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頌 1 有言生命誠可貴,又言愛情價更高, 不識長生久視道,到頭兩般皆得拋! 2 身被物牽物奴隸,心為境役境俘虜。 座上官變階下囚,堂前燕子倚新主。 3 太極判而陰陽生,陰陽分兮善惡出, 禍福于焉相往來,有人笑兮有人哭。 第四十五課 大 成 若 缺 題示:本課老子講了許多利弊相對的道理,惟有清靜為天下正——無為之道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成就了宇宙的大成之道,也還有不足之處,如太陽雖亮,仍有黑斑;月亮雖圓,一會又缺;山過于高,海過于闊……但其功用永不窮竭。 就修真證道者而言,真大成就者,看起來“頑而且鄙”;只因他智而不使,慧而不用,舉手投足,“愚而且笨”;然而一旦機緣成熟,遵道行也,功無不竟,事無不成。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成之道又像似盈滿了功德水的洼谷,流為瀑布,匯入江海,蒸為行云,化為滋雨,益養(yǎng)萬物,功用無窮。 德高功就者,靈知在心,真知在腹,無字天書在手,虛懷若谷,出世入世,應(yīng)用如如。 大直若屈, 虛無大道最為正直無私,其道化萬物之時則可折可屈。 真得道者,直心是道場,入世處事,隨緣而應(yīng),無可無不可,仁者無敵人。 大巧若拙, 大道巧制萬物,又不見其巧,反顯笨手笨腳,鬼斧神工,令人生畏! 道者隨遇而安,隨緣放曠,不事機巧,看似行動笨拙。 大辯若訥。 大道化物,琳瑯滿目,事實勝于雄辯,從不夸夸其談,炫耀自己成就。 道成德就者,其本來面目,大智若愚;身在凡塵,心在圣境;無分別意,無是非心;冷眼旁觀,笑看變幻之風(fēng)云,變來幻去皆不出掌心,何須口舌之辯——乃不辯之辯的大辯矣。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靜能勝熱不能勝寒,圣人推崇的清靜無為——寒熱自均,為天下人應(yīng)走之正道。 道成德就,清靜無為,人天合一,天人一體,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天熱與之俱熱,天寒與之共寒,四季如春,四季一身;入世則看破世事,放下得失;出世則隱顯自在,來去隨心;真享大自在也——心自在,身自在,業(yè)自在,無不自在! 詩 頌 1 大成若缺用不弊,大盈若沖用不窮, 靜能勝躁寒勝熱,虎從巽風(fēng)云從龍。 2 大成大直大巧辯,若缺若屈又若訥, 大智若愚非傻瓜,任運隨緣樂洽洽。 3 委曲求全道者志,圣人抱一天下式。 任憑境風(fēng)吹識浪,心中無事真無事。 4 天地不言萬物成,圣人不言教化行。 與道為一法天用,無為之益益不盈。 題示:上一課講清靜無為之益,老子本課接著講多欲有為之害,強調(diào)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上古之世,有道之君,無為而治,國泰民安,女織男耕,人民安其生,樂其業(yè),牛膘馬肥,走后大糞成堆,正好作為肥料以滋養(yǎng)田疇。 吾之身國,得道者心清性靈,一氣混然,性命和融,藥苗自孕。 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中古以下,及至而今,天下無道,侯王們爭斗不已,郊外都是戰(zhàn)馬,隨時準(zhǔn)備打仗。 罪莫大于可欲, 互相殺伐,死人無數(shù),田土荒蕪,民不聊生,罪過都是由于過分的貪欲造成的。 所以不明道理,欲求長生者,必適得其反,反而害生。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諺云:“人心不足蛇吞象?!边^錯皆因欲望膨脹,欲貪那些得不到的東西而成。 為此者當(dāng)管束其心猿意馬,不令外馳,降服其狂心妄性,返觀內(nèi)照,以養(yǎng)我之汞,固我之鉛,時至功成,靈丹妙藥,不得而得矣。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以有自知之明者,知足知止,常足常樂矣。 虛靜而不欲,空靈而知足,方合大道本旨,浩然常足焉。 詩 頌 1 天下有道馬以糞,天下無道馬悲鳴! 將軍本職國之盾,不許將軍見太平。 2 欲壑難填自古然,吾自無欲邪難侵。 心息相依萬緣歇,安然一覺到天明。 3 知足常足終不辱,知止常止終不恥。 天道惡盈盈則溢,未有強梁得好死。 第四十七課 無 為 而 成 題示:老子本課講得道者的智慧成就,圣人境界,不為而成。 不出戶,知天下; 修道至性真心明,“道眼”開啟,智周萬物,無幽不見,洞觀無礙——觀天下事物如在掌中。 不窺牗,見天道。 天道雖然微妙,此時也無一毫障蔽,在恬然虛靜的道境中,即能窺見道化萬物之奧與妙。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身外求法,乃外道也!”向外馳求,朝山拜廟,利令智昏,去真性日遠;情塵日厚,心境益暗,真知愈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所以圣人淡然無欲,不事于物;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內(nèi)明則外無不知,心虛則無物不暁;道備德化,一切順其自然則事無不成。 詩 頌 1 常言道者不出門,屈指能知天下事。 與天為一天在心,人天相通大慧至。 2 “一目了然”弦外音,“道眼”通達古與今, 隱顯虛實“一目”了,常人不識碗是金! 3 天道行先人道行,人道全處天道靈。 時時痛飲長生酒,杯杯醉倒過來人。 第四十八課 為 道 日 損 題示:老子前第二十課講“絕學(xué)無憂”,今講“為道日損”;此課承接上一課講日損之功,無為之德。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 做學(xué)問者,后天知識應(yīng)日益增長為尚。修大道者,正好相反,須灰心泯智,才能深入靜定,定而生慧,故宜減損之。 為學(xué)是有為法,法門眾多,多多益善。為道系無為法,無為才能無不為——大有為。 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泯滅情智,心境兩忘,復(fù)又減損之。如此損之又損,私欲盡凈,性光朗徹,智慧生起,百用百靈:以之治身,身無不康;以之治國,國無不寧?!拔覠o為而民自化?!泵窆曰瑒t無不可為之事矣。 連無為都無為了,就進入虛極靜篤之高深道境了。 故取天下常以無事, 所以侯王要想天下人歸服,首先己自無欲,不無事找事,則民自來歸。 只有在無為的靜定中,靜極而動的先天元陽真氣發(fā)動,才能深入臟腑、骨髓,對色身進行脫胎換骨的徹底改造,升華吾人的生命體至更高的健康層次。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如果欲望滋張,無事找事,擾民失心,無不恨之,必眾叛親離,天下將歸別人矣。 “有為般般講,無為處處新?!庇袨榉ㄩT的基礎(chǔ)系后天之氣的生物能,能級有限,有為而有以為,不能對它期望過高。 詩 頌 1 為學(xué)日益有為法,為道日損無為道。 無為即是大有為,有無分寸有竅妙。 2 今言求學(xué)在積累,古言修道貴減除。 細數(shù)古今得道者,靈臺心鏡無一物。 3 訪道求師不辭遠,走遍名山與古廟。 道聽途說終是淺,在家修道真修道。 4 真修訣竅兩個字,堅持堅持再堅持! 一門深入深深入,攀上高峰迎朝日。 第四十九課 圣 人 德 善 題示:老子本課講圣人的不言之教,有教無類,故無棄人。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圣人之心,至虛無我,復(fù)乎性善而已,故無一定恒常不變之心愿——以滿足老百姓的想往,作為自己的心愿。 道者無偏頗、世欲之心,心神也不偏袒五臟六腑之某一臟腑,以它們的需要而協(xié)調(diào)其間的陰陽平衡。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圣人復(fù)乎性善,對于善良之人,圣人固和善地對待他;不夠善良者,因圣人也和善地對待之,彼將為德所感,亦將化而為善,這就叫做“德善”——善之德行。 臟腑功能善佳者,心神當(dāng)調(diào)理之;功能不夠完善者,心神更要協(xié)調(diào)之。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至誠待物,對于講誠信的人,圣人固信任之;對于不夠誠信的人,因圣人亦以誠信對待之,彼將為德所感,從而變得誠信起來,這就叫做“德信”——信之德行。 《黃帝內(nèi)經(jīng)》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神明主焉;若心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心主神明,下信上傳,上信下達,十二官各司其職,身國則國泰民安。 圣人走遍天下,見世風(fēng)日下,只好辛勤地是處講道、傳道,為老百姓充實精神食糧。 心神在身中,日夜不停地為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操心不已,以保持身國的健康與安寧。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百姓則注目而視,傾耳而聽。圣人以童真之心,德化天下之人,以期不言而信,無為而化,則天下無不可教之人矣! 諺云:神如君,氣如民。心主神明,身國安寧,圣君百姓,普天同慶,同慶虛靜……霹靂一聲,虛空震動,身內(nèi)生身——圣嬰產(chǎn)矣! 詩 頌 1 自古圣人無常心,總以百姓愿為心。 其實圣心即常心,天道無為隨緣心。 2 圣人之心空且靈,空靈不怕入紅塵。 善與不善大度容,道者行之德善行。 3 圣人之心虛無我,無心教化無為化。 無私無欲一靈童,攜德帶信走天下。 第五十課 出 生 入 死 題示:老子本課講生死大事。十有九成的人都難以把握住自己的生死性命,只有十分之一的善攝生者——真修大道者能脫離死地,而長生久視。 出生入死, 先天的生命本性是不生不滅的,后天的生命現(xiàn)象是變來變?nèi)サ模覀兊木唧w生命乃是:不生不滅的生命本性與變來變?nèi)サ纳F(xiàn)象之辯證統(tǒng)一!故生非真生,生而又死;死非真死,死而復(fù)生——生之時似乎即走向死之日。唯有道者,反其道而行,能自主自己的生死和性命。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反觀世事,能夠活到無疾而終,壽終正寢者,約有十分之三;非壽終正寢而死者,也約有十分之三; 人之生,動之死地者,亦十有三。 吾人在日常生命活動之中,花天酒地,乃至犯奸走險,不計后果,把自己置之于死地,而至橫死者,亦有十分之三。 只有十分之一的修真悟道者,有望超越生死,自主性命。 夫何以故?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不能自主自己的生死性命呢? 以其生生之厚。 是他們不懂養(yǎng)生真道,首在養(yǎng)育性真,而不僅僅是用膏粱厚味來滋養(yǎng)肉身——越用這樣的過分“營養(yǎng)”來保養(yǎng)己身,越是壞事,恰好走向反面。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聽到真善于養(yǎng)生者們說過,圣人靜而養(yǎng)性,動而養(yǎng)身,不與物競,物必不與我爭。如兕虎、甲兵,行動有域,動靜有時,茍能避其域,省其時,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避之可矣!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如此則犀牛有角無所使,老虎有爪無處抓,兵器雖利無其功。 夫何以故?以其無死地。 這是什么原因呢?修道有成,善于攝生者,不置己身于傷性害身之死地而已矣,豈有它哉。 