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紫砂器故宮收藏明代款識的紫砂器多為仿品。(葉佩蘭)
從文獻記載看,同明代紫砂壺制作業(yè)相當興盛。明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一書,記錄了不少的制壺“名家”和“大家”都是制作神品的名匠。明代最有聲望的是龔春,又有“四家”(即董翰、趙梁、元暢)及“三大”(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之說。晚明人時大彬是當時的“三大”之一,也是后人研究明代紫砂壺的重點名匠,時大彬在紫砂工藝的發(fā)展中有很大貢獻,他不僅自己制壺,同時培養(yǎng)了許多制壺名手,并總結前人的經(jīng)驗,改進了“斷木為?!钡闹品?,以槌片、圍圈、打身筒的方法成型,或用泥片鑲接成型。
明清兩代文獻中常把時大彬與龔春并列,如明人文震亨《長物志》“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供春最貴,第形不雅,亦無差小者。時大彬所制又太小,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潔者,取以注茶更為適用。其提梁、臥瓜、雙桃、扇面、八棱細花、夾錫茶替、青花、白地諸俗式者,俱不可用。錫壺有趙良璧者亦佳。然而冬月間用近時吳中歸錫、嘉禾黃錫,任何時候皆最高,然制小而俗,金銀具不入品。”“往時供春茶壺,近日時大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蓋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薄敖招〖贾哂榷唷咂咳琮彺骸r大彬價至二、三千錢,龔春尤稱難得,黃質而膩,光華若玉……”
這些記載對龔春、時大彬制壺風格給于概括, 同時也說明大彬是龔春以后的名手,他們二人制壺價值一樣的高。遺憾的是傳世的真品稀少。目前故宮博物院藏有五件“大彬”款的器物:
時大彬款紫砂六方壺
明萬歷四十四年墓出土大彬款紫砂六方壺
大彬款紫砂詩句大執(zhí)壺
明嘉靖十二年墓出土紫砂提梁壺
大彬款紫砂掛釉筆山
紫砂刻詩大壺,通高27.5厘米,紫黑色砂體帶紅小“石榴皮”,壺腹部一面豎刻行書“江上清風,山中明月”八字,文尾刻“丁丑年,大彬”款;紫砂六方形壺,高6.5厘米,紫砂紅色砂體帶黃色梨皮點,壺底刻“甲辰春日時大彬制”八字款; 深米色砂扁圓小壺,高4厘米,壺身帶黑色的梨皮點,壺底刻“大彬”二字款;
紫砂圓筒狀壺,高約13厘米,底刻“時大彬”三字款;
米黃釉山形筆架,長13.7厘米。砂底,底刻“萬歷乙未歲九月望日制于萬玉山房,大彬”十七字款.
有四件“大彬”款紫砂壺,過去院內老專家鑒定為清代仿品。只有“大彬”款筆山目前仍放在明代藏品中。“大彬”壺為明代紫砂中的名品,在當時和后代仿品很多,給鑒定帶來一定難度。近幾十年來國內一些明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5件時大彬款的紫砂壺,為鑒定提供了相對可靠的標準器。
(1)1968年在江都縣丁溝鎮(zhèn)萬歷四十四年曹氏墓出土一件“大彬”款六方紫砂壺。
(2)1984年無錫甘露鄉(xiāng)明崇禎二年華師伊夫婦墓出土一件“大彬”款三乳足紫砂壺。
(3)1986年底四川綿陽晚明墓出土一件腹部陽刻“大彬仿古”款圓形紫砂壺。
(4)1987年福建漳浦縣萬歷三十八年工部侍郎盧維楨夫婦合葬墓出土的一件“時大彬制”款帶蓋紫砂壺,
(5)1987年陜西延安柳林鄉(xiāng)崇禎十三年墓出土一件“大彬”款提梁紫砂壺。
這幾件“大彬”款的紫砂壺,造型各不相同,嘉靖和萬歷出土的胎色較紅,崇禎墓出土的從胎色及制作工藝上看比前期精細些,有的還刻有簡單的文字題句。福建漳浦及陜西柳林鄉(xiāng)出土的紫砂壺到礦宮博物院展出過,這兩件壺給人的感覺造型古樸、簡練、大方,胎色泛紅,胎質不夠細膩,表現(xiàn)出明式紫砂器的風韻。值得重視的是宋伯胤先生曾指出紫砂陶器斷代研究方面需找出某些科學發(fā)掘品作為比較模式,并以江都縣丁溝鎮(zhèn)出土的六方壺為例,提出“大彬”壺的五大特點:
(1)有明確的紀年墓出土。
(2)有作者名款“大彬”,二字用筆熟練,“大”字最后一捺,有點滯重,名下無印章。
(3)赭戲院的胎,坯體含有小泥粒故少平整明潤感。
(4)造型上壺嘴、壺柄和壺口未達到“三平”。為了增加壺的穩(wěn)定性,壺嘴的底部作得壺柄稍高。
