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方藥集腋( 162首)

 寂寞在繁衍 2015-09-04

單位:克

1.HBSAG攜帶者

柴胡10 黃芩15 茯苓15 鳳尾草15 紫河車15 茜草15 當(dāng)歸15 土蟲10澤蘭10 紅花10 蒼術(shù)10 海螵蛸10 水煎服。

2.急性前列腺炎

虎杖30敗醬草20 馬鞭草20 半枝蓮15 白花蛇舌草30 赤芍15 牛膝15 王不留行10 石韋20 梔子10 黃柏10 生甘草10水煎服。

3.慢性前列腺炎

萆薢20 菟絲子20 沙苑子15 山藥20 牡蠣25 澤瀉15 車前子15 茯苓15 黃柏10 石菖蒲15 丹參20 生甘草10 水煎服。

4.不寐﹙肝郁﹚

柴胡10龍骨25 牡蠣25 郁金10 石菖蒲7.5 丹參10 川芎7.5 桃仁30 萱草花15 夜交藤30 遠(yuǎn)志15 炙甘草10 水煎服。

5.膽結(jié)石

火硝15 白礬20 郁金30 三棱30 莪術(shù)30 牛黃15 乳香20 沒藥20 金錢草5雞內(nèi)金50 酒大黃30 甲珠30 王不留行30 牛膝30 威靈仙30 甘草30 共為細(xì)末。

6.骨壞死

生地75 當(dāng)歸50 赤芍50 虎杖50 丹參50 秦艽50 威靈仙35 透骨草35 蜈蚣10 全蝎50 川烏30 三七50 土蟲30 乳香20 沒藥30 水蛭50 紅花20 雞血藤50 血竭30 甘草20 研面。

7.骨壞死

赤芍50 白干參50 鹿茸20 枸杞子75 桑葚子50 山萸肉50 熟地75 冬蟲夏草5 阿膠50 黃芪75 當(dāng)歸50 黃精50 五味子50 牛膝50 狗脊50 杜仲50 研面。

8.骨壞死

白干參75 當(dāng)歸50 龜板75 杜仲50 續(xù)斷50 牛膝50 狗脊50 桑寄生50 鹿角片50 自然銅50 冬蟲夏草5 鎖陽35 知母35 黃柏35 干姜15 炙甘草30 研面。

9.強(qiáng)直性脊柱炎 

骨碎補(bǔ)100 補(bǔ)骨脂35 熟地75 淫羊藿50 附子30 澤瀉50 川烏25 草烏25 狗脊50 鹿角霜50 羌活35 獨(dú)活50 續(xù)斷50 杜仲50 牛膝50 炙甘草15 干姜15 白術(shù)50 威靈仙50 僵蠶30 甲珠35 防風(fēng)50 生意米50 知母35 土蟲35 伸筋草50 生黃芪75 炙甘草35 研面。

10.盆腔炎﹙包塊﹚ 

土茯苓30 黃柏15 酒大黃7.5 蒲公英20 馬齒莧20 敗醬草20 沒藥10 赤芍15 烏藥10 甘草10 水煎服。

11.胃熱

生石膏30 知母15 黃連10 升麻7.5 生地15 當(dāng)歸15 大黃7.5 梔子10 生甘草7.5水煎服。

12.口臭、食積,保和丸治療。

13.肺虛

生地20 沙參15 玄參15 玉竹15 麥冬15 白芍15 牡丹皮15 地骨皮15 甘草10 水煎服。

14.腎虛

熟地15 龜板15 麥冬15 玄參15 黃柏10 知母10 桔梗10 木蝴蝶10 肉桂0.5 甘草7.5水煎服。

15.咽炎﹙脾虛﹚

黃芪15 當(dāng)歸15 黨參15 白術(shù)15 茯苓15 白芍15 丹參15g 山藥15 木蝴蝶10 升麻7.5 炙甘草10 水煎服。

16.咽炎﹙風(fēng)熱﹚

荊芥15 防風(fēng)15 麻黃5 桂枝10 秦皮10 白芍15 白癬皮15 浮萍10 姜皮10 生甘草10 水煎服。

17.咽炎﹙風(fēng)寒日久加氣虛﹚

黃芪30 白術(shù)15 防風(fēng)10 桂枝10 白芍15 川烏3.5 烏梢蛇10 炙甘草10

18.咽炎﹙風(fēng)熱﹚

桑葉10 牛蒡子15 防風(fēng)10 蟬蛻30 白蒺藜15 黃芩15 梔子10 雙花15 苦參15 生甘草10 水煎服。

19.咽炎﹙血熱﹚

防風(fēng)10 當(dāng)歸15 生地20 苦參15 蒼術(shù)10 蟬蛻30 丹參20 牛蒡子15 知母15 胡麻仁10 石膏30 生甘草10 水煎服。

20.咽炎﹙血瘀﹚

地龍15 皂角刺10 刺猬皮15 桃仁15 赤芍15 雙花20 連翹20 甘草10水煎服。

21.蕁麻疹﹙血虛﹚

當(dāng)歸15 生地20 白芍15 川芎7.5 何首烏15 荊芥10 防風(fēng)15 甘草10 白蒺藜15 生黃芪30 龍骨25 牡蠣25 水煎服。

22.胸痹

生地 赤芍 川芎 當(dāng)歸 紅花 桃仁 枳殼 牛膝 桔梗 柴胡 甘草

23.心肌炎

板藍(lán)根 苦參 太子參 沙參 丹參 酸棗仁 五味子 遠(yuǎn)志 蓮子心 郁金 炙甘草 水煎服。

24.N-瘀血

當(dāng)歸 生地 赤芍 桃仁 紅花 枳殼 柴胡 龍齒 酸棗仁 甘草 琥珀 水煎服。

25.N-痰擾

黃連 南星 半夏 陳皮 茯神 枳殼 竹茹 丹參 僵蠶 甘草

26.N-心虛怯

黨參 茯苓 茯神 菖蒲 遠(yuǎn)志 夜交藤 龍骨 牡蠣 郁金 甘草

27.N-陰虛火旺

黃連 黃芩 白芍 阿膠 肉桂

28.N-心脾虛

黨參 生黃芪 白術(shù) 茯神 酸棗仁 桂圓肉 當(dāng)歸 木香 遠(yuǎn)志 炙甘草 丹參 琥珀

29.N-痰瘀

半夏 菖蒲 茯神 枳實(shí) 竹茹 丹參 赤芍 甘草 琥珀

30.亞健康﹙疲勞綜合癥﹚

白干參50 刺五加75 五味子75 研粉。

31.更年期綜合癥  

生地 山萸肉 山藥 旱蓮草 女貞子牡丹皮 澤瀉 酸棗仁 五味子 銀柴胡 地骨皮 胡黃連 牛膝 蓮子心

32.中風(fēng)后遺癥

生黃芪75 白干參50 首烏50 當(dāng)歸50 洋火葉35 枸杞子50 水蛭50 紅花35 桃仁35 丹參50 土蟲35 甲珠35 牛膝50 三七50 烏梢蛇50 川芎50 酒大黃35 人工牛黃10 天麻50 全蝎35 地龍50 僵蠶50 威靈仙50 菖蒲35 赤芍50 白附子35 膽南星35 澤瀉50研粉。

33.陽黃  

茵陳 金錢草 垂盆草 石韋 虎杖 大黃10﹙后下﹚梔子 瞿麥 滑石15﹙包煎﹚ 萹蓄15 郁金7.5 生甘草10

34陰黃 茵陳 附子10 炮姜 水牛角50 平地木白術(shù) 茯苓 丹參 澤瀉 生甘草

35 急性乙肝  

茵陳 垂盆草 平地木 土茯苓 虎杖 升麻丹參 敗醬草 姜黃7.5白花蛇舌草30 生甘草10

36.HBSAG-攜帶者  

紅景天50 黨參50 生黃芪50 洋火葉50 巴戟天50 桑寄生50 升麻35 葛根35 柴胡35 桂枝35 白花蛇舌草50 炙蜂房50 紫河車50 冬蟲夏草5 白術(shù)50

