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和新六書 [摘 要]配合中文本科開設的“現(xiàn)代漢字學”課程,介紹有關傳統(tǒng)的“六書”知識,及部首的表意功 能,并對新六書和六書的傳承關系做一些說明。 [關鍵詞]現(xiàn)代漢字;六書;新六書;部首 一、六書簡介 六書的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的《周 禮》?!吨芏Y? 地官? 保氏》中說:“保氏掌諫 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 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 六書,六曰九數(shù)?!绷囀侵艽逃F族子 弟的六種基本科目。九數(shù)是關于算術的知 識,六書則是有關漢字的教學,但不一定是 后來的六書理論。 漢代班固在《漢書? 藝文志》中說:“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边@就把六書解釋為造字的方法了。比班固稍后的許慎在《說文解字? 敘》中更給六書下了定義,舉了例字:“《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 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 ,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笨傊鶗乔貪h時人建立起來的關于漢字構造的一種理論。后代的學者一般采用許慎的名稱,班固的次序, 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 借。 許慎用六書的理論,分析了九千多個漢 字的結構,寫成了第一部字書《說文解字》, 使六書的理論得到極大的發(fā)揮,成為兩千年 來研究漢字的準繩。清代以前,人們都把六 書看作造字的原則,清人戴震破除了這種迷 信,他認為六書的前四種是造字的方法,后 兩種是用字的方法?!拔逅摹币院笱芯抗盼?字的學者雖然又提出一些新的分類法,但實質上都沒有脫離六書的軌道。 從漢代到現(xiàn)在兩千多年的歷史證明了六 書理論基本符合漢字的實際情況。今天我們 學習它,可以使我們了解漢字的規(guī)律,以便 更好地使用漢字。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象形、指事、會意、 形聲四種造字方法。 1、象形 象形是把事物的輪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 描畫出來。象形字是文字發(fā)展初期的產物,經過幾千年的字形變化,原來的象形字已經 不象形了,所以我們分析象形字必須依靠古 文字的形體。下面舉一些例字來說明: 木:甲骨文作,小篆作,象一棵 樹。隸變作木,已經不象形。 水:甲骨文作,金文、小篆都作 ,象曲折的水流。隸變成水,已經不象 形。 豆:甲骨文作,金文作,象一種盛食物的器皿(與現(xiàn)代的火鍋類似)。隸變成豆,已不象形。漢代以后借用作豆類植物的總稱。 又:甲骨文作 ,金文、小篆作 ,象 人手之形。隸變作又,不再象形。 果:甲骨文作,金文作,果實的形狀容易與別的字相混,所以畫在木(樹)上。 瓜:小篆作,瓜的形狀不易識辨,連 帶把瓜蔓表示出來。 上面6個象形字,前4個畫的是事物的 本體,后兩個字把有關的事物一起畫出來 了。象形字畫的必須是具體的物件,象表示自然氣候的日、月、云、雨等;表示飛禽走 獸的鳥、牛、羊、馬、鹿等;表示人體器官 的目、口、耳、止(趾)等。同一種物件還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畫,例如“人”是側面 的人形,“大”是正面的人形,“子”是嬰兒 的形狀,“女”是婦女的形狀等等。象形字 的數(shù)目雖然不多,《說文解字》有264個 (根據(jù)清人王筠的統(tǒng)計,下同);但是象形字 是構成會意字、形聲字的基礎,是整個漢字 體系的基本符號。現(xiàn)代漢字的部首絕大部分 是古代的象形字,需要我們很好地掌握。當 然,按照現(xiàn)代漢字新六書的觀點,它們都是 記號字了。 2、指事 指事是一種用記號指出事物特點的造字 方法。例如: 一、二、三、四:這四個數(shù)目字小篆作 、 、 、 ,除 之外,自古以來,很 少變化。 上、下:這兩個字甲骨文作 、 ,由 一長畫和一短畫組成,短畫在上的就是 “上”字,短畫在下的就是“下”字,短畫 也有用點來代表的。由于它們的字形容易和 數(shù)目字“二”相混,隸變以后,寫成“上”、 “下”。 本:金文作,在木的根部加上圓點來指明它的意義是樹根。 末:金文作 ,在木的頂端加上指事符 號來表示它的意義是樹梢。 刃:刃的意義是刀口,畫不出來,于是 在刀字上加一指示符號指明是刀的鋒利處。 片:小篆作 ,取“木”的一半,表示 劈開的木頭的意思。 叵:不可為叵,反寫“可”字而成。 例一、例二是符號性的指事字。例三、 例四、例五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事符號。例 六、例七是改造原字。指事字的數(shù)目最少,《說文解字》中有129個。常用的指事字還有寸、亦、立、夕等。這些指事字,在新六書中,也都成為記號字了。 3、會意 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 成,把它們的意義組合成一個新的意義,讓 人們看了可以體會出來。例如: 從:小篆作 ,《說文》:“相聽也。從二人。” 比:小篆作 ,《說文》:“密也。二人 為從,反從為比?!?甲骨文中“從”和“比”是一個字,可 以正寫也可以反寫,后來才分化為兩個字。 森:由三個“木”組成?!吧弊值囊?義從古至今沒有變化,都是“形容樹木多” 的意思。 以上的字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樣形體組合起來的,叫同體會意字。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形體組合起來的叫異體會意字。例如: 字:從子從宀?!白帧钡谋玖x是生孩子。 好:從女從子。“好”的本義是貌美, 特指女子的美。 會意字在《說文》中有1260個,數(shù)目 比象形字、指事字要多得多。新六書中保留 了會意字。教材第’( 94頁的例字中,從、伐、戒、庫、刪、析、相等字,在六書中也是會 意字。至于寶、筆、塵、滅等簡化字,就是 后起的會意字了。簡化字中有一個“灶”字值得一提,因為連不采用簡化字的臺灣省,也采用了。 4、形聲 形聲字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聲 符兩部分組成的,意符表示意義范疇,聲符 表示讀音類別。例如: 景:從日京聲。本義是日光。范仲淹《岳陽樓記》:“春和景明。” 綱:從糸(mi)同聲。本義是提網的總 繩。綱繩是用絲麻做的,所以從糸。 零:從雨令聲。本義指落細雨。 慢:從心曼聲。本義是怠慢。 題:從頁(xie)是聲。本義是額頭。 意符“頁”象人的頭形。聲符“是”由于語 音變化已和“題”音相差很遠了。在新六書 中它應該屬于半意符半記號字了。 形聲字意符的來源主要是象形字。聲符 的來源是象形字、指事字,也有一些會意字 和形聲字。這些字轉化成聲符后就喪失了原 有的特性而成為表音成分。 形聲是一種最能產新字的造字法。形聲字在漢代占漢字總數(shù)的80/以上,到了現(xiàn)代,由于語音的變化,聲符的表音功能減 弱,大約只能占到 50/了。關于聲符的表 音功能,《參考資料》上有文章分析了7000個通用字中的形聲字,我們這里就不介紹了。 二、部首的表義功能 漢字的形體和意義是有聯(lián)系的,從我們 以上分析的例字可以看出字形和本義的聯(lián)系。但是,我們分析的都是古文字的字形,而大家最熟悉的是楷書,那么楷書的字形和 字義還有沒有聯(lián)系呢?我們說大部分還是有的。要想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掌握部首是 簡便有效的方法。 部首基本上都是造字初期的象形字或指 事字,隸變以后都不象形了。按照新六書的 觀點,它們都是記號字了。朱德熙先生說,只有獨體字才是純粹的記號文字。合體字是 由獨體字組合成的。組成合體字的獨體字本 身雖然也是記號,可是當它作為合體字的組 成成分時,它是以有音有義的“字”的身份 參加的(見《現(xiàn)代漢字學參考資料》第2頁)。例如“日”,從字形上已經看不出來象 太陽的形狀了,但是作為部首,作為意符, 從“日”的字大多和太陽有關。當然從《說 文解字》的540部到《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189部,部首的歸類有很大變化,但是多數(shù) 部首還是起意符作用的。下面我們從六書原 則出發(fā),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若干部首所 轄字的意義作一些簡單的分析。 1、部首和字義的聯(lián)系明顯 這一類字,部首的名稱多和字義相符。 例如“亻”部,現(xiàn)在叫“單人旁兒”,“亻” 部的字大致可分為三類: (1)名詞,表示人的類別。如“俊、 儒、俠、仇”等。這一類的字不多。 (2)形容詞,表示人的德性。如“倨、 傲、儉、侈”等。這一類的字也不多。 (3)動詞,表示人的行為。這一類的字 很多,如“仰、伏、侍、依、伸、仆、借、 付、使、伐”等?!柏椤辈康淖纸陌賯€, 意義都與人有關。 其他上百字的大部與“亻”部的情況基 本相同。例如表示人體器官的“口、目、 扌、心”等部,表示自然現(xiàn)象的“氵、土、 日、雨”等部,表示動物的“馬、牛、鳥、 犭”等部,表示植物的“艸、木、禾、竺” 等部。這些部所轄的字大部分的字義和部首 的意義屬于同類范疇,關系很明顯;但是有 些字由于詞義的引申或假借,現(xiàn)在的常用義 已經和部首的意義無關了,但其本義和部首 是有關的。 例如: 慢: 現(xiàn)在的常用義是“速度低”,和 “心理”的意義無關。但是慢的本義是“怠 慢、傲慢”,所以從忄(心)。 省:(xing) 本義是“細看”,和“目” 有關。 相: 本義也是“細看”,和“目”有關。 初: 本義是“裁衣之始”,所以從衣。 裕: 本義是“衣食充足”,所以從衣。 遵: “辶”原寫作 (xhuo),是行走的意思。 從; 的字都和行走的意義有關。 遵: 的本義是“順著走”。 造: 本義是“至”,所以從 。 校: 本義是“木制的刑具”,所以從木; 假借作學校的“校”和校正的“?!薄?nbsp; 總之,這一類的字中,部首的表義功能 是很強的。 2、部首和字義的聯(lián)系不太明顯 這一類字,部首的名稱多和字義不符。 例如: (1)攵(pu)部,現(xiàn)在的叫“反文旁 兒”,其實它和“文”字沒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攵”在《說文》中寫作“攴”,象一個人的 手拿著棍子,是“撲”的意思。“攴”在字 的右邊,多數(shù)寫成“攵”?!罢⒔獭钡茸侄?從“攴”,可能是由于奴隸社會初期的政教 是和鞭子分不開的,奴隸主靠鞭子來施行他 們的所謂政教。從“攴”的字不都是打擊的 意思,有些字只表示某種動作或行為,例如 “放、收、赦、改、救、效、敗”等。《現(xiàn)代 漢語詞典》中還另立攴部,只有三個字,常 用字只有一個“敲”字,“敲”和“攴”的 意義很相近。 和“攵”部 相 同 的 還 有 一 個“殳 (shu)”部, “殳”是“擊”的意思,從 “殳”的字大都和手的動作有關,例如“毆、 毀”等。