(5)壺身素面無紋飾也無文字題記。
以上幾點是科學的總結,聯(lián)系我院的幾件大彬壺,總的觀感從胎體到造型比較精致,與明代墓葬出土相比,藝術風格上截然不同。可見我院老一代專家對紫砂壺的鑒定是有見地的。關于“萬玉山房”大彬款米黃色釉筆山也有可能是清代仿品。紫砂掛釉是屬宜均類,清人繼續(xù)燒制。特別是乾隆以后紫砂掛釉的器物較多見。這悠揚筆山結合清代瓷器特點分析,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常見仿哥釉,仿官釉小型筆山非常精巧。
××山房”為清代一種室名款,雍正、乾隆時期的青花、粉彩瓷器中見有“文石山房”“九畹山房”“百一山房”等。“大彬”款紫砂米黃釉筆山以層層疊疊狀的山峰組成的筆架的型體,非常精巧。加上“萬玉山房”款,應為清代雍、乾時制品。
清宮舊藏的紫砂器
清宮舊藏的紫砂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乾隆茶具,有兩組珍品均帶有乾隆御題詩和烹茶圖的茶壺和茶葉罐。
(1)一組為紫紅砂高樁六方形,另一組為米色砂圓筒形,這兩組茶壺的腹部均一面繪烹茶圖,一面刻乾隆御題詩。高樁六方式茶葉罐,腹部蓋面上有“雨前”、“蓮心”茶名。
(2)圓筒形茶葉制一面刻乾隆御題詩,另一面有的繪梅花,有的繪筆紋罐蓋的蓋面上有“六安”“珠蘭”茶名。
這兩組茶壺、茶葉罐的裝飾畫面,無論是烹茶圖還是花鳥和花卉都是用很細的泥漿慢慢堆畫出來的。畫面生動自然,這種用泥漿繪畫的技法是紫砂陶藝的創(chuàng)新之作。壺與罐上面的乾隆御題詩,均為“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查《高宗御制詩文集》這嘉德1724年所作),“臥游書室”為船的名稱。這兩組紫砂茶具,分別與乾隆皇帝舉行茶宴時喜用的青花松竹梅紋詩句蓋碗或礬紅彩松梅紋詩句蓋碗組合在一起放入紫檀木或藤編的提盒內(提盒內有炭爐、銅箸、銅鏟、銀柄勺、過濾器等)。
據(jù)故宮原始記錄看,成套的乾隆紫砂茶具原藏處為承德避暑山莊,是故宮古物陳列所成立后整理登記時的留平文物。由此可證實,這成套的茶具是乾隆皇帝巡視時的用品。在清宮藏品中還有三件:
(1)乾隆御題詩壺,壺造型獨特,撇口、細頸、碩腹、大底,腹部兩側置曲柄和流,腹部另兩面一面開光人物烹茶圖,一面是御題詩,題目為《惠山聽松庵用竹爐煎茶因和明人題者韻即書王紱畫卷中》,是乾隆十六年所作。
(2)除此之外還有放在故宮養(yǎng)心殿乾隆款綠地粉彩描金瓜棱式壺。
(3)原存放在故宮永壽宮的乾隆紫砂小壺以及紫砂描金山水人物詩句茶壺,這些都是乾隆時代的標準器。
清宮藏品中還有部分無款紫砂壺如仿金漆的六方式、竹節(jié)式壺,仿瓷器式樣的僧帽壺、圓壺、提梁壺、竹節(jié)壺,仿銅器式樣的方斗壺,仿瓜果類的南瓜壺、桃式壺、凸雕百果壺,以及凸雕蟠螭壺。這些紫砂壺胎泥較細,工藝精良,制陶風格近似于景德鎮(zhèn)生產(chǎn)的乾隆時代的瓷器。但也有時代較晚的作品,如紫砂胎描金漆竹節(jié)式壺,顧景舟先生認為是太平天國時期。
清宮藏品中的紫砂文具也很突出,有二件乾隆彩畫山水人物大筆筒,仿圓木大筆筒,樹根式筆筒,方形筆筒,還有各式小水丞及印盒等。這里有的是原存放在故宮古董房或懋勤殿之物,都很古樸、規(guī)整,水丞印盒之類也很精巧,屬清中晚期作品。清宮舊藏許多乾隆至光緒的紫砂陳設品。如乾隆仿古銅花觚、仿朱漆花觚、獸耳銜環(huán)瓶、描金天雞尊以及刻花、凸花瓶、蟋螭瓶、魚尾瓶、四系帶蓋漿壺、竹節(jié)花插、綠里粉彩花卉渣斗、經(jīng)文蓋缽、海棠式高足盤、紫砂陶塑中的核桃、異獸等。有意趣的是海棠式高足盤及經(jīng)文獸缽原收藏在慈寧宮,可能是皇后在慈寧宮大佛堂舉行佛事時用品。
再有宮中的紫砂花盆,造型豐富多樣,有長方形、四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或梅花式、海棠式、樹根式以及淺式盆景花盆。其胎體有紫砂、紫紅砂、米色砂,制作工藝都很講究,盆體上有印花、雕花、該詩、彩繪等。
(1)如乾隆米色砂四方委角花盆,口徑36.1×23.8厘米,高14.2厘米,此盆四面開光,光內雕貼竹梅紋飾,非常端莊古樸。
(2)清道光紫砂花鳥紋三角形花盆,口邊長22.1厘米,高16.7厘米,盆的三面用細白砂泥繪畫洞石梅雀、竹蝶和蘭草等紋飾,栩栩如生。道光時期,這種用細白砂泥繪畫是宜興窯新興的一種特殊裝飾,形成時代特點。