詩 頌 1 生老病死常人道,超越生死道者道; 玩弄聰明找死道,豁然大悟逍遙道! 2 太極金丹系道種,靈胎嬰兒乃道心; 金丹不金心不靈,枉來娑婆混一生! 3 戰(zhàn)爭終歸無勝者,殺人一萬損三千。 侯王自算小九九,不識天道大算盤。 4 九死一生比例殊,修真證道無坦途。 養(yǎng)生反而戕性命,假糊涂兮真糊涂? 第五十一課 道 生 德 畜 題示:老子本課講道化萬物,萬物莫不尊道貴德……并講到了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為萬物之本原,德為萬物之本性。天地萬物皆由道而生,賴德而養(yǎng),道德之功由物形而顯,因四時氣勢而成。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生德養(yǎng),所以宇宙萬事萬物沒有不尊重道而貴重德的。 道之尊,德之貴, 道之所以被人們尊崇,德之所以被人們寶貴,因它們不是稟命而得;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稟命而得,得而必失;而是自然如此,如此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 所以道生德畜萬物,既以春風(fēng)和氣生而長之,又以夏秋生氣德而畜之,生長發(fā)育,成熟壯旺,生養(yǎng)愛護,德行大也哉。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萬物生之長之,大道并不不據(jù)為己有;培養(yǎng)成熟,也不居功歸己;成為可用之才,讓其自作主張,任隨發(fā)揮其用;這就叫做玄玄之德。 詩 頌 1 無位而尊道之尊,無名而貴德之貴; 德就道成成就日,萬歲萬歲萬萬歲! 2 道生德蓄物成形,尊道貴德育性靈。 道成勿秘弘大道,道德成林大道行。 3 君子之德德報怨,小人之行怨報德。 道生天地賴德養(yǎng),德被萬物曰玄德。 4 有道無德墮魔道,有德無道是空廟; 德就道成鬼神欽,方識大道奧與妙。 5 自古圣賢多寂寞,曲高和寡識者稀。 若令時人皆通道,日月齊明不再西。 第五十二課 天 下 有 始 題示:天下母——道母,“絕對真理”;子——萬物,“相對真理”。老子教導(dǎo)我們“既知其母”——掌握了絕對真理,“以知其子”——就能夠把握住相對真理;接著便講了具體的理和法。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天下總有個開始——天地萬物資始于道;道為體,德為用;道為母,物為子。 經(jīng)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比松迹加谏駳?,其中性靈存焉——人體萬化之母。 既知其母,以知其子; 既然了知道母,就可以知道她的兒子——天地萬物。 先天性靈稟賦道化之無窮信息而為母,指令神氣化育后天事物而為子。我們必須認識性靈與神氣這種母子關(guān)系。 既知其子,復(fù)歸其母,沒身不殆。 了知兒子是天地萬物,再返回去守住道母,如此則用不離體,體用不二,終身享用不盡。 了解神氣之所以化,之所以育,皆賴母親性靈所稟道賦之指令,如此則時時處處遵道而行,無往而不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要想守住道母,必須閉上嘴巴——道本無言;闔上眼睛——收視返聽,如此則終生受用不窮。 兌為口也,門系耳目。真常之道,湛而且寂——無極而極。今閉門塞兌,收視返聽,無為而化,不勞后天有為法門之辛勤矣。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相反則張口喋喋不休,開目妄視不停,則不可救藥。 若老是執(zhí)著后天有為法門——“有為般般講”,一直講到唾沫橫飛,也只能在兜率宮外徘徊流連,難以登堂入室。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看見先機微光,守住這柔弱初顯之光,內(nèi)明將越來越顯,越來越強。 高以下為基,明以光為兆。虛極靜篤,一覺而明,似初三新月,即守此柔和之微光,由微而著,至十五光圓,無極而太極,靈丹妙藥無得而得矣。 用其光,復(fù)歸其明, 明為道之體,光為道之用——修道光現(xiàn),內(nèi)光朗朗,就可以看見明亮道鄉(xiāng)的大好風(fēng)光。 光為妙藥之主,炁乃妙藥之材,二者和融為靈丹妙藥。虛極靜篤,無得而得,得來才真,真而且靈,靈而且妙,妙而入道。 無遺身殃,復(fù)歸其明,是謂襲(習(xí))常。 道體光明,用不離體,愈用愈亮,體愈虛明,真正承習(xí)了常道者,就是這樣。 命本自性而出,無性不為真常。藥本自靜而生,無靜不成玄妙。守此真常之道,修此性靈之光,孕育混沌之藥,則禪道雙安,心燈常亮矣。 詩 頌 1 天下有始萬物母,天然母子自相親, 塞兌閉門勤修證,內(nèi)光朗然道體明。 2 有物渾成天下母,溯流尋源見母面: “欲壑難填真該死!”,挨母教訓(xùn)三百鞭。 3 得遇真人獲真知,閉目塞兌鉆杳冥, 十年八年勿間斷,大道遲早來敲門。 第五十三課 大 道 甚 夷 題示:老子慨嘆,人心不古,世道衰微,世風(fēng)日下,要想光明磊落地行于大道,難啊!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我豁然想到,雖然知識不多,仍想去推行大道于天下;奈何天下人心奸險可畏,好小術(shù)而昧正道,實難也哉! 修真證道,胎產(chǎn)珠圓,三年乳哺,身內(nèi)生身;九年面壁,身外有身;觀宇宙萬物,如在掌中。到此豁然大悟,當(dāng)行道傳道,以圓滿功德!但障礙重重,常存是畏之心,而不敢放逸。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其實大道至簡,十分坦夷;大法至易,十分直捷。而民心不古,總是喜歡尋小路、找捷徑。 大道——天地之正氣,清而高,虛而靈,無為而為,無論陽關(guān)大道,或是羊腸小徑,無不通行——只有蠢人才去走羊腸小徑。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教化衰微,奸邪行道,必以苛嚴(yán)法制治之,以革除弊端。然法制越嚴(yán),盜賊越多;田地荒蕪,倉廩空虛,社稷危矣。 朝甚除——氣機升降,自有息而達無息;田甚蕪——心田無牽無掛,任其荒蕪;倉甚虛——虛無一竅,愈虛愈靈;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 侯王高高在上,猶不知足,虛尚浮華,耀武揚威,吃得腦滿腸肥,以至厭食。 服文采——大丹服食之后,出沒于彩云之中;帶利劍——懷抱慧劍,斬除魔擾;厭飲食——不再食人間煙火。 財貨有余,是為盜夸,非道也哉。 錢財貨物都有富余,終日夸夸其談,離道越遠矣。 精氣神充足有余,人天相應(yīng),可以盜天地之正氣,續(xù)我身之命根。如此則大道不滅,小我長存,與陰陽同德,共日月光明。反之則背道而行——行于非道,枉來這人世間一遭。 詩 頌 1 大道甚夷民好徑,總想天上掉餡餅。 良田好種無人種,倉廩空虛田蕪甚。 2 修道不離陰與陽,旁門左道費時光。 大道至簡大法易,一門深入入康莊。 3 偏愛旁門與捷徑,通天大道識不真, 到處磕頭求秘法,須知“神通本宿因”。. 第五十四課 善 建 善 抱 題示:老子在本課講,建立不朽的精神行為準(zhǔn)則,并予以堅持,子孫后代將受用無窮;老子與孔子就是典范和代表。老子本課講了以真修為本,以身觀身……;孔子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謂殊途同歸——秦漢以前儒道是不分家的。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古之士子,皆欲建不拔之業(yè),立不朽之功,并守住基業(yè),不使脫離。然只有圣人建道德于天下,流功德于萬世,而澤及無窮,可謂善建、善抱者;并福及于子孫后代,祭祀綿遠不絕。 依道建精神之德則有不拔之基,獨立而不倚,中行而不殆;否則有形有質(zhì),雖高如泰山,猶有崩頹之患。 始終守中抱一,方無離道之時。道成,性光朗徹,神氣充足,不隨物變,不為數(shù)遷,道立于己,化及諸人,是以成長子孫而萬世不絕矣。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故有志之士,依道建德,身體力行,持之以恒,他的德行將是真實不虛的。 此無為自然之道之德,修至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道即身、身即道,則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欣矣。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帶領(lǐng)一家人修持,必道高德厚——“積德之家,必有余慶”。 家——虛無妙竅,以純和之德修之,採外來靈陽之氣,煉內(nèi)里真陰之精,綽綽有余矣。 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 帶動一鄉(xiāng)人修道,則德風(fēng)吹拂,德光長朗。 內(nèi)修于己而不墜,外及于人而不忘,彼我連為一體,德水長流不絕。 修之于國,其德乃豐; 舉國人都來修道,這個國家必君臣同心,國泰民安,人民從物質(zhì)到精神都很豐富。 修之于國,煉氣化神,身內(nèi)生身——真正長生不死人現(xiàn)形,己之宿愿,師之囑托,皆須在此階段完成,可謂道成德豐矣。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使天下之人都爭著修道,道德之光將普照天下,如此則天下太平矣。 修之于天下,煉神還虛,還虛合道,道成德就矣。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 故人與人比,家與家比,鄉(xiāng)與鄉(xiāng)比, 道者以己身與人比,當(dāng)為人之榜樣;己家與人家比,堪為別家之楷模;己鄉(xiāng)與他鄉(xiāng)比,應(yīng)為他鄉(xiāng)之表率。 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國與國比,以天下人比天下人,比誰修的道更高,德更厚,天下還會不太平么! 如此德風(fēng)勁吹,天下皆然,隨風(fēng)而化,真無為而無不為矣!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我何以知道天下如果都來修道將會如此哉?就是用這種比較的方法。 回顧遵道建德之路,無非從靜而入,至動而取,依時而煉,克始克終;從有至無,無中生有,有無之間,斡旋道機;順其自然,日久功深,時至功成,無得而得。得道之后,弘道傳道,道光常明,德水長流矣!這就是善建、善抱者積功累德的基本過程。 詩 頌 1 修之于身德乃馨,修之于家道乃大, 道德之光普照日,老子天上笑哈哈! 2 善建不拔因善建,善抱不脫因善抱。 勤修大道勤修德,道高德厚光不耀。 3 觀有觀無在于觀,觀人觀物亦觀天。 子曰知止而后定,定照不離止與觀。 4 作惡之家有余殃,積善之家有余慶, 修心煉己家和諧,德風(fēng)吹拂慧光生。 5 善言入耳育道根,善德醍醐似甘霖。 真水沸騰真火旺,此真真外更無真。 第五十五課 含 德 之 厚 題示:本課言真善建善報者,首先以身觀身,修養(yǎng)精進,德行深厚,有如赤子——童心是道。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鄙朴谝骛B(yǎng)己身之精氣神,使之豐富而純真得有如天真赤子,自不被外物所惑所傷矣。 真欲修道至長生久視,首先必須實實修至返老還童而道高德厚,才有資格談?wù)摗靶悦p修”以自主性命。 毒蟲不螯,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 赤子天真淳樸,毒蟲不會傷害他,猛獸不會抓害他,攫鳥也不會來搏擊他;如印度的“狼孩”就頗為典型。 古人曰:忘于物者,物亦忘我。