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澳門一個貧苦海員家里,有個小生命呱呱落地。他的母親黃蘇英抱著可愛的嬰兒,面對著無邊無際的星空和茫茫大海,給他起了個既樸實又浪漫的名字——星海。他就是后來聲振樂壇的《黃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洗星海。 洗星海(1905—1945)的父親由于常年在風浪里奔波,積勞成疾,沒等星海生下來就去世了。他的母親黃蘇英原是澳門一個農(nóng)村的婦女,經(jīng)歷過艱辛的農(nóng)事勞作,后來又嘗過海上風霜,是一個意志堅強、胸懷寬廣的人。她把對丈夫的懷念和對生活的理想,全部寄托在對兒子的愛撫和教育上。 為了生活,黃蘇英給別人做傭工。晚上,勞累了一天的母親,抱起孩子哼起了柔和的催眠謠《楊樹葉兒》: “楊樹葉兒嘩啦啦, 小孩睡覺找媽媽。 乖乖空兒你睡吧, 馬猴來了我打它。” 這是星海來到人世間聽到的第一支歌曲。這歌曲在星海的音樂生涯中像一顆閃閃發(fā)亮的啟明星,使他身體里的音樂“細胞”全部活躍起來了。伴著星海長大的,還有那些碼頭上搬運工人的號子,起伏的波濤里水手們的歌聲…… 星海的祖父是一個航海家。他經(jīng)常給他講航海的故事。故事里有水手們的歡樂和痛苦,有兇狠的船老板、洋兵和洋人,有驚險的風暴,也有迷人的海市蜃樓。這復雜的人生對星海來說,雖不能全部理解,但他已初步分辨出哪是好人,哪是壞人,哪是憂愁,哪是歡樂。 1912年,7歲的星海隨母親離開廣州來到新加坡。母親靠當傭工掙來的錢供兒子學了漢語、英文,也學會了彈鋼琴。母親發(fā)現(xiàn),兒子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便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的欲望,讓他鉆研音樂方面的問題。一次,星海深夜還沒回家,母親著急地出去到處尋找。后來發(fā)現(xiàn),兒子為了聽琴聲,在人家的窗下睡著了。1918年,母親帶著13歲的星海從新加坡返回廣州,靠替人家洗衣服供兒子上了一所半工半讀學校。人校不久,星海參加了樂隊,很快顯露出他的音樂才能。后來,母親又支持他到北大音樂專習所深造,去法國巴黎勤工儉學。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 星海帶著母親的慈愛、鼓勵和希望參加了抗日救亡劇隊。他終于沒有辜負母親的撫養(yǎng)和教誨,為人民創(chuàng)作了許多英勇雄壯、充滿戰(zhàn)斗力的歌曲,成為人民愛戴的音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