殳部只有十來個字,常用字不多。 “寸”部的字也和手的動作有關?!按纭?小篆作“ ”,指事字。 是手,下面的短 橫指明手掌后寸口的地方。“寸”的本義是 寸口,即手腕上邊中醫(yī)按脈時距手腕最近的 部分。從“寸”的字大都和手的動作有關, 例如“尋、導、封、射”等。 (2)彳(chu)部,現(xiàn)在叫“雙人旁兒” 或“雙立人兒”,字形、名稱都和單人旁相 似,其實彳部是足部的分支?!墩f文》:“彳, 小步也?!贬懿康淖侄嗪托新酚嘘P,例如 “征、往、徂、待”等。有些字的常用義發(fā) 生了變化,已經和走路無關了,但是本義是 與走路有關的, 例如: 循 本義是順著走,引申為遵循。 徐 本義是慢走,引申為慢。 (3)欠部,“欠”的本義是指人在呵氣,我們現(xiàn)在說“打呵欠”正是這個“欠”字。 從欠的字多和呵氣有關。例如“吹”字從欠 從口,因為吹就是出氣。“歡欣”都從欠, 因為高興就不免要贊嘆歡呼,“喜動聲氣”, 也是要呵氣的。“歌”字從欠,因為唱歌時 需要呵長氣。此外,有關吸氣的動作也往往 從欠?!办ā笔潜亲游鼩猓詮那?。“飲” 是喝,喝也需要吸氣,所以也從欠。再有 “羨”字,是看到羊肉流出口水來了。 (4)頁(xie)部,“頁”字現(xiàn)在的常用 義是“書頁”的“頁”,是假借義?!绊摗弊衷溉祟^。因此,從頁的字都與頭面的意義 有關,如“頂、頰、頸”等。有些從頁的字,今義與頭面的關系已不大明顯,但本義卻是清楚的。例如: 顏 本義是“眉之間也”。 顛 本義是頭頂。 題 本義是額。 領 本義是脖子。 項 本義是脖子的后部。 頒 本義是大頭。 頗 本義是頭偏。 顧 本義是回頭看。 頓 本義是磕頭。 (5)阝(阜)部,“阝”在左叫“左耳 刀兒”,是“阜”字的變體。“阜”字的本義 是“無石之山”。阜部的字一般是與山有關 的。例如: 陵 本義為大阜,引申為陵墓。 阿(e) 本義為大陵。 陸 本義為高平地,引申為陸地,跟水 相對。 隅 本義是山角。 阻 本義是山路難行。 險 與阻同義。 限 與阻同義。 與高處有關的動詞也多從阜,因為“阜”表示高處。例如:陟 登。 降 走下來。 隕 從高處落下來。 陷 自高而陷入于下。 阜是土山。因此,從阜的字多與“高”的意思有關。例如: 階 本義為臺階,現(xiàn)代義同。 除 本義為殿階。 陛 本義為自低登高的殿階。舊說天子 之陛九級?!氨菹隆弊鳛閷μ熳拥淖鸱Q,這是因為群臣對天子不敢直接稱呼,呼陛下的 人轉告天子。 際 本義為兩墻相合之縫,墻高,所以 從阜。引申為接界處,中間。 隙 本義為壁際孔,壁高,所以從阜。 防 本義為堤坎,堤坎高起,才能防 水,所以從阜。 (6) 阝(邑)部,“阝”在右叫“右耳刀 兒”,是“邑”的變體。“邑”原指國都、國 家或城市。邑部的字,有些是國名和地名, 如“鄭、邶、鄧、邯鄲”等;有些是有關國 家和行政區(qū)域的名稱,如“邦、郡、都、 郊”等。有些字現(xiàn)在本義已不常用。例如: 鄙 本義為五百家(戶口單位)。 鄰 本義為五家(戶口單位)。 郵 本義為傳遞文書的驛舍。 郎 本義為魯邑名。 (7) 宀(mina)部,現(xiàn)在叫“寶蓋兒”。 “宀”表示居住的所在。例如“宅、家、室、 牢、宮”等。有些字現(xiàn)在本義已不常用。例如: 宗 本義是祖廟。 宇 本義是屋檐。 安、定、寧 本義都是平安。上古人民 生活條件不好,所以能住在房子里就算平 安。 宴 本義也是平安,引申為安樂。 官 本義是官府。 宿 本義是住宿。住宿必在房子里,所 以從宀。寄,本義為寄宿,從宀也是這個道 理。 寢 本義是睡覺,睡覺須在房子里,所以從宀。寐、寤從宀,也是這個道理。 寬 本義是屋寬大,所以從宀。 客 本義是賓客。賓客寄宿在主人家里,所以從宀。 (8)廣(yan)部,現(xiàn)在叫“廣字旁 兒”。廣部和宀部一樣,都是表示房屋的?!案⑼?、庫、庖、店、廬、廟、廊、庵”都明顯地表示了這種意義。下面舉幾個本義不常用的例字: 序 本義是堂屋的東西墻。 廉 本義是堂的邊。 廢 本義是房子傾倒,沒有用處了。 引 申為廢棄、廢止。 (9)署部,現(xiàn)在叫“四字頭兒”。其實 是“網”字的變形。所以這個部的字一般都 等于從“網”的字。例如: 羅 本義是捕鳥的網。 罩 本義是捕魚器,引申為籠罩。 罪 本義是捕魚竹網,秦代因“ (古 罪字)”似皇字,所以把“ ”字改為“罪” 字。 署部的動詞也是由與網有關的意義變來 的。例如: 置 本義為赦罪,釋放。犯了罪被關押 起來,就象鳥獸陷入羅網,釋放就象脫離羅 網,故從網。 署《說文》:“部署也。各有所網屬也,從網,者聲?!鼻迦硕斡癫米⑨屨f:“網屬猶 系屬,若網在綱,故從網?!?nbsp; (10)王部,玉在字的左邊寫作“王”?!墩f文》王部只有“閏、皇”兩個字。現(xiàn)在 “玉、王”歸在一部,該部的字基本上都是原來玉部的字。例如“珍、寶、玨(二玉相 合)、璽、環(huán)、壁”等和玉的聯(lián)系很明顯。 還有表示玉的聲音的詞:“玎、玲、王當、瑯”等。今義與玉聯(lián)系不明顯的字如: 弄 小篆作 ,是兩手持玉,即撫玩玉 石的意思。 玩 和弄的意義相同。 理 本義是治玉,引申為治理國家、條 理等義。 琢 本義是雕刻玉石。 班 兩個玉字中間本來是個刀字,本義 是分玉石,刀是表示分的意思。 全 本義是純玉。 玷 本義是玉的斑點。 瑣 本義是玉撞擊發(fā)出的細小的聲音。 瑞 本義是玉制的符信,所以從玉。引申為祥瑞。 (11)貝部,貝部的字一般表示與財物 有關的意義,因為古人曾經用貝殼作為貨 幣。有名詞,如“財、貨、資、賄”等;有 形容詞,如“貴、賤”等;有動詞,如 “購、賞、賜、贈”等,“買、賣”的繁體字 也都從貝。下面再提出幾個字作例子: 貪 本義是貪財物。 費 本義是耗費財物。 賀 本義是用禮物表示慶賀。 賈(gu) 本義是把財物買來又賣去。 引申為商賈。 賦 本義是賦稅,賦稅是財物。 質 本義是用財物抵押。 (12)隹(zhui)部,“隹”在古代是個 象形字,表示短尾巴的鳥?,F(xiàn)在這個單字不 用了。從“隹”的字多表示鳥類,如“雀、 雅、雉、雛、雌、雄、雕”等。下面再分析兩個字: 難 本義是一種鳥名,假借作難易的 “難”。 集 本義是鳥停在樹上,從隹,從木, 會意字。集字原本作“木”字上從三“隹” (群鳥),故引申為集合的意思。 (13)斤部,“斤”在甲骨文中是象形 字,象砍伐樹木的工具,后假借為“斤兩” 的“斤”。從“斤”的字有砍伐用的工具, 如“斧、爿斤、斫”等。有砍伐的動作,如 “斷、斬、折、析”等?!八埂钡谋玖x也是 “析、割”,后假借為代詞。“所”的本義是 伐木聲,后假借為代詞。 這一類字,雖然部首的名稱多和字義不符,表面上部首的表義功能不強,但是,經過解說,規(guī)律還是有的。多數(shù)字在新六書 中,都可歸入會意、形聲或半意符半記號 字。 3、部首原來的意義不能概括本部字的意義 《說文解字》有540部,每部的部首都 標示著該部字的本義所屬的意義范疇,而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只有189部。經過兩千年 的漫長歲月,字形和歸部都發(fā)生了很大變 化,再加上后人歸部時重形不重義,打亂了 《說文》的表義系統(tǒng),因此,有些部所收的 字本義都已經不屬于同一范疇了。例如: (1)月部,該部字大體有兩類。一類和 月亮有關,如“朗、朔、望、朦、朧”等, 這一類字數(shù)目不多。數(shù)目多的一類是和人體 有關的字(原部首為“肉”,隸變以后與 “月”相混),如“肩、肘、股、腹、肝、 膽、腎”等字,是指人體各部和內臟的名 詞;“肥、胖、腫、脹、腥、膩”等字是指 有關人體的某些性狀的形容詞。下面再提出 幾個字來介紹: 肖 《說文》:“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 肯 本義是緊緊附著在骨上的骨間肉。 膏 本義是脂肪。 胡 本義是牛脖子下垂的肉,引申為獸 類脖子的垂肉。 (2)尸部,尸部的字基本上分為兩類。 一類和人體或人的動作有關,如“尼、屁、 尾、尿、居、屈、屎、展、屬”等。另一類 和房屋有關,如“屋、屏、層、局”等。還 有一些簡化字,如“盡、晝”等和上兩類意 義無關。 (3)方部,多數(shù)字本來都是從旋本是旗 幟的意思,所以從旋的字多和旗幟有關,例 如“旌、旗、旆、旄、旃”等。有些方部的 字“方”是聲旁,不表義,如“房、邡、 放、旁”等。 (4)又部,“又”的本義是右手。又部 和“手”義有關的字有: 叔 本義是拾。 取 本義是拿。 受 本義是接過來。 漢字簡化,用“又”作為一個符號來代 替各種筆畫繁多的偏旁,于是許多字的意義 都同“手”無關,例如“鄧、勸、圣、對、 戲、觀、歡、艱、難”等。 (5)刀( )部,這個部用“刀”作部 首,實際從“刀”的字為數(shù)不多,如“刃、 切、分、初、券、剪、劈”等。其他的字大 都是由于字形演變,上邊成了“ ”,如 “芻、危、負、色”上邊原來是“人”?!巴?、 象、龜”原是象形字,隸變后才成為現(xiàn)在這 個樣子。 (6)灬部,現(xiàn)在叫“四點兒”。原是 “火”在字下的變形,如“烈、熱、焦、然” 等字與火的聯(lián)系是很明顯的。但也有些字同 “火”義無關。如“杰、點”是簡化字。 “燕”原是象形字。 (7)士部,士部的字原和男子有關,如“壯”?,F(xiàn)在士部的字只是字形上有相似之 處,字義上沒有聯(lián)系了。和士部相似的,還 有“大、廠、十、卜、工、小”等部,它們所轄的字數(shù)都不多。以上這些部首所轄的字,按照從寬的原 則,有些仍然是形聲字,如:朦、朧、股、腹、肝、腫、脹、腥、劈、烈等;或半意符半記號字,如:朔、望、肘、尼、尾、屋、屏、旌、旗、剪、熱、焦等;至于后代字義發(fā)生了變化或只按字形歸并的字以及簡化字就是記號字了,如:肖、肯、盡、晝、叔、勸、圣、芻、危、兔、象、然、杰、點等。 “六書”與漢字的形體構造 任何一種文字都是代表有聲語言的,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它們都是以語言為基礎,依賴于語言的產生而產生,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方塊漢字,就是以漢語為基礎而產生的記錄漢語的符號體系。 漢字是誰創(chuàng)造的?在我國歷史上,歷代的觀點認為漢字是倉頡個人所造。比如在《路史撣通記》中說,倉頡“龍顏侈哆,四目靈光”。在《春秋元命苞》中說,倉頡“生而能書”。簡直把倉頡說成一個神通廣大、法術無邊、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 然而,考古科學的種種發(fā)現(xiàn),卻愈來愈多地證明漢字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成果。我們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創(chuàng)造了漢字,“在社會里,倉頡也不止一個”(魯迅:《門外文談》)。是千百萬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使?jié)h字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頭嘗試到約定俗成,不斷地孕育、創(chuàng)造、選煉、發(fā)展起來的。 關于漢字的產生年代,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漢字產生于夏代(公元前2100多年),距今4000多年。也有人說漢字產生于商代(公元前1600多年),距今3000多年。可是1972年以后的最新研究成果,則是以西安半坡村遺址的距今年代為漢字產生的標志。半坡遺址陳列室的那些類似文字的刻畫符號,和彩陶上的花紋是根本不同的?!