赤子——道者之心,心既無機,故物亦不以機心乘之。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赤子筋骨看似柔弱,而握拳緊固;還不知道男女交歡之事,而陽物卻堅挺無比;精氣殊旺之極者矣。 有心即落后天,后天之氣——生物能用事,有為而有以為。無心則先天顯、元氣(炁)生——生物“原子能”起用,“精之至”也,非后天氣之氣用所可比擬。 終日號而不啞,和之至也。 赤子雖整天喊叫,喉嚨也不會嘶啞,因其氣和血充已至極者矣。 先天元氣(炁),神氣(炁)一體,系高智慧能量,無為而無不為。由此可見,后天與先天,氣與炁,能級迥別,效應(yīng)懸殊。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養(yǎng)生在養(yǎng)氣,養(yǎng)至氣和,氣和心平,心平氣越暢,這就是常道運化自然養(yǎng)生之規(guī)律。了知此規(guī)律也就明白了益生。 性命會合,神氣(炁)一體,遵道而行,無為而為,通體光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知道益生,則終生吉祥,心想事成,氣盈體強。 通體光明之光,乃九色祥光也,不但強身,而且生慧。但勿起心動念,念動則耗。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后天任何事物,壯大至巔峰狀態(tài)后便趨向衰老,這就叫做“不道”——似乎不合乎生生不息之常道。這個物壯則老的“不道”規(guī)律,早已存在了,只有修道有成者能逆行而扭轉(zhuǎn)之! 修道,就是修身立命奪造化生殺之權(quán),煉氣歸神得長生不壞之道,顛倒而逆行之,扭轉(zhuǎn)“物壯則老”這個一貫的“不道”規(guī)則。其理其法就是鐘離、呂祖創(chuàng)立的金丹大道,小而試之,祛病延年;大而用之,長生久視。 詩 頌 1 順則生人逆成仙,耳朵聽得起老繭。 回歸赤子精氣盛,始知大道有正傳。 2 物壯則老不道存,顛倒逆修造化生, 精足氣足神亦足,返老還童不用爭! 第五十六課 知 者 玄 同 題示:老子本課講了真知正見者的玄同境界——和光同塵,及可貴的中和之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善養(yǎng)生者,先須見地分明,還得親加實證,以示此道不虛。所以有真知正見者,不愛夸夸其談;愛夸耀的人,真知正見甚少。 證道修行,邊修邊行,必深造自得,其中之奧妙深機,真是妙無窮而言難盡矣。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 圣人涵養(yǎng)于心,緘默自守,不尚口舌之爭辯,不事耳目之玩弄,不讓鋒芒之外露,心體湛寂,無紛亂雜想, 要之,內(nèi)固以塞其兌,外固以閉其門,即收視反聽,內(nèi)外能固,常挫其有為之銳,心平氣和,解其心意之紛,則身國泰定矣。 和其光,同其塵,是為“玄同”。 和光斂耀,同塵混俗,物我一如,妙契玄微,此謂之“玄同”。 如此則一氣流通,性光朗然,竅明而慧生,居塵而出塵,了知道一生三,三生萬物,變化無窮,又復(fù)返一,歸于混沌,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圣人和光同塵之玄同境界,超然物表,既即而不即,似離而不離, 玄同道者,與天為一,一視同仁,未嘗親人,亦未嘗疏人。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淡然無欲,不起功利之心;超越生死,不存利害關(guān)系; 不趨利,故利不可誘。不避害,故害不可惕。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對于王侯貴位,視之如敝履;圣人被褐懷玉,何賤之有。 不阿勢,故貴不可尚。不厭貧,故賤不可加。 故為天下貴。 其玄同境界,不在清、疏、利、害、貴、賤之間,此其所以為天下貴也。 總之,玄同道者,與道為伍,超然于萬物之上,與德為鄰,深入于萬物之中,故為天下之貴。 詩 頌 1 知者不言道者言,言者不知小人知。 塞兌挫銳深閉門,和光同塵學(xué)聾癡。 2 得道之人不言道,道之出口淡無味。 有道無道惟自知,與俗沉浮愚如醉。 3 玄同境界越親疏,到此方稱大丈夫。 大辯若訥默如雷,任人當(dāng)作牛馬呼。 第五十七課 治 國 之 道 題示:無為之道用之于政治,就是以正治國;如此則無不治矣。重要的是“我”(侯王、長字號)要帶好頭:無為、好靜、無事、無欲!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清靜為天下正?!币哉螄?,任人唯賢,行無為之道;外敵入侵,保家衛(wèi)國,則以計謀用兵;不擴疆拓土,只是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好,國富民強,天下人自來歸順。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我怎么知道,可以不用有為法,而取得天下呢?就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先有為以積精累氣使成真,內(nèi)真則外應(yīng),則天人合發(fā),盜機逆用,天為我用而成圣。此乃修真合道,道為我用的基本程式。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忌,謂禁而不敢作為,諱,謂畏而不敢言說。有為有作,法令嚴(yán)苛,人們敢怒而不敢言,老百姓卻越來越貧困。 積精累氣以修身,忌諱意念搬弄,傷精耗氣,氣虧血貧。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 人們手中的利器越多,強者為王,遇到不滿之事,就可隨便殺人,致使國家越來越混亂。 人們喜歡玩弄己之有為小聰明,往往弄得氣機逆亂,渾身不得安寧。 人們爭相鉆研新奇智巧,奢侈品不斷地制造出來,致使人心狂亂。 常人昧于正道,喜歡神通異能,正所謂:“世人好小術(shù),不審道淺深。”長此下去,易入左道旁門,乃至邪門,誤此一身,豈不可惜!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制定的法令越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貪官污吏,強盜賊人也越多。 須知,神通異能及各類法術(shù),修持時耗損內(nèi)能,使用時更加耗能!這類人到后來,往往弄得自身雞犬不寧,乃至早夭。 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 所以圣人說得好:我不好大喜功,而且多做對人民有益的事,人民自然會感化;我愛好清靜無為,不尚爭奪,則人民自然會走上正道。 故以正治國——治身,神氣充足而自造自化,性清神朗則智慧自生。 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我不無事找事,浪費資財,則人民自然會富足起來;我無奇思怪想,非分欲望,不奢侈浪費,則人民自然純樸。 智慧生而悟境開辟,大道通則無所不通,與天為一,天為我用,得大自由而享大自在矣。 詩 頌 1 人民淳樸性好靜,就怕上頭出昏君, 好大喜功奇想發(fā),害苦天下老百姓! 2 天下本來無多事,聰明人出是非生; 世人越來越聰明,法令滋張盜賊興。 3 不尊天來不敬地,聰明人出歪主意, 挖斷地脈塞地竅,子孫何處求生計?
地球母親淚洗臉,而今乳汁盡污染! 5 挖完煤炭盜石油,刑令難上巨盜頭。 掘盡金銀銅鐵錫,今又抬頭望月球。 6 搬精弄氣傷身體,正心誠意國長存。 念頭起處即滅處,無為自化自靈明。 第五十八課 禍 福 相 依 題示:老子上一課講了有為之害,本課則講無為之法,以及禍福相依之理,無為而治之道。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掌權(quán)者政令較為寬容,且以勤儉治國,人民則質(zhì)樸有余; 道者混沌養(yǎng)真,杳冥養(yǎng)神,如此則虛而靈,空而明。其道也常悶悶無我,神朗心寧;其氣也即通貫融和,心不擾動,是謂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如果政令比較嚴(yán)苛,人民則不加理睬,乃至奸詐日興。 做不到悶悶無我,而總是察察惺惺,心常擾動,氣則散而不和,求安而反遭亂也。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 壞事中孕育著好事的萌芽,好事中也埋伏著壞事的根苗。 正所謂禍者因求福而至,福者為防禍而得,我能常悶悶無我,無求福之心,禍則無門可入。 孰知其極?其無正耶。(www.) 不管則散,一管則亂;求福招來禍殃,因禍反而得?!?,誰知道此終極原因為何呢?還是俗話所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吧,哪里去找正確答案啊。 修道的終極目的,應(yīng)是離苦得樂,樂天知命。正確的理法乃先命后性,終性命雙修;始終修持自己體內(nèi)的精氣與神,無須外求——此真真外更無真! 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正過了頭就走向極端,善過了頭則變?yōu)檠埃瑢Υ耍藗兠曰蟛唤庖呀?jīng)很久了?!按缺満?,方便出下流”——斯之謂也! 一些人見地不明,理法不正,走向左道右門,乃至曲徑,難以自拔;他們原本欲趨正道,卻走入旁門;雖恃善心,卻行恃妖孽,可不悲乎!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所以圣人之君規(guī)行矩步,顧全大局,不露鋒棱,不傷他人;清廉其德,不苛不刻,使民自化。 真修道者,矢志不悔,生死寄之于天,形體忘之于地,身心合一,人天合一,不可劌分。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梗直其行,物得其所;含蓄其光,不耀鋒芒;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方者,道之機;廉者,道之統(tǒng);直者,道之體;光者,道之用。全此四者,無道不成。 詩 頌 1 其政悶悶民淳淳;其政察察民缺缺。 圣人慈光普照處,萬物逢春皆自得。 2 福兮福兮禍所伏,禍兮禍兮福所依。 老子說后兩千年,屈指幾人識樞機? 3 混沌養(yǎng)真冥養(yǎng)神,邪正不分爐鼎傾。 無想無求禍不入,胡思妄想妖孽興! 4 龍虎鼎爐真動聽,陰陽琴劍泛妙音。 魚與熊掌難兼得,追奇逐異異禍生! 第五十九課 治 人 事 天 題示:老子在本課第一次提出了,“治人、事天,莫若嗇”,乃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嗇。 外行王道、內(nèi)修圣德的圣人之君,治理人事在于順應(yīng)天理,凡事從儉,嗇以養(yǎng)德。 “天人一氣本來同?!敝稳酥?,即事天之道。能盡人事,即合天道;民安定則天心一。理法莫若嗇——莫若儉;儉則妄念不生,內(nèi)氣不耗矣。 夫為嗇,是謂早復(fù), 儉而行事,嗇以養(yǎng)德,就是盡早復(fù)還真性——天理良心。 妄念不生,內(nèi)氣不耗,盡早復(fù)反元陽真氣,并寶精裕氣,是為要妙。 早復(fù)謂之重積德; 盡早復(fù)還真性——天理良心,就叫做反復(fù)積功累德。 復(fù)反元陽,寶精裕氣,謂之“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 反復(fù)積累功德,性德日厚,物欲消融,就沒有超越不了的關(guān)口。 重積乃德,則金水流通,玄竅光明。玄竅一通,無竅不通,且百脈和順。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攻無不克,超無不越,德業(yè)越厚,了無涯際,功德無量,無量功德。 玄竅光明,百脈和順,即入湛寂之鄉(xiāng),物我兩忘境界,莫知其極,則能無中生有。