37.丙肝

水牛角30 虎杖15 田基黃15 垂盆草 丹參 赤芍 醋柴胡 青皮 半夏 菟絲子 巴戟天 生黃芪 酒大黃 半枝蓮 白花蛇舌草30

38.肝郁脾虛

柴胡 當(dāng)歸 白芍 白術(shù) 茯苓 薄荷 麥芽 板藍(lán)根 綠萼梅 炙甘草

39.肝硬化腹水  

白術(shù)100 茯苓30 赤芍30 當(dāng)歸20白芍15 葫蘆瓢20 麥芽15 大毛15 綠萼梅10 炙甘草10 厚樸花5 木通10 柴胡7.5

40肪脂肝  半夏 陳皮 澤瀉 山楂 酒大黃 丹參 郁金柴胡 白術(shù) 荷葉 草決明 甘草

41.膽囊炎

金錢草50 石韋20 內(nèi)金15 大黃10﹙后下﹚ 柴胡10 枳實(shí)10 茯苓15 梔子10 半夏10 白芍15 郁金10 牛膝15 虎杖15 生甘草10 

42.肝硬化丸

鱉甲75 三七50 雞內(nèi)金50 白芨50 當(dāng)歸50 白芍50 土蟲35 鼠婦35 白術(shù)50 茯苓50 太子參50 八月札35 麥芽50 姜黃20 蜈蚣10條 緑萼梅50 炙甘草35

43.肥胖癥

半夏30 茯苓50 陳皮30 川芎30 枳殼30 大毛40 冬瓜皮50 香附30 澤瀉50 車前草50 蒼術(shù)50 白術(shù)50 茵陳30 薏米50 赤小豆50 二丑30 草決明50 綠茶葉700

44.胃炎

半夏 陳皮 茯苓 枳實(shí) 竹茹 厚樸花 緑萼梅 白蔻仁 蒼術(shù) 甘草

45.胃炎熱

半夏 陳皮 茯苓 枳實(shí) 竹茹 黃連 膽南星 浙貝母 蒲公英 甘草

46.腸癰﹙成膿﹚

紅藤 雙花 連翹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冬瓜仁 桃仁 敗醬草 薏米 大黃 牡丹皮 生甘草

47.久咳不愈

桑白皮 黃芩 百部 白前 紫苑 款冬花 半夏 陳皮 桔梗 甘草

48.鼻竇炎  

辛銕2.5 蒼耳子 黃芩30 苦丁茶 白芷7.5 川芎 菊花蔓荊子 僵蠶 細(xì)辛 梔子 甘草 

49.過敏性鼻炎

黨參 荊芥 細(xì)辛 桔梗 魚腦石 桂枝 白芍 辛銕 生甘草 徐長卿 蟬蛻

50.飲水反嗆

會厭逐瘀湯 桃仁25 紅花25 甘草10 桔梗15 生地20 當(dāng)歸10 玄參5 柴胡5 枳殼10 赤芍10

51.腫瘤

百合75 百部50 白芨75 牡蠣75 蛤蚧1對 土蟲50 生地75 熟地75 天冬50 玄參50 川貝50 紫河車50 桔梗50 炙甘草50 共785g

52.急性腎病

蟬蛻 石韋 金錢草50 瞿麥 萹蓄 白茅根50 滑石15 木通 澤瀉 甘草 丹參 麻黃10 

53.IGA腎病

旱蓮草 女貞子 馬鞭草 側(cè)柏葉 石韋 益母草 生地炭 薺菜花 白茅根50 半枝蓮白花蛇舌草50 生甘草

54.男淋病

熟地 山藥 山萸肉 小茴香 橘核 荔枝核 王不留行 續(xù)斷 菟絲子 杜仲 鹿角霜 牛膝 澤瀉 五味子

55.腎功能不全

熟地 洋火葉 菟絲子 白干參 白術(shù) 茯苓 半夏 草果 黃連 大黃 桃仁 丹參 紅花 赤芍 甘草

 56.腎功能不全﹙瘀血﹚

連翹 桃仁紅花 當(dāng)歸 枳殼 葛根 赤芍 生地 牡丹皮 丹參 柴胡 大黃 甘草

57.腎虛

熟地100 洋火葉75 菟絲子75 白干參50 白術(shù)100 茯苓75 甘草50 半夏50 草果50 黃連50 大黃50 桃仁50 紅花50 丹參 75 赤芍50 冬蟲夏草5

58.尿路結(jié)石

生黃芪75 白干參50 鎖陽0 金櫻子50 芡實(shí)50 黑大豆50 山萸肉50 熟地50 牡丹皮35 茯苓35 澤瀉35 菟絲子50 知母50 冬蟲夏草5

59尿路結(jié)石

穿破石20 石見穿20 金錢草50 石韋 滑石 海金沙30 瞿麥 萹蓄 牛膝 莪術(shù) 王不留行 雞內(nèi)金 威靈仙五加皮 補(bǔ)骨脂 鱉甲15 甘草  .

60.尿路結(jié)石

鹽補(bǔ)骨脂15 魚腦石50 雞內(nèi)金15 肉桂25 琥珀50 甲珠35 王不留行 金錢草75 鱉甲75 ﹙470g﹚

61.前列腺肥大 小茴香10 肉桂10 橘核30 荔枝核30 烏藥30 雞內(nèi)金30 王不留行30 琥珀30 浙貝母30 虎杖30 山萸肉50 桑葚子50

62.陽痿、早泄

熟地50 山萸肉50 陽起石50 巴戟天75 洋火葉50 肉蓯蓉50 覆盆子50 生黃芪50 當(dāng)歸50 白芍50 柏子仁50 石菖蒲35 鹿銜草50 雞內(nèi)金50 韭菜子30 九香蟲30 蜈蚣10條黃柏35 ﹙790g﹚ 

63.N性尿頻

補(bǔ)骨脂5 覆盆子10 菟絲子10 雞內(nèi)金10 山萸肉10 熟地10 桑螵蛸10 鹿角霜10 小茴香5 荔枝核10 白芍10

64.遺尿

菟絲子10 覆盆子10 益智仁10 桑螵蛸10 鹿角霜10 生黃芪桂枝5 生牡蠣15 五味子10 燈芯草5

65.消渴﹙陰虛﹚

生地 白芍 天花粉 黃連 山藥 石膏 石榴皮 麥冬 牡丹皮 玄參

66.消渴﹙氣陰兩虛﹚生黃芪 太子參 山藥 山萸肉 蒼術(shù) 鹿角霜 桑螵蛸 佩蘭 石榴皮 知母

67.糖尿病性腎病 生黃芪 太子參 山萸肉 枸杞子 沙苑子 蠶繭 天花粉 麥冬 地骨皮 茯苓 米仁根 丹參 益母草 大黃 黃連

68.消渴

生黃芪75 太子參50 山萸肉50 山藥50 熟地75 金櫻子50 木瓜50 石榴皮50五味子50 五倍子35 烏梅50 黃連50 天花粉50 鹿角霜50 桑螵蛸50 丹參50 大黃75 沙苑子50 葛根50 蒼術(shù)50 知母50     