澳切┛坍嬘浱?,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蛘哒f是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fā)展))從這些刻畫符號看:第一,它們都是單個的獨立體;第二,有類似筆畫的結構;第三,它們盡管都是草率急就的,但已經具備了漢字的雛形。比如《說文解字》說:“家,居也?!奔热皇蔷?,那就應該是人居,可是為什么“宀”(古代的屋子)內有“豕”(豬)呢?難道“家”是養(yǎng)豬的嗎?當我們看了半坡村遺址后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在母系氏族社會,豬已開始家養(yǎng)了,由此可見,這個“家”字,在6000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始孕育了,2000年以后發(fā)展成為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家”字。 1972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用同位素炭十四(c14)測定半坡遺址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這也正是漢字的歷史。所以,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說來可以分為表意和標音兩大文字體系,而漢字則屬于表意文字。所謂表意文字,就是文字與語言的語音方面不發(fā)生直接聯(lián)系,每一個字只是表示一個音節(jié),不能明確表示讀音,但一個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個意思。如“旦”字的上部是“日”,下部是地面(或水面),從地面上升起太陽,是表示早晨的意思。也正因為如此,同一個文字符號可以代表兩種語言里的同一個詞,而讀音完全不同,比如方塊漢字的“日”字,是畫一個圓圈、中間加上一個圓點,很像一個太陽,而古埃及也是用這個文字符號表示太陽,只是讀音不同。也正因為表意文字具有和語音不發(fā)生直接聯(lián)系的特點,所以它就有可能用來代表不同民族的語言,如我們的鄰邦日本、朝鮮等國家都曾經借用漢字作為他們的書面交際工具。 既然說表意文字與語音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那么“形聲字”中的“聲”又應怎樣解釋呢?漢字是可以分為沒有標音成分的象形、指事、會意的純表意字和有標音成分的形聲字這兩大類。但即使是“形聲字”的“聲符”本身原來也是一個象形符號。比如:紋、雲(yún)、洋、漁等都是形聲字,它們的聲符是文、云、羊、魚。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個人胸部刻的花紋(即為“祝發(fā)文身”的“文”);“云”字就像一朵白云的形狀;“羊”字像羊頭;“魚”字像魚形。這里的“文”、“云”、“羊”、“魚”都是象形字,還是與語音不發(fā)生直接聯(lián)系,所以在我們現(xiàn)行的方塊字中,即使是有百分之九十的形聲字,也不妨礙它屬于表意文字體系。 我們知道,漢字是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密切的關系。倘若我們能對漢字的形體結構作出正確的分析,那么對于我們了解和掌握漢字的本義和引申義,特別是對于我們閱讀古代文化典籍有著極大的幫助。 一提起漢字結構,總離不開“六書”之說。所謂“六書”,就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傲鶗边@個名稱,最初見于《周禮·地官·保氏》;“六書”的細目,始見于西漢劉歆的《七略》。用“六書”分析漢字的結掏,是從漢代古文經學家發(fā)端的。 我國歷史上關于“六書”的說法很多,但就其名目和名目的次序而言,主要有三家。 第一家是東漢的班固。他在《漢書·藝文志》里說:“古時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教國子,教之以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br> 第二家是東漢的鄭眾。他在《周禮·地官·保氏》注中說:“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br> 第三家是東漢的許慎。他在《說文解字·敘》里說:“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br> 過去的學者,通過對這三家說法的比較,大都采用了許慎的名稱,這不僅因為他對。六書”的名稱都有具體而詳細的解釋,同時他還有我國分析研究漢字的第一部專著《說文解字》。而在次序上呢?則大都采用班固的說法。因為漢字是起源于圖畫。象形、指事、會意都和圖畫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圖畫在前;而有標音成分的形聲字則是在象形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這也是符合由表意到標音的文字發(fā)展規(guī)律的,所以形聲字在后;假借則只是有讀音上的聯(lián)系,與字義毫不相干,所以放在最后。可見,這種次序的排列是很有道理的,于是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后世大家所公認的“六書’的名稱和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應當說明,“六書”是古人根據(jù)漢字結構歸納出來的漢字構造結論,而決不能認為我們的祖先是依照這六條法則來創(chuàng)造漢字的。班固在他的《漢書·藝文志>中說,“六書”是。造字之本”。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嚴密的。實際上,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才是造字之法,而轉注和假借是不能產生新字的,它們僅是用字之法,和漢字的結構不發(fā)生聯(lián)系。 下面對“六書”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象形。 再比如。在上古要表示樹的根,就在“木”(樹)的下部加一個“點兒”,這個“點兒”就表明根部所在處成為“本”字。要表示樹的梢部,就在“木”的上部加一個“點兒”,這個“點兒”就表示樹梢所在處成為“末”字??梢姟氨尽迸c“末”的含意正好相反,成語“本末倒置”也正由此而來。 綜上所述.“甘”、“本”、“末”等字都是在象形基礎上再加指事符號的指事字。另外還有純符號指事字,比如“上”、“下”在甲骨文中都先畫一橫線,再在線上或線下加一個點,橫線以上的“點兒”就表示這是上面,橫線以下的“點兒”就表示這是下面。指事字在“六書”中是絕對少數(shù)。這是因為絕大部分字都不需要用指事的方式來表示。要說明客觀物體.可以用象形來表示;要說明抽象的概念,就可以用會意來代替。 (三)會意。 會意字的類型各家說法不一,我認為主要的不過五種: 1.同體會意。 2.異體會意。 3.改變形體會意。 5.反文倒文會意。 我們知道,象形法或者會意法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世界上許多事物和抽象概念是很難用象形或會意來表示的。比如,“魚”是整個魚類的總稱,但是魚的種類卻是成千上萬,顯然不能為每一種魚造一個字。再說各種魚的樣子又很相似,文字畢竟不是圖畫,就是用象形字來表示的話,也是難以從字形上一一加以區(qū)別的。于是,就出現(xiàn)了“形聲”法。用“魚”字邊表示魚的總類,再借用原有的字作為讀音來表示魚的種類,如“鯉”、“鯽”、“鱔”、“鰻”等。有“形”有“聲”,這就產生了大量的形聲字。 形聲字的形符本來是象形符號,可是由于漢字的不斷發(fā)展,不僅看不出象形的樣子,就連表類屬的意義也有不少的改變。比如“豹”是獸類,它與昆蟲沒有一點相似之處,但它的形符卻是“豸”(zhi志,是沒有腳的蟲子)。“蝙蝠”是老鼠一類的動物,可是又寫成“蟲”字旁?!膀浴焙妄埵峭悾墒且布由狭恕跋x”字邊。這是同古人對自然界的認識和理解受到一定局限分不開的。 形聲字越到后世發(fā)展越快,據(jù)統(tǒng)計,漢代的《說文解字》共收字9353個,其中形聲字7679個,約占總數(shù)的80%;宋代的《通志·六書略》,共收字24235個,其中形聲字21,343個,約占總數(shù)的88%;清代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035個,其中形聲字42300個,約占總數(shù)的90%。在現(xiàn)在通用的新簡化字中,形聲字也占絕對多數(shù)。 (五)轉注。 (六)假借。 比如“汝”字,在《說文解字》中說:“水出弘農盧氏,還歸山東人淮,從水,女聲?!笨梢姟叭辍弊值谋玖x是水名??墒呛髞磉@個“汝”字就被假借為第二人稱代詞用了,相當于現(xiàn)在的“你”字。如《愚公移山》云:“汝之不惠?!边@個第二人稱代詞的“汝”與原來當水名講的“汝”在詞義上毫無聯(lián)系,僅僅是讀音相同而已。所以,第二人稱代詞“汝”,就是個假借字。 “自”字在甲骨文里像個鼻子,所以《說文解字》說:“鼻也。象鼻形。”這話是對的。“自”,字本義就是鼻子,后來被假借為“自己”的“自”。于是另造了一個從“自”聲“畀”的形聲字“鼻”。而“白”字以后再不當“鼻子”講了,也就只用其假借義了。 “驕”字足從“馬”聲“喬”的形聲字。在《說文》里說:“馬高六尺為驕。”這就是“驕”字的本義。后來因為讀音相同,就把“驕”字借過來,當“驕傲”的“驕”用了,所以現(xiàn)在就只用其假借義了。此后,也很少有人知道六尺高的馬才叫“驕”了。 假借法的出現(xiàn),完全廢掉了漢字的表意性,這對后世用同音以代替壓縮漢字的字數(shù)有很大的啟示。這里需要再說明兩點:第一,假借字在上占時代普遍使用,這與當時的字少有關。在甲骨契文和鐘鼎銘文中很多都是假借字,這對后世的閱讀和理解帶來很大困難。第二,“本無其字”就能出現(xiàn)假借,但有時在“本有其字”的情況下也出現(xiàn)假借。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古有假借現(xiàn)象,我們現(xiàn)在就去隨便假借。要知道文字有廣泛的社會性。如果我們任意亂借(實為寫別字),只能損害文字的健康,造成使用上的混亂。 (一)甲骨文。 公元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陽縣城西北五里路的小屯村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根據(jù)考古證明,小屯村附近就是殷王朝的首都。經過80年的不斷挖掘,獲得有文字的甲骨大約有十六七萬片。在考古學家的長期研究中,積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對3500多甲骨文字,已經考釋出2000個左右。不認識的字多是人名、地名、族名等。 甲骨卜辭中所用的字是很有限的,有一些字可以肯定地說在甲骨文時期就已經有了的??墒且驗樵诓忿o中沒有用到它,所以它就至今沒有問世。比如“民”這個字,在周朝初年的青銅器上曾多次見到,都是用一把錐子刺瞎一只眼睛的意思,所以“民”就代表上古的奴隸。