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功德無量,無量功德,如此則天下歸心,就可以有國家讓你治理。 湛寂到極處,自然無中生有,玄妙竅現(xiàn),玄牝體立,氣機自然生生不息矣。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一個國家有了儉而行事,嗇以養(yǎng)德之道德根基——天理良心,以正治國,就可以長治久安。 玄牝體立,氣機生生不息,則氣足神旺,身國則可長治久安矣。 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這就叫做根也深,柢也固的長治久安之道。 治國之道,亦是治身之道——以之養(yǎng)身,就是長生久視之道。 玄竅成,玄牝立,性光朗,神氣旺,如此則長生久視之道得矣! 詩 頌 1 治人事天莫若嗇,從頭到尾重積德。 治國治身同一道,長生久視德者得。 2 禍??偱c德相關(guān),避禍就福修德善。 道德通天命根固,長生有柢不用盼。 3 天地?zé)o私日月明,德重道高鬼神欽。 生機勃發(fā)自造化,日新日新又日新。 第六十課 大 國 小 鮮 題示:老子本課講無為之德,德被眾人,眾德交歸。 治大國,若烹小鮮。 治理大國,應(yīng)以安靜無擾為主,如像煎炒魚肉一樣,不宜勤翻,以免糜爛;如此則民自安居樂業(yè),民強則國富。 治理身體這個大國,應(yīng)以虛靜為主,令沖和之氣自然流注;切忌胡亂作為,主觀亂導(dǎo)亂引。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侯王苛政虐民,災(zāi)害頻至,民受其殃,乃以為是鬼神為厲而傷人,實為人君不遵道理而強行所致也。若以道德君臨天下,則和氣呈祥,雖鬼有神功而不能為禍為害也。 遵道以行,則真氣氤氳,性抱住命,命孕于性,而性命雙全。如此,我無心則鬼神難測矣。 《唱道真言》:“皆因真陽一散,陰氣用事,晝夜身中,鬼神為害,不論睜眼閉眼,看見鬼神往來……不敢靜定一時。”只修性不修命者,或先性后命者,鉛不制汞而汞火亂飛,故致幻影重重,不可收拾。吾人當(dāng)因以為訓(xùn)!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不是鬼不想使用其神功為禍為害,而是其神功為和氣感昭,化害為益,不禍害人,而能佑人。 《管子·內(nèi)業(yè)》:“凡物之精,化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流行于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于胸中,謂之圣人;是故名氣?!薄钪嬷龤?! 《黃帝內(nèi)經(jīng)》:“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惫硪舶?,神也吧,在正氣存內(nèi)的道者面前,不但不傷,反而能佑之。 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 亦即不是其神功不加禍害于人,是由于圣人之君乳哺百姓,與天地合其德,與鬼神合其吉兇,協(xié)和而致福,而不會禍害人。 《莊子·知北游》:“圣人處物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將迎?!钡栏叩潞裾撸c圣人一樣,和有形生命與無形生命都能和諧相處。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鬼之神功與圣人之君的和氣,兩者不相禍害,所以鬼神之德與圣人之德交歸,必造福于民。 只有積功累德,才能交通鬼神,而和諧相處;所謂陰德伏鬼,陽德伏人,德真伏神,德高成仙。正如紫陽真人詩中所述:“但將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芍^道高龍虎伏,堪言德重鬼神欽。” 詩 頌 1 無為而治無不治,無言之道道長存。 風(fēng)雨雷電湊熱鬧,青天無語日月明。 2 不要斷無要真無,真無生起真智慧。 身朽已去道何存?有我方躋仙佛位。 3 治大國若烹小鮮,治身國則命為先。 勿犯修行第一病,虛極靜篤啟玄關(guān)。 第六十一課 大 國 小 國 題示:老子本課講大國小國和平相處之道。大國責(zé)任更為重大,宜以處下為尚——為當(dāng)時春秋諸國侯王們開出的一組良藥之方。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 大國者眾望所歸,宜擺出甘居下流之處的樣子,以期無所不容。 我身即天下,亦分大國與小國。大國者上丹田元神,小國者下丹田元氣,兩兩相交于玄關(guān)妙竅,以混沌神氣,孕育靈丹妙藥。 天下之牝, 安處于低洼之地,天下眾流于此交匯,因虛而能受,如天下生生不息之牝也。 下丹田為牝戶,元氣潛藏之所,小國之都。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牡動而牝靜,靜而能孕育,牝性的孕育功能勝過牡性;治國與修身皆應(yīng)以清靜為基礎(chǔ)。 牝戶靜中一動以產(chǎn)真鉛元氣,鉛能制汞,使汞火不飛而孕育靈液。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故大國以實力占領(lǐng)小國,當(dāng)然可以取得小國。 上丹田大國木液下流而入下丹田,採取元海金水之氣,以神氣和融。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小國服從大國,也可得利于大國。 神氣融融,氤氳回旋,河車搬運,運轉(zhuǎn)周天,入上丹田進行乾坤交媾,以烹以煉。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說處下就可以取利,也就是說處下定能獲益。 “乾坤交媾吧,一點落黃庭?!薄邳S庭內(nèi)院,溫養(yǎng)沐浴,孕育道胎。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大國的目的不過是兼并小國后,就人多勢眾,以成其大;小國不過想為國人做點事,以期分得大國一杯羹。 上丹田大國元神乃煉丹之主,下丹田小國元氣系煉丹藥材,欲煉還丹,二者不可缺一。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大國與小國,各自都能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但是大國以處下最好。 “有效無效,神光下照,日久功深,好消息來報。”一旦兩國統(tǒng)一,神氣和融,丹產(chǎn)珠圓,身內(nèi)生身,長生不死人——法身顯像,則“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詩 頌 1 春秋戰(zhàn)國無義戰(zhàn),烏煙瘴氣氣熏天。 老子藥方對癥方,無賴侯王不買單。 2 以神交氣道貴下,存神養(yǎng)精道貴靜, 凝神聚氣道貴柔,調(diào)和神氣道貴渾。 第六十二課 善 人 之 寶 題示:老子本課講,道為善人之寶。真得道者,不但罪過得免,還可入圣超凡,故至為尊貴。 道者,萬物之奧, 大道化生宇宙,深入于萬物之中,獨立于天地之表,生生化化,與天地終,至為奧妙。 道為萬物之奧,也系人生造化之源,向上升華之光,成仙作祖之寶。 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老子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故大道為善人的無價之寶。不善之人也系道之所化,也有良心發(fā)現(xiàn)之時,愿做善事,從而求之,可以得到道的保護,所以大道無棄人。 道之為物,修真證道之人尤寶貴之。就是一般人堅持修道,至少也可益壽延年。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忠言逆耳,人們多不愿聽。喜歡聽“美言”——哪怕是謊言,可以得到暫時的信任,“美言”于是就有了市場。 尊貴的行為,如樂于助人;常做善事的人,可以作為人們依仿的榜樣。 得道者努力講道弘道,身體力行,可使從者如市,道風(fēng)遍拂而發(fā)揚光大。尊行此道者,可以加人一等。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對于不夠善良之人,乃至壞人、惡人,有何理由要拋棄他們呢?其實最需要幫助的,恰恰就是這些缺乏道德修養(yǎng)之人。 道不負人,人自遠道。同理,道無棄人,凡棄者,皆系自棄耳。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故立天子、置三卿,不足為尊貴;雖有贈拱璧、獻駟馬,不足為榮觀;不如坐修大道,清靜無為的好。榮華富貴不過曇花一現(xiàn),難以長保。 天子、三公雖尊,拱璧、駟馬雖貴,與道相較,皆系身外之物,不足道矣。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 古人之所以重視虛靈大道的理由何在呢? 道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古人卻對之寶貴不已,是否太傻了點???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虛靈大道,堅持修之,雖不能說有求必應(yīng),但總會有些收獲;有罪過之人修之,從而改邪歸正,有可能避免一些罪衍;因為如此,所以才為天下之人所珍貴。 修道有得,證道以真,與道合一,則能跳出三界,超越五行,“步云霄,任逍遙,罪垢凡塵一筆消”(三豐真人語),天下寶貴之物有過于此者乎! 詩 頌 1 善言逆耳少人聽,謊言有市因動聽。 美言善言皆有信,美善信言在杳冥。 2 益壽延年道為寶,拱璧駟馬數(shù)難逃; 善人安貧常樂道,樂道之人逍且遙。 3 身在凡塵心在道,善與不善視為寶。 散盡珍寶求福德,福德不如功德好。 第六十三課 無 為 無 事 題示:本課講老子自己修道的深切體會,要“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報怨以德”,“故終無難”。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為了以后的無為而無不為——大有為,當(dāng)下則須有為而有以為;為了以后的安然無事,而當(dāng)下須做的事盡快把它做完;為了以后進入淡而無味的道境,當(dāng)下的味濃味淡都要盡快地放下。 修道在于恬靜澹泊,為無為之為,事無事之事,味無味之味,方識道之真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不管事物的大小多少,味道的或濃或淡,即使是怨尤,皆一律以德行化之。 道無法以大小多少來加以衡量,凡事皆宜報怨以德,是為行道。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困難之中有容易著手之處;大的事業(yè)由小的事情組成。 古人曰:不歸于簡易者,定是旁門;不根于虛靜者,必系左道。 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 不少人“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來”。須知天下困難之事,可以從容易操作之處入手。 最基礎(chǔ)的,就是最高級的;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天下的大事業(yè),應(yīng)該從小事情做起。 低處起修,高處自到。 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所以圣人都不自以為是圣人,無意中成就為圣人。 不知“最基礎(chǔ)的,就是最高級的;低處起修,高處自到”者,皆是紙上談道之人,好高騖遠之人,華而不實之人,終歸一事無成。