(3)光緒紫紅砂樹根式花盆,口徑35.9×29.5厘米,高13.9厘米,這件花盆模仿樹根的形象繞制,盆外壁一側凸雕一枝樹干,樹干從盆底向上蟠曲,樹干上有幾朵盛開的梅花,樹干帝還雕刻一樹洞,此盆造型與裝飾形態(tài)逼真,可看到當時工匠們高超的塑造技巧。盆底有“許”字印章,為工匠姓。
乾隆款紅砂泥烹茶圖御制六方壺
乾隆款紫紅砂烹茶圖御制詩闊底執(zhí)壺
乾隆款紫砂描金山水四方壺
乾隆款米色砂泥御制詩圓形罐
乾隆紫砂胎綠地紅彩描金菊瓣式壺
光緒紅砂樹根式花盆
乾隆白砂泥繪亭臺樓閣大筆筒
乾隆白砂泥雕花四方折角花盆
清宮藏品中帶人名款的紫砂器物,有如下:
(1)邵邦祐“料彩”壺。
(2)邵亮生款圓壺。
(3)“香茗自娛”款刻字扁圓壺(少林銘)。
(4)“陽羨茗壺”款刻花扁壺(少林刻字)。
(5)荊溪邵元祥大壺(顧景舟先生說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壺造型碩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風格。壺身文字為后刻。)
(6)“徐恒茗制”彩漆方執(zhí)壺。
(7)清嘉慶惠逸公款蓮瓣紋碗。
(8)“荊溪董氏”款溫器。
(9)“圣思”款雙螭水丞。
(10)“種花讀書”款黑砂匜。(據(jù)顧景舟先生介紹宜興的黑砂到嘉慶、道光時已沒有了。此匜應為乾隆時期的)。
(11)“荊溪×龍制”廣彩開光花卉大壺。
(12)民國“張鴻坤制”款覆斗式壺、四方小蓋杯,杯里掛白釉開細小紋片,杯蓋面刻“茗茶清香”四字。
(13)民國“吳云山制”款凸款經(jīng)彩梅花米黃色砂壺、小杯,杯里掛白釉開細小紋片。
這部分帶款的器物,有的是過去留平文物,有的是原存放在重華宮、茶庫、御茶膳房之物。但有的工匠生平不詳,如邵邦祐,徐恒茗等需進一步查找文字資料。值得提出的是圣思款水丞,是原存放在古董房之物,此器小撇口,圓腹,圈足??谘厣贤沟穸椿ⅲ共靠獭叭胛視?,著我文章,為龍為光,同行所藏歲在癸未暮春之初,制‘梅溪書室’”,文后一“圣思”方印款,圣思生平不祥。南京博物館有一件清乾隆圣思桃式杯,由桃樹的枝干,桃葉、桃花和小桃組合成杯外的凸雕裝飾及杯的底部,有強烈的立體感,構思巧妙,技藝精湛,近代陶藝家裴石民為此杯加一托,并在托上題介紹圣思說“圣思”相傳為修道人,姓項能制桃杯,大于常器?;ㄈ~于實無一不妙。想必項圣思喜作凸雕裝飾之器物,工藝精良。以此風格研究故宮院藏這件圣思螭虎形象逼真,與腹部詩文相結合欣賞很有雅性。此物又是原古董房之物,并有室名款及干支款,是否就是是乾隆二十三年作品?總之從以上原清宮藏品中不難看出紫砂器在宮中的廣泛應用。有許多在院外是難以見到的真品,也是我們研究紫砂陶藝的珍貴資料。
“曼生壺”與“楊彭年制”款的紫砂壺,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紫砂名品。一般人都熟知曼生是清代著名畫家、篆刻家陳鴻壽的別名(清乾隆三十三年——道光二年)。他親自設計,親自動手在壺身鐫刻詩句和曼生銘。因此得名“曼生壺”。又一說陳鴻壽喜愛紫砂壺,在宜興作官時其居處名為“阿曼陀室”,所以曼生壺的底款為“阿曼陀室”四篆字印章式款。還有陳鴻壽將設計好的壺往往交給制壺名匠楊彭年制作。將工匠的名字印在壺蓋里或壺柄的下端。陳鴻壽本人在壺身鐫刻的銘文也很講究,或切壺或切茶,或取自商周青銅器或歷史典故、座右銘等。以上是對曼生壺的一般說法,其實聯(lián)系實物也不盡然。
從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可看出曼生壺的款識與刻銘也是豐富多樣的。例如:“阿曼陀室”款描金山水腰圓形執(zhí)壺。
此壺腰圓式腹,短流,曲柄,蓋與壺口密合。底印“阿曼陀室”四篆字款識。整個壺體結構嚴謹,制作精巧,壺泥累呈暗紫色。腹部金彩紋飾亮麗,繪“兩峰神云”圖,其畫面在兩座嶙峋的山峰間立一亭臺,畫面的左上方篆體橫書“兩峰神云”四字。這四字與畫面結合起來欣賞,讓人們幻想,每當壺中茶水的騰騰熱氣從壺里、杯里冒出時仿佛團團神云從峰間而過,像是一處“神仙府地”,表現(xiàn)文人墨客在亭臺飲茶作樂時悠閑風雅的情景,饒有一番情趣。此壺僅有“阿曼陀室”底款,無工匠款識,繪畫林木蒼郁,湖石奇秀,又有濃重的金石味,應是曼生作畫。凸印“延年”款圓形曼生壺,此壺圓形腹,短流,曲柄,通體結構線條圓潤并達到流、口、柄三平的技術水準。底凸印一展翅翔鳥,在雙翅上印篆體“延年”二字。整個壺底宛如一瓦當,壺蓋里有“彭年”小印章款。腹部刻“鴻×于腸飲食珩,是為桑苧翁之器。