但“民”字在甲骨文中卻至今還沒有發(fā)現(xiàn)。 甲骨文的特點,主要有三: (1)形體不固定,筆畫有多有少,寫法有反有正。 (2)行文的程式不統(tǒng)一。從左到右的、從右到左的都有,所以讀起來也相當困難。 (3)因為文字是用鋼刀和石刀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所以筆畫細而硬,而且多用方筆,圓筆很少。 另外,根據(jù)考古分析,在殷商之時除了甲骨文之外,一定還有竹書和帛書。因為在甲骨文中已經有“冊”字了,很像韋編的竹簡的樣子,另外也還有“典”字了,很像兩手捧著“冊”的樣于,所以后世稱重要著作為“經典”。那么為什么至今尚未見到殷朝的竹木簡書呢?這是因為竹木在地下埋藏3000多年很可能早就腐朽了。 (二)金文。 周代的文化比段代的文化繁榮得多,典籍文物極為豐富。周人也不像殷人那樣相信鬼神,所以甲骨卜辭也就讓位于金文了。 金文,當然殷代末期也有,但畢竟很少,所以金文主要還是指周朝青銅銘文。周代不僅銘器的數(shù)量多,而且銘器上的字數(shù)也多。比如西周第二個帝王成王誦時的《令彝》有187個字;西周第三個帝王康王釗時的《大盂鼎》有291個字;西周第卜二個帝王宣王靖時的《毛公鼎》有499個字。這樣的洋洋大觀在殷代是根本沒有的。 在西周的時代,銅器主要是王室的器皿,而對這種器皿,不容許諸侯大臣有鑄造權。可是到了東周,諸侯稱霸力政,青銅器物可以任意鑄造,而王室之器倒是幾乎絕跡了。從字的形體上看,也有很大的發(fā)展。特別到了戰(zhàn)國的時候,南方吳、越、楚等國的文字還增加了不少類似鳥蟲的裝飾成分,這就是所謂。鳥蟲書”、“繆篆”,比如“楚”字“王”字就是。 從內容上看,銅器上的文字主要是記載這件器物為誰所有,有的記載戰(zhàn)功,祭祀以及受王的賞賜等。 從形體上看,金文是承甲骨文而發(fā)展起來的。在筆畫和結構上比甲骨文簡單些,其特點主要有三: (1)曲筆較多,線條粗而自然,字形趨向工整。 (2)金文一般都是先在模子上刻字,刻不好還可以修改,所以字形顯得渾厚質樸,不過到周朝末年便趨向流利秀拔。 另外,在解放前的長沙地區(qū)還出土過帛書,是楚國墓葬晶。令人氣憤的是這件國寶在1946年被中華民族的敗類賣給了美國人,后來藏在美國的耶魯大學的圖書館。至于簡書、印璽文、陶文、貨幣文,兵器刻款等,解放后在長沙、信陽等地曾多次發(fā)現(xiàn),不過多屬于草率急就的文字,遠不如鐘鼎文那樣工整。 (三)篆書。 在秦始皇時代,官事頗多,官書浩繁。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石”(dan擔)是120斤,可見秦始皇一天要親自過目120斤用竹木簡寫成的官文書。這些“官書”就是“篆書”。但當時還沒有這個名稱,直到漢代的“隸書”出現(xiàn)以后,才把以前施于官掾的“文書”叫做“篆書”。所以“篆書”是對“隸書”而言的。篆書可分為“大篆”和“小篆”兩種: (1)大篆——許慎說:“宣王太史籀(音宙)作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說文解字·敘》)班固也說:“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時亡其六篇矣。”(《漢書·藝文志》)這些說法比較可靠,因為宣王是周朝的中興之主,他在位的四十六年,做到了“內修政事攘夷狄”。所以當時有對文字進行整理和統(tǒng)一的良好條件。 在以上這三種變化方式中以省變?yōu)橹?,這是符合漢字由繁到簡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 《說文解字》是典型的小篆體,線條規(guī)整,書寫美觀。如《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fu浮)刻石》、《嶧山刻石》等,相傳都是李斯的手筆。 (四)隸書。在秦朝初年,官書都是用小篆書寫,而在民間通行的卻是所謂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草篆”。這種草篆的特點是:筆勢趨直,筆畫趨簡,書寫方便,當時的帝王秦始皇卻是鼓勵人們寫隸書的初成字——“草篆”。隸書是由草篆演變而成,那是肯定無疑的。但晉衛(wèi)恒在《四體書勢》中說,隸書為下杜人程邈所作,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也肯定地說隸書是程邈所創(chuàng),其實這都是一種傳說,不可置信。程邈很可能是最初用草篆呈文而受到秦始皇獎勵的“徒隸”(管獄訟主事的小官),他決不可能是隸書的創(chuàng)造者。因為字的一種形體,決不是一個人一時所能造出來的。這與文字“決非倉頡一人所造”是一個道理。 隸書始于秦朝而盛于漢朝,所以隸書也稱為“漢隸”。經過西漢二百多年到東漢時隸書才算完成了。象形的面貌消失,使文字完全失去了圖畫色彩,變成了純符號性的交際輔助工具。 隸書和小篆有何區(qū)別,以下作個比較: 通過以上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從小篆變到隸書:在字形上,變圓形為方形,在線條上,變弧線為直線,在筆畫上,刪繁就簡。這種變化就稱為“隸變”?!半`變”是漢字發(fā)展史上一大進步,是了不起的一大飛躍。如果要把漢字的形體分為古今兩大類的話,那么隸書以前叫做“古”,隸書開始而后就叫做“今”。所以“隸變”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 (五)草書。 草書到了后來,簡直越草越兇,龍飛鳳舞,信筆所之。有些宇除了書寫者外,誰都不認識。石梁的《草字匯》,收集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草書,單一個“書”字就有五種寫法。到了唐朝,書法家張旭的“狂草”,簡直有點像道土畫符的樣子,確實是一般人所難以欣賞的。 (七)行書。 在我國古代的書籍中,一個方塊字往往有好幾種寫法,這就給我們造成了閱讀和理解上的困難。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困難,我們就必須掌握有關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 (一)古今字。 (1)“此世俗之所謂知也。”(《莊子·胠篋》)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智慧啊。 (2)“大叔出奔共?!?《左傳·隱公元年》) ——太叔跑到共那個地方去了。 (3)“夫晉何厥之有?”(《左傳·僖公三十年》) ——那個晉國有什么饜(滿足)呢? (4)“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布帛長短一樣,價錢也相似。 (5)“千乘之國,攝于大國之疬痏勏閒?!?《論語·先進》) ——千乘的小國,夾在大國之間。 以上這些例句中的“知”、“大”、“厭”?!百Z”、“閒”等,都是古字,而“智”、“太”、“饜”、“價”、“間”等都是今字。如果有人認為今字才是“本字”,那就錯了;如果有人拿今字去更正古字,那就更錯了。 從古字變?yōu)榻褡郑械氖怯霉疟咀肿髀暦?,再加上一個形符。如。知”、“厥”、“賈”變?yōu)椤爸恰薄ⅰ梆悺?、“價”;也有的是改變古本字的形符,如“閒”變?yōu)椤伴g”。我們了解了這些古今字之間的關系,對準確地理解文言的語義很有幫助。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承認文字古今發(fā)展的事實,但決不應該厚古薄今,不能認為只有古字才是正字,而今字是“俗體”或“破體”。有的人常常以所謂寫。正字”為借口,偏偏要把“返回”寫為“反回”,把“嗜好”寫為“耆好”,把“環(huán)境”寫為“環(huán)竟”,這是很不應該的。 (二)異體字。 文字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倉頡也不止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了。”(魯迅:《外文談))這一多,就很難作到形體劃一。同一個概念,由于時間或地區(qū)的差異,就可能造出好幾個字來。而且這種異體字越古就越多。例如一個“兄”字,在甲骨文中就有35種寫法,一個“貝”字,在金文中就有60種寫法。就連一個。窗”字,后世就產生了六個異體字,寫作窗、窓、??、窻、牎、臆等。這些異體字根本沒有必要同時存在,但是如果我們不熟悉,它就會成為閱讀古書的障礙。所以我們必須對異體字加以研究和整理。 從前有不少人認為只要《說文》中有的,就是正體,《說文》中所沒有的就是“俗體”或“變體”,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因為許慎本人也往往把應該收進《說文>的形體遺漏了。所以宋人徐鉉又增加了不少原有的形體。 異體字的類型,大體上有以下五種: (1)形符不同: 澇遍徧、貓貓、堤隉、粘黏、糕餻、唇唇等。 (2)聲符不同:筒莆、秸楷、搗播、線線、筍筍、驗騐等。 (3)改換意義相近的形符:輝煇、睹覩、徑逕、侄逕、鏟剷等。 (4)形符和聲符的位置不同:略畧、夠夠、群羣、鵝鵞、案桉、慚慙等。 (5)形聲字與會意字的異體:淚淚、巖巖、奸姦、渺淼等。 異體字多了,自然造成學習上的額外負擔和用字上的混亂。1955年12月22日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決定精簡1055個異體字,確定了810個字為使用正字。比如在以上所舉的這些異體字中,每一小組的第一個字均為留用字。第二個字均為廢除的異體字。比如“遍”、“貓”等均為留用字;“偏”、“貓”等均為已經廢除的異體字。廢除異體字是我國文字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精簡了字數(shù),便于掌握和使用。 “準”(凖)《廣韻》“廟”(廟)《字匯》 “雙”(雙)《集韻》“戀”(纞)《字匯》 “聲”(聲)《正字通》“憐”(憐)隋《董美人碑志銘》 “夾”(夾)漢《曹全碑》“撲”(撲)《集韻》 “寶”(寶)《寶應碑文》“齊”(齊)《正字通》 “盡”(壺)《正字通》“樸”(樸)漢《孔廟碑》 “干”(幹)漢《鄭季宣碑》“曬”(曬)《字匯補》 “灶”(竃)《五音集韻》“癢”(癢)《集韻》 “燭”(燭)《字匯》“筆”(筆)北齊《雋敬碑) “畫”(壹)《字匯》“糴”(糴)《干鶈妻嫃祿字書》 “類”(類)《五音篇海》“糶”(糶)《干祿字書》 “縱”(縱)《集韻》“陰”(陰)《字匯補》 “膚”(膚)《廣韻》“麥”(麥)漢《西狹頌》 我們學習古代漢語和研究古代文獻,不僅需要掌握簡化字,而且需要掌握繁體字,掌握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關系。只有掌握了這種關系,才不至于產生誤解。比如《后漢書·丁鴻傳)有“干云蔽日”的話。如果把“干”理解為“乾濕”之“乾”的簡化字“干”那就錯了,因為天上的云不可能有干、濕之分。這里的“干”字,是“樹木參天”的意思,與“干”字繁體字毫無關系。 繁、簡字之間的關系,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簡化字與繁體字在詞義上本來毫無聯(lián)系,而僅僅讀音相同,但在簡化時則采用了筆畫少的。如“蒙”與“矇”在詞義上大有區(qū)別:“愚昧”謂之“蒙”,而“嚎”則有“欺騙”義。后來只是因為讀音的關系,才以“蒙”代“矇”了。 