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愛許愿之人往往不還愿;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做起來必然困難重重。 性命雙修大道,首先必須對色身進行脫胎換骨的徹底改造,令肢體柔和如嬰兒,成為百病難侵的金剛不壞之體。無此基礎(chǔ),是難以度過三年乳哺、九年面壁之大關(guān)的!故而不要把修真證道看得太容易了! 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所以圣人寧愿把困難想得多些,故而最后總難不倒他。 圣人是深知修道過程的重重困難,早有準(zhǔn)備,故知難不難。 詩 頌 1 天下難事作于易,天下大事作于細; 海樣情懷德報怨,天塌地陷如無事。 2 信有余而習(xí)不足,終身難得道門入。 紙上覓法終是淺,悲也夫兮慨也夫。 3 道力自能除業(yè)力,信根端可拔疑根。 病即是藥藥醫(yī)病,諱疾忌醫(yī)病日深。 4 道的境界無境界,既無事兮又無為。 真得道者不言道,要有為時大有為。 第六十四課 九 層 之 臺 題示:老子本課具體講了“治人事天”的具體理法,乃至入道之捷徑,以及“筑基”的重要性。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子曰:“知機其神乎!”吉兇未顯而將顯,禍福未發(fā)而將發(fā),能窺見其先機征兆,此際極易于把持,容易謀劃;如此則是善則行,是惡則止,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既誠心修道,心為何難安?是為汞火易飛,游思雜念——心猿意馬難栓,故而難安;只修性不修命者難以避免。如命基牢固,以鉛制汞而令汞火不飛,猿馬馴服于玄關(guān)妙竅,于是玄牝體立,則升階有基,登天有路矣! 譬如脆弱的東西容易摔壞,微小的東西容易散失,早就應(yīng)該想到。 神氣雖有兩相知之微意,其初機是很脆弱的,稍有擾動則神氣容易分離,以致前功盡棄。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在著手做事之前,就要預(yù)計到它的發(fā)展,以免事發(fā)時手忙腳亂;事發(fā)于未大亂之際就著手治理,可以避免無謂的損失。 倘能做到無為而心不亂,無作而意不馳,進陽火而退陰符,均能合周天之度數(shù),滿卦內(nèi)之爻象,四正沐浴,亦把握得當(dāng),則該得者自然而得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數(shù)人才能合抱的大樹,最初都是從很小的樹苗生長起來的。 紫陽真人:“但看無為為要妙,須知有作是根基。”“有作以成其始,無為而克其終?!?/P>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具有九層的高臺,開始也是由泥土一層層堆砌而成的。 “高以下為基?!弊罨A(chǔ)的就是最高級的!第一層占牢固了,第二層就自然來臨……不假祈求!只有這樣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印,才能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氐巧系诰艑痈吲_,而欣賞月白風(fēng)清妙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百里路之遠行,其起始之第一步必然是從足下始發(fā)的。 真師傳正道,特別強調(diào)筑基!基不牢如沙上建塔,遲早覆傾;故而多年才傳一訣,是為了保證你能最終修成,而不致成為夾生飯,乃至廢品。伍沖虛真人與他的恩師曹還陽就住在一條街上,歷經(jīng)十九年才得到全訣,因而了道成真。柳華陽禪師亦如此,卅余年始獲全旨,終而修至究竟境界——散則成氣,聚則成形,隱顯自在,來去自由。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違背大道自然,勉強而為,就會失??;一意孤行,固執(zhí)己見,就會失去機會。 再強調(diào)一次:“有為法,敲門磚,入了門,放一邊?!?/P> 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故而圣人不勉強做有違大道自然的任何事情,所以不會失敗;不固執(zhí)己見,從善如流,故無有損失。 真要自有為法而進入無為境界,談何容易!不進入無為究竟,何來無不為——大有為!“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睔v來如此! 故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 有些人所從事的事業(yè),經(jīng)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而失敗的,實在令人深思。 許多修道者,玄關(guān)竅已開,先天氣(炁)已萌,初基已立……然終未成道。原因固然很多,其中命基不固,色身不健,也系重要原因之一。三年乳哺,九年面壁,皆系在大定中完成,若命基不固,色身不健,就會中途而廢。說好聽點曰“羽化而去”,實則是嗚呼哀哉!載道之器枯朽,不能承道,不得不去!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事情在做完行將結(jié)束之時,也要和開始時那樣地慎重處之,就不會出現(xiàn)難以收拾的局面。 修道尚愚不尚智——大智若愚!真證道者,“慎終如始”,絕不馬乎而自欺欺人,而是一步一印,直至道成!你真想修真證道么?你就笨一點,傻一點好——不妨裝傻也行!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所以圣人的欲望就是不要有私欲;不看重難于得到的奢侈品,則私欲自消。 子曰:“富貴于我如浮云!” 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人們愿學(xué)者乃功名利祿也,不愿學(xué)者無為之道也;圣人則愿意學(xué)人之不愿意學(xué)的無為之道。 眾人所學(xué)之有為世間法,去實為華,棄本趣末,過錯連連;圣人學(xué)道、弘道,使大家能返本還元,共悟大道,齊趨大同。 老子的陽春白雪大道,所合者稀。古之正法時代如此,而今末法時代更加如此;不如此者,非大道也。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自然地成長,不敢揠苗而助長。 這就是自然大道的自然之道吧,正所謂“法航本是渡人舟,有緣眾生自上船”。 詩 頌 1 事前易謀諸葛亮,事后善之亦孔明。 圣人之欲無私欲,有為無為圣者行。 2 千里之行足下始,火候要訣言難會。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不執(zhí)不失看智慧。 3 此生發(fā)愿作真人,直往九層臺上行。 管它根利與根鈍,矢志修真必能成! 第六十五課 治 國 之 要 題示:老子在本課講“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翱健薄螄J?,法家的法治,儒家的禮治,道家的無為之治——道治?!靶律钜舆h矣”,善用于治國,“然后乃至大順”。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古時候善于治國者,都遵道而行,樸實為本,以正治國;不是使人民變得聰明多智,而是使他們解脫愚昧,歸于淳樸。 古代善于治理身國者,首使“正氣存內(nèi)”,才能“邪不可干”,而不是亂導(dǎo)亂引,以致氣機逆亂。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人民之所以難于治理,是治國者常以自己的有為智巧,強加于民的太多。 要把逆亂了的氣機,重新予以歸元,有為法作用有限;根本大法在于虛靜,靜則無擾,諸氣自然流注無礙。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所以凡強以個人有為智巧治理國家者,國家與人民就受到傷害; 步步不離有為法者,以之律己,則害了自己;以之教人,則害了別人,難以攀上昆侖山頂。自己未找到登攀之路,把別人亦阻攔在山麓之下,害莫大焉。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不以自己個人有為智巧治理國家時,上下皆歸于淳樸,國家和人民就幸運昌盛。 自有為而達無為,無為則能無不為,方臻妙境。 此兩者,亦楷式。 懂得這兩種治國道要之差別所在,心里就有了個清楚的治理模式。 三豐祖師:“有為是后天,無為落頑空。有為無為間,真機在其中?!蹦馨盐兆∮袨椤o為之間的分寸或圣度,就能建立起適合自己修持的楷式。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堅持用以正治國的模式治理國家,必人民幸福,天下太平,這就叫做“玄德”。 摸索出適合自己修持的楷式,不再走彎路,而直插峰頂,建立玄玄之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玄德”即德被國家和人民,乃至普天之下,意義極其深遠!與一般物道私欲正好相反;如果樸道風(fēng)行,必大順于無為妙道之域矣。 玄德者,即得道之后,還須仗道以弘道,才能圓滿功德。圓滿之德,是謂玄德。 詩 頌 1 道不尚智而尚愚,大智若愚近乎道。 看似愚魯如曾子,繼承夫子揚仁道。 2 俗人昭昭我昏昏,機巧新時詐偽興。 返璞歸真歸何處?歸向童貞太樸心。 3 聰明治國國之賊,道慧治國國之福。 且將身國比家國,旁門小術(shù)皆摒除。 4 “以德報怨為玄德,以善濯惡乃上善。” 言淺義深似甘露,直灌道根潤心田。 第六十六課 谷 王 不 爭 題示:老子在本課講當(dāng)侯王的哲學(xué)原則,或曰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統(tǒng)治技術(shù)。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萬千百谷溪流之王者,是由于它樂處低下的位置,故能含納萬派而稱王。 是以欲上民,以言下之; 所以要想高高山頂立,首先說話必須謙下和氣。 欲抽坎填離,以鉛制汞,性命會和,首先須令下丹田坎中之滿,滿而且實。 欲先民,以身后之。 要想成為頭面人物,就帶頭做善事,把榮譽置之身后。 坎中之滿——水中之金(炁),乃吾人“人活一口氣”之炁,來自先天。吾人每呼吸一次,就消耗一點……直至油干燈盡而壽終正寢。在所有養(yǎng)生法門中,只有道家煉精化氣小周天之筑基功夫可以補足之! 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所以圣人之君雖處高位,人民并不感到有多重的負擔(dān);即使出現(xiàn)在人民面前,民自生活有遂,不會起傷害之心。 所謂補漏筑基者,即構(gòu)筑不漏之軀也;小周天煉精化氣功成,馬陰藏象,即達基成不漏而完成筑基,從此無往而不順矣。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故而天下人都甘心情愿地推舉他當(dāng)侯為王。 首先吐露小周天煉精化氣筑基功夫者,為東晉之許旌陽真君,之后成為鐘離、呂祖金丹大道《三成全法》中,初成人仙功夫的主功。歷代修真證道者無不習(xí)之。故黃元吉真人曰:除了守中抱一、河車道路,別無積精累氣之途!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圣人的不爭之德,忘我、忘物,忘境、忘情,何爭之有;即使有人要與之爭亦不可能。 有的人具有五眼,有的人具備六通……真修真證道者,不屑一顧神通異能小術(shù),從不與他們爭鋒。而是默默耕耘,不問收獲;功夫不負有心人,到時自獲。 