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個人在一起走路或工作生活,必然會有學習的地方;取長補短虛心學習,對照自己不足的地方進行改正,培養(yǎng)自覺修行的好學精神。 《周易. 地山謙》:地上有山謂之謙,胸懷若谷謂之虛。謙虛禮讓,步步高升;謙謙君子,利涉大川;謙讓為懷,增益缺乏;尊人自卑,萬事可達;功高不可以自居,名高不可以自譽,位高不可以自傲,謙虛會使人安康。 《論語.為政》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弊诱f仲由啊,教給你怎樣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能裝懂,不明白不能裝明白,這就是大智慧。越是學識淵博,越要虛懷若谷。要用老實誠懇而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文化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偽馬虎和驕傲,要養(yǎng)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作風,溫良恭儉讓的處事品德,避免魯莽虛榮自傲風氣的污染。 《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自滿自大會招來傷害損失,謙讓虛心能得到很多好處,這就是自然規(guī)律真正的大道理。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誠服之也。故曰:滿招損,謙受益?!倍苏龖B(tài)度,正確認識,不斷充實完善自己,不能一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也不能整日自哀自嘆自愧不如別人。驕傲就像一條咀嚼美好心靈的惡魔,一旦被其沖昏頭腦,就會一敗涂地,后果不堪設想。 《論語.公冶長第一十五》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泵舳脤W,不恥下問,是胸懷若谷謙虛向?qū)W的優(yōu)良表現(xiàn)。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音律,齊恒公曾向管仲請教治國方略。活到老學到老,樂于向?qū)W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謙遜待人謙虛學習的品德表現(xiàn),古今中外名家逸士不乏其人,尤其是古圣賢故事多多數(shù)不勝數(shù)。 “唐五代詩僧齊已,寫過一首題為《早梅》的詩,其中有兩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詩人鄭谷讀后提意見說,‘數(shù)枝’就不算‘早’了,不如改為‘一枝’。齊已覺得言之有理,當即拜他為‘一字師’。后來很多人也都認為‘數(shù)’改為‘一’好,但郭沫若先生卻認為,齊已寫早梅用的是白描手法,不加渲染烘托,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數(shù)枝’沒什么不好,改固可不改亦未嘗不可?!粋€推敲語言,一個尊重事實,都能夠言之成理?!币粋€瓶子分八面,各站角度不同,時代觀念不同,其看法就可能有所不同。 “元代詩人薩天錫有兩句詩:‘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芏嗳硕假澴u有加,唯有一個不知名的老者含笑搖頭。薩天錫求教,老者說:‘此聯(lián)雖好,只是聞、聽二字意思重復,‘聞’宜改為‘看’。并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的名句。薩天錫即俯身叩首拜為‘一字師’?!劇臑椤础?,不但為了避復,而且‘看’比‘聞’更直觀,因而更能表現(xiàn)‘厭’的情緒,妙!” “宋人肖楚才在溧陽主持事務時,有個叫張乖崖的官員請他吃飯。他看到張的案上放著剛寫完的一首詩,其中有‘獨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閑殺老尚書’兩句,略作沉吟,就提筆把‘恨’改為‘幸’。問之,則曰:‘你現(xiàn)在功高位顯,奸人蠢蠢欲動而未曾動,今天下統(tǒng)一,太平無事,你應該感到萬幸才對,為何獨恨太平無事?有悖情理?。 瘡?/span>茅塞頓開,拜肖為‘一字師’?!蕖臑椤摇?,完全從實際出發(fā)。古人使用語言先要煉‘意’,而后再煉‘字’;意切,字才可能準。離開外部語境和內(nèi)部語境,孤立地‘煉字’是下策?!?/span> “清代名醫(yī)葉天士以虛心好學著稱,關于他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故事很多。為了學到知識,曾煞費苦心改名換姓,喬裝打扮成窮人模樣拜老僧學藝,學成后方才披露姓名。他的字號也表現(xiàn)了他的醫(yī)學志向。