垂名不刊,曼生為止侯銘”等24字銘,銘刻筆力遒勁,不難看出此壺是曼生為好友銘刻的,壺底款識新穎?!鞍⒙邮摇笨钅狭帚懰姆綁?,此壺仿佛四方形但棱角非常圓潤。底款國凸印“阿曼陀室”四篆字款,壺蓋里有“竹溪”小印章款,壺腹部刻“外×古樸中××,南林刻”等10字銘。竹溪原名吳月亭,是嘉慶、道光時人,咸豐元年尚在世,工制壺,善書刻、刀法流利。南林原名為王南林,是乾隆、嘉慶時著名陶藝人。這件紫砂壺圓潤古樸,是王南林與竹溪合作的陶藝,雖然是“阿曼陀室”款但它不是曼生壺。綜合以上分析,曼生壺款識,多數(shù)為“阿曼陀室”款,壺蓋里或柄端為工匠楊彭年小印章款。曼生壺也有其它款識或無款者。有“阿曼陀室”款者,不一定是曼生壺,需結合銘文而確認。其銘文,除陳曼生自名外有時也與好友相互題句銘刻或用金彩繪畫、題詩??梢娮仙皦卦谖娜四湍莾?yōu)游的生活中的地位。 關于曼生壺的主要合作者,據(jù)《陽羨砂壺考》介紹,除楊彭年外就是楊寶年、楊風年及吳月亭(竹溪)。其實不僅于此。上海博物館藏一件曼生銘竹節(jié)式紫砂壺,是1977年上海市郊一個清代嘉慶八年墓出土。壺通體竹節(jié)式,流與柄處浮雕竹葉作裝飾。整體造型穩(wěn)重而挺拔。壺腹部刻八個金石文字,署名“曼生”楷書陰文款。壺蓋里有“萬泉”篆書小印章款。壺底無款識。南京著名收藏家王一羽先生藏一件清“曼生仿古”三元式紫砂壺,壺底無款識,壺腹中刻“注以以丹泉,飲之吉,勿相忘。曼生仿古”14字銘。蓋里有“友蘭”小印章款(友蘭原名邵友蘭是顧景洲先生祖母的前輩人,道光時制壺名家)。
馮其庸先生珍藏一件曼生銘漱石壺,此壺通體光素無紋飾,古樸大方,壺底刻有銘文較為新穎。銘文為“寒夜最宜當酒,乙亥夏日、曼生”等12字銘。蓋里有“維松”小印章款。以上資料證實與陳曼生合作的人目前看來還有“萬泉”、“友蘭”、“維松”等人,可能還有未發(fā)現(xiàn)者。
總之曼生壺是文人學士與陶藝家相互結合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型紫砂陶藝術品,與實用相結合,造型精巧,鐫刻字體遒頸。“阿曼陀室”款四篆字清晰,筆多圓篆,嚴整淳古。因而曼生壺融紫砂與書法、篆刻為一體,為紫砂陶藝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路。
“楊彭年制”款紫砂壺也珍貴,他不僅與一些畫家、篆刻家合作,同時也獨自制壺。故宮博物院藏有“楊彭年制”款泉文壺、“楊彭年”款刻梅花題字提梁壺(子冶鐫刻,子冶原名瞿慶紹,字子冶,是繼曼生石楳后又一志砂藝密切結合擅長金石書畫的文人),“楊彭年制”四篆字款描金山水壺及“彭年”款覆斗多壺等。這些壺有的渾樸厚得,或玲瓏秀巧。均具天然之趣。如“泉文”壺,壺底篆書“楊彭年制”款。壺的腹部一面模印漢代泉文“大富千萬”四字,另一面刻80個字,介紹一但考古者,考證泉文的讀法,指出古錢上的“千”字因年久腐蝕成“人”字,許多人習慣的讀法將“大富千萬”讀成“富人大萬”訛傳。是一位孫氏古云者提供的泉文考古資料贈予制銘壺人,作為壺的文字裝飾。讓人們邊飲茶邊讀泉文,又學到知識,非常有趣。銘文尾有“癸未仲秋,×幾×”七字,為道光三年作品。此壺流下端刻“名華十友壘清玩”。再如“楊彭年制”款描金山水壺,也是件精品。此壺型體高雅,是用打身筒成型法制作的,口、肩、底三部壺線都很清晰,壺腹用金彩繪山水塔亭圖,山石和松樹作陪襯,整體畫面既蒼樸又秀麗清幽。據(jù)顧景舟生前講,此壺為楊彭年真品,泥色標準,胎泥與制作工藝具有楊彭年的制壺風格。
“阿曼陀室”款紫砂描金山水腰園式壺
“延年”款圓形曼生壺
“阿曼陀室”款南林銘四方壺
“行有恒堂”款紫砂器行有恒堂主人是第五代親王載銓(1794—1854載),載銓歷任禮部、工部尚書,晚年出掌宗人府,頗得道光、咸豐二帝的歡心。定府收藏的古玩較豐,是北京傳統(tǒng)工藝品的愛好?!靶杏泻闾谩笨畹钠魑飸嵌ㄓH王訂制的。一般器身刻有“行有恒堂主人制”或“行有恒堂主人珤用”等銘,不加“定府”二字,但有的加印“定府清賞”方章,器底多為“行有恒堂”四篆字款。清代道光、咸豐二朝的瓷器上見有此款,都是皇親貴族使用的器物。故宮博物院藏“行有恒堂”款紫砂器較為突出。
(1)“行有恒堂”款紫砂詩句壺一對,壺為圓腹、曲柄、短流,蓋面平整,深紫紅色幫派胎,壺泥較細,腹部印四言詩“挹彼甘泉,清冷注茲。先春露芽,一槍一旗。烹以獸炭,活火為宜。素甌作配,斟斯酌斯。咸豐任子春,行有恒堂主人制”,文后落“定邸清賞”篆書方章款,是咸豐二年制品。唐云先生藏道光丁未(道光二十七年)春“行有恒堂主人制”紫砂壺,其胎色、造型、詩句與我院咸豐二年壺相同,又與我院乾隆御題詩圓形紫砂壺相近,可見皇親定府家族紫砂茶具不僅制作精細,并具有宮廷御用的風格。