詩 頌 1 侯王不爭誰與爭,名利歪風(fēng)自然輕。 江海善下成谷王,吾輩引為教訓(xùn)深。 2 江海能成百谷王,含納百川閃海光。 清凈泥沙排云下,濁沉海底筑海疆。 3 處下不爭道人行,被褐懷玉水中金。 廣積陰功累陰德,德被四眾德之春。 第六十七課 大 道 三 寶 題示:老子所講的虛靈大道,宏大得講不清楚,只好舉了與修道密切相關(guān)的三件寶貝稍示之;誰能把握住這三件寶貝,將功德無量!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天下的人們都說我所弘的“道”,大得不得了,以致什么東西也不像。 形而上道因無象無形,大而且虛,無以喻之,只好畫○以勉強形象之,強名曰“無極”——“無極之道”。 夫唯大,故似不肖。 道的確是大得沒法比喻,孔夫子比喻為“其猶龍乎”,也只是比喻而已。 形而上道,大而且虛○,無與倫比。形而下道,乃陰陽大化之道,化生天地萬物。誰令之化,誰令之生,太極⊙是也。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勉強要說它像個什么具體的東西,久而久之,虛靈大道也變得和大家一樣,是個具體的可愛的小東西了,那就不是虛而且靈的“大道”了。 萬物歸類于五行,五行衍源于陰陽,陰陽合抱于太極,太極來自于無極。無極○本無,太極⊙始有。無極而太極——混沌之氣,什么也不像,但什么都像。氣者,圈中之小點,其細也夫——套用現(xiàn)代物理學(xué)名詞,就叫最基本的“基本粒子”吧! 不過“氣”具生命意義,心物一體——含精神與物質(zhì)為一體;相較之下,現(xiàn)代物理學(xué)乃現(xiàn)代死理學(xué)也——不敢涉及生命!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我有三件與修大道相關(guān)的寶貝經(jīng)常保持著: 吾人所修的具體之道,乃金丹大道——太極真種子!老子說他修持金丹大道時,有三件寶貝始終保持著。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一件名叫慈善,再一件名叫儉樸,第三件名叫不敢與天下人搶先。 一曰慈,天之元,煉己虛心,慈心廣大;二曰儉,反求諸己,篤守于心,守約施博,修道之要;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因靈覺為道之體,沖和為道之用,宜于守中抱一,不可妄動。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大慈者也是大勇者;儉樸者胸懷寬廣;不與天下人搶先,就能當(dāng)晚成大器之器長。 始終守住這三件寶貝,雖年過花甲、古稀,亦能成就——大器晚成!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 如果舍棄慈善,只講勇敢;舍棄儉樸,空言寬廣;不愿居后,事事?lián)屜?,取死之道矣?/P> 丟棄這三件寶貝,后果難料。 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 修身、治國,慈善為先。大慈者亦大勇者,這樣的兵不可敵,能戰(zhàn)更能守。 堅持這三件寶貝,以之野戰(zhàn)而進陽火,則可一箭透三關(guān);以之守城而退陰符,溫養(yǎng)沐浴,滴滴歸鼎爐。 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我堅持此修道三寶,遇到厄難時,老天爺也會出手相救,并以慈愛護衛(wèi)之。 古人曰:雖花甲、古稀之年,只要有一口氣在,行補漏筑基之功,施煉精化氣之法,以三寶內(nèi)守不離,均有望重返青春,乃至返老還童,都有可能! 總而言之,人能自助,必得人助、師助、仙助,乃至天助!——“有志者事竟成矣!” 詩 頌 1 大道是個什么樣,都像瞎子在摸象。 摸來摸去都不肖,真能摸著成器長。 2 敢為先而不爭先,還有兩寶慈與儉。 爭先者亡不爭順,懷抱三寶上九天。 第六十八課 不 爭 之 德 題示:老子在本課闡釋了上一課三寶之意,以明不爭之德,“是謂配天,古之極”。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下。 善于研究軍事者,不崇尚武力;善于打仗的軍隊,不輕易被敵人激怒;善于勝敵者,不與敵方爭一時的勝負;善于用人者,總是禮賢下士。 有為法門,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即使是下手練功僅企求祛病健身,也不能蠻干,宜心平氣和,有的放矢,并虛心向師友請教。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以上幾條叫做“不爭之德”,亦即用人得當(dāng)之意,也就是執(zhí)天理以行人道,古皇治人事天極重要之道矣。 所謂不爭之德,即無為之道,亦即用人之道力,也叫做配天——盡人事以配天道。 天以無為而治,道以無為而成,玄兮妙兮,精兮微兮,天道之微妙無過于此矣。 詩 頌 1 善士不武謂配天,善戰(zhàn)不怒德不遷, 古言仁者無敵人,不爭之德德無邊。 2 三顧茅廬訪英賢,群雄逐鹿天下亂。 一將功成萬骨枯,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 3 為而不爭圣人品,利而不害道人行。 尹子傳播道德經(jīng),弘揚大道第一人。 第六十九課 輕 敵 喪 寶 題示:本課講不爭之德用于軍事方面;但是老子說,這些軍事原則是某些軍事家說的:“用兵有言”。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善于領(lǐng)兵打仗者有這樣的說法:我不會主動進攻,而以防衛(wèi)為主;不會冒進一寸,必要時則敢退一尺,以等待時機。 用兵——導(dǎo)引氣機。小周天神氣運行具體行工之時,過來人云:候靜中陽動,元氣氤氳,火足藥靈,河車運轉(zhuǎn),“饒它為主我為賓”,賓隨主而行;切忌我神冒進導(dǎo)引。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扔無敵。 這就叫做,欲發(fā)動進攻,必先裝作不進兵的樣子;我要打你,無須先舉起手臂讓你看見;要擒拿你,先不手執(zhí)兵器;一旦扔擲投搶,將所向無敵。 玄妙機周天行功過程的初機,必須符合相應(yīng)之行、住、起、止程限規(guī)則,神氣始終不離黃河正道。久之純熟,則法論自轉(zhuǎn),乃至出現(xiàn)反轉(zhuǎn),皆一切順其自然。 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最大的禍害,莫過于忽視敵情;輕敵幾乎喪失了我勝敵的法寶。 如煉己功夫不純,抗干擾能力微弱,心不在焉,神氣易于散離、縱逸,就會前功盡棄。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故而兩軍對戰(zhàn),悲憤奮勇者一方必勝。 只好重安爐鼎再開張,勇猛其志,煉己精純,方可戰(zhàn)而勝之! 詩 頌 1 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修身亦以退為進,得道日即勝利時。 2 靜之又靜識妙本,虛之又虛見天心。 無為即是大有為,不動干戈定乾坤。 3 有為之術(shù)小術(shù)勝,無為之道大道行; 有作法門人練氣,無作靜虛炁煉人。 第七十課 被 褐 懷 玉 題示:老子說他講的道,其實稀松平常,易知易行,可是天下人卻莫知、莫行,只好“被褐懷玉”。這一句“被褐懷玉”,影響極大,古代的濟癲和尚與近代的金山活佛可謂典型,真是大智若愚。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我所說的無為大道,絕圣棄智,虛心無我,守中抱一等,都明白不過,放下便是,毫不費力,極易做到。 大道至簡,無非是無中生有,有還歸無,道機就在有無之間;大法至易,就是呼吸二字,誰都做得到。一呼一吸,則一生一滅;不呼不吸,則不生不滅;從鍛練呼吸入手,自“凡人之息以喉”,而達“真人之息以踵”,則步入長生久視之道矣。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可是天下人就是喜歡有作有為,老是在知見上下功夫,爭紅辯白。我教彼“茍能息心,立地成圣”;“守住自己的心,勝過一切法門”。彼等就是聽不進,因之莫能行。 “通天大道人難識,旁門小術(shù)易見功?!薄暗乐兌笾T遠,事在易而求諸難?!睍r人不務(wù)真常大道,反求糟粕緒余,其奈何哉!。 言有宗,事有君。 我所說的話皆宗無為之道,謙下不爭,息妄休心可矣。做任何事情皆無欲無我,順道而行,如此則事無不成。 老子說他講的道,都是有根有據(jù)的,是他近兩百年來親加艱苦修證而得,非道聽途說;更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所抄來的。 夫為無知,是以不我知。 然而一般人皆不了解無為之道的無知之知,當(dāng)然也就不了解我老頭子的苦心孤詣。 老子歷經(jīng)近兩百年修證所得的無知之知的大知,一般人的確難以理解。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了解我虛靈大道無知之知的人極希!看來只有前來問過道的孔丘是唯一知音: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比裟墚?dāng)下頓悟此無知之知,無為之道,便可立成圣人!其次,退一步講,真能效法我的無知之知的無為大道,至少也能成就貴人。 老子言,真正了解我虛靈大道的人士少之又少,踏著我的腳印行進不輟者更為希貴。 所以歷來得道的圣人,都外表平常,布衣麻鞋,道之“心寶”皆藏而不露。 得道圣人只好心藏真道,懷抱至寶,布衣草履,游戲人間,以待有緣,擇人而教。 詩 頌 1 通天大道甚易知,大道通天也易行。 天下莫知莫行者,有為磚塊障了門。 2 大道至簡大法易,奈何時人愛奇希。 被褐懷玉藏不露,如人飲水惟自知。 3 大道至簡大法易,河圖洛書一太極。 師傳雖一悟有別,絕頂風(fēng)光少人跡。 第七十一課 圣 人 不 病 題示:古云:“知”之一字,是眾妙之門,也是眾禍之門。圣人則悟無知——真知,則真知眾妙之門者,“是以不病”。 知之不知,上;不知知之,??; 世人之知,不過意識分別,有知之知,所見有限,膚淺短視;圣人無知之知,乃明鏡之智——明鏡空無,無識無知,然物來則知,了然明白。有此無知之知,而不吹噓自己,實屬高明;不知此高明之知而言知之,半灌水響叮當(dāng),此乃自生障礙之毛病也。 玄關(guān)竅開,先天之氣(炁)運行,陰陽無心而和,造化無意而成,一切自然而然。夙根清凈的真知之人,知此者為上;不知此者為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 唯有知道此強不知為已知,是一種不好的毛病之人,并決心改正之,就不會再犯這樣的毛病了。 元氣(炁)運行,進陽火,退陰符,自有其程限規(guī)則。道者深知,不明程限規(guī)則而想當(dāng)然地勉強運行,是會鉛傾汞飛而前功盡棄的。故而道者始終依序運行,所以不會出現(xiàn)差失。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無此強不知為己知的壞毛病,因為他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壞毛病,所以不會犯這樣的壞毛病。 道者對此深有體會,因為犯過這類錯誤,痛定思痛,就不會再犯這樣的差失! 詩 頌 1 圣人所以是圣人,心地光明道眼明, 看穿世俗毛病多,開出藥方皆有靈。 2 道者應(yīng)有自知明,細搜己過己毛病。 無骨為賤無慧貧,心地光明凡入圣。 3 知知知知非真知,病病病病卻真病, 一知半解作勝解,病入膏肓日日深。 第七十二課 自 知 自 愛 題示:圣人達到無知無我境界,沒有主觀成見,故能自知自愛而不自貴,具愛己愛人博大胸懷。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矣。 