第二,有的簡化字是借用其繁體字的一部分,但這個“一部分”又是古代的另外一個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特別注意,不能用今天的這個簡化字去理解古代的另外一個字。如今天的簡化字“隸”(li力),就是取了繁體字“隸”的一部分,然而“隸”又是古代的另外一個字,是一只手抓住了一條尾巴的象形字。許慎說:“隸,及也?!薄队衿肪桶选半`”直接寫為“逮”。所以古代的“隸”字也就是今天的“逮”字,若不注意就會弄錯。 第三,今天有些簡化字,有的是古本字,如“氣”(氣)、“網”(綱)等;有的是占通用字,如“薦”(薦)、“癢”(癢)等;有的是古異體字,如。“禮”(禮)“線”(綫)、“淚”(淚)等。了解了這些關系,我們就可以知道古代早就有了這些簡化字,只不過是為了書寫方便,才選擇了其中筆畫少的作為今天的統(tǒng)一使用體。 什么是假借字,在“六書”問題中已作了簡要的分析,現(xiàn)在需要討論的是假借字到底有些什么規(guī)律,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對閱讀文言文有什么用處。 1.一個“獨立”的字充當了另一個字的聲符時,那么這兩個字有時是能互相代替的。如: (1)“(元濟)起,聽于廷。”(《李愬雪夜人蔡州》) ——元濟起床,在庭上細聽。 (2)“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戰(zhàn)國策·趙策》) ——地位很尊貴,但是沒有一點功績;俸祿很優(yōu)厚,但是沒有一點勛勞。 例(1)中的“廷”字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字,但它充當了“庭”這個形聲字的聲符,就成為“庭”的假借字了。例(2)中的“奉”字本來也是一個獨立的字,但它充當了“俸”這個形聲字的聲符,就成為“俸”的假借字了。 2,兩個形聲字,由于聲旁相同可以互相代替。如: (1)“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史記·陳涉世家》) ——替天下人倡導,響應的人一定很多。 (2)“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同上) ——將軍身披堅甲,拿著銳利的武器,攻打無道,誅滅暴秦。 (3)“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輸》) ——公輸盤變換了九次攻城之法,被墨子九次拒(擋)回去了。 例(1)的“唱”字,例(2)的“被”字,例(3)的“距”字,都是形聲字。它們的聲符和“倡”、“披”、“拒”等形聲字的聲符相同,所以“倡”、“披”、“拒”可以假借為“唱”、“被”、“距”。這樣的假借現(xiàn)象在古書中是屢見不鮮的。 (1)“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公輸》) ——公輸盤攻城的器械用完了,但墨子的防御之法還多著呢。 (2)“(白骨精)嘴唇往下別?!?《西游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的嘴唇往下癟。 (3)“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儒林外史·范進中舉》) ——像你(范進)這個尖嘴猴腮的樣子,也該撒泡尿照照自己。 例(1)的“圉”,例(2)的“別”,例(3)的“拋”,是和“御”、“癟”、“泡”同音(或音近)。所以它們就充當了“御”、“癟”、“泡”的假借字。 總之,不管從結構上看,還是從讀音上看,都離不開音同或音近這條根本原則。如果在讀音上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兩個字,那它們就不能假借。 第一,看上下文的意思,再考慮其讀音。如果根據(jù)字面的意思根本講不通,但從讀音上卻能與另外一個能講通意思的字聯(lián)系起來,這就有可能是假借字。如“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韓非子·五蠢》)這當中的“必”字如果解為“必須”,則根本講不通。從上下文的意思看,這里的“必”是“盡”的意思;那么有沒有讀“必”的音而又有“盡”的意思的字呢?有的。這就是“畢”字。所以“必”在這里就是“畢”的假借字。 第二,利用《玉篇》《類編》《康熙字典》《辭源》等工具書來辨別假借字。如《莊子·逍遙游》中有“立之塗,匠人不顧”的話。這個“塗”字不好解釋,一查《康熙字典》就發(fā)現(xiàn)其中有“塗通途”一條,“涂”就是“途”的假借字,問題解決了。 由上述可知,我們掌握了假借規(guī)律和辨認假借字的方法,對我們講授古典文學、閱讀古代典籍、理解古文的語義是有很大幫助的。 總之,要對我國古代的文化遺產進行研究,并正確地加以批判繼承,就必須掌握文字學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否則,就會事倍功半,困難重重,“未及升堂,焉能人室?” (一)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構字方法:描繪物體輪廓,突出物體特征。 所表對象:有實體可以描繪的事物,主要是名詞 文字特征:獨體。 (《說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二)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構字方法:象形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加指事符號,指出“事”之所在。(文、本、末、朱、刃、寸、上、下) 所表對象:事物的局部;抽象的概念。 文字特征:一個象形字加一個指事符號。 象形和指事的辨別:在結構上都歸“獨體”。象形多表示具體概念,指事多表示抽象概念(但高、大為象形)。 (三)會意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武、信是會合語詞意義。與后代的“尖”、“蘇”、“尠”類似。 但古文字的會意,應是會合字形的意義。 構字方法: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符號,合成一個新義??煞譃閮深悾?1.會形合成(靠各參構部件的形象會合成義。如:射、步、涉、陟、舂、立、及、休、孚、益) 2.會義合成(靠各參構部件的意義會合成義。如:臭、楞。歪、尖、班、疈) 所表對象:行為動作(主要是動詞);抽象概念。 文字特征:合體。 會意字與象形字、指事字的區(qū)別:象形、指事是以獨體、靜態(tài)而名物,會意則是以合體、動態(tài)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語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為名詞,會意字則多為動詞。 (四)形聲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構字方法:一個義符(意符、形符)表意義范疇,一個聲符表字音所表對象:不受限制文字特征:合體。 學習形聲字應注意的問題: 1.形聲字的義符只能表示某種意思的范圍,而不能標明表聲字的具體含義。 2.形聲字的聲符除了標聲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 這種現(xiàn)象有人稱之為形聲兼會意。如,“警,戒也。從言,從敬,敬亦聲?!?再如,“脛、徑、頸、經、陘”等字都從其聲符“巠”獲得了細長之義。 聲符表義的原因:聲符本身作為一個字,本來就帶有意義。從造字上來說,有的字在造字時,就取了那個聲符字的意義。分化字有很大部分是這么造的。如,因——茵;臽——陷;竟——境;或——域、國。從認字上來說,當這個聲符的意義與這個字的意義相關時,看起來就是聲符表義。 從文字學上說,只要是有表聲作用的,都歸形聲字。 3.形聲字的義符和聲符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多種復雜的情況:(1)義符和聲符的位置所在沒有一定之規(guī);(2) 形符或聲符字的形體有時會被省略一部分。(3) 形符或聲符在隸變過程中被嚴重改變了形態(tài),很不容易辨識。 (五)轉注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判斷原則:同一物類、事類的事物,用同一部首;同一部首中的字,意義可以相互解釋;同時又有聲音上的關系。 所表對象:同一類事物。 對轉注的多種解釋: 1.訓詁上的互訓。戴震、段玉裁主此說。 2.語詞派生,文字孳乳。章炳麟主此說。 (六)假借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把為甲詞造的字,用到與之同音的乙詞上去。這個乙詞沒有自己的本字。從文字學上說。也是一種造字方法,不過是不造新形體的造字。 假借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1.為了限制造字的數(shù)量。 2.由于要記錄的詞意思抽象,不好通過字形來顯示,于是借用同字來代替。 關于許慎所舉的例字: 發(fā)號的令,用為縣令的令;久遠的的長,用為官長的長。在許慎看來,發(fā)號的令與縣令的令沒有意義關系,久遠的長與官長的長沒有意義關系,是本無其字的假借。后人認為,縣令的令是發(fā)號義的引申,官長的長是久遠的長的引申。所以認為許慎舉這兩個例字不合適。清代的朱駿聲在他的《說文通訓定聲》中,認為應該舉“朋、來”為例。 六書的內部分類: 前四書是造新形體的方法,后二書是造字原則。 前四書是用以分析逐個字的,后二書是用以分析字與字之間的關系的。 “六書”之稱,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至于六書的細目,到漢代才有記載。 漢代記述六書細目的有三家,一為鄭眾,《周禮·地官·保氏》注中引鄭眾的話“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币粸榘喙?,在《漢書·.藝文志》中云:“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一為許慎,其《說文解字·敘》云:“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strong> 不僅指出了六書各書的名稱,還給每一書下了定義,舉了例子。 (象形——“畫成其物,隨體詰詘”--- “象形”字的結構特點是依樣畫葫蘆,即許慎所謂的“畫成其物,隨體詰詘”?!霸懺x”的意思是彎彎曲曲?!爱嫵善湮?,隨體詰詘”的意思是,畫成那事物的樣子,筆畫隨著所表事物的外型特征彎彎曲曲。 “象形”所表示的意義對象一定是看得見、有一定外型的具體名物,即必須是有形可象的。所用字形與意義對象在形體上具有同一性。例如“日”古文字像太陽形,“月”古文字像月牙形。其本義就是太陽、月亮。 象形字的符號性是很明顯的。表現(xiàn)在它很強調對象特征的突出。如“?!弊滞怀隽伺=?,“虎”字強調其張口露齒及斑紋,等。 象形造字法是一種最簡單的造字法,很難用于表示意義抽象的或沒有具體形象的概念,顯示出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它卻為指事、會意、形聲字的構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后人在闡述六書理論時,多依朱宗萊的主張,從許慎六書的名稱而遵班固六書的次序,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漢代三家,只有許慎為六書下有定義,故要正確理解古人的六書說,必須弄清許慎六書說的原意。 