(2)“行有恒堂”款紫砂仿古銅饕餮紋橄欖式瓶,此瓶頸部兩側各凸印一獸面見銜環(huán)耳,頸部印五組蕉葉狀饕餮紋飾,圈足內“行有恒堂”四篆字款。瓶體造型古樸,紋飾清晰,與乾隆紫砂仿古銅紋花觚風格相近,應是“行有恒堂”早期定燒的器物。
(3)“行有恒堂”款黑砂凸雕花卉蝙蝠把杯,此器極為少見。杯外刻五言六句詩。據(jù)顧景舟講,黑砂器道光以后很少見了。
(4)“行有恒堂”款紫砂掛釉的餐具,有菊花瓣式梅花杯、菊瓣式梅花盤、梅花勺,這套紫砂器的特點是器表均刻梅花裝飾同時均有“行有恒堂人珤用”銘文。器里均掛白釉,開細小紋片較為特殊。值得重視的是梅花蓋碗,在碗蓋紐旁有一“彭年”二篆字小印章款。說明嘉、道時制壺名匠楊彭年為定府制作過此砂掛釉餐具。這套餐具造型別致,器身雕刻折枝梅花,樸素大方。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一件“行有恒堂”款紫砂火鍋,造型古利古色又富有現(xiàn)代生活氣息。總之“行有恒堂”款紫砂器除茶具外,還有餐具,餐具器里掛白釉開細小紋片,胎體有紫砂、紫褐砂、黑幫派。陶藝技藝嫻熟,并具有宮廷御用的風格。
咸豐二年“行有恒堂”款紫砂詩句壺
“行有恒堂”款紫砂仿古銅器紋瓶
道光二十七年“行有恒堂”款紫砂詩句壺
清光緒蔣貞祥仿道光“行有恒堂”紫砂壺
“玉麟”款的“愙齋”款紫砂壺“玉麟”款和“愙齋”款紫砂壺是晚清紫砂名壺。
“玉麟”原來黃玉麟,是晚清繼楊彭年之后的又一著名紫砂陶藝家。據(jù)說生于道光末年或咸豐初年,歿于民國初年,終年六十余歲。在制壺技藝上據(jù)顧景舟先生介紹是個多面手,方圓器型都擅長,每器紋飾、細部、結構、銜接、刻畫均清晰干凈,但一般圓器終覺腴潤有之,巧麗欠缺?!皭邶S”是清代書畫家金石家吳大澂的號。吳大澂(道光15年——光緒28年)擅長書法,收藏各家彝器、銘文拓本,著有《愙齋集古錄》等多部著作,他的紫砂壺都為“愙齋”款。
據(jù)說黃玉麟曾受聘于吳大澂家,將吳氏收藏的青銅器、古陶器的造型特色融合紫砂陶中,因此吳大澂與黃玉麟經(jīng)常合作紫砂壺,繼承發(fā)揚了陳曼生與楊彭年的作壺風格,集紫砂篆刻為一體。故宮博物院收藏玉麟款的砂壺有光素扁圓形紫砂壺、覆斗式金文米色砂壺(一面腹部刻“子孫鼎”三字及小魚紋閑章)、扁形葫蘆式東溪刻字紫砂壺及樹癭式米黃砂壺。這幾件壺有的圓潤,有的金石韻味濃厚,有的結構巧妙。樹癭壺榖縐滿身,理紋繚繞,顧景舟先生分析樹癭壺是黃玉麟與畫家吳大澄合作構思制作的仿明龔春壺。故宮博物院藏“愙齋”款的紫砂壺有多件如東溪銘方斗式壺,腹部刻“一勺水、八斗才、引話話,自源來”。再如東溪銘扁圓形壺,蓋里“逸間”小印章款,腹部刻“潤我喉,伴我讀,溫其必至”。還有一件東溪銘王南林題字的提梁壺,蓋里有“國良”小印章款。另外可借鑒的幾件帶具體年款的真品如:南京博物館光緒十九年“愙齋”款東溪詩紫砂壺字、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光緒二十年“愙齋”款東溪刻詩畫紫砂壺、香港羅桂祥先生藏一對東溪款題詩仕女紫砂枕,都是陶苑中的稀世之珍。借鑒以上資料研究證實東溪也是晚清一著名篆刻家,常與黃玉麟、吳大澄等人合作制壺,共同陶冶情操。東溪者,據(jù)云性趙名松亭,同治光緒人,精于刻陶,所刻頗見古人筆意,署款或別作“東溪生”“東溪漁隱”。愙齋的作品除以上外,故宮博物院藏還有一件似片金的鋪砂紫砂瓜式壺,很精美,遺憾的是缺蓋。
“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壺
“玉麟”款米黃色砂仿供春壺
院藏的清代紫砂器中的小器皿,在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些高度不足10厘米的小紫砂壺,有乾隆的、嘉慶的、宣統(tǒng)的,多數(shù)都具有年款或齋堂款,是很好的研究資料。如嘉慶四年“澹然齋”款紫砂小壺,壺腹刻“共約試新茶,旗鎗×時綠,嘉慶四年秋日刻,徐展亭”文尾有一方章款,內篆書“壺癡”二字。
在藏品中另有一件篆書“壺癡”款的紫砂包袱式壺,壺體線條圓潤嚴謹。另據(jù)院外許四海先生藏“壺癡”款的紫砂壺、香港羅桂花祥先生藏“壺癡”款彩繪包袱式紫砂壺,這兩把包袱式壺雖然表面裝飾不同,但壺身均為弓形方柄及直折方流,陶藝技法極為相同,塑技頗高,想必是一人之作。
這幾件“壺癡”款紫砂壺與故宮嘉慶四年“澹然齋”小壺結合分析均應為嘉慶時期作品?!皦匕V”姓氏不詳,從現(xiàn)有資料,可知為清中晚期人,喜作包袱式壺。
