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癥本草經》劉志杰著總論⑴本草者,草木金石也,乃造方之基,成劑之祖,萬民疾苦之所本,蒼生護命之所依。其類本于陰陽,合于四氣,同于五行。方家明此,乃可制劑合方,普救群黎,若夫不明陰陽升降,無識五味寒溫,臨證不參藥癥得失,加減不知理法進退,則去道遠矣,庶使生靈涂炭,二豎徜徉,醫(yī)者當深思之。 ⑵夫天地生萬物,皆類以陰陽,分以五行,達于六綱。故藥分陰陽,用有補瀉。藥為方之漸,方乃藥之成。深究一藥便是一方,廣別則一方便是一藥。微顯有別,其理無二。 ⑶草木本于東方,性皆為陽,生發(fā)升達而暢遂,仁政所循。金石本于西方,性皆為陰,肅殺降收而閉斂,暴悍所歸。此其大象也。有情之品,仁者愛物,恐違天和,不得已而卒用之也。 查萬病歸原,無外乎氣機逆亂閉阻,陰陽升降乖逆耳。是故欲升者以升藥,欲降者以降藥。欲降上者,升而降之,欲升下者,降而升之。 ⑷諸藥之可升者,為陽也,主降者,為陰也。浮者為陽也,沉者為陰也。其陽者,下能蒸化寒陰而成精華,外能發(fā)越以解表。其陰者,上可斂鎮(zhèn)驕陽而成雨露,內可清降以治里。 ⑸真陽居下焦,藏于水中,下焦常溫,水氣上騰。真陰守上焦,匿于火內,上焦常清,火氣下斂。 ⑹陰中之陽藥歸表,升而不降。陽中之陰藥走里,降而無升。 純陽雖為浮熱,然常直入下焦,扶其真陽,再續(xù)水中火種,亦是降而升之。純陰但乃沉降,卻多升行上焦,護其真陰,火中復施雨露,豈非升而降之?此水火交互變化之功,自然之道也。 ⑺諸藥復有表里兼顧者,有升降并行者,乃造化之呈象,在于分量配伍權衡耳。此藥性陰陽升降浮沉之體性也。 ⑻今變《神農》三品之舊制,定藥性五氣之新規(guī),分門別類,精選方家常效之藥,繩訂于古法,按藥癥病機,論之如下。 |
|
來自: johnney908 > 《藥癥本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