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特色包子,當屬破酥包。破酥包的制作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搟卷刷豬油撒干粉形成層次,另外一種是包油酥的方式。而獨特的做法使包子皮有許多層次,有些層是軟軟的面,有些層是酥酥的油面。而且吃起來柔軟酥松,甜咸適宜。曾經(jīng)有一個云南破酥包賣出了十萬的天價。
22、南翔小籠包
這是南翔鎮(zhèn)的傳統(tǒng)名產(chǎn),原名南翔大肉饅頭。由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創(chuàng)始于清代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后來旅滬的南翔人邀請黃明賢到上海城隍廟開設(shè)南翔饅頭店和西藏路上開設(shè)古猗園饅頭店,掛名南翔小籠,至今盛名不衰。因南翔小籠味道鮮、膾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紛紛效仿,使南翔小籠在上海及全國各都見其身影。 特色:以其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的特色而著稱。
23、上海生煎包
生煎包最初的名字叫“生煎饅頭”,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上海,經(jīng)營這種風味小吃的店鋪遍地都是。由于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上海生煎包在他們口中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的兼營品種。其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后來順應(yīng)人們的飲食需求,生煎包子走出茶館,成了“街頭小吃”。也逐漸有了生煎饅頭的專賣店,其餡心的花色也便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味品種,來豐富口味。其外皮底部煎得金黃色,上半部撒了一些芝麻、香蔥。聞起來焦香撲鼻,咬下去滿嘴湯汁,故頗受上海人的喜愛。 特點: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
24、昆明破酥包
破酥包子在昆明流傳較廣,它與一般的包子有所不同。做法是在發(fā)制面粉時揉合得十分稀,在案板上攤開后,均勻地涂上一層熔化了的熟豬油,再從一端卷成筒狀切成小段,壓扁后包入火腿白糖餡心或冬菇鮮肉餡心,放入蒸籠蒸熟即可。 特色:包子皮有層次多樣,口感柔軟酥松,餡心別有講究,甜咸適宜。
25、四川龍眼包子
龍眼包子是長江中下游一帶最具特色的一道主食,因其形如龍眼而得名。那面皮白如雪,是將面團發(fā)酵后再加上白糖和豬油揉勻而制成的,用手摸起來就象綢緞般光滑細軟;內(nèi)餡則是選購了豬肉的前夾后腿肉,用刀細細剁成肉沫,再加入各種調(diào)料,和燉湯所得的濃醇雞汁以及山珍佳品的蘑菇,混合后攪拌成香氣四溢的肉餡。入口留香,那滋味就別提多鮮美了。 特色:皮薄軟韌,皮酥軟韌,形如龍眼,咸香鮮美。
26、保定白運章包子
“白運章”包子鋪開于1924年,鋪名就是經(jīng)營者白運章的本命起的,在保定提起白運章包子就如同在天津提起“狗不理”一樣遠近聞名。白運章包子用料講究,牛羊肉必須是鮮嫩的脊背肥瘦相宜的花糕肉,并且定點購用小磨香油,包子皮選用發(fā)面和燙面的獨家配比面粉。做出的包子皮薄、邊窄、餡大、油多,形狀像鈴鐺,隔皮就能看到餡,晃動包子時那成丸的包子餡便能看見在里邊晃動。 特色:皮薄有筋道,肉餡鮮香,回味無窮。
27、長沙德園包子
德園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原為一姓唐的業(yè)主開辦的夫妻店,名字取自《左傳》中“有德則樂,樂則能久”之意,遂名“德園”。后來在民國初年,由幾位官廚集資入伙,盤下了幾經(jīng)易手的德園,早前是以經(jīng)營官府菜為主。后因菜肴制作時總剩有不少海味鮮貨,為免浪費,便將其剁碎后拌入了包點作為餡芯,誰知這一舉動使得包點風味異人,異常鮮香。從此,德園包子大振名聲,并逐步形成馳名長沙的“八大名包”之一。德園包子選料十分精細。糖餡選用白糖、冰糖、玫瑰糖或桂花糖混合相拌而成;肉餡則選用豬前夾縫肉或品質(zhì)極好的瘦肉,拌以香菇、凍油等調(diào)料,是十分考究。 特色:包點皮薄餡大、顏色白凈、質(zhì)地松軟、富有彈性,香甜爽口,油而不膩。
28、新疆烤包子
烤包子是新疆人民極為喜愛的一道美食,現(xiàn)在也儼然成為新疆旅游業(yè)的一張美食名片。新疆的烤包子面皮是用的死面,不需要發(fā)酵。將面皮搟薄后,四邊折合成方形。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孜然粉、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貼在馕坑里,十幾分鐘即可烤熟,滋味最是地道。 特色:皮色黃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鮮油香。
點評: 看了這么多種包子,有沒有老板想開個綜合性的包子店呢,說不定生意會火,哈哈,內(nèi)參君奉送一個店名:中華全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