再如宣統(tǒng)時期的小紫砂壺有十多種,形式各樣,有圓式、瓜式、竹節(jié)式、提梁式等,還有帶三個乳足,壺的胎色以紫紅為主,其次還有暗紅、深米黃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器底均有一行篆書的豎款為“宣統(tǒng)元年正月元日”八字。壺蓋里所孔旁有“匋齋”是清末滿洲正白旗人端方的號,字午橋,堂號“寶華庵”,咸豐十一年生,宣統(tǒng)三年卒。光緒時舉人,得慈禧太后龐信,曾任湖廣部督、兩江總督,1909年(宣統(tǒng)元年)移督直隸,被攝政王載灃罷免。他精通金石學,又酷愛陶瓷,著有《匋齋吉金錄》等著作?!皠S”宣統(tǒng)元年小紫砂壺應是端方本人訂燒的,這些壺都光素地紋飾,很精巧、素雅。
故宮博物院藏還有乾隆紅砂六角形鳥紋小茶葉罐、灰砂四方印花梅蘭菊紋小茶葉罐、清晚期的“逸公”款紫砂光素步盤、“王勝長制”款紫砂小壺、“孟臣”款開光廣彩花鳥小筆筒、“史寶豐造”款小方花盆,盆外壁四面印有壽字,蝙蝠或用淺米色泥畫亭臺和影梅??傊@些小件紫砂器胎泥較細,作工精細,都有刻花印花和雕花裝飾或彩繪花紋,非常端麗精致,也是目前在院外難以見到的精巧作品。
壺癡”款紫砂袍袱式壺
仿“鳴遠”紫砂龍柄鳳首壺
清宣統(tǒng)元年款紫砂小壺
清光緒“逸閒”仿曼生款紫灰砂壺
清末至民國的仿品
清末到民國時期紫砂器與景德鎮(zhèn)瓷器的發(fā)展狀況相似,此時的紫砂器經(jīng)歷了一個由盛而衰,然后又恢復和發(fā)展的階段。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制壺能手,如裴石民、朱可心、吳云根等。這時期紫砂藝人在從事紫砂工藝的恢復和研究過程中,不僅有新的創(chuàng)作同時也大量仿制明清兩代的名品。仿明代時大彬、仿清初陳鳴遠、仿清中晚期陳曼生和楊彭年等,這些仿品故宮博物院也都征集過。如仿明代時大彬的作品,在本文前明代部分已有介紹。關于陳鳴遠的作品,陳鳴遠生平不詳,清乾隆吳騫的《陽羨名陶錄》說:“鳴遠一技三能,問世特出,自余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但陳鳴遠的真品難以確認。
顧景舟先生從少年習藝直到暮年的五六十年中所見陳鳴遠真品數(shù)件,憑此能窺見其藝術素養(yǎng)之深湛。他說:陳鳴遠作品特點,承襲了明代器物造型樸雅大方的民族形式,又著重發(fā)揚精巧的仿古寫實技法,他的實踐樹立了砂藝史的又一個里程碑。故宮博物院藏陳鳴遠款的器物有鳳流龍柄壺、竹筍形水盂、印花鼓釘小罐以及象生干果等。過去院里鑒定為清代或民國早期仿品。鳳流龍柄壺,整體壺體線條流暢,鳳頭及龍柄形態(tài)生動,底刻“鳴遠”二字,竹筍形水盂,整個形體竹筍式,中間孔為水盂口,竹節(jié)為水盂尾部,二個蘑菇和二個蛤蜊為水盂四足,底篆書“陳鳴遠制”款。對陳鳴遠作品的認識,90年代以來漸有了解,1990年7月在章浦赤嶺一座乾隆二十三年墓葬中出土一件紫砂壺,壺底刻“丙午仲夏鳴遠仿古”,文尾有圓“鳴”方“遠”篆書小印章示。經(jīng)宋伯胤先生多方考證,此壺為“鳴遠”壺的真正模式,其特點:
(1)坯體泥質細純,栗紅色,壺面素純。
(2)造型圓而扁,穩(wěn)定性強。
(3)題款二行八字晉唐風格,刀筆熟練。南京博物館還有陳鳴遠瓜式壺。四足方壺也是可借鑒的模式。
以上與我院藏品相對比較,精美有余,古樸不足,雖然是仿品,但也不失其精粹之作。曼生壺與楊彭年制款的假品社會上流傳的很多。故宮藏品中有幾件“彭年”款的假品,均為米色砂胎,器身都刻詩題款。
如葫蘆式壁瓶,瓶上部刻“作葫蘆,悅親戚之情話,彭年”十一字。 竹節(jié)式印盒,盒蓋刻“竹解×是我?guī)煟砟曛啤笔?。竹筒式筆筒,筒外壁刻“平安竹,南風薰,時報我,賴此居。彭年”十四字,這幾件破綻之處在制作工藝上,不是用手工制作而成型上是用模子做成的。另外楊彭年是著名紫砂藝人,是陶藝家,不是書法篆刻家,所以他的制品,除有底款外,一般不刻詩題字。再如曼生壺的仿品,壺體扁圓形,短流,曲柄。底“荊溪陳制”款,蓋里為“逸閒”小印章款,壺肩部刻“半甌春露一×書曼生”九字。此壺整體看小巧精致,但“逸閒”是光緒時“愙齋”壺上見有的小款。曼生此時早已去世。所以核對款識年代互不相符。此壺應為清末仿品。關于壺底款與壺身不相符者在故宮藏品也有,如一件刻道光己酉年行有恒堂主人款的壺,其底為“蔣貞祥造”。但蔣貞祥據(jù)說是光緒時人,因此該壺也是年代有問題的。 關于偽年款的紫砂壺有“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壺、“康熙年造”款銅提梁紫砂壺,這兩件康熙款紫砂壺都是假品,是清末制作的偽款器物?!翱滴跣撩曛啤弊仙皦兀w里印有“宜興紫幫派包用”章,壺底單方框內“康熙辛卯年制”款?!翱滴跄暝臁笨钽~提梁紫砂壺的蓋里刻“康熙年造”四字,壺底印一雙方框中心為“宜興紫砂”四字,四周襯以松竹梅式的印章款。這兩件壺的問題是:
(1)壺蓋里的標記與傳世品作法不符,傳世品紫砂壺,壺蓋里應是制壺人的小圖章款,很少見到在壺蓋里刻年款,或“宜興紫砂包用”之類的印。
(2)“宜興紫砂包用”,“宜興紫砂”四字外襯以松竹梅,這兩件壺款的形式出現(xiàn)較晚,筆者見過晚清時宜興店鋪名稱外圍松竹梅的方形印章款。
(3)銅提梁壺,結合瓷器的發(fā)展狀況,清朝晚期才出現(xiàn)帶銅提梁的器物。所以這兩件康熙款的紫砂壺不是康熙時期的產(chǎn)品。目前掌握康熙紫砂真品的資料,只在臺北故宮有收藏,為康熙款琺瑯彩紫砂茶具。
故宮院藏其他人名款的紫砂器故宮藏其他人名款的紫砂器,是社會上的傳世品,后來征集到故宮博物院里來,這些藏品有的是清乾隆或清中晚期作品,也有是現(xiàn)代藝人作品但也有部分需進一步研究的,總共約有數(shù)拾件,有許多是著名工匠的佳作,不能一一贅述,僅舉幾例,其余將有款者列出供愛好者參考?!吧塾烟m制”款二泉銘紫砂壺。此壺器內府一紫砂多孔屜,腹部刻“廬同七碗風生液,李白吟詩百斗篇。二泉”16字銘。壺底為凸印“陽羨邵友蘭制”篆書圓形款識。另有一件邵友蘭款王竹坪銘紫砂壺。此壺蓋鈕作2個繩紋環(huán)裝飾,壺蓋里有工匠“友蘭”小印章款,腹部刻“直云正也,汲云清也,右之貴而今程也,竹坪”18字銘。這二件邵友蘭制壺均為圓筒形,一件線條規(guī)整,一件線條圓潤,壺泥細,制作工藝精巧,是道光時名匠邵友蘭作品。“石楳摹古”款長方形壺。此壺朱石梅刻竹題詩,柄下端有“用霖”小印章款。上海博物館藏一件底款為“道光十有九年朱石楳監(jiān)造”虛蓋石飄壺,南京博物院藏一件道光九年朱石楳銘刻梅花詩句鐘形壺,把端為“申錫”小印章款,此壺底凸印“茶熟香溫”篆字款。上博與南博收藏的這幾件朱石楳壺均古樸典雅又有具體年款,證實了我院落“石楳摹古”紫砂壺為道光時的作品。朱石楳原名朱堅,擅長金石書畫,是略晚于陳曼生的文人。常與陶藝家彭年、申錫等人合作制壺。我院還有一件“茶熟香溫”款陰陽文長方壺,與南博藏品相互對照款識的風格相同,也應是道光時作品。值得研究的是“茶熟香溫”是否朱石楳的室名?!膀瘶s”款紫砂壺,此壺扁腹,短流曲柄,壺身光素無紋飾,壺底篆書詩句及虔榮銘。這件壺的造型與置銘于底的作法均與香港一件“虔榮”款蓮子壺相同,香港這件壺底款楷書“歲在辛卯仲冬虔榮制時年七十六并書”16字,為道光十一年作品。據(jù)介紹此壺數(shù)十年中輾轉新加坡、臺灣、香港,現(xiàn)為私人收藏家寄存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虔榮,潘姓,字菊軒,經(jīng)歷了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聯(lián)系我院虔榮壺也應是道光年代的。其特點是壺形蓮子式光素無紋飾,將字銘置于壺底。
“楊彭年制”款紫砂描金山水壺
明宜均仿哥琮式瓶
清道光虔榮款紫砂蓮子壺
明清宜均天藍釉桃式水注
其他帶款的紫砂器還有以下一些:
邵玉棠款覆斗式紫砂壺
蔣貞祥造款扁圓形紫砂壺
楊夢臣款提梁式紫砂壺
荊溪惠臣制款菊瓣小壺
荊溪鄒貴猶款紫砂廣彩大壺
荊溪華鳳翔制款紫砂爐均大茶壺
荊溪陳制款黑砂壺
邵元詳款提梁紫砂大壺
邵元詳款刻詩紫砂大扁壺
“朱龍”款荷葉式紫砂水壺
“味泉”款竹節(jié)式紫砂茶壺
“東溪”款刻詩刻竹提梁紫砂壺
“笨巖”紫砂壺
“芝亭”爐均釉紫砂小壺
“芝亭”題字紫砂壺(腹部“東溪”)刻詩
“綬馥”回文龍琉璃柄紫砂壺
“荊溪”爐鈞釉紫砂壺
“荊溪”紫砂大扁壺
“石溪”款紫砂瓜式壺
“大方”款紫砂金彩篆文龍流壺
“芝蘭”款碧云穿破玉玲瓏壺
“漢瓦”銘紫砂小壺(漢瓦二字刻在蓋頂系面上)
“海村”款紫砂刻字鳧壺
“國良”款紫砂提梁壺
“吳南石堂”款紫砂印回紋鼎爐
“世德堂”款紫砂包袱式壺
“松鶴軒”款紫砂壺(民國)
“自×軒”款刻花提字米色砂壺
“陳×堂”款瓜式紫砂小壺
“虹舫品定”簠式紫砂壺
“冰心道人”款紫砂壺(程壽珍制作。程壽珍為晚清陶藝家,所用印章為“冰心道人”、“八十二老人”等。)
“鄒東帆制”款黑砂蟋蟀罐
“楊季初款”彩繪山水人物紫砂筆筒(清乾隆,此人制作過宮廷御器)
“孟臣”款紫砂廣彩開光花鳥小筆筒
“友義”款米色砂連座小筆筒
“王南林制”款紫砂蓋罐
陳覲候款紫砂蓮瓣碗(清乾?。?br>邵任遠款紫砂蓮瓣碗
