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軻,是戰(zhàn)國時代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孟子繼承孔子的思想,提倡仁義,反對霸道,呼吁統(tǒng)治者實施“仁政”,實行王道,從而獲得民心統(tǒng)一天下。
當時的諸多客觀事實似乎與孟子的學說背道而馳,有人也試著推行了若干“仁政”,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反不如實行霸道“得心應(yīng)手”。于是就有人提出,實行仁政“七嘴八舌”,不如“一言九鼎”更容易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磥怼叭省边€不如“不仁”。于是孟子便說了下面這段話: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仁一定能勝不仁,好比水一定能勝火。但現(xiàn)在有些講“仁”的人,僅僅用一杯水,想去撲滅一車柴所燒起的大火,那當然不行。如果由此就下結(jié)論,認為水不能滅火,這樣反而助長了不仁,使他們更加不仁了。而這些人自己原有的一小杯水,也終于丟掉了。
國家的管理者要對自己的人民懷有一顆博大的愛心,不是把愛的雨露播撒給一部分人,而是施之于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這種愛對一個管理國家的領(lǐng)導者來說,就叫做“仁”。用孟子的理論來講,實施“仁政”者,必將獲得民心而贏得天下。
人心者,國家之命脈也。群眾路線的本質(zhì)即是爭取人心,獲得最廣泛的民意支持。孟子說的施“仁政”,還可以理解為“國以民為本”,得民心則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顿Y治通鑒·周紀二》中說:“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比嗣袢罕姛o小事。凡政府辦事機構(gòu)的成員,都應(yīng)當懷著仁愛之心為民服務(wù)。你如果時刻不忘自己是為老百姓“服務(wù)”的,是人民的仆人,不是“掌柜”的,那么你的門就會永遠對百姓敞開著,臉也會永遠面帶微笑,當然就會把最大的方便留給百姓。(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