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guān)注我們! 讀博士,不是一件很輕松的工作。以下是崔志輝 給留言,個人感覺非常好?!安┦?,讀的是自己的一點想法,讀的是幾分好奇,讀的是二兩苦澀,讀的是家人多重期待,讀的是兒時的一個傳聞”。 不可否認,每一個人在讀博士之前都是有一個美好的憧憬的。在博士期間,要參與重大課題,要發(fā)表多少論文,要獲得多少個專利,要獲得多少個獎勵,畢業(yè)后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然而,進入博士課程后,就會發(fā)生很多不一樣的事情。 半年完不成一個實驗,一年寫不出一篇論文,兩年也不知道如何去申請發(fā)明專利。有時候,看到好幾萬的獎學金名額都被別人拿走了,心里對自己成績不夠而窩火。的確,讀博士不容易,讀好博士更不容易。 雖然我博士論文沒有能夠獲得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但是,也曾經(jīng)為之奮斗過,而且也獲得了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加上這些年我也一直在反思讀博士過程的優(yōu)缺點。因此,如果只是希望能夠獲得校級優(yōu)秀博士論文的話,我還是可以交流一點點經(jīng)驗。
1.多找導師交流。我不知道現(xiàn)在國內(nèi)研究生平均多久找一次導師,介紹自己的工作進展。但肯定有一部分人,半年也不和自己導師交流一次,或許自己忙,或許導師忙。 在澳洲,我們組的博士生是每一個禮拜都要向?qū)熯M行匯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上一個禮拜做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樣的結(jié)果,下一個禮拜計劃做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導師并不一定真的能夠幫助你解決一些課題上的實際問題,但是,他能夠很好地督促自己每一個禮拜都做一點點東西,思考下一個禮拜要做一點什么東西,即使只是在看文獻。 現(xiàn)在的研究生導師,大都比較忙。如果只是一般性的自己就能夠解決的問題,他們肯定沒有太多興趣。相反,如果你能夠想到一些好的討論點,與他們進行交流或者請教,導師一定會對你刮目相看。 2.文獻必須天天讀。很多人現(xiàn)在都埋怨導師根本不看論文,他們沒有指導自己太多的創(chuàng)新點。這是很現(xiàn)實的一個問題,對于研究生,導師通常都只給予一個“模糊”的方向,提供一定的實驗經(jīng)費,對設計的研究方案進行把關(guān)。 至于研究問題的細節(jié),他們可能一點也不知道。很多人或許會認為這樣的導師不合格,其實不然。天下沒有一位導師對現(xiàn)在研究的問題都懂,如果他都已經(jīng)懂了,就根本用不著你去研究。解決這方面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停地看文獻。 不只是博士一年級的時候要認真看文獻,博二博三照樣天天看文獻。我現(xiàn)在也是基本上每一天都會看幾篇文獻。一方面及時補充自己的知識點,另一方面,了解一些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當然,看完文獻之后,有必要對這些文獻進行一定的整理,這些對今后寫論文大有幫助。 很多人天天對自己博士課題的主要研究問題和創(chuàng)新點感到發(fā)愁,咨詢導師,也只是一些模棱兩可的答復或者鼓勵性話語,其實不知,創(chuàng)新點就在于文獻之中。 創(chuàng)新模式有很多種:用他人之方法研究自己的問題;用自己的方法找到應用的領(lǐng)域或者具體問題;通過學習別人的方法,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點。 3.多掌握一些實驗設備操作。我讀博士的時候,一直都認為想法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好的想法,找?guī)熜值芎凸こ碳夹g(shù)人員幫助就能夠?qū)崿F(xiàn)。而我也是這樣度過了自己的博士生涯。基本上知道做什么事情需要找什么設備,什么設備能夠?qū)崿F(xiàn)那些結(jié)果。 然而,在澳大利亞的兩年多生活,讓我突然間意識到自己的缺失。很多基本的設備操作都需要從頭學起,而很多設備由于排隊時間較長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拖,而最終予以放棄。 