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第三 東震旦國尚書(簡單版) 第三部分 史皇倉頡氏 九黎蚩尤氏 黃帝軒轅氏政權(quán) 史皇倉頡氏政權(quán)史皇倉頡氏的先祖為燧人氏的支脈,主要活... 第三
東震旦國尚書(簡單版)
第三部分 史皇倉頡氏 九黎蚩尤氏 黃帝軒轅氏政權(quán)
史皇倉頡氏政權(quán)
史皇倉頡氏的先祖為燧人氏的支脈,主要活動在渭水(今渭河)流域。
倉頡的母親是史皇氏族的一名女首領。傳說史皇氏感天地之靈氣而生倉頡。倉頡“生而能書”,后來成為創(chuàng)造文字的大師,被后人尊為文字之“始祖”。
由于倉頡從小聰明機智,成人后被族人推選為大酋長。當時正是炎帝神農(nóng)氏帝明執(zhí)政時期,倉頡認為自己獨霸一方,沒必要遵從別人為帝,于是拒絕朝拜炎帝,并且率族人東征,占據(jù)了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旋即自立為帝,號倉頡氏,立都于陽武(今河南新鄉(xiāng)市原陽縣東南)。
史皇倉頡氏政權(quán)歷五任帝,執(zhí)政一百一十年(公元前4637年——前4528年)。
1、首任帝史皇倉頡氏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二年(公元前4637年——前4596年)。
2、二任帝倉頡二世在位執(zhí)政虛記十年(公元前4596年——前4587年)。
3、三任帝倉頡三世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年(公元前4587年——前4568年)。
4、四任帝倉頡四世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三年(公元前4568年——前4546年)。
5、五任帝倉頡五世在位執(zhí)政虛記十九年(公元前4546年——前4528年)。
公元前4528年,北方的軒轅氏向外擴張,入侵倉頡氏的統(tǒng)治區(qū)域,倉頡五世無力抵抗,率族人投降了軒轅氏。旋即去帝號,答應每年向軒轅氏進獻糧食和財物。后來軒轅氏稱帝,建立黃帝軒轅氏政權(quán),倉頡氏的后人被黃帝封為典史官,負責記錄和整理歷史典籍。
九黎蚩尤氏政權(quán)
九黎蚩尤氏的先祖為古三苗,古三苗的先祖為燧人葊茲氏。
古三苗興起于昆侖山,其三個苗支為柯約山苗支(后世為王姓)、柯烏山苗支(后世為張姓)、柯挪山苗支(后世為楊姓)。古三苗從祁連山、古昆侖山進入大地灣盆地,后來逐漸向東發(fā)展,進至崆峒山、涇河、北洛水流域,展轉(zhuǎn)進入玉邦河、南魯河、滹沱河流域。其進入玉邦河(今桑干河)的一支便是起于漾水(今陜西漢中市寧強縣北)的蚩尤氏。因蚩尤氏與炎帝同出于漾水,又都以姜為姓,故史書上說:“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保ā?b>路史·后紀四》)。
蚩尤氏的父系為太昊伏羲氏后裔,風姓,以楓香樹為社樹,以蛇為圖騰。母系為葊茲女媧黑虎族苗裔,闞姓,以龍為圖騰。
蚩尤之“尤”是蛇圖騰的代號,古時蛇又作“九”;蚩尤族以農(nóng)業(yè)為主,崇拜黑色的海河淤土,古時稱黑色為黎色,故蚩尤族又稱九黎族。
蚩尤族約于公元前4620年前后進入今桑干河流域。公元前4584年,蚩尤族大酋長姜虺在龍門澗(今河北保定市淶水縣龍門口鄉(xiāng))建都稱帝,國號“冀”,后稱冀州(古時冀州也代稱中國)。
九黎蚩尤氏政權(quán)共歷七任帝,執(zhí)政一百八十年(公元前4583年——前4404年)。
1、帝虺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八年(公元前4583年——前4556年)。
2、帝吼在位執(zhí)政虛記十七年(公元前4556年——前4540年)。
3、帝蚩尤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六年(公元前4540年——前4515年)。
4、帝蚩啄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三年(公元前4515年——前4493年)。
5、帝回虻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年(公元前4493年——前4464年)。
6、帝螭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年(公元前4464年——前4435年)。
