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紅樓儼如清朝時的半壁江山,在歷史的風雨飄搖進程中,發(fā)展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夠仰望的,還是紅樓殘缺的內容。很多人談到紅樓的前八十回,都不禁惋惜后四十回未知的結局,以至于留下那么多的未解之謎。至于紅樓殘缺的原因,至今人們仍在爭議。據(jù)說臺灣已有人聲明家有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但根據(jù)祖先密授,不能向世人公示。這種說法更是秘中之謎,不知這位臺灣同胞是不是真的手里有后半部紅樓呢?還是確實祖先有秘授?此事不可解,也難以得知內情。 然而,不管怎樣爭議,紅樓后半部分的續(xù)寫工程,仍在一代代人的手中前仆后繼地進行著。據(jù)說劉心武老師續(xù)寫的后二十八回已引起很大的爭議??偠灾瑸榧t樓續(xù)書的作者不少,而最終能夠塵埃落定者,卻寥若晨星。我想,之所以后人續(xù)寫紅樓不能夠成功,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跟當代社會的文化環(huán)境有關。 首先說,當代中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而中國古代卻是一個重文化的國度。中國古代幾乎是一個文化人的世界,不僅人人誦讀八股文,而且始終以儒家學說取仕治國。國學積淀雄厚,造就了一代代文人豐富的思想和文化理念的精粹。中國古代講究武能安邦,文治天下。正是這種文治思想,在和平年代里造就了一代代文化功底深厚的文人。 中國古代有唐朝的詩,宋朝的詞,元朝的曲,明清的小說。曹雪芹就是清朝初期一位著名的文人。作為現(xiàn)代人,脫韁于古文基礎,進而走進一個接近于口語的白話文時代,在缺少古代文化環(huán)境熏陶的基礎上,突然間想為曹雪芹續(xù)寫紅樓,試想這中間的差異有多大?。v史有多遠,差別就有多大。晚清滅亡一百年,而清朝恰巧統(tǒng)治了中國三百多年。從曹雪芹的時代數(shù)到今天,大約也得三百多年了吧!何況這期間經歷過了太多革新思潮呢! 新舊更替不用說,時代的轉折和文化的趨向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以今人的文筆去參照古人的文筆,恐怕珠聯(lián)璧合也只能成為史上的一個奇跡吧! 當然現(xiàn)在作家也有不少寫古代小說的,眼下大行其道的是穿越劇,其次就是古戲今演的雜劇,至于那種古色古香的味道,恐怕現(xiàn)代人的風格早就迥然不同了吧! 其次就是古人和今人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曹雪芹生活的時代,還頗具秦磚漢瓦的味道,而當今社會里的混凝土結構則遍地皆是。生活環(huán)境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不同,作者和書中的人物融合的力度不夠,不論作者怎么用功,紅樓恐怕也難以破鏡重圓了! 最后,作為一名小說作者,我個人認為,人們大可不必追究高鄂續(xù)寫的《紅樓夢》后四十回,雖然續(xù)書大量章節(jié)不能盡如人意,但是《紅樓夢》作為一部小說,故事內容必然要有起呈轉合,如果整體象人們推測的那樣,全部陷入悲劇,必然會令讀者有不適的感覺?!都t樓夢》流行的初期就有讀者讀到黛玉葬花而傷痛欲絕,倘若整部書既有賈家大廈將傾、兔死狗烹的結局,同時又延續(xù)到潦倒不起的地步,這如何又能讓讀者領受其中的震撼和挫傷呢?小說不同于現(xiàn)實,眾所周知,紅樓作者的曹氏家族,由于遭到抄家,以至于連后代都沒有留下,這的確是非??蓢@和可悲的。然而,紅樓不是作者的自敘傳,小說不是直接現(xiàn)實的寫照,不然就它就成了報告文學。 因此,站在藝術的角度上來講,高鄂讓賈家復興,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首先說,《紅樓夢》通過賈家的被抄和賈府子弟的落魄,已經達到了警示世人的目的,作為小說的作者,不能總是把讀者帶入自己悲劇的嘆惋里,而是在嘆惋之后,給心靈留下一些慰藉。小說畢竟是一種精神補品,具有娛樂功能,陶冶性情等等。小說不能一味地空口說教,也不能一味地抗拒強權,而是在演說故事,解析筆下的藝術。因此,讓賈家復興,也代表讀者的愿望,當然也符合當時社會的要求。作者有義務讓讀者夢想成真,以期達到創(chuàng)作的境界和怡情的高度。而事實上,故事里的賈家即使復興,也不無法達到前期的興旺了。竟歷經浩劫,元氣大傷,新科狀元的賈蘭又有多少力量去蔭護這個大家氏族呢?恐怕是只能留給讀者一片感嘆和愁腸,最大限度地安慰一下讀書人的心情吧! 曹雪芹的書一直在使用曲筆,寶玉、黛玉雖然都有一定的判逆心,但是他們并沒有向強權社會發(fā)出多么激烈的宣戰(zhàn),甚至他們的言辭還趕不上探春激烈。他們的反抗是有一定的軟弱性和屈服性的,尤其是林黛玉的還淚說,具有很大程度的自抑效果,這也是他們愛情悲劇的深層原因吧!寶玉的軟弱更不用說,連晴雯之死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曹雪芹雖然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識,但是并沒有明確針對整個社會發(fā)出呼吁,林黛玉在后來的成長中,也有可能產生一定的變化,因此,人們不必求同存異,要求高鄂的續(xù)書,完全符合作者的原意,畢竟是不同的人敘寫,也難免出現(xiàn)一些差參。 另外,中國從封建社會到今天的社會轉型,從解放到開放,人們的思想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推翻封建社會,使很多人厭憎那個歷史時期,甚至借用《紅樓夢》高度反封,事實上,作為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曹雪芹,不過借《紅樓夢》發(fā)出一種悲鳴,他的意識并不一定能夠達到徹底清醒的地步。他對當時那個社會的意識是混沌的,覺悟不清的?!都t樓夢》即便是有作者的后四十回存在,也不一定象人們想象得那般完美。畢竟作者也很難走出自己的劇痛情結?。O悲的也是極痛的,當精神沉入凄慘的傷痛維谷,這不僅對作者是一種創(chuàng)重,同時也會給讀者帶來精神的創(chuàng)傷。因此,著書不能只從個人出發(fā),也不能只看一時的感受。著書是一種長期的效應,重要的是面對讀者,而不是作者自己。因此,高鄂的續(xù)書,也有他存在的一定的合理性。 如果片面地認為高鄂的書違反了曹雪芹原意的話,那么我相信,即便是將來有再多的人去沖擊紅樓后四十回的續(xù)寫,恐怕也難以成就圓滿的結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