凡可畏者,皆謂之威;天威至大!人類要是天不怕地不怕,膽大妄為,那么大禍——天威即將臨頭。譬如按現(xiàn)代的科學(xué)技術(shù)口號“人定勝天”,及其模式發(fā)展下去,濫挖資源,破壞環(huán)境……天威不是已經(jīng)在懲罰我們了么! 養(yǎng)生也是這樣,不知根本理法首在培元補氣,益養(yǎng)性真。只圖膏粱厚味,嗜欲成性,且不計后果,乃置自己于死地矣。 身國神為君,氣為民。氣聚而成丹,丹成則金光四射,威風(fēng)凜凜。雖如此,繼續(xù)性光寂照,沐浴溫養(yǎng),丹育為嬰,嬰化為不朽陽神,更加威風(fēng)八面。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不要把寶貴的生命,僅僅限制在狹窄的肉身之中,還有更為廣闊的道鄉(xiāng)風(fēng)光等待我們?nèi)バ蕾p。更不要以當(dāng)下的世俗生活為滿足,更為美妙的道鄉(xiāng)精神生活在后面。 煉氣化神功成,身內(nèi)生身——陽神現(xiàn)形,必須移爐換鼎,行九年面壁之功,以脫殼飛升,煉虛合道,成為真人。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不以當(dāng)下的世俗生活為滿足,則更為寶貴的一靈真性遲早現(xiàn)前,而能長居吾身而不厭也。 生生不已之大道,不厭后天之化生,秉乾坤之象,按天地之?dāng)?shù),耀日月之明,同四時之生,從不間斷。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 獨有圣人明白,一靈真性至為珍貴這個道理,至于肉身之滋養(yǎng)則次之,不必看得太重, 圣人與陰陽同德,共五行運化,以彌綸天地之道,卻自甘默默無聞。 自愛不自貴。 雖然圣人也愛惜自己的身體,但不把自我身體看得太貴重——寶貴的是己之一靈真性 道者從來就是珍愛其道,不貴其身。夫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P> 故去彼取此。 故而圣人舍眾人世俗養(yǎng)生之俗見,取培育一靈真性之真見。 死其皮囊,留此道真,赤血化白液,紅心變虛靈,渾身放異香,口吐氣成云;俯首來時路,不枉此一生! 詩 頌 1 大功生自大德行,潛修大道在紅塵。 自知自愛不自貴,豁然明心見真靈。 2 消除習(xí)氣賴習(xí)氣,參見元神靠識神。 用好有為拐與棍,借假修真賢者行。 3 太平之世宜嚴(yán)刑,大夫尤要上刑庭, 上官下民皆畏威,強梁不敢肆橫行。 第七十三課 天 命 可 畏 題示:老子在本課講宇宙因果律,天命可畏,報應(yīng)昭然——“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故不可輕忽。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天命可畏,報應(yīng)昭然,不可輕忽。凡人作事,不顧利害,不計后果,勇到敢于作壞事,這種人遲早被殺;雖勇,但不敢做大的壞事者,且知錯能改,則會活下來。 身國的主宰有兩位,虛無中來的元神,和色身中出的識神;元神無形,識神有跡;識神活則元神死。 修道之勇,有勇于利欲熏心者,妄想堅固者,必三寶日耗,耗盡而終,元神殺而真元死矣。精進修道者,不敢違反天理,灰心滅智,常清常靜,則識神死而元神活矣。 此兩者,或利或害。 這兩種人誰做了好事,得好報,誰做了壞事,得惡報,絲毫不爽。 心死而神活,害中有利?;钌耥毸佬?,利中有害。日久功深,倘能一統(tǒng)江山,化害為利,乃至超越利害,則識神變妙用矣。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老天爺會對他們的為善與為惡記賬,以顯天道之無私。至于有些人竟然勇到敢于殺人放火,其中的緣故何在呢? 天者,我之靈智。修道過程,意動耗其真,心慮耗其精,息運耗其氣,內(nèi)觀耗其神,此皆勇于敢也,天靈之所惡也。何以如此? 是以圣人猶難之。 圣人也覺得難以理解。 勇于敢者,有作有為,易進而難成。勇于不敢者,無作無為,難進而易就。在修道實踐中有為、無為之分寸的具體把握,圣人亦小心謹慎。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 子曰:求生以害仁,雖生亦死;殺身以成仁,雖死亦生。天道所以然之妙如此,非世人所易知也。 爭贏斗狠,兩敗俱傷,逆天者亡也;不爭不斗,不失不敗,善勝者也;大道無言,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善應(yīng)者也; 自有為而無為,不動意,不起心,則神氣合一,自然而得矣。 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者也;了此道理,自然成竹在胸,足智多謀也。 自然而得,得來才真,真而且靈,靈而且神,神而且妙,妙而入道。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天道無私的功德,好像天網(wǎng)密布,萬事萬物網(wǎng)羅其中,看似稀疏,但是善惡報應(yīng),絲毫不爽,無一遺漏! 不少初心修道者,稍有所成就,便開宗立派,斂錢聚財……搞得烏煙瘴氣,乃至作奸犯科;這類人活著進監(jiān)獄,死了還要下地獄。盡管此類人也天天拜菩薩,日日敬神靈,但老天爺有眼,終歸難逃天道的懲罰! 詩 頌 1 道法自然自然行,不言不爭隨勢運。 功名利祿身外物,失不擾心得不慶。 2 有才性緩必大才,有勇氣和必大勇; 大才不言應(yīng)者眾,大勇善勝在善謀。 3 勇到敢于去殺人,人不殺之天殺之! 天網(wǎng)恢 題示:天道無私,賞罰分明。然嗜殺傷仁,終當(dāng)自傷。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侯王如不遵天道,動尚刑威,以死懼民;民則走投無路,也就不怕死了。如此則為什么還要用死去恐嚇?biāo)麄兡兀?/P> 莊子曰:“通天下皆一氣耳?!比嘶钜豢跉猓馐遣簧粶绲?,或曰生滅自在的——天地有壞氣不壞。修道有成者,率皆死而不亡——肉體滅亡,性真長存,何懼之有!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如果使人民經(jīng)常處于不情愿死的環(huán)境中,凡有奇詭之行者,可以捉來殺了,以警來者,看誰還敢再作奸犯科? 奇者陽也,偶者陰也,陰陽合一而成道也。如果妄心累動,亂我至道,陰陽分離,各行其是,身國危殆,吾將執(zhí)妄心而誅殺之;看我敢不敢? 常有司殺者殺。 侯王操生殺之權(quán),代天威以保民,有惡貫滿盈者,必殺之。 此時此刻,識神可以派上用場,誅殺妄心——自己教育自己! 夫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斫。 侯王代天威以行殺,殺該殺之人,就像是伐木者代大工匠砍伐樹木一樣。 大匠元神真心,應(yīng)該出面誅滅妄心;但他是個稀里糊涂的懶家伙,只好由識神取而代之。 夫代大匠斫,稀有不傷其手矣。 代大工匠砍伐樹木的人,很少有不傷其手者——嗜殺傷仁害慈。 識神的后天小聰明智慧有限,代元神行事,時常有過之與不及之處,難免出現(xiàn)傷害情況。 詩 頌 1 官逼民反民必反,民不畏死有何懼! 殷紂肆虐秦皇暴,釀就苦酒自飲之。 2 圣人百姓心為心,愛心慈心又悲心。 天生天殺天之理,心正不怕夜敲門。 第七十五課 民 之 難 治 題示:老子上一課講民不畏死之因,本課則講民致饑餓原由。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古云:民以食為天!今天人民之所以忍饑挨餓,是由于上頭各種苛捐雜稅太多;交了苛捐雜稅所剩無幾,所以才挨餓。 閉五官之門,固神室之真,以惜氣保身。反之則五官大開,以食味保身,味多耗氣,反受其害。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人民之所以難于治理,是由于上頭的強取豪奪,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氣機逆亂,以有為法調(diào)理,往往愈調(diào)愈亂。不如口不貪味,一心內(nèi)照,無思無欲,則氣行有序,饑從何來?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人民之所以看輕死亡,都是上頭只重視自己的生存,倒行逆施,致人民于水火之中,以致生不如死,死又何妨。 身國神君過于愛惜自己,未饑先思膏粱厚味,未寒先思衣著華麗……無所不至,殊不知反害其生。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只有真懂超越生死之道的善養(yǎng)生者,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心平則氣和,氣和則體康,才是最寶貴的養(yǎng)生法門。 茍能心神內(nèi)固,外絕貪求,一心向道,道存己存,是真善于貴生者也。 詩 頌 1 王侯百姓食為命,淡泊無欲民自正。 雞鴨魚肉下食品,須知一靈在真性。 2 官逼民反民必反,草莽英雄出其間, 演出歷史新篇章,時見新天換舊天。 3 老子關(guān)心國與君,侯王得一天下貞。 甘食美服樂其俗,上下一氣一條心。 4 食肉者鄙食氣清,夫子也念辟谷經(jīng)! 無論百姓與王侯,糕糧厚味腐蟲生。 第七十六課 弱 生 強 死 題示:本課繼續(xù)講柔弱勝剛強的老子之道。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人生下來是柔弱的,死時就變得堅硬起來。 人與萬物共得天地之氣。人之得氣也厚,聚則和融,散則骨立;物之得氣也薄,生則易折,死則朽敝。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萬物草木初生時很柔脆,死時就變得枯黃。 人亦天地中一物,物有長久者,速朽者;人亦如斯。生而為人,養(yǎng)而成形,得道以成仙,失道則為鬼,皆在于神氣和融與不和融之間,全賴己之修為。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所以看似堅強的,就是要走向死亡的;看似柔弱的,就是在生長著的。 人秉天地之靈秀,得四時之和氣,感父母之精髓,皆一派中和柔融之氣,外則能保身,內(nèi)則能養(yǎng)神,宜寶貴之。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栱。 以致兵強的打敗仗;木強的易折斷。 氣性中和,和柔而聚或剽悍而行,皆視人之心意而定。恃強好勇,氣烈勢猛,奔突外泄,速死之道。無欲無為,氣行天然,善自混元,與道共久。死生二路,在人之和柔與剽悍之中,其柄在我,不在天矣。 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強大的走下坡路,柔弱的往上長,這些現(xiàn)象要仔細地想一想。 迷于心者,謂之堅;亂于性者,謂之強;不和于中者,謂之死。道理明矣。 詩 頌 1 人生柔弱死堅強,草木柔脆死枯黃。 爭強好勝死之徒,山中松柏迎風(fēng)揚。 2 含德之厚學(xué)赤子,不知牝牡精之至, 筋強骨健柔且和,返老還童遂初志。 3 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fēng)花遭殃。 巖松不羨棟梁材,安居山崖獨自芳。 第七十七課 天 道 人 道 題示:老子在本課講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惟有道者能實行之。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天道之妙,施而不受,是不是像張弓射箭呢?只管射出去,不管其回來與否。 天不言而自高,不稱名而自尊,不吹噓而自大。天道之行也,不偏不倚,不棄有,不離無,既尊性,又愛命,始終行于中道。