69.糖尿病末梢神經(jīng)炎

生地 熟地 龜板 黃柏 知母 木瓜 首烏 當(dāng)歸 白芍 鎖陽 牛膝 生黃芪 蜈蚣 1條 全蝎5條 鹿銜草15

70.糖尿病眼底病變

草決明 石決明 白芍 佩蘭 仙鶴草 烏梅 生地 葛根 絞股藍(lán) 石斛 龜板 黃柏 女貞子 旱蓮草 知母

71.糖尿病足

生黃芪 當(dāng)歸 赤芍 川芎 地龍 桃仁 紅花 雞血藤 丹參 首烏 牛膝 荔枝核 桂枝

72.骨質(zhì)增生﹙內(nèi)服﹚

鹿銜草30 骨碎補(bǔ)30 威靈仙30 透過草30 當(dāng)歸30 土蟲30 血竭30 炙馬錢子2 續(xù)斷30 狗脊30 木瓜30 白花蛇4條

73.骨質(zhì)增生﹙外用﹚

九香蟲30 紫荊皮100 石菖蒲50 三棱100 莪術(shù)100 浙貝母100 白芥子100 生地100 蘇木50 川芎100 紅花50 炙馬錢子30黃酒、蜂蜜、醋調(diào)敷患處。

74.類風(fēng)濕

生地75 熟地50 當(dāng)歸50 雞血藤100 洋火葉50 鹿銜草50 肉蓯蓉50 烏梢蛇50 炙全蝎10 炙蜈蚣5條 炙蜂房50 炙僵蠶50 大將軍40地龍50 土蟲50 炙甘草50

75.骨結(jié)核

炙蜂房100 黨參100 紫苑75 百部75 白芨75 白蘞75 夏枯草50 黃柏50 銀柴胡50 蜈蚣15條 龜板75 甲珠15 山慈菇50 十大功勞50 甘草15  

76.骨壞死

生黃芪75 紅參25 黃精75 龜板50 桂圓50 生龍骨50 生牡蠣50 枸杞子50 五味子25 桂枝15 加狗腿骨、公雞腿骨

77.結(jié)腸炎

﹙加西河柳﹚白術(shù)50 肉豆蔻35 荊芥炭50 防風(fēng)50 生甘草50 桔梗35 神曲35 牡丹皮炭50 烏梅炭50 赤石脂50 黃連35  

78.習(xí)慣性便秘

枳實(shí) 厚樸 生白術(shù) 山楂 郁金 肉蓯蓉 生芝麻 牛膝 酒大黃 生甘草

79.月經(jīng)先期﹙虛熱﹚

熟地 山藥 白術(shù) 續(xù)斷 椿根皮 烏賊骨 蓮子肉 生牡蠣 地骨皮 炙甘草

80.倒經(jīng)﹙肝熱﹚

龍膽草 黃芩 梔子 牡丹皮 生地 藕節(jié) 白茅根 大黃 牛膝 生甘草

81.惡阻

藿香 蘇梗 厚樸 竹茹 砂仁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82.經(jīng)斷復(fù)來

黨參50 黃芪50 熟地50 白術(shù)25 當(dāng)歸25 山萸肉25 阿膠10 荊芥穗5 香附5 木耳15 甘草5

83.胎漏有熱

山藥25 山萸肉15 黃芩15黃連15 椿根皮15 側(cè)柏葉15 阿膠25 生甘草15

84.胎漏腎虛

桑寄生 續(xù)斷 阿膠 菟絲子 白術(shù) 椿根皮 炙甘草

85.滑胎

杜仲50 當(dāng)歸50 枸杞子50 黨參15 白術(shù)50 砂仁30菟絲子50 續(xù)斷50 桑寄生50 阿膠50 鹿角霜50 鹽巴戟天50

86.盆腔炎﹙寒疝﹚

小茴香5 橘核15 荔枝核15 烏藥15 蘆巴子15 川楝子五靈脂 元胡 醋元胡 炙甘草

87.盆腔炎﹙濕熱﹚

瞿麥 萹蓄 木通 車前子 紅藤 敗醬草 滑石 元胡 蒲公英 連翹 馬鞭草 生甘草

88.盆腔炎

生水蛭 三棱 莪術(shù) 當(dāng)歸 知母 生黃芪 桃仁 浙貝母 白芷 王不留行 甲珠 均30

89.功血

黨參 白術(shù) 菟絲子 鹿角霜 山藥 山萸肉 烏賊骨 椿根皮 續(xù)斷 蓮子肉 荊芥穗 炙甘草

90.乳癖

柴胡 當(dāng)歸 赤芍 白芷 天花粉 浙貝母 夏枯草 青皮 瓜蔞 王不留行 橘核 玫瑰花 香附 炙甘草

91.痛經(jīng)

小茴香5 艾葉10 肉桂5 吳茱萸10 當(dāng)歸20 赤芍10 黨參15 麥冬15 半夏10 阿膠10 炙甘草10 生姜為飲。

92.白疕 (牛皮癬)

青黛35 貫眾50 紫草50 蒲公英50 馬齒莧50 丹參50 白芷35 焦山楂50 神曲50 五味子50 白癬皮50 烏梅50 土茯苓50 萆薢50 蛇蛻50

93.痤瘡 

桑白皮50 黃芩50 枇杷葉50 牡丹皮50 浙貝母50 白芷15 蒲公英50 紫花地丁50 赤芍50 當(dāng)歸50 牛蒡子50 生甘草35 

94.扁平疣

生薏米300 板藍(lán)根200 紅花50﹙內(nèi)服﹚;木賊100 香附100 烏梅100﹙外用﹚

95.蕁麻疹

秦艽 牛蒡子 枳殼 炙麻黃 水牛角 黃芩 防風(fēng) 玄參升麻 生甘草﹙白天甚﹚;

當(dāng)歸 生地 白芍 川芎 首烏 荊芥 防風(fēng) 白蒺藜 生黃芪炙甘草 ﹙晚間甚﹚;

風(fēng)熱

當(dāng)歸 生地 防風(fēng) 蟬蛻 知母胡麻仁 荊芥 蒼術(shù) 牛蒡子 生石膏 木通 生甘草;

風(fēng)寒

① 蒼術(shù)8 全蝎10 石斛10 天麻10 當(dāng)歸10 羌活10 荊芥10 防風(fēng)10 麻黃10 細(xì)辛10 川烏10 草烏10 首烏10 炙甘草10 雄黃10 ;

②  生黃芪 飛 白術(shù) 荊芥 羌活 獨(dú)活 黨參 茯苓 川芎 前胡 白癬皮 浮萍 甘草薄荷 ;

血燥

當(dāng)歸 生地 赤芍 川芎 紫草 牡丹皮 蟬蛻 地骨皮 女貞子旱蓮草 首烏 炙甘草 

96.紫癜

 麻黃 蟬蛻 地龍 細(xì)辛 防風(fēng)荊芥 羌活 獨(dú)活 丹參 紅花 川烏 草烏 牛膝 甘草

97.皮疹、搔癢

白癬皮20 地膚子9 苦參20 板藍(lán)根20 紫草20 土茯苓20 浮萍9 赤芍20 丹參20 防風(fēng)9 白蒺藜20首烏20 水煎服。

98.血管性頭痛

川芎30 白芷20 菊花20 僵蠶9 白芍20 茺蔚子20 蔓荊子20 蟬衣9 藁本9 膽南星6 白附子6 生龍骨30 生牡蠣30 石決明30 細(xì)辛4 薄荷9 水煎服。

加減 重川芎用至40~50

風(fēng)寒頭痛加川烏、草烏 各6 萆拔25

久痛入絡(luò)加地龍20 全蝎3 蜈蚣2條

風(fēng)火上攻加石膏40

99.膽病基本方

 柴胡30 茵陳50 敗醬草30 生大黃10 金錢草30 青皮30 郁金30 檳榔30 元胡30 赤芍30 香附15 川楝子15 枳實(shí)20 雞內(nèi)金20 使君子30 梔子20水煎。