在葉天土同時代,蘇州有位樂工,技藝超群。為謀生,他進京賣藝,掙到不少錢?;靥K州后,見許多貧困人家無衣無食,他慷慨解囊,在一個叫‘虎丘山’的地方建造了一所‘普濟院’,專門接濟貧苦百姓,他的名聲很快傳遍鄉(xiāng)里。 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玄燁聽到此事,親筆寫下‘香巖普濟’的匾額,頒發(fā)到普濟院。葉天土以‘香巖’二字為號,表明他志在學習這位藝人樂于助人的精神。盡管葉天士名氣很大,但他從不矜夸,十分謙遜。在治病中,常請別的內(nèi)行醫(yī)生幫忙,碰上自己治不好的病,也不逞強,樂于傾聽同道的意見。” 《李生論善學者》: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悅,說:“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悅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善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 過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從之,冀聞道也。余一言去未盡,而君變色以去,給予拒人千里之外,豈善學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座右,以昭炯戒。” 王生好學,卻沒有方法,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于學習,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于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一無所得’,學習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憑什么說你善于學習呢?”王生聽了很惱火,不對李生的話做任何應答,轉(zhuǎn)身就跑了。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于學習的人不把向人請教地位比自己低的問題當成恥辱,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希望聽到真理??!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開,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難道是善于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tài)度)嗎?學習最忌諱的事,沒有超過滿足于自己所學的知識的,你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這才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現(xiàn)在才知道你說得對。請允許我把你的話當座右銘,用作醒目的警戒?!?/span>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家長是監(jiān)督人,老師是引路人,學生是走路人。走路要看清目標,長遠走下去要靠自己的努力。家長監(jiān)督孩子到成年,老師指引學生一生路,盡心盡責盡本分,輔助孩子學生走上忠誠孝敬陽光路。
百善孝為先,盡在點滴間;祖母開口笑,夫妻盡歡顏。 百善孝為先,傳承五千年;子孫繞膝前,三代好團圓。 春秋時期有個孩子叫孫元覺,聰明伶俐且孝順,可他的父親卻愚昧不孝敬。一天他父親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裝進筐里,要送到深山老林里扔掉。小元覺拉著父親跪地哭求,父親不理不采。小元覺突然靈機一動哀求說:“既然父親執(zhí)意要把祖父扔掉,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备赣H問他什么要求,小元覺說:“帶我一起去,我要把籮筐帶回來。”父親疑惑不解:“還要那個破籮筐干嘛?”小元覺說:“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親一聽大吃一驚脫口而出:“你這個逆子,怎么能這么不孝!”小元覺回答說:“父親怎樣教育兒子,兒子就會怎樣做?!备赣H幡然醒悟,趕緊把老人抱回家中孝敬贍養(yǎng)。 明朝有個叫楊甫的人,一心想要修行得到正果。他辭別母親要到四川去拜訪一位很有名的禪宗祖師──無際大師。半路上楊甫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問他要到哪里去?楊甫說:“我要去拜訪無際大師。”老和尚說:“你要去拜訪無際大師?那還不如去見活佛呀!”楊甫說:“見活佛?佛在哪里呢?”