因為,這里的所有實驗設備都是學生自己操作,而老師只是負責培訓。而和國內(nèi)不一樣的是,這里也有很多學生,但是我沒有能力要求他們幫助做很多實驗。當然,小批量問題不大。 也因此,在讀研究生期間,千萬要在設備方面下功夫。只有自己懂得了大量設備的操作,才可能從一個實驗“榨取”最多的“成果”。而且老祖宗有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可以晚上12點才回家,但沒有道理要求同學老師也和自己一樣晚上12點回家吧。 4.盡可能地幫助他人。很多人把“樂于助人”看做是一種品德。我覺得樂于助人應該是一種人性或者一種本能。然而,現(xiàn)在社會環(huán)境的競爭壓力逐漸增加,這讓很多人不愿意去幫助他人,即使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 就我自己而言,有時候也會這樣,幫助幾次就失去了耐心。但是,這么多年來,我總結(jié)的最為深刻的事情,還是要盡可能地去幫助別人。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就會需要他人的幫助。 這兩年在臥龍崗大學做研究,自己善于做模擬工作。而現(xiàn)在的科研,已經(jīng)不能再只是簡單的模擬一個事物的過程,也需要大量的實驗驗證。 而工程學科做實驗研究和物理、化學、生物、數(shù)學學科完全不一樣,一個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去實現(xiàn)。也因此,每走一步,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所以,在學期間盡可能地多幫助他人,這樣他人才會愿意與你合作,給你幫助。 5.不要怕吃苦。做科研,很多人認為最大的需要是坐的住。其實,還有一條,要有吃苦的精神。我在清華大學做博士后期間,去哈爾濱電機廠做現(xiàn)場測試。每一次測試的時間需要將近20小時。同時鑄造車間,將近晚上12點的時候,現(xiàn)在會進行澆鑄,那PM不知道是多高了。即使如此,為了實驗數(shù)據(jù),必須堅持。 在澳洲也是一樣,我有很多實驗需要到新南威爾士大學去完成,每天早晨5點起床趕火車,晚上8點坐火車回家。而且,每一次實驗都是連著三天,我必須喝紅牛才能夠維持體力。我們學校環(huán)境學科有一個副教授,比我大2歲,現(xiàn)在的組已經(jīng)有20多人的團隊了。聽說,他經(jīng)常晚上兩點多給學生發(fā)郵件,安排他們第二天的事情。 做科研沒有不吃苦的,不要認為自己的導師沒有自己“苦”,他們都經(jīng)歷了你的成長過程。想起一句經(jīng)典的話,舍不得今日吃苦,就少不了明日吃苦。 6.有大局規(guī)劃。有一句俗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與其說讀博士,不如說謀博士。首先要了解博士課題領(lǐng)域的大環(huán)境。如果所做的課題與工作符合行業(yè)長久發(fā)展趨勢,毫不猶豫,堅定地做下去。相反,如果所做的課題與工作,在別的學校10年前就已經(jīng)完成,并且已經(jīng)實現(xiàn)工業(yè)化應用了,那么這樣的課題只適合做導師的橫向課題,而不宜做自己的博士論文。 如果一定要在此堅持,雖然可能能夠幫助先人完善他們的工作,但是,很難找到好的大的突破口。即使最后也達到了學校博士畢業(yè)要求,拿到了博士學位,在找工作、謀科研崗位也是非常困難的。第二,要謀劃博士年度計劃。 在博士開學一年后,大家都會有一個開題,其中都有年度計劃。然而,里面很多人都是沒有思考就瞎編了一個進度,最終的結(jié)局就是延期畢業(yè)。第三,要及早謀劃博士學位論文。 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在博士畢業(yè)前兩年就寫完了,然后,就是不停地修改。因為,每擱置一個月,都能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問題。而我身邊,有很多博士生,都認為博士論文也就是一個月能寫完的東西,最后,沒有辦法,還是一個接一個延期了。 攻讀博士也就三四年的時光,像這樣的黃金年齡都不能好好地謀劃,何以謀劃自己光輝一生? 在這里似乎我還有很多條建議,如在學期間,一定要多和師兄師姐交流,有時候,他們比你導師教會你的可能更多。還有,做完實驗與分析,盡可能地把結(jié)果及時整理出來,這些年我一直在寫東西,似乎那些年起草的論文,雖然水平不是很高,但是都找到地方發(fā)表了。 最后一條,博士生年齡都不小了,別只顧著學習,把對象找好也很重要,我就曾單身了30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