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因其常治兒童氣陰兩虛、虛汗較多者有良效,故也叫做孩兒參、童參,始載于《本草從新》,主要產(chǎn)于江蘇、安徽等地,現(xiàn)多為人工栽培。太子參在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后曬干,或直接曬干備用。太子參藥用分為太子參和太子參須兩種。太子參以條粗肥潤、有粉性、黃白色、無須根者為為佳。 太子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子參的塊根。太子參其性味甘、微苦、平。歸脾、肺經(jīng)。具有補(bǔ)氣生津等作用,應(yīng)用多煎服,用量為10~30克。太子參為常用中藥,在疾病的治療和食療方面,太子參主要用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胃陰虧虛 太子參補(bǔ)氣生津,但力弱效緩,故常用治脾虛胃陰不足而又不受峻者。病人表現(xiàn)為胃痛隱隱、口燥咽干、大便秘結(jié)等癥??刹捎靡韵聨追N方法: 二參豬肚湯:太子參20克,沙參12克,陳皮4克,豬肚500克,生姜3片。將豬肚洗凈,切片先煮,余藥布包后納入,煮至熟爛后,調(diào)味服食。 太子參青果飲:太子參30克、綠豆15克,鮮青果20枚,竹葉3克,橙子100。取青果洗凈去核,橙子洗凈切碎,綠豆洗凈。將以上四物及竹葉一并加水煮至綠豆熟透,去渣取汁約350克,晾溫分次飲用。 太子參山藥湯:太子參、淮山各30克。將太子參、淮山分別洗凈,切細(xì),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浸泡一小時,再煎煮40分鐘,取汁。往藥渣中再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合兩次藥汁即成,分次服用。 二、肺虛燥咳 患者表現(xiàn)為干咳,痰少不容易咳出,甚至咳吐時成黏絲狀,同時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熱、心煩,甚至兩顴潮等癥,可采用下列方法。 雪耳杏貝鵪鶉湯:銀耳25克、南杏15克、北杏10克、川貝10克、陳皮1片、蜜棗3枚、鵪鶉4只。將銀耳用水浸透發(fā)開、洗凈,鵪鶉去毛及內(nèi)臟,放入滾水中煮3分鐘,撈起,用水洗凈。南、北杏仁去衣,川貝、陳皮和蜜棗用水洗凈。用武火滾適量水,然后入南、北杏仁,川貝、陳皮、蜜棗和鵪鶉,候水滾起,改用中火續(xù)煲兩小時,再入銀耳,續(xù)煲30分鐘,加油、鹽調(diào)味即可。具有潤肺止咳、養(yǎng)陰生津、清熱除痰等功效。 太子參百合銀耳飲:銀耳50克,太子參15克,百合15克,冰糖適量。將銀耳泡發(fā)洗凈,與太子參、百合一同放入沙鍋,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熟,待銀耳料熟后加冰糖,即可飲用。早、晚空腹溫?zé)岱?。具有補(bǔ)氣潤肺,保健美容的作用。但外感病邪所致的一切實(shí)癥、熱癥均忌用。另外,發(fā)霉變色的銀耳不能食用。 太子參蓮子白果粥:太子參10克、蓮子15克、白果10、粳米100克,蜂蜜適量。將蓮子用溫水浸泡,去皮及蓮心,太子參洗凈,切成薄片、白果洗凈,備用。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內(nèi),加入蓮子、太子參、白果,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粥熟時,調(diào)入適量蜂蜜即成。每日一次,早餐時服,具有滋陰潤肺止咳的作用。 三、氣虛津傷 多見于熱病后期氣虛津傷,患者表現(xiàn)為氣短、乏力、體倦、口渴心煩、神疲等癥。病人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太子參知母粳米粥:太子參30克,石斛10克、麥冬10克、竹葉6克、知母1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15分鐘后,水煎,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將熟加白糖少許,涼后服用。具有益氣、清熱生津的作用。 太子參飲:太子參10克、百合20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烏梅15克。諸藥入沙鍋,加水適量,共煮30分鐘后去渣,可頓服或分飲,涼后服用為宜。具有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的功效。 太子參蘆根湯:鮮蘆根(去節(jié))100克、太子參10克,地骨皮10克。將諸藥放入沙鍋,加水1000毫升,煎煮約半小時,多次少量服用。具有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于熱病口渴、津少者。 講起太子參,好可能人人到會想起西洋參。他們都是能補(bǔ)氣養(yǎng)陰生津,是治療氣陰(津)兩傷之證。但西洋參偏寒涼,故清熱之力較太子參,太子參藥性平和,但其補(bǔ)氣益陰生津之效較西洋參弱,故適用于體虛不受峻補(bǔ)之證 本文轉(zhuǎn)載自http://user.qzone.qq.com/4155803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