辨證加減 

①膽囊炎加金銀花20 連翹20 黃芩15 板藍(lán)根20 虎杖20 牡丹皮5 竹茹9 ;

②膽結(jié)石加金錢草30 瓜蔞9 半夏9 姜黃15 生意米30 甲珠20 ;

③蛔蟲加烏梅20 川椒9 黃連6 苦楝皮15 木香15 當(dāng)歸9水煎服。

100.骨質(zhì)疏松癥

 桂枝90 黃芪200 當(dāng)歸90 丹參90 赤芍、白芍各90 雞血藤200 元胡200 淫羊藿200 骨碎補(bǔ)200 狗脊120 牛膝120 補(bǔ)骨脂120 巴戟天120 天麻90 全蝎60 黨參200 生龍骨、生牡蠣各300 甘草90 熟地90 為丸,日三次口服。

101.回春壯陽沖劑

淫羊藿40 仙茅40 韭菜子40 菟絲子40 補(bǔ)骨脂40 巴戟天40 五味子30 枸杞子40 當(dāng)歸20 黃芪50 附子20 覆盆子30 蛇床子40 黃狗腎一具蛤蚧1對 紫河車1具。研粉8g,日三次口服。

102.內(nèi)耳眩暈癥

生地20 桑葉9 菊花20 鉤藤20 天麻20 白蒺藜20 茺蔚子20 膽南星9 川芎9 生龍骨、生牡蠣各30  石決明30 澤瀉20 水煎服。

嘔吐嚴(yán)重加半夏、竹茹各9g ;眩暈緩解期間可上方加參芪以鞏固療效。

103.各種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肝脾腫大 肝功異常

①柴胡9 茵陳20 板藍(lán)根15 當(dāng)歸9 丹參20 莪術(shù)9 黨參9 炒白術(shù)9 黃芪20 女貞子20 五味子15 茯苓9水煎服或為丸9g重日3次口服。

②虎杖20 茵陳20 板藍(lán)根20白花蛇舌草20 苦參20 豬苓20 茯苓20 澤瀉20 車前子20 洋火葉20 仙茅20 仙鶴草20  黨參20 炒白術(shù)20 黃芪20 赤芍20 海螵蛸30 砂仁9丹參20 莪術(shù)20 元胡20 炙鱉甲30 枳實(shí)20 三七粉5g  生水蛭粉10g 日服2~3次

104.肝硬化

①代償期﹙肝郁脾虛、肝瘀血瘀型﹚

虎杖20 茵陳20 板藍(lán)根20 黨參20 炒白術(shù)20 黃芪20 赤芍20 丹參20 莪術(shù)20 元胡20 鱉甲30 枳實(shí)20 炙甘草6

②失代償期﹙脾腎陽虛、虛瘀癥積型﹚

黨參20 炒白術(shù)20 黃芪20 洋火葉20 仙茅20 仙鶴草20 鱉甲30 赤芍20 丹參20 三棱15 莪術(shù)15~30 鹿角霜9 大腹皮20 豬苓20 茯苓20 澤瀉20 車前子10 益母草20 柴胡9水煎服。水蛭粉5g 2次吞服。

105健脾除濕化痰丸

生白術(shù)50 白芥子10 萊菔子10 每服3g.日3次。

106腎結(jié)石

金錢草75 石見穿75 石韋50 海金沙50 滑石50 雞內(nèi)金50 甲珠50 牛膝50 王不留行50 魚腦石50 鱉甲75 威靈仙50 琥珀50 肉桂20研粉,每服8g,日2次口服,服藥期間多飲水。

107.痤瘡

雙花25紫花地丁10 天葵子10 蒲公英25 菊花50 天花粉20 甲珠6 皂角刺10 生薏米30 忍冬藤30 浮萍10 水煎服。

108趙連城濕熱帶下治驗方 

內(nèi)服 蒼術(shù)20 黃柏20 苦參20 龍膽草15 黃芩15 車前子15 茵陳15茯苓15 梔子25 烏賊骨25 水煎服每日一劑。

外洗 檳榔30 苦參20 芒硝20 黃柏20 白鮮皮20 蛇床子20 川椒20 鮮姜3片 大青葉25 黃芪25 百部30 水煎外洗。用法 將先煎好的藥液用紗布過濾后裝入瓶內(nèi)備用,治療時用脫脂棉球擦洗外陰及陰道,每晚擦洗一次。輕者1··3次,重者1周左右即可痊愈。

適應(yīng)癥 帶下量多,色黃綠膿性或米湯,血性,陰中灼熱瘙癢,溺時刺痛,氣味臭穢,甚至外陰紅腫熱痛,口苦咽干,舌體胖大有齒痕,舌淡紅,苔黃略厚,脈弦或滑數(shù)。

加減 陰癢加苦參20 蛇床子15 白鮮皮15;帶下色黃綠腥臭加蒲公英50 紫花地丁15;帶下夾赤,口苦咽干重者加梔子25;濕熱甚者加龍膽草15 制大黃15;少腹痛加元胡15 烏藥15 香附20;腰酸痛甚者加續(xù)斷15 牛膝15;白帶量多而清冷者加牡蠣50 烏賊骨25 五倍子15 桑螵蛸50 白芷15 煨姜15 小茴香15.陰中灼熱瘙癢甚者或外陰部瘙癢者以外洗為主。

109.章次公先生治療胃潰瘍,處方別致、用藥低廉、效果顯著,值得推廣研究。

其藥用鳳凰衣30g 馬勃20g 貝母20g 血余炭15g 琥珀粉15g,共為細(xì)面,每服2g,每日3次,飯前服。00000

110.臨床對于頑固性皮膚瘙癢患者,發(fā)揮中藥特色、彰顯中醫(yī)魅力,運(yùn)用全蟲6g 皂角刺12g 豬牙皂6g 刺蒺藜15g 槐花30g 威靈仙30g 苦參6g 白鮮皮15g 黃柏15g 水煎服,效果顯著。

111鼻竇炎是上頜竇炎、篩竇炎、額竇炎、蝶竇炎的合稱,其中以上頜竇炎最為常見。臨床上以頭痛、鼻塞、嗅覺障礙、流膿涕為特征。我的臨床治療思路是:

①.對于肺經(jīng)風(fēng)熱者,采用疏風(fēng)清熱,芳香通竅法,可藥用:蒼耳子10g 薄荷6g 辛夷花10g白芷10g 連翹15g 黃芩10g菊花10g 魚腥草20g 水煎服。

②.對于膽腑郁熱者,采用清肝泄膽利濕法,可藥用:龍膽草15g 黃芩10g 梔子10g 柴胡10g 當(dāng)歸10g 車前子10g 木通10g 澤瀉10g 生地10g 藿香10g 蒼耳子10g 水煎服。

③.對于脾胃濕熱者,采用清熱利濕、化濁通竅法,可藥用:黃芩10g 滑石15g 通草10g 茯苓15g 大腹皮10g 白豆蔻10g 薏米15g 厚樸10g 枳殼10g 魚腥草20g 水煎服。

④.對于胃熱熾盛者,采用清瀉胃火法,可藥用:黃連10g 當(dāng)歸10g 生地10g 牡丹皮10g 升麻10g 蒼耳子10g 白芷10g 辛夷花10g 蒲公英30g 魚腥草30g 大黃9g 石膏15g 知母15 白茅根30g 水煎服。

⑤.對于肺虛邪滯者,采用溫補(bǔ)肺氣、疏風(fēng)散寒法,可藥用:炙黃芪15g 升麻10g 葛根9g 防風(fēng)10g 蔥白3根 蒼耳子10g 辛夷花10g 白芷10g 菖蒲9g 細(xì)辛2g 荊芥穗10g 路路通10g 魚腥草15g 水煎服。

