小腸合成,有助于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及膽固 醇酯的合成,促進血漿中自由膽固醇轉化為膽固醇酯,并轉 運至肝臟。

造成高脂血癥的原因是由于脂類代謝紊亂,或因脂類產 生過多,或因其降解或轉運發(fā)生障礙。例如,食物中脂類含量 過多,體脂分解加強,肝內合成膽固醇過多,而磷脂質量差或含量不足,以及脂蛋白酯酶活性下降等都可以產生高脂 蛋白血癥。近年來,隨著對降血脂中藥的研究不斷深入和發(fā) 現(xiàn),證實中藥對高脂血癥有多途徑、多靶點、廣譜降血脂以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且副作用少。本文從脂類的吸 收,運轉,代謝,氧化,合成等方面論述中藥對高脂血癥的影 響方式。

1.對脂類吸收的抑制作用

這類中藥主要是抑制機體對外源性脂類的吸收和膽固 醇轉化物膽酸在肝腸循環(huán)中減少膽酸重吸收的數(shù)量從而達 到降血脂的目的[1].外源性脂類主要為食物中的三酰甘油和 膽固醇經過小腸的消化吸收而進入到人體內,食入的三酰甘 油被腸脂肪酶水解為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才能吸收,膽固醇在腸黏膜細胞經酶作用從新酯化成膽固醇酯再進入淋巴管,淋 巴管和血液中的膽固醇大部分以膽固醇酯的形式存在。這類 中藥如何首烏、草決明、虎杖、大黃等含有蒽醌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能促進腸的蠕動,減少脂類在腸道停留時間,減少三 酰甘油和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荷葉能使腸道形成一層 膜,阻止脂類進入小腸黏膜細胞減少吸收;植物固醇可以與膽固醇競爭酯化酶,使膽固醇不能酯化,從而減少膽固醇的 吸收,如大豆、綠豆等豆類含有的豆固醇,海藻類、蒲黃等所 含有的谷固醇,能抑制膽固醇的吸收。

2.中藥影響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

膽鹽為膽固醇的轉化物,在膽汁酸的肝腸循環(huán)中,有些 植物中的纖維素、果膠等和膽鹽結合形成復合物,阻斷膽汁 酸的肝腸循環(huán),減少膽汁酸重吸收的數(shù)量,不僅增加膽汁酸及其衍生物的排泄量,還能通過反饋機制增加膽汁酸合成限 速酶活性,促進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從而達到降膽固醇目 的[2].甘薯中的黏蛋白,決明子蛋白質,大豆蛋白等這類活性蛋白質,能與膽汁酸相結合,減少肝腸循環(huán)中膽汁酸重吸收 量,達到降膽固醇目的。枸杞多糖,海帶多糖,魔芋中所含的 葡甘聚糖等都有相似這樣的功效。

3.通過抑制脂類的合成來達到降血脂

內源性脂類主要是指人體自身合成的膽固醇和三酰甘 油,三酰甘油主要在脂肪組織和肝臟中合成,膽固醇的主要 在肝臟合成,中藥通過抑制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途徑中一個或幾個環(huán)節(jié),從而達到降低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目 的。如澤瀉中的三萜類化合物,能抑制外源性膽固醇和三酰 甘油的吸收,影響內源性膽固醇代謝,可加速三酰甘油的水解或影響肝臟對其合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促進動脈壁正 常膽固醇的清除并運至肝臟代謝和排泄,預防低密度脂蛋白 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作用,通過競爭細胞表面受體,抑制低密度脂蛋白進入內皮細胞,抑制膽固醇合成和抗血栓形成作 用,從而防止或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大黃有抑 制內源性膽固醇的作用,香菇能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絞股藍總皂苷可減少合成中的脂肪,阿魏酸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3].

4.通過抗過氧化來實現(xiàn)降血脂

機體在生命活動的氧化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各種活性 氧自由基(ROS),它們獨立存在,含有一個或多個不成對電子或分子,易損傷組織,過多的活性氧自由基有利于脂質過 氧化的鏈式自由基反應,造成膜脂質破壞,脂質代謝紊亂,動 脈硬化,有些中藥通過清除體內多余自由基、減少脂質化來達到降血脂的目的,如山楂中的黃酮、蕎麥總黃酮、銀杏葉總 黃酮、黃芩莖葉總黃酮、淡豆豉中的大豆異黃酮等均有抑制 脂質過氧化作用,減少自由基的生成,明顯降低所有脂質化參數(shù),對高脂血癥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5.通過提高HDL,降低VLDL、LDL來實現(xiàn)降血脂

經研究表明,血漿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與動脈粥 樣硬化和冠心病有密切關系,高密度脂蛋白能和血漿低密度脂蛋白競爭血管壁平滑肌胞漿膜上的受體,抑制細胞攝取LDL 和積聚LDL的能力,減少脂類在血管壁蓄積,保護動脈壁,而且 HDL能與游離的膽固醇結合成酯,并轉運至肝臟代謝、排泄, 使膽固醇不易沉積于內皮細胞內,免受損傷,從而抑制動脈粥 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如南瓜多糖,月見草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澤瀉中的三萜類化合物,姜黃中的姜黃素,山楂中的黃 酮等。

6.討論

中醫(yī)認為高脂血癥屬本虛標實,血瘀,痰濁范疇;中醫(yī)學上 無高脂血癥的病名,臨床辨證多歸于肝腎虧虛,脾虛痰濁,氣滯 血瘀[4].治療時大多用補益肝腎,健脾益氣,滋陰養(yǎng)血,活血化 瘀,清熱通便,消食化痰這些藥。中醫(yī)中藥治療疾病講究整體觀 念,畢竟現(xiàn)在研究單味中藥對高血脂的影響比較多,復方中藥如何降血脂的機制深入研究比較少,根據已知單味中藥降血脂 的有效成分和降血脂機制進行組方,多方面,多途徑,以整體觀 來進行降血脂的中藥復方研究,才能達到有效,安全,質量可控,才能為人們所接受,這方面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姜建國。中藥治療高脂血癥臨床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8,249 614-615.

[2]張勇,尚德靜,李慶偉,中藥降血脂的研究進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4,272):201-205.

[3]潘濤,施光飛,血脂異常的中醫(yī)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 志200861):51-53.

[4]楊昌寧。談肝、脾乃生脂(濁)之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5):56-57.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