7、帝蚺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二年(公元前4435年——前4404年)。
九黎蚩尤氏政權(quán)于三任帝蚩尤時與黃帝軒轅氏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經(jīng)過十幾年的征戰(zhàn),軒轅氏和神農(nóng)氏聯(lián)合擊敗了蚩尤氏,并將蚩尤殘忍地殺死。這場戰(zhàn)爭便是中國遠古歷史上著名的涿鹿、阪泉之戰(zhàn)。蚩尤族雖然兵敗,但并不屈服于黃帝政權(quán),仍與黃帝族展開頑強的斗爭,直至七任帝姜蚺才歸附黃帝政權(quán)。
帝蚺三十一年(丁酉,公元前4404年),黃帝政權(quán)的四任帝姬本征伐蚩尤族,蚩尤族大敗,七任帝姜蚺戰(zhàn)死,其殘余逃入燕山深處隱居起來。
九黎蚩尤氏政權(quán)雖然滅亡了,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蚩尤氏政權(quán)有十大文化成就:
一、明天道授時制歷。蚩尤氏繼承和完善了伏羲女媧氏的四陸二十八宿系統(tǒng)進一步發(fā)展了伏羲氏的上元太初歷。
二、發(fā)明了筑堤防洪和修筑“干打壘”城堡。蚩尤氏的城堡分為城、郭兩個部分:內(nèi)為城,稱作“京”;外為郭,稱作“邑”。
三、發(fā)明水田犁耕,利用華北平原的河湖港汊,施行水中稻作農(nóng)業(yè)。
四、建立三苗少昊聯(lián)盟,使北方九黎蚩尤文化和中原東夷少昊文化互相交融。
五、制定刑法,始創(chuàng)五刑:劓(割鼻子)、刵(割耳朵)、椓(割掉男人生殖器)、鯨(不詳)、越茲麗刑(不詳),以約束族人。
六、發(fā)明冶金技術(shù),開創(chuàng)中國最早的冶煉黃銅和鑄造兵器的技術(shù)。
七、建冀州于太行山以東,為天地之中,始為中國。
八、規(guī)定踐帝位要具備四個條件——靈、威、仰、蒼。能通天達地育民叫作“靈”,能冶金制兵執(zhí)鉞叫作“威”,能仰觀俯察傳天數(shù)叫作“仰”,使玄螭位在東方能承太昊之德叫作“蒼”。
九、在冀北設立玄枵虛危天文靈臺中心。玄枵即少昊玄枵族,虛、危是兩個不同的部族,負責駐守靈臺壩。其地在北太行山的靈山臺頂上。
十、開辟冀西南滍水流域。滍水即今流經(jīng)河南平頂山市的沙河,由于黃河水泛濫,居住在黃河下游東平湖(今山東泰安市西)一帶的九黎蚩尤氏居民,被迫向西部山地丘陵遷移,建立了平頂山、魯山、外方山、伏牛山定居區(qū)。
古史所記載的蚩尤是把蚩尤氏七任帝王濃縮成了一個人,而且完全神話了,使人看了若虛若實,真假難辨。這是因為中國遠古歷史經(jīng)孔子和司馬遷兩位大師加工改造而造成的。他們虛化了遠古歷史,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獨裁的大一統(tǒng)天下。中國遠古的氏族聯(lián)盟時代并沒有統(tǒng)一的天下之王,各部落之間大體上是獨立的。蚩尤氏最先進入太行山以東,對黃河以北進行開發(fā),并用較為先進的文化思想同化了當?shù)厝耍惯@里出現(xiàn)了人類早期的文明。
黃帝軒轅氏政權(quán)
關(guān)于軒轅氏的來歷,著名學者王大有先生的論斷最有科學依據(jù),他說:“軒轅氏以天黿大龜為圖騰,故族人姬姓(龜側(cè)視之像為臣),又作黃(龜平視為黃)?!保ā度饰宓蹠r代》)可見生于天水的軒轅氏,并非是黃帝;因為軒轅氏第十四任大酋長姬邦卉執(zhí)政時尚未稱帝,直至十五世姬芒即位后合符釜山,賜姓封疆,正式建立起大一統(tǒng)的黃帝軒轅氏政權(quán),才開始稱黃帝。
軒轅氏的遠祖為少典軒轅氏。少典軒轅氏共傳四世——
一、少典軒轅氏一世名槍術(shù),女性,生于伏羲女媧政權(quán)的太河三年(丁未,前5114),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一年(公元前5089——前5049),卒于槍術(shù)四十一年(壬子,前5049),終年六十六歲。槍術(shù)的母親為雷澤氏,因以龜和黿為圖騰,故而稱天黿氏,后被訛傳為軒轅氏。于是天黿氏就變成了軒轅氏。
二、少典軒轅氏二世名茴芒,女性,生于伏羲女媧政權(quán)的大耀五年(癸巳,前5068),即位后立都于嵐皋(今陜西安康市嵐皋縣),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四年(公元前5049——前5016),卒于茴芒三十三年(乙酉,前5016),終年五十三歲。