漢字的表意功能,是由字符內在的構形來體現(xiàn)的。字符在內的構形相當復雜,但是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能大體闡明這些規(guī)律的,就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字學中的六書說。 (一) 象形 象形是一種圖畫式的造字方法。許慎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痹懺x猶言曲屈,說明象形的造字方法是描繪物體的輪廓圖形,具體的“畫”法是隨著物體外部線條的彎曲而彎曲。比如日、月,甲骨文作 (眉)下面如果沒有“目”字起襯托的作用,人們就難以乍出上面所象是眉毛之形。 (栗) 此外還有血、須、石、牟等,也是這樣的象形字。通常這類象形為合體象形或烘托象形。 由于象形是用“畫成其物”的方法來造字,所以見是有“物象”可“畫”的實物多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造表示它的它。從用字寫詞的角度看,大凡用象形字記錄的詞,大多是表示具體實物的名詞。但是也有少數(shù)象形字例外,它所標稱的并非所象的具體實物,而是這種實物所具有的某種性質或狀態(tài)。高大二字即是這樣的例子。高,甲骨文作 (二) 指事 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礎上加指事符號以標識字意所指只是所象之形的局部而非整體的造字方法,許慎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敝甘碌摹笆隆?,其義在古代與“物”相通。所謂指事,含有標識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一個事物有整體與局部之分。要為某物的整體造字,只要“畫成其物”,突出其特征就可以了;如果要為某物的某一局部造字,而這一局部又無突出特征可以為明,那就只好先將物體的整體象形出來,再在這個象形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標識的符號,以指象某一局部之所在,這樣人們就能憑借物體的整體象形以及后加的標識符號,體察出新造字所要表達的意思了。例如: (本)木下的一劃為指事符號,指明這個字的本義為樹木之根。與本相對的“末”,“形”同此理,指樹梢。 指事的字指事符號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不一定就是單一的一點一劃,例如(面)字,其指事符號為外圍近似方框的東西; 指事字為數(shù)很少,所以表示的是多比較具體的事物,這是由它以象形為基礎決定的。不過有時所指稱的事先的也比較抽象,比如許慎所舉的上下二字。上下的甲骨文、金文中寫作 以上所說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構形單一的獨體字,前人在分析漢字的構形的時候把它們稱之為“文”,而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獨體字組合而成的合體字稱之為“字”。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弊质俏牡逆苋?,如何由“文”形聲相益孳乳成字?就是下面要講的會意和形聲兩種造字方法。 (三) 會意 會意是根據(jù)事物間的某種關系而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來示意的造字方法。許慎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 會意字所會之意的內涵十分廣泛和復雜。從字的要形與字主的關系來考察,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意較為直接和表象化的,一類是表意較為間接和隱曲的。表意較為直接和表象化的會意字為數(shù)較多。例如: 像這樣的會意字,頗似人的行為或客觀現(xiàn)象的素描寫真,人們從字的構形上幾乎一眼就能看出和想到是何事何意??墒橇硗庖恍庾值谋硪饩蜎]有這么直接明了了。例如: 以上諸字的構形,已經不是人的行為方式或客觀現(xiàn)象的直接寫照,字形所體現(xiàn)的也不是事物之間的外在關系,因而人們也就不能再簡單地直接地從“字面”上去理解字的意思了。比如臭字,上面是一個大鼻子,下面是一只頭沖鼻孔的犬,在上古時代的現(xiàn)實生活中恐怕難有這等現(xiàn)象(不像現(xiàn)代有閑人玩狗)?所以這個字形所反映的不是鼻子與犬的外在關系,在理解其字義時也不能認為是用鼻子聞犬或犬啼鼻子。同樣,息字也不是用鼻聞心, 由于會意字構形與表意之間的關系有直觀淺顯的一方面,又有隱晦深層的另一方面,這兩個方面在形式上沿有任何的區(qū)別,所以后世的人對古代會意字的識別、分析和解釋,經常出現(xiàn)偏差,很容易犯主觀片面的錯誤。比如許慎對“武信”二字的識別和解釋就不正確。《說文》戈部:“武,誠也,從人從言會意。”且不說他解釋武字時引楚莊王的話對與不對,單就他把要成武字的“止”看作是停止、止息之止,把前人從戈從止的造字意圖理解為停止干戈(消除戰(zhàn)爭),也是站不住的。武字在甲骨文中已習見,作 總之,會意字“比類合誼”的方式有多種,內容很豐富,決定會意字字義的因素也很復雜,我們地會意字的識別和理解千萬不要簡單從事。 最后說說會意字與象形字、指事字的區(qū)別。會意字是“合文”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為構件的復合體,所以會意字可以拆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可以獨立表意的文。獨體的象形字不可拆開自不待言,就是合體的象形拆開之后其中也有一部分不能成文。指事字似乎可以拆開,可拆開之后一部分是文,另一部分卻是指事符號也不是文。這是表面上的復合體與獨體區(qū)別。實際上構成會意字的文與象形、指事單獨使用的文是有本質不同的。單獨使用的文只表示相對獨立和相對靜止的人或物,,不與他人他物相關聯(lián);而構成會意字的人或物,則不再處于獨立和靜止的狀態(tài),它們彼此之間必定存在著外部或內部的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共同組成一個新的有機體、表達一個新的意思----會意字的字形和字義。概而言之,象形、指事是以獨體、靜態(tài)而名物,會意則是以合體、動態(tài)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語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為名詞,會意字則多為動詞。 (四) 形聲 形聲是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其中的一個文或字表示事物的類別而另一個文或字主要是起標聲作用的造字方法。許慎說:“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謂以事為名,即依事類而定其名字。是說在經某個事物定名而造字時,先確定它在萬事萬物中的屬類,屬類確定后就用表示這屬類的文(或字)來作新造字的主義部分;所謂取譬相成,就是根據(jù)口語取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來作新造字的標聲部分。這樣,主義和標聲的兩個部分相輔相成而構成新造的字。許慎所舉的江河二是,原本是為專指長江黃河而造的字,由于江河均屬水類,所以都用“水”來作這兩個字的主義部分,然后又根據(jù)口語中稱謂江河的發(fā)音分別選取了讀音相當?shù)摹肮ぁ薄ⅰ翱伞眮碜鳂寺暤牟糠郑谑蔷蜆嫵闪私觾蓚€形聲字。為了便于分析形聲字,人們把主主的部分稱為義符或形符,把標聲的部分我為聲符或音。從表面上看,形聲字和會意字都是復合體,只是會意字的構形中沒有標聲的成分,而形聲字則既有主義的部分又有標聲的部分罷了。 關于形聲字,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這里作些簡要的說明: 1、形聲字的義符只能表示某種意思的范圍,而不能標明表聲字的具體含義。由于用為義符的文(或字)只表示事物的屬類,因而它在形聲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類名,并不能表示這個形聲字的具體含義。例如:項、題、顏、顛等字,均以頁為義符,頁在這里只表明這些字所表示的事物都是頁(人頭)的屬類,均與人頭有關,并不具體表示脖子、前額、臉面、頭頂?shù)囊馑肌?/font> 義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種意思的范疇,那么范疇可以有大小寬窄之別,因而同用一個義符的諸多形聲字,其具體含義雖然彼此相關聯(lián),但是這種關聯(lián)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如從日的形聲字,昭、晴、昭、晞、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則含有昏暗之意。因為日頭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則明,無日則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日。事物往往具有對立的兩個方面,注意到這一點,對我們判別字義是有益的。 2.形聲字的聲符除了標聲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語言中語詞的聲音反映著詞義或詞義的來源,字是詞的書寫符號,是語言中的詞的聲和義的載體,所以字義(實際是字符所記錄的詞義)也往往與字字的讀音有關。這種現(xiàn)象在形聲字中的反映,就是聲符除了標聲之外也往往含有表意的作用。同從一個聲符得聲的抱、袍、雹等,都含有包裹的意思;從侖得聲的淪、輪、倫、論、綸等,都含有條理、倫次的意思;從奐得聲的煥、渙、瘓、喚、等,都含有大的意思。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當然,聲符字也往往是多義的,因而在形聲字中的表意自然也非止一端,所以同從一個聲符得聲的字,其意思的相通\相關也往往不是單一的。 這里有兩點需要說明:①形聲這種“從某得聲我有某義”的義,主要是由聲符字的聲音帶來的,與聲符的形關系大,這一點從許多異體形聲字的聲符可以更換他形而得到證明。因此,歷史上的所謂“右文說”實際上應該是“右聲說”。②聲符的表意作用和范圍是很有限的,聲符和字義之間并不絕對相關。我們之所以說它是“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就是說這并不是一條普遍的規(guī)律。許多形聲字的聲符只是標聲而不表意,江河二字即是其列,切不可以偏該全、牽強附會地把“以聲說義”施于所有形聲字。 3.形聲字的義符和聲符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種復雜的情況: (1)義符和聲的位置所在沒有一定之規(guī),常見的有:左形右聲,如錢、材、消、熔等;右形左聲,如放、鴨、刎頸等;上形下聲,如茅、簡、空、室等;下形上聲,如柴、醬、盆、甕等;內形外聲,如聞、問、閩等;外形內聲,如闢匪、匐、固等。