⑥.對于脾氣虛弱者,采用健脾益氣、化濕祛濁法,可藥用:黨參15g 白術(shù)10g 茯苓15g 陳皮10g 山藥15g 扁豆10g 蓮子肉10g 薏米15g 砂仁6g 桔梗10g 炙甘草9g 菖蒲10g 蒼耳子10g 水煎服。

112.偏頭痛驗方:

川芎30g 白芍15g 白芷25g 白芥子10g 郁李仁3g 柴胡3g 甘草3g 香附6g 水煎服。

113.補(bǔ)腎為主治療足跟疼痛,藥用:

當(dāng)歸10g 生地10g 熟地10g茯苓10g 山萸肉10g 山藥10g 澤瀉10g 牡丹皮10g 懷牛膝10g 雞血藤15g 木瓜5g 桑枝20g 水煎服。

114.偏頭痛,或左或右。用白芷15g 荊芥穗15g 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溫服。3~5劑可見效。

115.水牛角60g 生地黃30g 牡丹皮15g 赤芍15g 苦參10g 焦梔子20g 浮萍15g 忍冬藤20g 水煎服。一日一劑。用于血熱生風(fēng)引起的頑固性蕁麻疹有效。

116.善用小方專藥,講究簡、便、驗、廉。藥不在貴,用之宜當(dāng),可妙手回春。近代中醫(yī)學(xué)家蒲輔周老先生就是這樣,治療痛經(jīng)僅用兩味中藥組方,皆為常用易取之物,而療效稱佳,溫中調(diào)經(jīng)用茺蔚老姜湯;和血調(diào)經(jīng)用當(dāng)歸艾葉湯;行氣調(diào)經(jīng)用艾附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思考,繼承和創(chuàng)新。

117. 痛風(fēng)、腳氣感染二者在病機(jī)上均為濕熱下注,血脈瘀滯。治療上以解毒、利濕、化瘀通絡(luò)為主,藥物可選用:金銀花30g 玄參18g 當(dāng)歸10g 生甘草12g黃柏10g 生意米15g 土茯苓25g 蒼術(shù)10g 木瓜10g 甲珠8g 川牛膝10g 敗醬草15g 水煎服。飲食上提倡多吃苦瓜、冬瓜、赤小豆為好。忌食魚蝦發(fā)物,牛、羊肉、雞肉、豬血及動物內(nèi)臟,各種酒類等。

118.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證屬郁火內(nèi)伏、熱毒蘊(yùn)結(jié),治以清熱解毒,調(diào)和脾胃。方用四妙勇安湯合甘草瀉心湯加減:金銀花20g 玄參15g 當(dāng)歸8g 生甘草8g 炙甘草8g 干姜5g 黃連12g 黃芩12g 法半夏10g 黃柏10g 砂仁4g 水煎服。

119.脫肛論治:《內(nèi)經(jīng)》曰下者舉之,徐之才曰澀可去脫,皆治脫肛之法也。故古人之治此者,多用參、芪、歸、術(shù)、川芎、甘草、升麻之類以升之補(bǔ)之,或兼用北五味、烏梅之類以固之澀之,仍外用熏洗收澀之藥,無有不愈。凡中氣微虛而脫者,宜四君子湯或五味異功散。中寒吐瀉而脫者,五君子煎或溫胃飲。瀉痢不止而滑脫者,補(bǔ)中益氣湯或舉元煎。陰虛肝腎不足而陷者,補(bǔ)陰益氣煎。陰中陽虛而脫者,理陰煎或大補(bǔ)元煎。以上諸癥,凡虛中挾火,或熱赤,或腫痛,宜用補(bǔ)中益氣湯加黃連、黃芩、槐花之類加減治之。然必真有火證火脈,方可酌加寒涼,若非實(shí)火,則大忌苦寒,以防其沉降敗胃也。若婦人產(chǎn)后用力太過,肛門脫出者,宜六物煎加升麻,或用殿胞煎加人參,仍須用溫?zé)釡炊罩?。若濕熱下墜?/font>疼痛脫肛,甚者,抽薪飲、大分清飲;微者,約營煎。民間驗方:用洋鐵葉根1兩,水煎洗之,3~5次有效。

120.腰腿痛、伴頭痛藥用:黃芪1兩川芎3錢 獨(dú)活4錢 白芷3錢蔓荊子3錢 天麻3錢 薄荷3錢元參3錢 生地3錢 細(xì)辛1錢菊花4錢 石膏3錢 防風(fēng)1錢黃芩3錢 荊芥穗3錢 焦梔子3錢甘草3錢 水煎服。

121.習(xí)慣性便秘藥用:枳實(shí)10g 厚樸6g 生白術(shù)30g 山楂10g 郁金15g 肉蓯蓉15g 生芝麻30g 牛膝15g 酒大黃9g 生甘草6g 水煎服。

122. 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又稱快慢綜合癥,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血壓低、心率慢、遲脈,伴見疲乏,頭暈、心悸、氣短,肢冷畏寒,甚則暈厥。我采用益氣溫陽通脈法治療,藥用:炙麻黃10g 制附子15g(先煎1小時) 細(xì)辛3g 紅參20g(另燉) 黃芪30g 淫羊藿30g 仙茅20g 桂枝9g 肉桂6g 五味子20g 當(dāng)歸9g 丹參20g 炙甘草20g 水煎,1日1劑,效果顯著。

123.中醫(yī)皮膚科泰斗趙炳南認(rèn)為陰虛濕盛為脂溢性脫發(fā)發(fā)病之根源,立健脾祛濕、滋陰補(bǔ)腎為治療本病之大法,創(chuàng)立了祛濕健發(fā)湯,藥用:炒白術(shù)12g 豬苓12g 茯苓25g 澤瀉25g 萆薢15g 車前子15g 赤石脂15g 白鮮皮15g 桑葚子15g 忍冬藤15g 熟地黃15g 川芎10g 水煎服。

124. 高脂血癥、高血壓患者保健妙茶。生決明子400g 山楂200g.打粗末。每用20~40g,沖沸水,泡茶服??山笛獕?、眼壓、顱內(nèi)壓、降血脂、通便、明目、清腦、泄?jié)帷?/font>

125. 對于慢性咽喉炎、聲帶炎患者,可口服咽喉保健茶,防治兩結(jié)合,未嘗不是良策。錄方兩首如下:

茶一:雞蛋潤喉茶  取新鮮雞蛋一個,加芝麻油適量,充分?jǐn)噭?,加沸水沖之,待稍溫加蜂蜜少量(勿過甜)睡前服之。

茶二:海菊茶 胖大海50g 菊花50g 麥門冬60g 桔梗30g 甘草20g 薄荷30g.打粗末,每用20g,沸水沖代茶時飲。

126. 鴨跖草100~150g,水煎代茶飲??芍委熜合募緹?。

127. 滿天星每日100~150g切碎,水煎代茶服。可治療急性肝炎、淤膽型肝炎、深度黃膽持續(xù)不退者、身癢不已者有效。

128. 乳糜尿代茶飲方 ①.燈芯草50~100g/日,煮水代茶飲,可治療輕型乳糜尿。②.野薔薇根50~100g/日煮水代茶飲,可治療輕型乳糜血尿。

129. 秦振學(xué)老中醫(yī)是松原市中醫(yī)院著名中醫(yī)婦科專家,其弱冠之年即承家父親受岐黃之術(shù),后就學(xué)于長春中醫(yī)進(jìn)修學(xué)校(長春中醫(yī)學(xué)院前身),其勤奮刻苦,治學(xué)嚴(yán)謹(jǐn),每夜青燈黃卷,經(jīng)年累月,時有通宵達(dá)旦,終得家傳之秘,融匯古今。稍年長即執(zhí)業(yè)于伯都納,活人甚眾。名聲日隆,后政府調(diào)先生入扶余中醫(yī)院(松原市中醫(yī)院前身)組建婦科,兼任工會主席,急診科主任,出婦科專家門診,先生每日門前車水馬龍,患者絡(luò)繹不絕,其一生致力于女科臨床研究,對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不孕、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崩漏、帶下病、陰癢、乳腺病情有獨(dú)鐘,造詣頗深,愚生魯鈍,幸得開鑿,使有所悟,學(xué)然后知不足,今奉卵巢囊腫方一首,與同道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藥用: 茵陳、梔子、元胡、赤芍、牡丹皮、牛膝、魚腥草、茯苓、澤瀉、車前子、豬苓、連翹、王不留行、莪術(shù)、桃仁、昆布、夏枯草、甲珠水煎服。一花獨(dú)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真心希望大家攜起手來,振興中醫(yī),搞好傳承,更好的為人民群眾服務(wù)。