三、少典軒轅氏三世名赤哲,女性,生于伏羲女媧政權(quán)的大耀三十五年(癸亥,前5038),即位后立都于長安(今陜西西安市西南),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八年(公元前5016——前4969),卒于赤哲四十七年(壬申,前4969),終年七十歲。
四、少典軒轅氏四世名大迥,又稱少典,男性,生于炎帝魁隗氏政權(quán)的魁隗十六年(戊申,前4993),因走婚入贅于方雷氏部落,被推選為大酋長,即位后立都于千陽(今陜西寶雞市北),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四年(公元前4969——前4936),卒于大迥三十三年(乙巳,前4936),終年五十八歲。
大迥死后傳位給方雷氏(有蟜氏)女附寶的兒子黃夷,始稱姬姓黃夷氏。
姬姓黃夷氏共傳十世——
一、姬姓黃夷氏一世(總五世)姓姬,名黃夷,男性。大迥走婚與方雷氏(有蟜氏)女附寶結(jié)合,附寶懷孕,在天水生下了兒子黃夷。黃夷聰明多才,少年時便在家中發(fā)明了獨輪車。古時候稱車蓬為“軒”,車輪為“轅”,因黃夷發(fā)明了獨輪車,人們便稱他為軒轅氏,后來人們便把他出生的地方稱作了軒轅谷。黃夷出生在魁隗四十四年(丙子,公元前4965年),即位后立都于軒轅谷(今甘肅天水市東),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七年(公元前4936年——前4900年),卒于黃夷三十六年(辛巳,公元前4900年),終年六十六歲。
二、姬姓黃夷氏二世(總六世)姓姬,名大號,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權(quán)炎居二十六年(丙辰,公元前4925年)出生在寧夏崆峒山,即位后立都于鎮(zhèn)原(今甘肅慶陽市西),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年(公元前4900年——前4861年),卒于大號三十九年(庚申,公元前4861年),終年六十五歲。
三、姬姓黃夷氏三世(總七世)姓姬,名節(jié)過,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權(quán)節(jié)并三十四年(丁酉,公元前4884年)出生在甘肅慶陽,即位后立都于姬塬(今陜西榆林市定邊縣南),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九年(公元前4861年——前4813年),卒于節(jié)過四十八年(戊申,公元前4813年),終年七十二歲。
四、姬姓黃夷氏四世(總八世)姓姬,名號澤,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權(quán)戲器三十六年(辛巳,公元前4840年)出生在陜西雷原(今陜西銅川市金鎖關(guān)東北),即位后立都于雷牙(今陜西渭南市白水縣東北),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年(公元前4813年——前4774年),卒于號澤三十九年(丁亥,公元前4774年),終年六十七歲。
五、姬姓黃夷氏五世(總九世)姓姬,名葛應,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權(quán)祝融三十四年(戊辰,前4793)出生在陜西韓城(今陜西渭南市東北),即位后立都于黃龍(今陜西延安市洛川縣東南),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四年(公元前4774年——前4741年),卒于葛應三十三年(庚申,公元前4741年),終年五十三歲。
六、姬姓黃夷氏六世(總十世)姓姬,名回樣,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權(quán)共工十三年(癸巳,公元前4768年)出生在陜西清澗(今陜西榆林市綏德縣南),即位后立都于方山(今山西呂梁市臨縣東南),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六年(公元前4741年——前4706年),卒于回樣三十五年(乙未,公元前4706年),終年六十三歲。
七、姬姓黃夷氏七世(總十一世)姓姬,名昌奎,男性,于炎帝神農(nóng)氏政權(quán)臨魁八年(丙子,公元前4725年)出生在豐潤(今山西忻州市靜樂縣西南),即位后立都于軒崗(今山西忻州市寧武縣東南),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四年(公元前4706年——前4663年),卒于昌奎四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663年),終年六十三歲。