和尚說:“你只要向東方往回走,到時候會看見一個披著破棉被倒穿拖鞋的老人家,就是見到活佛了?!睏罡β犃撕蜕械脑?,于是就急忙往回走。 正在半夜的時候,走到了自家的門口,上前敲門:“開門哪!我回來啦!”母親在屋里一聽是兒子回來了,高興得不得了,來不及穿衣著襪,隨手抓起破棉被披在身上,急忙中連鞋子穿反了都不知道。楊甫見狀驚愕不已,半天沒回過神來?!芭泼薇坏勾┩闲睦先思摇罘稹本谷皇亲约旱哪赣H。即刻醒悟到修行應從孝道開始,感悟到家里的爹娘才是活佛!從此以后,他事事孝順父母,處處關心父母,注釋了幾萬字的《孝經(jīng)》。 黃庭堅二十三歲考上了進士,很快晉升為太史。雖然他貴為太史,但是他奉養(yǎng)母親非常盡孝,對母親的生活仍照顧得體貼入微。母親生病多年,黃庭堅日夜守護在身邊,喂湯喂藥、端屎端尿,衣不解帶。因母親愛干凈,黃庭堅每日里親自為母親洗涮便桶,不敢有絲毫懈怠,始終如一以安母心。母親的大事小情從不用家里的奴婢來做,認為這是為人子女應該盡的本分。蘇東坡贊嘆黃庭堅:獨立萬物之表,巍立于文壇,萬世不滅奇光。要想成為一個有出息受人尊重的人,確實應該從真正孝順父母開始。做做樣子不難,孝順幾天不難,難的是久遠,是真正能做到言行內(nèi)心表里如一,才是最值得子孫敬佩。
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他從小懂事孝順父母,以其孝行而著稱鄉(xiāng)里??鬃訉ⅰ靶⒌馈钡膶W問傳述給他,在《孝經(jīng)》中,孔子與曾子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把孝道表露開解無遺。孔子囑托曾子一定要把孝道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可見曾子的孝心孝行非同一般。 有一次,曾子到山里頭去砍柴,只有母親在家。突然來了客人,母親一時不知所措,惟恐因待客不周而失禮。情急之下她用力咬破了自己的指頭,希望曾子在山里能有所感應。果然孝道感應,母子血脈連心。曾子突然感覺一陣心痛,馬上想到了母親,于是趕緊背著木柴趕回家中。 有一次曾參與父親一同在瓜地里勞作,曾參稍不留神斬斷了瓜苗的根,父親看到曾參做事不認真不知愛惜禾苗,便舉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參的背部打去。曾參見父親因自己做錯事而生氣,心里很慚愧,不躲不閃不逃避,跪在地上受責罰。不知身體承受不住暈倒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很久才慢慢蘇醒過來。為了讓父親安心他歡歡喜喜地爬了起來,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親面前行禮說道:“父親大人,剛才孩兒犯了錯,讓父親費了很大的力氣來教訓我,您的身體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吧?”父親見曾參沒有什么大礙放寬了心。曾參退回到房間,拿出琴開始高聲彈唱起來,他希望歡樂的音樂與歌聲能傳到父親的耳中,讓父親更加確認自己的身體無恙可以安心。 聽到這件事的人都很敬佩曾參對父親的孝順,可孔子很不高興,對門下的弟子們說:“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來?!钡茏觽冇行┢婀?。曾參知道后,內(nèi)心很是惶恐不安,老師如此生氣,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細檢點反省,卻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于是,就請其他同學去向老師請教。 孔子向前來請教的弟子說:“舜在侍奉他的父親瞽瞍(ɡǔsǒu)時非常盡心,每當瞽瞍需要舜時,舜都能及時地侍奉在側(cè);但當瞽瞍要殺他的時候,卻沒有一次能找到他。如果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著受罰;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時,就應該先避開。這樣,瞽瞍就沒有犯下為父不慈的罪過,既保全了父親的名聲,舜也極盡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參侍奉他的父親,卻不知愛惜自己的身體,輕棄生命直接去承受父親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親于不義么?哪有比這更不孝的呢?”弟子們恍然大悟。曾參感嘆地說:“我真是犯了大錯呀!”于是就很誠懇地向孔夫子拜謝并悔過。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從前有個孩子頑皮叛逆很不孝敬爹娘,爹娘只好找孩子的舅舅求助。舅舅是個放羊倌,雖然沒有文化,但對子女的教育卻很有方法。“把外甥交給我吧,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成為孝順聽話的好孩子?!钡诙斓锇押⒆铀偷搅司司思?。