有的形符與聲符處在一個角落,如穎,從禾頃聲;脩,從肉攸聲;賴,從貝刺聲;聽,從聽壬聲。有的形符被聲符隔離,如衷,從衣中聲;街,從行圭聲;哀,從口衣聲;衡,從 (2)形符或聲符字的形體被省略一部分。為了養(yǎng)活某個形聲字的筆劃或構形的美觀,在漢字形體演變的某一階段上,形符或聲符被部分地省簡而成為所謂省形或省聲。如弒,弒省,式聲;耆,從老省,旨聲;産,從生,彥省聲;夜,從夕亦省聲,等等。(這里附帶說一句,省形并不限于形聲字,在會意字中也有。如 (3)形符或聲符在隸變過程中被嚴重改變了形態(tài),很不容易辨識。如恭是從心共聲,唐是從口庚聲,徒是從辵土聲,歸是從帚追聲,責是從貝 以上我們介紹了形聲字的構形及有關的情況。從漢字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形聲造字法不僅突破了象形、指事、會意造了的局限,找到了為許多元形可象、有意難會的事物造字的簡便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它彌補象形、指事和會意不能直接標聲的缺陷。為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如果不能標示讀音,是極不便于使用因而就不能持久存活下去的,所以在世界范圍內,表意向標音的過渡乃是一切文字發(fā)展演變的共同規(guī)律。我們的漢字雖然沒有演變?yōu)榧儤艘舻奈淖郑怯捎谛温曉熳址ǖ陌l(fā)明和表聲字的迅速增多,并很快在后來的漢字中占了絕對的優(yōu)勢(現(xiàn)今使用的漢字形聲字占85%以上),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漢字的標聲功能也說明我們的漢字同樣是在遵循共同的聲化規(guī)律而發(fā)展、演變的漢字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中形聲字起有很大的作用。 (五)轉注 所謂轉注,就是輾轉互注,也就是兩個字的意思可以相互接納、相互解釋。從造字的角度說,就是為可以互訓的詞各造專字的造字原則。許慎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辈恢怯捎谠S慎的話說得不夠不明白,還是因為問題于過簡單而反生疑,歷史來對轉注的解釋真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推尋許慎的本意,似乎不甚復雜。所謂“建類一首”,類指事類,與會意之下所云“比類合誼”的類同意;首指部首,即《說文》所分立的五百四十部首?!敖愐皇住本褪菍⑺形淖忠罁?jù)其所表示的事物來分立字群,即分出不同門類的字群來,然后分別選定一個表示事物屬類的部首字置于字群的“排頭”,用以統(tǒng)帥其字群。所以許慎在解釋每個部首之后,總要附上一句“凡屬某者皆從某”的套話。比如樹木類的字群由“木”作部首來統(tǒng)帥,注明“凡屬金者皆從金”等等。這就是許慎自己所說的“分別部居,不相阿廁”的意思。許慎《說文解字》后敘中又說:“此十四篇五百四十九,九千三百五十三文……其建首也,立一為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條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jù)形系聯(lián),引而申之,以究萬原,畢終于亥,知化窮冥。”從這里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建類一首”的簡單地說,就是依據(jù)事類建立統(tǒng)一的部首。這些統(tǒng)一的部首,從“一”部開始,到“亥”部終結。所謂“同意相受”,就是指同一部首所屬的字中,若意思相同,則可以相互授(上古受授二字同文),即彼此可以相互解釋。許慎所舉的考老二字,老字自為部首,考為老部所屬之字,“從老省、丂聲?!薄墩f文》:“老,考也”;“老,老也”。二字互訓,即其意可相互授受??祭隙殖俊⑼馔?,還有迭韻的關系。是否所有轉注字都必須有聲音上的關系呢?許慎在界說中沒有提及;他還把轉注排在會意之后(形聲在會意之前),說明了是以說意為主的。但所舉例字卻有迭韻關系,這恐怕也不是偶然的,似可看作是對轉注字還應包含聲音相近的暗示。 六書的條例原棉本就是從現(xiàn)存的文字材料中總結出來的。許慎在整理漢字、依類系聯(lián)的時候,自受發(fā)現(xiàn)這一樣種現(xiàn)象。就是在同一個部首的字,存在著意思相同甚至讀音也相近的字(他在《說文》中往往把這些字排列在一起,可見其用心)。這種現(xiàn)象說明,同一事物在語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詞來表示,落實到書面上,則是可以造就不同的字來表示。由于是同一事物,所以所造字的構形采用了相同的義符(即部首)。至于字的具體造法,是用象表、指事,還是用會意、形聲,則不一定。許慎“建類一首,同意相受”的界說,即是從造字角度對這種現(xiàn)象的總結。雖不是具體的造字方法,即是一條造字的原則,即可以為兩個表示同一事物的同意詞造出不同的書寫符號的原則。例子除考老外,艸部的與葍、蓨與苗;辵部的逆與迎、追與逐等都是。漢人總結出古代有這樣一種造字的原則和現(xiàn)象,為辨識字提供了新的途徑,就是字的部首相同讀音也相近,其字義則可能相同或相通。這對于訓詁解經,顯然是頗有好處的。 (六)假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假借是記詞符號的借用。從造字的角度來說,是一條可以借用記詞用字的造字原則。許慎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庇矛F(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語言中的某個詞沒有記錄它的專用字,而只是依照聲音(相同或相近)把這個詞所表示的事物寄手托在表示他事物的文字上,即借用已有的他字來記錄。許慎所舉之全旬秦漢官職中的令和長,他認為這兩個詞就沒有造專門的字來記錄,只是因為聲音的相同,借用了原本表“施令”的令和表“久遠”的長來記錄??梢娂俳枋菫闆]有專字記錄的詞借用的一個他詞專字的造字原則。 假借字出現(xiàn)的原因大致有二:第一,是為了限制字數(shù)。世界上的事物無窮無盡,語言中表示這些事物的詞自然也是無窮無盡的,如果要為每一個詞都造一個字來記錄,那么漢字的數(shù)目就會我得令人難以承負,這顯然是不答合文字的實際應用的。所以,在一定的歷史階段,當漢字達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就要加以適當?shù)南拗疲幢氵€可以為某個詞造字也就不輕易再造,只借用一個同音的他字來記錄。這樣漢字的數(shù)目就不至于迅速膨脹。有人認為假借是因為上古字少不夠用才借他字頂替,其實正好相反,是怕字多而意讓諸詞共用一字。比如在西周,表示與人行走有關的從辵的字已有不少,若要再造一個躲避的避字是非常容易的,可是一直借用“辟”而沒有造“避”,時人的用意是十分清楚的。當在,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造字也在隨著時代的需要而不斷改進。當某個字被借用得太多而在書面語言中難以達意的時候,就不得不再造了,秦漢以后就新造了避(同時還造了譬、僻、嬖、闢等)字,即是這種情況。第二,由于要記錄的詞所表示的意思抽象,不好通過字形來顯示,于是借用同字來代替。比如完畢的畢這個詞意思比較抽象,若要為它造個專門的字,無論用哪種造字方法都不好設計其構形,若要為它造個專門的字,無論那哪種造字方法都不好設計其構形,于是干脆不造,借用本為“田網”一種捕獵工具)的 從上面所舉的例子可以看出,假借是用一個字來記錄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音詞的現(xiàn)象。被記錄的兩個同音詞中的一個,其詞義與字形密切相關,而另一個詞義則與字形不相干,純粹是聲音的依托。就這個字的“負荷”而言,一是通過形體來承擔本義,一是通過聲音來托負借義。因此,這被記錄的兩個詞之間,在詞義上不應該有任何聯(lián)系。。如果有聯(lián)系,那就是本義與引申義的關系而不是本義與假借義的關系了。許慎舉令長二字來作假借之例,從我們今天的認識來看,是不恰當?shù)?。令的本義是發(fā)號施令的人,長的本主是年長的人。令當“縣令”講、長當“官長”講,都是詞義的引申,也就是本義與引申義的關系。有人據(jù)此把假借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意義的假借”(稱為“聲借”,一類是“有意義的假借”(稱為“引申假借”)。我們認為,一個詞詞義的引申和發(fā)展,與借用記司符號的假借造字原則,是不同性質、不同范疇的兩件事,不應該混為一談。許慎在《說文》中,把令訓為“發(fā)號”,把長訓為“久遠”,完全是把發(fā)號施令的令,表示久遠的長與官長的長分別看作是兩個意義無關的詞,才用以為假借之例的。我們從他“本無其字,依聲依事”的界說中也可以看到,他于假借只講“聲”而不涉及“義”,與轉注只講“意”而不涉及“聲”正好相反。所以我們認為,假借只是因聲而借字詞,不牽涉詞義的引申問題,否則假借義與引申義豈不混而為一了?許慎之所以舉令長二字為例,是因為他沒有弄清這二字的本義的緣故。我們不能因為許慎舉例的失當而誤解他的界說,把六書的體系搞亂了。 總之,假借是因聲而借用記詞的用字,與轉注一樣,也是一條造字的原則,不過是不造字的造字原則。由于假借字的字形與借用它的詞的詞義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假借字實際上是單純記音的書寫符號,這就在一定的范圍中擺脫了形體的束縛。也就是說,假借這條造字原則的實施,使?jié)h字出現(xiàn)了以聲表意的傾向。它與形聲字的出現(xiàn),從不同的角度促進了漢字由表意向標聲的方向發(fā)展。然而漢字終歸是由象表發(fā)起來的表意文字體系,在它的發(fā)展過程中又不允許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完全改變其以形表意的性質,因此假借不能無限地擴大(后世又為許多假借字造字本字即是證明,它只能與轉注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對漢字體系進行內部的調節(jié),使?jié)h字既有以形意的成分,又有借音表意的成分。 以上介紹的是六書的基本內容。從中可以看出,真正作為造字方法出現(xiàn)的只有前四書,即象形、指意、會意和形聲。后二書轉注和假借,只能視為造字過程中的原則。自戴震提出“四體二用”之后,多數(shù)學者都遵從其說,認為前四書是造字的方法,后二書則是用字的方法。其實,造字是用字的前提,用字是造字的目的;造字受用字的制約,用字受造字的局限。所以六書作為構造漢字和漢字體系的方法和原則,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矛盾統(tǒng)一體。 《說文解字》奠定了中國文字學的基礎并一直是中國文字學的靈魂和核心,而且也是音韻學、訓詁學的重要依據(jù)。 第二章 第一節(jié)“六書”與漢字的形體構造 一、漢字的起源 1.遠古人類記事主要有實物、契刻、圖畫等方式,隨著人類的進步,在契刻、圖畫的基礎上產生了文字。