八、姬姓黃夷氏八世(總十二世)姓姬,名象爻,男性,于炎帝神農(nóng)氏政權(quán)帝承十一年(庚申,公元前4681年)出生在神池(今山西忻州市寧武縣西北),即位后立都于天鎮(zhèn)(今山西大同市陽高縣西北),在位執(zhí)政虛記五十五年(公元前4663年——前4609年),卒于象爻五十四年(壬申,公元前4609年),終年七十三歲。
九、姬姓黃夷氏九世(總十三世)姓姬,名連邦,男性,于炎帝神農(nóng)氏政權(quán)帝明二十七年(癸丑,公元前4628年)出生在萬全(今河北張家口市西南),即位后立都于南天門(今河北張家口市張北縣東南),在位執(zhí)政虛記五十二年(公元前4609年——前4558年),卒于連邦五十一年(癸亥,公元前4558年),終年七十一歲。
十、姬姓黃夷氏十世(總十四世)姓姬,名邦卉,男性,于炎帝神農(nóng)氏政權(quán)帝來三年(壬寅,公元前4579年)出生在龍門(今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東龍門鎖鎮(zhèn)),未遂即位而去世,其子姬芒繼位為大酋長后登基即位稱帝,立都于云州(今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北云州鄉(xiāng))。
姬邦卉執(zhí)政后,立誓要吞并天下,南征北戰(zhàn),東討西殺,先后征服了倉頡氏、蚩尤氏、少昊氏、魁隗氏、神農(nóng)氏,還沒來得及坐上帝位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芒即位后正式稱帝,建立黃帝軒轅氏政權(quán)。
黃帝軒轅氏政權(quán)共歷十五帝,執(zhí)政四百六十一年(公元前4513年——前4053年)。
首任帝:姬芒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九年(公元前4513年——前4476年)。
二任帝:姬蔡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年(公元前4476年——前4437年)。
三任帝:姬豕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二年(公元前4437年——前4416年)。
四任帝:姬 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四年(公元前4416年——前4483年)。
五任帝:姬常在位執(zhí)政虛記十八年(公元前4483年——前4366年)。
六任帝:姬 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七年(公元前4366年——前4330年)。
七任帝:姬佄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八年(公元前4330年——前4303年)。
八任帝:姬傳茸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六年(公元前4303年——前4278年)。
九任帝:姬貫俞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一年(公元前4278年——前4258年)。
十任帝:姬恚文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年(公元前4258年——前4219年)。
十一任帝:姬成契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六年(公元前4219年——前4184年)。
十二任帝:姬仡諒在位執(zhí)政虛記四十五年年(公元前4184年——前4140年)。
十三任帝:姬匯陽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五年(公元前4140年——前4106年)。
十四任帝:依昌塊在位執(zhí)政虛記三十二年(公元前4106年——前4075年)。
十五任帝:祁號次在位執(zhí)政虛記二十三年(公元前4075年——前4053年)。
公元前4053年,東夷少昊氏攻占中原地區(qū),黃帝族被迫回歸北方,讓出了帝位。黃帝軒轅氏政權(quán)結(jié)束,代之而興的是少昊金天氏政權(qu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