娘親舅大,孩子也確實有點怕舅舅。舅舅既不罵也不打,也不提打爹罵娘的事兒,只把趕羊的鞭交給了他。 烈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鳥兒藏進樹蔭里,山坡不見小羊羔。舅舅把外甥帶到大樹下喝水乘涼,有幾只小烏鴉嘰嘰喳喳飛來飛去。外甥問舅舅:“小烏鴉不怕熱嗎?它們不停地飛來飛去忙什么呢?” 舅舅抬頭看了看,指著樹上說:“窩里有只飛不動的老烏鴉,正仰著頭張著嘴,等待著小烏鴉們給她喂食,要是沒有這些懂事的小烏鴉喂食給她會餓死的,這就叫做‘烏鴉反哺’啊?!蓖馍犃四蛔髀暤皖^沉思。 有一天舅舅在羊圈里清理糞便,外甥看見小羊羔都是跪著吃奶,感到非常奇怪,問舅舅說:“小羊羔為什么都是跪著吃奶?” 舅舅放下手中的活計,坐在一塊石頭上,耐心地講述起羊羔跪乳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只羊媽媽生了一只小羊,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他依偎在身邊,小羊睡得又暖和又安穩(wěn)。白天吃草,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地教給他生存方法。遇到危險,羊媽媽總是用頭抵抗保護他。 一次羊媽媽喂小羊吃奶,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多了,營養(yǎng)都讓小羊咂了去。你看我,從來不管孩子們的吃喝,全由他們自己去尋找。”羊媽媽很討厭母雞的話,不客氣地說:“就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抹脖子的罪過?!毙⊙蛘f:“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么才能報答您的養(yǎng)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不要什么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毙⊙蚵牶蟆皳渫ā币宦暪虻乖诘?,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以后,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知道是媽媽用奶水把他喂大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外甥豁然大悟,羞愧滿面。從此痛改前非孝敬父母,成為一段佳話。
父母孝敬祖上,子女孝順爹娘;父母尊重師長,子女恪守規(guī)章。 父母蠻橫無道,子女打爹罵娘;父母欺師滅祖,子女敗壞朝綱。 尊師重道孝敬父母,是檢驗品德的基本標尺,是衡量品質(zhì)的重要標準。 高尚品德優(yōu)良品質(zhì),是社會文明的基本要素,是人類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高尚品德源于寬容,寬容親愛才能一團和氣,一團和氣才能快樂幸福。 優(yōu)良品質(zhì)源于謙遜,謙遜友愛才能和平相處,和平相處才能事業(yè)興盛。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比说街型砟攴侥芷穱L出其中之滋味、感受到其中之艱辛、體驗出其中之苦楚、理解透其中之深意、感悟到其中之理念。嬰兒呱呱墜地,疼愛已經(jīng)開始;嬰兒跪倒爬起,孝敬已在其中;嬰兒嘰喳學舌,拜師已然開始。人世間最真摯的是父母護犢之情,家庭中最偉大的是父母無私奉獻,長大后最難回報的是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不懂得孝敬父母,絕不會尊師重道;不懂得尊師重道,絕不會建功立業(yè);不懂得建功立業(yè),決不會報效家國。家有親愛之情,國有博愛之道;不懂得親愛之情,必然自私自利眾叛親離;不懂得博愛之道,必然自高自大失道寡助。毛阿敏《燭光里的媽媽》“孩兒已長大”,伴隨著楊宏偉《兒行千里》“就是媽媽的心頭肉”;筷子兄弟《父親》“你牽掛的孩子長大啦”,手拉著閻維文《母親》“到什么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父母含辛茹苦省吃儉用是為兒女讀書成才,父母含冤受屈遭人白眼是為子女長大成人。成人成才看德智,德源于家教之孝道,智源于師教之敬道。孝道看成人,敬道看成才,永恒之道亙古不變。 父母之愛體現(xiàn)在無私奉獻,子女之愛體現(xiàn)在感恩回報,彼此尊重能滋生溫暖親情,相互寬容能維系幸福家庭。改變自己從我做起,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一家傳一家一代傳一代,代代相傳皆大歡喜。只有父母夫妻子女家庭相敬如賓親密無間,才能外延到社會朋友圈減少猜疑相互信任和睦相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