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位于中華大地的腹心,西安(古長安)是十三王朝京都之古城.特別是漢.唐時期,這里是世界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因而,漢.唐時,這里當然就聚集了全國的各類精英人才.正因如此,唐詩里詠長安春景的篇章就很多.選幾個大家熟悉的說說. 人面桃花桃溪堡 若問朋友,在唐詩里,你熟知的詠桃花詩有哪些?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了吧: 去年昨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是的,這首詩的確不錯,膾炙人口,有目共賞.流傳甚廣。 這首詩前一.二句以桃花烘托女子之美,桃花與美人交相輝映,描摹出了一副令人留戀的美境佳情。接下來的兩句:昔日少女光彩動人,艷若桃花,而今桃花依舊,人面卻不見。詩作無不是綴桃花以抒寫,情真而意深.尤其尾句如宿霧埋山,斷虹飲渚,屬意深美。那仍然含笑的桃花,似乎還凝結(jié)著那女子的深情屬意。詩句既透露了美好往事的留戀,也抒發(fā)了詩人悵然若失無限惆悵之情。 崔護,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嶺南節(jié)度使。終嶺南節(jié)度使。他的詩歌作品數(shù)量不多,《全唐詩》里僅存六首.其詩影響最大的就是這首《題都城南莊》,其他幾首詩較一般。詩不在多,以精贏人。崔護正是以這首詩,奠定了他在唐詩里的地位。 非常有趣,由這首詩還衍生出不少文藝作品來。在唐《本事詩》里衍生出一段崔護與村姑相遇的傳奇故事。這一段傳奇故事又生發(fā)出許多不同版本。進而,由此有演義出許多戲曲.曲藝作品,像京劇.評劇等都有《人面桃花》的劇目。我們陜西的碗碗腔以委婉.悠幽雅的音樂引人入迷。碗碗腔的《借水.贈簪》更是響譽全國。這出戲是另一版本的《人面桃花》故事。我將這出戲開場村姑和崔護的兩段唱詞附上,可能會引起大家興趣。 最后,我要告訴大家,崔護尋訪的“都城南莊”就是今天西安市的長安區(qū)杜曲鎮(zhèn)一個叫桃溪堡的村子。如今這里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紅”時節(jié)。雖說昔日的“人面”已遠去,今日的“人面”更與桃花相映紅。有雅興的朋友,速來一訪,勿失良機。 附一:《借水.贈簪》唱詞選段 村姑唱: 姓桃,哪咿呀,哪咿呀..... 居住桃花村, 茅屋草舍在桃林。 咿呀,哪呀,哪咿呀, 哪咿呀,哪咿呀,... 桃夭,哪咿呀,... 虛度訪春訊, 誰向桃園咿呀, 來問津?咿呀!... 居住桃花村, 茅屋草舍在桃林。 咿呀,哪呀,哪咿呀, 哪咿呀,哪咿呀,... 桃夭,哪咿呀,.... 虛度訪春訊, 誰向桃園咿呀, 來問津?咿呀!... 崔護唱: 名落孫山生惱恨, 酒后閑游到荒村。 碧桃花放紅似錦, 綠柳葉綻黃如金。 良辰美景觀不盡,哎呀! 把人的酒氣解三分。 見一位佳人站門庭, 倒叫崔護疑心中。 莫不是桃源仙境, 莫不是廣寒月宮, 莫不是天臺路徑, 莫不是高唐巫峰。 云鬢堆壓膀兒整, 蓮臉生香唇又紅, 柳腰斜依碧桃影, 人面桃花相映紅。 叫人意馬難拴定, 到不如借水問一聲。 : 附二:唐《本事詩》崔護故事: 博陵崔護,資質(zhì)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第。清明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花木叢草,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護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shè)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tài),綽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盻而歸,爾后絕不復(fù)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院如故,而已扃鎖之。崔因題詩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后數(shù)日,偶至都城南,復(fù)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殺吾女!"崔驚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已來,?;秀比粲兴?。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在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shù)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須臾開目。半日復(fù)活,老父大喜,遂以女歸之。(出《本事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