130. 早搏、心房顫動、心動過速基本方:黨參20g 炒白術(shù)9g 黃芪30g 洋火葉30g 當(dāng)歸9g 丹參30g 地龍20g 五味子20g 苦參30g 生地20g 忍冬藤20g 炒棗仁20g 炙甘草9g 水煎服。

辨證加減:胸悶、憋氣加瓜蔞、半夏;血瘀加赤芍、郁金、元胡、莪術(shù);血壓高加菊花、鉤藤、茺蔚子;氣陰兩虛,陽亢心中悸動不安加黃連、生龍骨、生牡蠣、磁石;期前收縮頻發(fā),病程較長者加葛根、常山以抗心律失常;如命門火衰,肢冷、畏寒、桂枝、肉桂、附子等均可選用。

131.干燥性鼻炎我的臨床經(jīng)驗是:生地20g 玄參20g 麥冬20g 蟬蛻15g 荊芥穗(炒炭)15g 地龍15g 黃芩15g 桑白皮15g 梔子10g 水煎服。

132.痤瘡、粉刺治療經(jīng)驗:魚腥草30g 蒲公英30g 薏米30g 桃仁15g 菊花20g 白花蛇舌草30g 皂角刺15g 甲珠10g 水煎服。

133.美尼耳病治療經(jīng)驗: 白術(shù)15~30g  澤瀉10~20g 半夏10~20g 陳皮6~15g 茯苓10~30g 山萸肉10~60g(舌淡脈弱者)水煎服。寒重加附子(先煎)3~60g;虛寒甚加人參6g、吳茱萸10~30g。

134.面神經(jīng)炎診斷標(biāo)準(zhǔn):①本病為急性發(fā)病,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內(nèi)癱瘓達(dá)到高峰;②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一側(cè)面部表情肌癱瘓,患側(cè)額紋消失,眼裂擴(kuò)大,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cè);③排除中樞性病變引起的表情肌癱瘓。處方:秦艽15g 川芎15g 當(dāng)歸15g 防風(fēng)15g 羌活10g 細(xì)辛3g 白芷15g 僵蠶9g 獨(dú)活10g 全蝎10g 白附子10g 生甘草10g 水煎服。加減法:熱象明顯者加黃芩、生地、生石膏;風(fēng)熱表癥加蟬蛻、桑葉、去細(xì)辛、羌活、獨(dú)活;若面肌抽搐頻發(fā)加地龍、蜈蚣以熄風(fēng)通絡(luò)止痙;若久病瘀血較明顯加桃仁、紅花以活血祛瘀。

135.活血化瘀藥在骨折中的早期應(yīng)用研究:①.四肢骨折:治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方用活血止痛湯加減:桃仁紅花 川芎 蘇木 乳香 沒藥 地鱉蟲 澤蘭 當(dāng)歸 生地 赤芍 木通 水煎服;②.多發(fā)性肋骨骨折:治以逐瘀化滯、宣通肺氣,方用清上瘀血湯加減:桃仁紅花 當(dāng)歸 生地 川芎 赤芍 蘇木 大黃 桔梗 羌活 連翹 黃芩 水煎服;③.胸腰椎骨折:治以破血行氣、通腑導(dǎo)滯,方用消下破血湯加減:桃仁紅花 當(dāng)歸 赤芍 川芎 大黃 牛膝 澤蘭 五靈脂 梔子 柴胡 黃芩 水煎服。

136三叉神經(jīng)痛主要分布于面頰及額部,屬經(jīng)絡(luò)中的陽明與太陽經(jīng)所過,此病屬中醫(yī)學(xué)中的“面痛”、“眉棱骨痛”、以及“頭風(fēng)”之證。發(fā)生常由外感風(fēng)寒致使面部經(jīng)氣阻滯,氣血不能榮于面則寒急而痛,故面痛抽搐;或因肝胃氣滯,久而化火,火氣上灼與面,干擾經(jīng)氣而致痛;或因肝腎陰虛,虛火上炎,熱灼陰津,面部筋脈失養(yǎng)而致痛。  三叉神經(jīng)痛治療可用白芍、甘草、土茯苓、鉤藤、白芷、防風(fēng)、蜈蚣、全蝎、酸棗仁水煎服;方中白芍、甘草甘緩鎮(zhèn)痛,鉤藤、蜈蚣通經(jīng)除邪,土茯苓清熱、酸棗仁鎮(zhèn)靜,白芷可清散頭面之風(fēng),防風(fēng)乃風(fēng)中潤劑,祛風(fēng)而不傷陰,且可引藥直達(dá)病所。如胃熱口臭加石膏;陰虛加玄參。

137. 贊臣先生認(rèn)為喉疳之病因主要是以濕熱為患,因脾失健運(yùn)而痰濕阻滯,日久郁而化熱,并津液內(nèi)耗;肝失疏泄,經(jīng)絡(luò)不通,木郁犯土,虛火、實(shí)火相兼,熏蒸咽喉至粘膜腐潰,腐肉脫落,疊若蝦皮。  

贊臣先生在辯證施治上主張化濕清熱,益陰利咽。選方以赤芍、白芍、黃芩、澤瀉、玄參、射干、桔梗、牡丹皮為主。其中,赤芍與牡丹皮相須為用,涼血散瘀,既能清血分分實(shí)熱,又能治陰虛發(fā)熱,澤瀉配合黃芩清化泄熱,是針對濕熱的主要矛盾而設(shè);白芍既有平肝斂陰之功,又有緩急止痛之效,與赤芍共用,一散一收,相得益彰,玄參瀉火解毒而利咽,養(yǎng)陰生津,去上浮之虛火;射干清熱利咽消痰;桔梗祛痰排膿,宣肺利咽,且起引經(jīng)作用。如見脾胃濕重去玄參,酌加薏米、淮山藥、炒白術(shù)、炙黃芪;胃火熾盛酌加梔子、知母、掛金燈、牛蒡子。

138. 原發(fā)性腰椎管狹窄辯證屬腎陽虛者衡用 杜仲15g 淮牛膝15g 當(dāng)歸15 菟絲子15g 熟地20g 山萸肉20g 桑寄生30g 砂仁6g 澤瀉10g 水煎服、沖服海馬粉3g 全蝎粉2g治療,同時配服甲鈷胺,療效肯定。

139.臨床治療神經(jīng)性頭痛,我的用藥經(jīng)驗是:浮小麥100g 大棗10個 郁金25g 川楝子25g 石決明25g 九節(jié)菖蒲10g 小茴香5g 附子5g 沉香5g 甘草50g 龜板50g 干姜5g 水煎服。