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其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太高了就放低一點,太低了就舉高一點;有多余的就拿點出來,不足的就補給一點。 行于中道并不難,不過是損有余而補不足而已。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這就是天之公道流行之理,把有多余的拿出來,補給不足者。 人道若如之,即合天道——中和之道。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余。 人之私道就不是這樣,乃受而不施,反而要本來就食不果腹的老百姓們,拿出來奉給那些吃得腦滿腸肥的侯王們享用。 無奈世風(fēng)日下,不中不和,逆天道而行,則人道殆也——天道亦殆矣。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 誰愿意把有余的拿出來,奉給天下貧窮的人們呢?唯有視身外之物如浮云的真修大道之人。 修真證道者,始終行于中和之道,開發(fā)己之潛能,同時回饋宇宙。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所以圣人法天制用,做了好事并不自恃,大功告成也不自居,更不愿意名聲外揚。 得道者,不言道,古之得道者的一貫風(fēng)格。寧愿被褐懷玉,衣錦夜行。 詩 頌 1 天之大道在均衡,截長補短大道臨。 獨樂不如眾人樂,大家攜手桃源行。 2 天道忌盈盈則虧,地道喜盈盈有余, 人道執(zhí)中中正道,行于中道勿留跡。 3 有求皆苦昔日苦,無欲則剛此時剛。 悠悠往事付一笑,一輪明月照紗窗。 第七十八課 正 言 若 反 題示:老子本課進一步講述柔弱勝剛強之道,凡實行者能為天下王。 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天下最柔弱之物,沒有超過水者;即使用柔弱之水去攻擊最堅強之物,沒有比它更能取勝;常言水滴石穿,就是例子,其它任何東西都不能加以取代。 柔弱之道,易知而難行。柔弱勝剛強,天下皆知此理,而力行者實稀。能體水之柔,以柔以和修身,以和以中修道,方有所得。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柔能克剛,弱能勝強,天下人都知道,但都做不到;因為都想當(dāng)強者。 水者,猶如人之性也,柔弱而寧靜。雖萬情萬欲,千心千意,惟柔靜之性能治之。然人莫能知,莫能行,不亦悲乎! 是以圣人言:“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 圣人說過:“能承受國恥,敢挑重擔(dān),就堪當(dāng)國主; 社稷者我之身,天下者我之神。性柔心和,心和氣固,氣固道存,身國安泰。 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 在天災(zāi)大難面前,毫不畏懼,救民于水火之中,就可當(dāng)天下之王?!?/P> 侯王與百姓的關(guān)系,就像水和魚的關(guān)系,性和命的關(guān)系。水靜則魚潛,性定則命伏,何水無魚?水聚則魚藏,性存則命固,何性離命?如此類推,身國安泰之理畢矣。 正言若反。 嚴(yán)正之言,逆耳之言,治國則國寧,治身則身康。 詩 頌 1 水雖至柔亦至剛,排山倒海錢唐浪。 水滴花崗石也穿,道人以水為榜樣。 2 水雖屬軟又屬硬,載舟覆舟水之能; 水懷大志兼大善,水道行即大道行。
題示:老子在本課講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 怨生于恩,恩生于怨;借債還錢,再借不難。怨之成也,常由責(zé)人不責(zé)己,相責(zé)而怨生。和解了大怨,總想得到回報,回報不如意,必然又生余怨——新怨,這樣的心態(tài),怎么可以為善??? 《記》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與人相處,和人矛盾,無須記仇憶恨,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修真證道之良好的內(nèi)、外環(huán)境,方宜修道。 佛家格言:“嗔是無名火,能燒功德林?!?/P> 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 所以圣人施恩,從不要求回報,如執(zhí)左契,似有若無,并不為難于借貸之人。 道在內(nèi)而不在外,修在己而不在人。修真之道,惟善為寶。為善之道,自治為先。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有德之人,握有契約,但不催??;少德者就要索取不止。 有德之圣人修道,如執(zhí)左契,責(zé)己不責(zé)于人。迥不同于無德者也,責(zé)人而不責(zé)己。 天道無私,常與善人。 有德者貸而不取,以人道看似乎失去了利益,大公無私的老天爺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它不會讓善人吃虧,行善者遲早會得到加倍的回報;這一點一般人難以相信。 有德者內(nèi)秉中和,外安磐石,不偏不倚,無愛無親,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故無和之大怨,而無有余怨,可以為善,而同天之無親疏矣。 詩 頌 1 天道無親與善人,責(zé)己責(zé)親勿責(zé)人; 責(zé)人常生怨與恨,不是仙佛道上人。 2 本來無理莫橫行,即使有理亦饒人。 茍能和得鄰里好,要得仁時即得仁。 第八十課 小 國 古 道 題示:本課老子描述了他的理想之國。孫享林老人言,他在深深的定境中,晉見了老子;老子說記錄者漏掉了最后的“爭斗”二字——“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爭斗?!?/P>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多時有一百余國,國家都小,百姓不多,宜于推行無為之治——老子希望有這樣一塊試驗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種器具、設(shè)施都有,只是不經(jīng)常使用,以免欲念機心叢生。 小國者,身國的國中之國,黃庭土釜,寡民居之——混沌之氣(炁)。功夫至此,雖有眾多有為法門,已無用處。 虛里能見小國,神靜而知寡民,此至道之微妙也。或曰靜極小國見,虛極先天起,那時方知先天大國——玄關(guān)大竅,光照十方。 使人民重視生命,安居樂業(y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沒有人愿意遠走他鄉(xiāng)。 此時正宜抱一守中,沐浴溫養(yǎng),切勿起心動意,以防神識外馳。 雖有舟車,無所乘之; 河道縱橫,雖有船有車,卻沒有人去乘坐——一切具足,無須外出。 沐浴溫養(yǎng)功夫不足,元氣尚未氤氳,切勿急著進行河車搬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雖然有盔甲兵器,沒必要拿來陳列——無用武之地。 上、下鵲橋皆系危險之地,一般準(zhǔn)備有相應(yīng)的輔助工具,能安全過度時可以不用。 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如此的和平景象,人民好像又回到過去結(jié)繩記事,無爭無斗的太古時期。 一團太和混元之氣,氤氳回旋,自然而然,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非上古時期的茹毛飲血,而是有好的食品享用,有美麗的好衣服穿,都有舒適的居室,滿意的職業(y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元始共產(chǎn)主義社會乎! 此時就能體味到小國寡民,混元之氣(炁)的其味之甘,其服之美,其居之安,其俗之樂。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爭斗。 鄰國居民經(jīng)常相互看望,自由探親訪友,國境一片寧靜,雞叫狗吠都能聽見, 人民直至老死,從不相互爭贏斗狠。 鄰國者,我之形也,相望而化為虛靈之境,相聞而化為太清之地,安于深深大定之中,復(fù)歸于無始之先,與道合真矣。 詩 頌 1 小國寡民大道行,道風(fēng)吹拂德雨淋。 舟車軍隊閑不用,便是桃花源里人。 2 桃花源里度青春,春宵一刻值千金, 春夢醒來人未醒,老子美夢夢成真! 3 知足常樂道者樂,簡事息緣大閑人, 渴飲清泉饑食氣,何來戰(zhàn)爭風(fēng)與云? 4 甘其食兮美其服,安其居兮樂其俗, 雞犬之聲常相聞,老死不相爭榮辱。 第八十一課 信 言 不 美 題示:本課老子講述了他的立言之旨,弘道之宗;強調(diào):“天之大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P> 信言不美, 道本無言,非言不顯;言有不達,道無以明。然道之妙處,語言無功。勉強言之,僅得道跡。今曰信言,乃老子修道、體道、悟道、證道、了道、傳道、弘道的真實之言,可信之言——由衷之言矣!說給一般人聽了,可能是不夠美麗動聽的。 美言不信。 華美好聽的話,有可能是不實在的,即是不可以輕信的。 善者不辯, 世道衰微,人心不古,學(xué)者不達無言之言的道旨,各擅專門之業(yè),以辯博為宗,自以為善,實離道日遠;真善于修真悟道者,深知無言之言,不辯之辯,乃可深入道境。 辯者不善。 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夸夸其談的所謂善辯者,大多是實際道境較為膚淺者。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知在胸者,常說自己是有限公司;萬事通者,必缺乏真知灼見。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 圣人與道合真;大道體虛,運而不積,用而無窮,可以慷慨給與別人;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愈出愈有。 既以與人,己愈多。 既然給了別人,教學(xué)相長,反饋回來,越回越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系無言之圣人,圣人是能言之天,雖利盡萬物而不傷道體。 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圣人法天行道,為物作則,不與物競,不與人爭,游戲人間,有緣則應(yīng),從流飄行;年年過年年年過,處處無家處處家,樂天而知命。 詩 頌 1 信言不美少人聽,美言不信有知音。 與人越多己越多,圣人行即天道行。 2 有真有信真善美,美言不信只動聽, 謊言騙人亦騙己,妄言引來禍喪身! 3 “讀書千遍義自通”,老子道經(jīng)不管用! 若于字面覓道理,不如閉目學(xué)癡聾。 4 通天大道人難識,旁門小術(shù)易見功。 宗師何必懼天譴,廣開道門刮道風(fēng)。 5 佛家心印拈花笑,道家正傳金丹道, 性命重建人天一,單傳直指同竅要。 6 氣功熱又丹道熱,于今外熱甚內(nèi)熱。 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還是墻內(nèi)花奇絕! 7 兩萬年前畫八卦,七千年已傳仙經(jīng); 仙經(jīng)八卦系一氣,廿一世紀(jì)放光明! 8 物欲橫流沒遮攔,烏煙瘴氣氣熏天。 恭迎佛祖救末法,再請老子回函關(guān)! 9 道在人中不知道,端著金碗把飯討。 再不覓師問正傳,只此一生白過了! 尾 聲 經(jīng)已講完愿已了,有無相生沒玄妙。 牛鞭一甩說再見,關(guān)外去傳德和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