“陳子畦制”款紫砂海棠式蓋盒及陳鳴遠、蔣蓉、鶴邨、石民、徐少農(nóng)、徐鼎等人款的干果或干果盤(有菱角、核桃、瓜子、花生、荔枝、荸薺、蠶豆等)。
“茶熟香溫”款紫砂花澆(底刻“歲在道光甲午谷雨前五日心軒主人造”)
“韶明仿古”款紫砂梅花式花盤
“逸公”款紫砂光素小盤(盤心刻二字)
“韓記”紫砂雙獸面銜環(huán)水丞(孫瀛洲捐獻,水丞底有四個標記“韓記”“閏堂”“三合”“浭陽”)
“史寶豐造”款紫砂蝠壽小方花盆(清乾隆,盆外淺米色泥繪影梅亭及印壽字和蝙蝠)
“陳圣思制”款紫砂佛手式杯(杯外刻“香從指上升”五字,后為“陳圣思制”四字方?。?br>“牧冰造”紫砂里掛白釉八方小杯(杯外刻“一片單心瘦石醉后刻”)
“祖德”紫砂里掛白釉小杯(杯外刻“一片單心陽羨瘦石刻”)
故宮院藏明清兩代的“宜均”釉陶 “宜均”是宜興鼎山地區(qū)所產(chǎn)的一種帶釉陶器。而“宜均”一詞出現(xiàn)較晚,近代瓷書《飲流齋說瓷》說“歐窯一名宜鈞,乃明代宜興歐子明所制,形式大半仿鈞故曰宜鈞也?!鼻迩r人唐秉鈞《文房肆考》宜興條中記:“明時我江南之常州府宜縣歐姓者,造瓷器曰歐窯。有仿哥窯紋片者,有仿窯均窯色者,彩色甚多,皆花盆奩架諸器,舊者頗佳。”可見“宜均”為宜興地區(qū)在明代民間創(chuàng)制的一種仿鈞釉為主的帶釉紫砂器。明谷應泰的《博物要覽》“均窯”條說:“近年新燒,皆宜興沙土為骨,釉水微似,但不耐用?!绷碛忻鞔涊d說:“近復出一種似鈞州者獲值稍高”??梢娨司诿鞔笃谝崖劽谑馈2⒅该饕司奶攸c釉色有仿鈞、仿哥、仿官,彩色甚多。造型有花盆、奩架諸器,不耐用。故宮明代的宜均傳世品有仿哥釉琮式瓶,天藍釉鳧式壺、桃式水注、秋葉大洗、六方洗、水丞、葫蘆式瓶、藍灰釉仿古銅紋方壺、高45厘米的藍綠釉長頸瓶、海螺式洗等都另具一格,但花盆奩架之器少有。值得提出的是對明代宜均的認識問題。
(1)明代宜均釉紫砂器與廣東石灣窯釉陶不易區(qū)別,院藏明代地方窯傳世品中,宜均與廣窯混合放在一起收藏,在整理和鑒別時曾將廣窯或稱為陽江窯(胎體厚重,施較厚的窯變花釉者)及天藍釉的宜均等物劃分出來,但至今一些仿米色哥釉等器的產(chǎn)地仍存疑,它們是宜均還是廣窯有待今后考察。
(2)天藍釉的桃形水注等天藍釉宜均器物是“明”還是“清”也是值得探討的。桃式水注現(xiàn)陳列在陶瓷館的明代地方窯柜內。
馮先銘先生在“略談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瓷器”一文中將桃式水注定為清代,并結合清宮造辦處檔案進行考證。雍正七年閏七月初六日檔案:“朗中海望持出……宜興雙喜水丞一件、宜興仙桃一件、鈞窯花插一件,鈞窯秋葉筆洗一件”,檔案所記前兩件為宜興窯產(chǎn),后兩件為鈞窯產(chǎn)。
按鈞窯無花插及秋葉洗,清宮舊藏秋葉洗多屬宜興仿鈞作品。馮先生在世時還曾指出過,故宮舊藏的東西都應是宜興作的文房用具,無圓器(盤、碗之類),檔案中無廣窯的記載。如按馮先銘生前意見院藏宜均天藍釉的器物應劃歸到清代藏品加去。據(jù)宜興羊角山古窯址調查發(fā)現(xiàn)的大量早期紫砂及歐窯器殘片,可見“歐窯釉較為豐富,釉色有綠、月白、黃、灰諸色。制作也較規(guī)正,盆底足多有云紋飾,但未發(fā)現(xiàn)款識?!薄斑@些歐窯產(chǎn)品當在明末,而盛于清代。”
清代宜均也很名貴,據(jù)清光緒陳瀏撰《陶雅》一書介紹:“近日宜均絕昂貴,大印合有渾圓者,有四方者,蓋內藍暈有甚美者”。從故宮藏品看清代宜均在制作上比明代有很大進步,不僅仿各種釉色,造型豐富多樣,在裝飾上出現(xiàn)凸花、雕花、鏤空等多種技法,有的器底為沙底并印有款識。如故宮藏天藍釉鏤空花籃,全器是在泥片上鏤雕菱形孔組成蔞花,然后鑲接成型,素燒后再釉燒而成。花籃中心附一銅膽,可插花,將花籃吊起非常優(yōu)美。還有仿米色哥釉凸雕花纏枝蓮花梅瓶仿古哥釉花口碗、“宜興縣鼎山葛木椿造”天藍釉腰圓式大水仙盆、“周×××”款灰藍釉直口大罐、“陶×主人”款灰釉葵瓣式盤等。還有“葛明祥造”或“葛源祥造”款灰藍釉橄欖式瓶,也是當時著名產(chǎn)品。晚清瓷書記載葛氏為清代乾、嘉時人。
總之故宮博物院紫砂藏品很豐富,本文僅重點的介紹。是根據(jù)筆者十幾年前工作筆記整理歸納的,故宮院藏陶瓷器數(shù)十萬件,歷年整理任務繁重,對明清兩代景德鎮(zhèn)以外的地方窯產(chǎn)品,未作過重點研究,本文有錯漏之處,希望同志們指正。在寫此文過程中借鑒了顧景舟主編《宜興紫砂珍賞》一書中的許多珍貴資料,使一些藏品的年代作者進一步確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