140. 臨床治療膽結(jié)石,我常用柴胡15g 鵝不食草15g 元胡15g 雞內(nèi)金15g 金錢草30g 冬葵子15g 黃芩15g 郁金15g 通草15g 蒲公英50g 茵陳50g 水煎服。

141乙肝大三陽:. 柴胡 茯苓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 白術(shù) 薄荷 牡丹皮 梔子 香附厚樸 鱉甲 牡蠣 甲珠 元胡 沒藥 三七 水蛭 生甘草 雞內(nèi)金 枳實(shí) 郁金 水煎服。

142.過敏性鼻炎基本方:蟬蛻20g 地龍15g 烏梅10g 防風(fēng)10g 柴胡10g 五味子10g 麥門冬10g 牡蠣25g 桑螵蛸15g 水煎服,臨證尚需圓機(jī)活法,有是證用是方。

143.目干澀癥臨床極為常見,多因長期勞瞻竭視,多慮、思慮化火,耗傷陰血,血虛而不養(yǎng)睛。臨床治療藥用:當(dāng)歸20g 川芎20g 白芍20g 五味子10g 玄參15g 防風(fēng)15g  羌活15g 茯苓20g 黃芪20g 山藥20g 葛根20g 甘草6g 升麻6g 水煎服。

144. 氣虛所致腰痛、腿痛、臂痛者,用張錫純先生經(jīng)驗方健運(yùn)湯治療,效果顯著,藥用:生黃芪30g 臺參15g 當(dāng)歸15g 麥冬10g 知母10g 乳香15g 沒藥15g 莪術(shù)5g 三棱5g 水煎服。

145.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雞內(nèi)金50g 生黃芪40g 知母40g 生白芍30g 硼砂30g 樸硝25g 硝石25g 共為細(xì)面為蜜丸9g重,每服一丸,日2次口服。

146.臨床多見婦女產(chǎn)后大便干燥,數(shù)日不解,或解時艱澀難下,但一般腹無脹痛,飲食基本正常,舌淡苔薄,脈虛而澀。究其病機(jī)多因分娩失血傷津,腸道失潤所致。此時可用四物湯加肉蓯蓉、柏子仁、首烏、火麻仁治療;若有內(nèi)熱者,用麻仁潤腸丸加減治療;若有氣虛者用圣愈湯加杏仁、郁李仁治療。

147. 治療偏食用黑丑、白丑各等份,上藥炒熟打粉,用時取少許與白糖少許喂服。此方為岳美中老友高聘卿所傳,屢經(jīng)投用,效如桴鼓。

148.肝硬化脾腫大:①鱉甲60g 大蒜30g 丹參30g 黨參15g 焦白術(shù)15g 茯苓15g 甘草5g 法半夏10g 陳皮15g 生山楂15g 神曲10g 谷芽15g 麥芽15g 水煎服。②鱉甲500g 生獨(dú)頭大蒜200g 水煮爛熟,勿入鹽吃。

149.陳修園治喘神劑:黨參10g 白術(shù)10g 茯苓30g 炙甘草10g 半夏10g 陳皮6g 五味子10g 干姜6g 細(xì)辛3g 山藥30g 山萸肉30g 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 核桃5枚(打碎),日一劑水煎服。

150. 對于胃炎(肝氣犯胃,寒熱錯雜)可用小柴胡湯和半夏瀉心湯、左金丸、吳茱萸湯加減治療,藥用柴胡10g 黃芩10g 法半夏10g 黨參10g 干姜9g 黃連6g 吳茱萸3g 烏賊骨15g 生姜3g 大棗6枚 水煎服。

151.陰虛火旺頭痛特點(diǎn)及處方:①交春劇、秋冬安;白晝劇、暮夜安; 天晴劇、陰雨安;煩勞劇、安靜安;②白芍15g 生地20g 穞豆衣10g 梔子10g 桑葉10g 菊花10g 牡丹皮20g 黃芩10g 鉤藤15g 水煎服。

152.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

①鬼箭羽25g 酒大黃9g 赤芍20g 杜仲15g 蒲公英25g 白芷10g 天花粉20g 伸筋草20g 元胡15g 陳皮9g 忍冬藤30g 夏枯草30g 浮萍15g 徐長卿15g 水煎,一日一劑,早晚各一次口服。:蘄蛇30g 冰片3g研細(xì)麻油調(diào)糊涂患處,可清熱解毒,祛風(fēng)止痛,每日2次,2~4次見效。

②鬼箭羽25g 酒大黃9g 赤芍20g 杜仲15g 蒲公英25g 白芷10g 天花粉20g 伸筋草20g 元胡15g 陳皮9g 忍冬藤30g 夏枯草30g 浮萍15g 徐長卿15g 水煎,一日一劑,早晚各一次口服。

153. 隨證治病藥品 :如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jīng)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術(shù)、少陰細(xì)辛、厥陰吳茱萸。如頂巔痛,須用藁本,去川芎。四肢節(jié)痛,須用羌活,祛風(fēng)濕亦宜之。如腹痛,須用芍藥,惡寒而痛加桂,惡寒而痛加黃柏。如心下痞,須用枳實(shí),黃連。如肌熱及祛痰者,須用黃芩,肌熱亦用黃芪。 如腹脹,須用姜厚樸。如虛熱,須用黃芪,止虛汗亦用。如脅下痛,往來寒熱,日晡潮熱,須用柴胡。如脾胃受濕,沉困無力,怠惰好臥,祛痰用白術(shù)。如破滯氣用枳殼,高者用之。夫枳殼者,損胸中至高之氣,二三服而已。如破滯血,用桃仁、蘇木。如補(bǔ)血不足,須用甘草。如祛痰,須用半夏,熱痰加黃芩,風(fēng)痰加南星,胸中寒痰痞塞用陳皮、白術(shù)、多用則瀉脾胃。如腹中窄狹,須用蒼術(shù)。如調(diào)氣,須用木香。如補(bǔ)齊,須用人參。如和血,須用當(dāng)歸。凡血受病者,皆宜用當(dāng)歸也。如去下焦?jié)衲[及痛,并膀胱有火邪者,必須酒洗防己,龍膽草、黃柏、知母。如去上焦?jié)窦盁?,用黃芩,瀉肺火故也。如去中焦?jié)衽c痛熱,用黃連,能瀉心火故也。如去滯氣,青皮、茯苓、禁半夏。如嗽者,用五味子。如喘者,用阿膠。如宿食不消,須用黃連、枳實(shí)。如胸中煩熱,須用梔子仁。如水瀉,須用白術(shù)、茯苓、芍藥。如氣刺痛,用枳殼。看何部分,以引經(jīng)藥導(dǎo)使之行則可。血刺痛,用當(dāng)歸,詳上下用根梢。如瘡?fù)床豢扇陶?,用苦寒藥,如黃柏、黃芩、詳上下用根梢,及引經(jīng)藥則可。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黃連、當(dāng)歸身,以酒浸服。如小便黃者,用黃柏,數(shù)者、澀者或加澤瀉。如腹中實(shí)熱,用大黃、芒硝。如小腹痛,用青皮。如莖中痛,用生甘草梢。如驚悸恍惚,用茯神。如飲水多致傷脾,用白術(shù)、茯苓、豬苓。如胃脘痛,用草豆蔻。凡用純寒純熱藥,必用甘草以緩其力也。寒熱相雜亦可用甘草,調(diào)和其性也。中滿者禁用,經(jīng)云:中滿者勿食甘。載于中醫(yī)經(jīng)典文庫叢書——王好古之《湯液本草》

154. 彭顯光治療肛門瘙癢癥主要經(jīng)驗是.

