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近日透露,該社18本語文教材已全部送審,今年9月全國將迎來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值得關注的是,莫言2012年諾貝爾獎致辭《講故事的人》也成為初中課本新選文。此前,關于莫言作品是否應當進入中學教材曾引起廣泛討論,《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用耳朵讀書》等莫言作品大多入選語文選修輔助讀本,入選教材較為少見。莫言諾獎致辭《講故事的人》內涵豐富,闡述了文學的本質,體現(xiàn)了豐厚的人文情懷,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其自由包容的價值取向。很顯然,初中語文教材選用《講故事的人》,凸顯了寬闊的文化視野和開放意識。 在這篇致辭中,莫言說,“小說家是社會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小說家在寫作時,必須站在人的立場上,把所有的人都當做人來寫。”莫言的這番話,不但對作家富有啟發(fā)意義,而且對中學生富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育尤其是文學審美,習慣于“抽絲剝繭”,把人貼上形形色色的標簽,甚至于簡單地用“好人”和“壞人”來對人進行機械劃分。真正還原到人,站在活生生的人的立場上,體現(xiàn)人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這才回到了文學的本質,對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寫作顯得非常重要。 “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而這片地帶,正是文學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只要是準確地、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備了優(yōu)秀文學的品質?!蹦缘倪@句話,很多中學生可能一下子還無法理解,正是由于語文教育長期以來的一個通病就是教條化,是非善惡標準往往“不容置疑”,學生學習的課文這樣寫,寫起作文來,自然而然也就“愛憎分明”。但愿莫言這篇致辭能夠給中學生帶來一個廣闊的天地,讓中學生在作文的時候超越狹隘的是非觀念,體味人情冷暖和世態(tài)炎涼,表現(xiàn)真切的個體命運和社會生活軌跡。這樣的作文才能有血有肉,富有意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莫言在這篇致辭中,講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同學們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有一個同學竟然沒有哭,他就去向老師“告發(fā)”,后來心中常?;诤薏灰?,“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蹦运v的這個故事思想深刻,耐人尋味。中小學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自由的心靈,健全的人格,那就需要具備超越性、普遍性的價值觀。但愿莫言這篇致辭入選教材后,不但能夠給學生們帶來啟迪,而且能夠給教育工作者帶來啟發(fā):那就是在21世紀的今天,只有在孩子們心中植入“個性”、“獨立”的種子,我們這個時代才能真正唱響“多元化”的主旋律。 文學審美是語文教育的核心,人性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文學對社會、時代的現(xiàn)實觀照,更應該成為自覺追求,把《講故事的人》收入初中教材,非常符合語文教育的實際,也非常符合當今的文化潮流,但愿中小學語文教材今后能夠多多收入類似文章。在這次語文教材“大換血”中,魯迅多篇文章均作保留,其實也體現(xiàn)了這種理念。魯迅文章具備高度思辨精神,不但可以訓練學生思維,而且可以拓展學生認識空間。應該說,魯迅的這些文章,也正體現(xiàn)了莫言諾獎致辭所闡述的文學理念,文化啟蒙與開放意識,應該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占據(jù)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本報記者 賈夢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