文字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的標志。 2.漢字的起源大約在原始社會晚期,漢字體系的形成大約在夏代初年,最遲在夏代中期。 二、什么是文字 1.《尚書·序·正義》:“言者意之聲,書者言之記。” 《東塾讀書記》(陳澧)“蓋天下事物之象,人日見之,則心有意,意欲達之,則口有聲。意者,象乎事物而構成者也;聲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聲不能傳于異地,留于異時,于是乎書之為文字。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也?!?/font> 2.統(tǒng)而言之,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體系,叫文字。析而言之,許慎《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痹S慎這段話的意思即后來人們通常所說的“獨體為文,合體為字”。 3.文:象形字,象人胸前刻有花紋的形象,指花紋、紋路。字:本義是在屋里生孩子,指生育?!白帧笔菑摹拔摹辨苌鴣淼模以芥苌蕉?,因此,用“字(生育)”表示“字”(由文孳生而來的符號)之意。 三、“六書”與四體二用 1.“六書” 關于漢字的造字法,傳統(tǒng)有六書的說法: 班固《漢書·藝文志》中指: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鄭玄注《周禮·地官·保氏》指: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慎《說文解字·敘》中指: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我們今天所說的六書,一般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2.四體二用 清·戴震說:“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字之體也;轉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薄白种w”,指造字法;“字之用”指用字法?!八捏w二用說”被清代文字學家接受,并成為今天的共識。 3.“六書”并不是造字的原則。先有漢字,后有六書說。漢字五六千年以前就有了,到漢代人們才有意識地研究漢字的造字法,提出了“六書”說。當然,“六書”提出后,它的確也成了新造漢字的造字原則。如,化學元素名稱用字,就是用形聲造字法造出來的。 四、許慎的“六書”
1.關于形聲字 (1)一般結構 左形右聲: 上形下聲:草霧管 外形內聲:國閣裹 (2)特殊結構 A 載栽哉裁:分別從車、木、口、衣,(zai1)聲。 條修脩:分別從木、彡、肉,攸聲。 雜:從衣,集聲。 B 旗施旌:聲符分別是:其、也、生 從徒徙:聲符分別是:從、土、止 C 游:從※,汓(泅的異體字)聲。 隨:從辵,隋聲。 D a.省形 考:從老省,丂(kao3)聲。 耇(ɡou3):從老省,句聲。 b.省聲 歎:從欠,難省聲。吟也。 融:從鬲,蟲省聲。炊氣上出也。 (3)注意以下問題 形聲字的形旁(義符)表義類,聲旁(聲符)表音,有的聲旁還兼表義。如: A B C 以上各組字的聲符都表了義。 2.關于轉注 (1)許慎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意思是說:兩個字,屬于同一義類,有相同的部首,可以互相解釋。如:考,老也。老:考也。 六書中,目前對“轉注”的解說分歧最大。最有影響的是戴震、段玉裁等人的“互訓”說。他們認為,轉注就是互訓?!稗D相為注,互相為訓?!边@樣,一般認定,轉注是文字使用上的現(xiàn)象,而不是造字法。例: 考:從老省,丂聲,形聲字。 老:從人,從毛、從匕(化),會意字。言指人老了,須發(fā)變白了。 轉注者,乃二字同旁互訓,展轉相注也。建猶造也。類謂字類也。一首,猶云同旁也。“建類一首”者,謂此二字其偏旁相同也?!巴庀嗍堋闭?,謂二字之意相同,此字可以受彼字之意,彼字可以受此字之意也。 (2)現(xiàn)在比較寬泛的觀點認為,只要二字同義,就可以轉注,不論其音形間有無聯(lián)系。 (3)轉注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 3.關于假借 許慎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 語言中有些詞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專門造字,而是借用一個已造的同音字來表示,這就是假借字。假借擴大了字的使用范圍,但字的總量并沒有增加。 其:本義是畚箕,借用作代詞。 我:本義是一種武器,借用作第一人稱代詞。 汝:本義是水名,借用作第二人稱代詞。 西:本義是指鳥棲息于巢,借用為方位名詞。 來:本義是小麥。象形字,借用作“到來”的來。 麥:在“來”的字形上加形符,本義指來,到來。形聲字,借用作“小麥“的麥。 漢字造字法部首舉例漢字造字法部首舉例 (部首,是編排字典辭書的名稱。《說文解字》把有共同形符的字歸為一部,以該形符字作首字,用來統(tǒng)率這一部的字,這個形符字就叫“部首”。部首表示該部字的義類,部內字的意義都與部首有關。如“符”,與“竹”有關。) 一、人之類部首:
二、四肢五官類部首:
三、鬼神祭祀類部首:
四、疾病類部首: 疒(chuáng)部(疾、病、瘡、痕、疚) 五、衣食器用類部首:
六、邑居宮室類部首
七、金玉財寶類部首:
八、天文地理類部首:
九、動物類部首:
十、植物類部首:
關于漢字的結構,傳統(tǒng)有“六書”的說法?!皶惫糯笇懽?,也指寫下的字,故“六書”從字面上講就是六種字的意思,六書說就是關于六種漢字的學說。 “六書”之稱,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敝劣诹鶗募毮?,到漢代才有記載。 漢代記述六書細目的有三家,一為鄭眾,《周禮·地官·保氏》注中引鄭眾的話“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一為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云:“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一為許慎,其《說文解字·敘》云:“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據(jù)唐蘭先生考證,三家之說同出于一源,因為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是根據(jù)西漢末古文經學創(chuàng)始大家劉歆的《七略》刪節(jié)而成的,所列六書名目、次序也應本于劉歆所述,而鄭眾、許慎的學術師承又與劉歆有淵源,鄭眾之父是劉歆的學生,許慎之師賈逵的父親賈徽也是劉歆的學生。 然而三家的細目有兩點不同:一為指事、會意、形聲的稱謂不同,二為各書次第不同。后世研究者認為,稱謂不同反映三家對這三書的認識可能有差異,各書次第不同反映三家對各種字產生的先后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后人在闡述六書理論時,多依朱宗萊的主張,從許慎六書的名稱而遵班固六書的次序,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漢代三家,只有許慎為六書下有定義,故要正確理解古人的六書說,必須弄清許慎六書說的原意。 一、 象形 許慎《說文解字·敘》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币馑际钦f,象形字就是字形畫成字義所表示事物的形狀,隨著物體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筆畫,日字、月字就是這種字?!叭铡弊肿南筇栃?,中間一短橫是填空隙的飾畫,無實義;“月”字篆文象弦月形,中間一畫,也是飾畫。 二、 指事 許慎《說文解字·敘》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意思是說,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認識,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它的意義,上字和下字就是這種字。 由于許慎定義的說解含混而籠統(tǒng),“視而可識”可作為對六書每一書文字,乃至世界上一切文字的要求,“察而可見”適合假借字以外的各書文字,因而后世學者對指事的認識難免有異。今人于省吾、梁東漢對指事的闡釋,應最接近許慎指事說原意,在眾說中最為合理。他們認為,指事是一種用抽象符號來指示字義所要表達事物的字。 三、 會意 許慎《說文解字·敘》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币馑际钦f,會意字是并列字類即兩個以上的字,會合它們的意義,來表現(xiàn)該字義所指向的事物,武字、信字就是這種字。 “武”字篆文由止戈二字組成,許慎引《左傳.宣公十二年》中“止戈為武”,把“武”的本義解釋為制止干戈(即戰(zhàn)爭)?!靶拧弊肿挠扇搜远謺铣梢?,許慎釋其本義為誠實,人言必須誠實。而按現(xiàn)代學者研究,“止”本象人的腳,在別的會意字中多表人的行走前進,所以止戈會意是持戈前進,即征伐用兵的軍事行動之意;“信”字是以“言”作形符以“人”作聲符的形聲字,而非會意字。 四、形聲 許慎《說文解字·敘》說:“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說,形聲字是用與字義所表事物有關的字來作形符造字,取比擬新字讀音的字即讀音與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跟它合成新字,江字、河字就是這種字。 “江”字許慎認為其本義是長江,“從水,工聲”?!昂印弊衷S慎認為其義是黃河,“從水,可聲”。二字是用與其字義所表事物有關的“水”字作形符,分別取音同音近字“工”和“可”作聲符來配合成的。 五、轉注 許慎《說文解字·敘》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除“考”和“老”二字外,《說文解字》在釋九千多字中沒有用文字指出哪些是轉注字,許慎定義又過于簡略,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因此從古到今對轉注的不同解釋非常多,爭論了一千多年,至今卻無定論。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中指出:“在今天要想確定許慎或創(chuàng)立六書者的原意,恐怕是不可能的?!薄拔覀儜摪艳D注問題看作文字學史上已經過時的一個問題,完全沒有必要再去為它花費精力。” 六、假借 許慎《說文解字·敘》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币馑际钦f,假借字是語言中一個表達某事物的詞義,本來沒有表示它的字,就依據(jù)讀音去找一個音同或音近的現(xiàn)成字來寄托這個詞義所要表達的事物,令字、長字就是這種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