①脾虛濕熱下注所致者藥用 萆薢12g 薏米18g 黃柏15g 茯苓15g 牡丹皮12g 澤瀉12g 通草9g 滑石12g 蒼術(shù)12g 吳茱萸12g 白鮮皮15g 鶴虱15g 苦參15g 防風(fēng)9g 蟬蛻15g水煎服;

②肝腎陰虛所致者藥用 生地15g 澤瀉12g 牡丹皮12g 山萸肉12g 山藥15g 茯神15g 知母15g 黃柏15g 當(dāng)歸9g 白鮮皮15g 夜交藤20g 地膚子12g 防風(fēng)9g 蟬蛻15g 制首烏15g水煎服;

③熏洗藥方:苦參、川椒、白鮮皮、蛇床子、川楝子、明礬、黃柏、忍冬藤、石榴皮、地膚子。

155.老年性陰道炎多見于絕經(jīng)后的老年婦女,或未到絕經(jīng)年齡,由于某些原因行雙側(cè)卵巢切除術(shù)的婦女,因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陰道上皮變薄和上皮細(xì)胞內(nèi)糖原含量減少,不利于陰道桿菌的生長,不能分解出足夠的乳酸降低陰道的PH值,使陰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病菌入侵而致陰道炎癥本病屬于中醫(yī)學(xué)中“帶下”、“陰癢”、“絕經(jīng)前后諸癥”范疇。臨床對于肝腎陰虛,又感受濕熱,月經(jīng)將絕或已絕,帶下增多,色黃或赤白相見,質(zhì)稠,感染嚴(yán)重的有膿血帶,有臭味,偶有點(diǎn)滴出血,陰部有灼熱痛或瘙癢感,或伴尿頻,尿痛?;蛴?/font>頭暈耳鳴,轟然汗出,腰酸口干,心煩易怒,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者,我常用經(jīng)驗方椿蒲八味湯加減治療,藥用:熟地15g 山萸肉15g 山藥30g 澤瀉15g 茯苓15g 牡丹皮15g 知母9g 黃柏15g 枸杞子15g 旱蓮草15g 椿根皮20g 蒲公英30g水煎服,效果顯著

156.運(yùn)用清熱解毒、涼血化於法治療痤瘡是我在臨床中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如果辨證準(zhǔn)確、用藥配伍得當(dāng)、效果顯著、我的經(jīng)驗方如下:雙花25g 紫花地丁10g 蒲公英25g 菊花15g 天花粉10g 天葵子10g 甲珠6g 皂角刺10g 生薏米30g 忍冬藤30g 浮萍10g 日一劑,水煎服。

157.黨參20g、白術(shù)20g、龍骨30g、牡蠣30g、菊花10g、甘草10g水煎服,治療神經(jīng)衰弱有效。

158.①.宮頸炎(濕熱下注型)可用如下驗方治療:茯苓15g 香附9g 法半夏9g 萆薢15g 白芍9g 蒲公英15g 忍冬藤20g 枳殼10g 元胡9g 白花蛇舌草30g 日一劑水煎服。②.附件炎效方:忍冬藤20g 茵陳15g 布渣葉15g 澤瀉15g 萆薢15g 厚樸10g 佩蘭10g 白蔻仁10g 茯苓15g 薏米15g  當(dāng)歸15g 白術(shù)20g 日一劑水煎服。

159. 在《傷寒論》六經(jīng)辯證的基礎(chǔ)上,后世醫(yī)家又發(fā)展為按臟腑、經(jīng)絡(luò)理論來分析藥物性能,認(rèn)為某藥對于某一經(jīng)或某幾經(jīng)有特殊作用,稱為藥物歸經(jīng)。具體藥物歸經(jīng)如下

(1)十二經(jīng)用藥

手太陰肺經(jīng): 南星款冬花 升麻 桔梗 檀香 山藥 粳米 白茯苓 五味子 天門冬 阿膠 麥門冬 桑白皮 杏仁 蔥白 麻黃 丁香 益智 白豆蔻 知母 縮砂(檀香 豆蔻為使) 梔子 黃芩 石膏

足太陰脾經(jīng): 代赭石赤茯苓 麻仁 甘草 半夏 益智 黃芪 蒼術(shù) 白術(shù) 膠飴 草豆蔻 茱萸 縮砂(人參 益智為使) 防風(fēng) 當(dāng)歸

 手陽明大腸經(jīng): 升麻 白芷 麻仁 秦艽 薤白 白石脂 縮砂(白石脂為使) 肉豆蔻 石膏

 足陽明胃經(jīng): 半夏 蒼術(shù) 升麻 白芷 蔥白 知母 白術(shù) 神曲 葛根 烏藥 丁香草豆蔻 縮砂 防風(fēng) 石膏

 手少陽三焦經(jīng): 川芎 柴胡 青皮 白術(shù) 熟地黃 黃芪 地骨皮 石膏 細(xì)辛 附子

 足少陽膽經(jīng): 半夏 龍膽草 柴胡

手厥陰心包經(jīng): 沙參白術(shù) 柴胡 熟地黃 牡丹皮 敗醬

足厥陰肝經(jīng): 青皮羌活 吳茱萸 白術(shù) 山茱萸 代赭石 紫石英 當(dāng)歸 甘草 龍膽草 蔓荊子 阿膠 瞿麥 桃仁

手太陽小腸經(jīng): 白術(shù)生地黃 赤茯苓 羌活 赤石脂 縮砂(赤石脂為使)

足太陽膀胱經(jīng): 澤瀉桂枝 黃柏 羌活 麻黃 蔓荊子 滑石 茵陳 白茯苓 豬苓

手少陰心經(jīng): 麻黃桂心 當(dāng)歸 生地黃 黃連 代赭石 紫石英 梔子 獨(dú)活 赤茯苓

足少陰腎經(jīng): 知母黃柏 地骨皮 阿膠 豬膚 牡丹皮 玄參 敗醬 牡蠣 烏藥 山茱萸 天門冬 豬苓 澤瀉 白茯苓 檀香 甘草 五味子 茱萸 益智 丁香 獨(dú)活(或用桂) 桔梗(或用硝) 豉 縮砂(黃藥 藁本為使) 附子沉香 益智仁 黃芪

2.奇經(jīng)八脈用藥

①督脈用藥: 附子蒼耳子 細(xì)辛 羊脊骨 鹿角霜 鹿角膠 藁本 杞子 肉桂 鹿銜草 黃芪

②任脈,沖脈用藥: 龜板 王不留行 巴戟天 香附 川芎 鱉甲 木香 當(dāng)歸 白術(shù) 檳榔 蒼術(shù) 吳茱萸 杞子 丹參 甘草 鹿銜草

③帶脈用藥: 當(dāng)歸白芍 川斷 龍骨 艾 升麻 五味

④陰陽蹺脈用藥: 肉桂防己 穿山甲 虎骨

⑤陽維用藥: 桂枝白芍 黃芪

⑥陰維用藥: 當(dāng)歸川芎

160.盜汗:黃芪30浮小麥30五味10白芍15茯苓15西洋參5百合3蘇葉3熟地10甘草10

161.陽痿、早泄傳世驗方: 水蛭6克   智仁12克   人參6克   花茸3克   夜交屯20克   知母15克   炒山藥15克  覆盆子12克   遼五味12克   枸杞12克   金櫻子15克   丹皮12克研粉做水丸,每服3g,日三次口服。

162. 骨傷內(nèi)服有妙藥組成:三七 土元(酒制) 血竭比例為2:2:1,粉碎裝膠囊。 功效:活血化瘀 消腫止痛 接骨療傷。 用于:消除骨折后腫痛,促進(jìn)骨折愈合。用法:骨傷復(fù)位后,初期每日服用20g,后期10-15g,分3次黃酒沖服。方解:三七——傷科圣藥 土元——接骨妙藥 血竭——消腫止痛佳品。說明:體虛者需加服養(yǎng)血益氣之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