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嘗試譯注了陰符七術的前三術,一明道源,二內(nèi)養(yǎng)志,三外實意。這是道家人真正的經(jīng)典,雖然歷經(jīng)千年,世人不懂,幾多遺誤,但核心的精髓仍然保持完整。望有志者得之厚之。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盛神法五龍 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得為之大;養(yǎng)神之所,歸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養(yǎng)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術者,心氣之道所由舍者,神乃為之使。 九竅十二舍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也。 生受于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內(nèi)修練而知之,謂之圣人;圣人者,以類知之。 故眾生出于物化。知類在竅,有所疑惑,通于心術,心無其術,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氣得養(yǎng),務在舍神,此謂之化。 化有五氣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長也。 靜和者,養(yǎng)氣。氣得其和,四者不衰。四邊威勢無不為,存而舍之,是謂神化。 歸于身,謂之真人。真人者,同逃邙合道,執(zhí)一而養(yǎng)萬類,懷天心,施德養(yǎng),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 士者通達之神盛,乃能養(yǎng)志。 層譯: 自強自盛的神中有五氣[功用,非物質。],神排在第一位,心是過存之舍,得以應用顯現(xiàn)出她的大。神在哪養(yǎng)著呢?在道里。道是什么呢?道是天地的源頭,源頭以上沒有盡頭。萬物的造化,天地的生成,起于一種無形的初始功能,能顯現(xiàn),能運作,化生成天地萬物,由于是功能的演化,所以不能用萬物的形狀來比較她,不能用萬物的聲色來定義她,暫稱她為神靈[神氣的靈用]。 所以說,道呢,是神明的源頭。專一神明的源頭,以德養(yǎng)五種氣,心能夠得到其中一種,然后才有心術。什么是術呢?即是經(jīng)過暫存心的氣的妙用,神是心氣的前鋒。 九竅十二舍呢,是氣的出入、暫存的門戶,全部由心來攝受。 由五氣化生的人,稱為真人;真人呢,可以與天合而為一。通過修練,神明自己內(nèi)在的五氣,稱為圣人。圣人呢,以五氣的一致,上可知道,下可知萬物眾生。 眾生呢,由萬物化生。通過五官來觀察世界,殘留一點點的心術的功用,但很多的疑惑。無數(shù)的眾生呢,干粹就沒有心術。心的通達,靠養(yǎng)足五氣,使得神氣得以暫存。神氣能化生出五種功用,神、德、志、思、意。 清凈平和,就能養(yǎng)氣,氣息沖和,其它四種就不易衰竭。擁有四種神氣的威勢就沒有什么做不到的,暫存而化生,稱為神化。 用五氣來轉化自己的身體,就可以成為真人。真人呢,與道源相接,專一神明的源頭,養(yǎng)育萬物,是天地之心,流通神明,布施德養(yǎng),神明之化生妙用稱無為,一點都不苦累,可以包含,推動志慮思意而行使強大的威勢。 士呢,通達神氣的強盛,才能養(yǎng)志啊。 廣注: 神是道的用,靈是神的用。心是神的過道與暫存暫顯之處舍,心本不靈,有神仍靈。神不分大小,入世間顯妙用才贊為大。人的腳得踏在地上才覺得實在,地球在虛空中飛就覺得實在,虛空無形,還有空間可以感到,我們能明白么?天地包宏在道里,道雖無形無空間,仍可以為人所感到。 天地萬物的基石不是物,不是質,是法。法是不可思議的。圓形是法,真正的圓不可思議,世間不可完整顯現(xiàn),只能近似顯現(xiàn)。用大石塊可以擺一圈圓,用人也可以擺一圈圓,用米粒也可以擺一圈圓,近似來說,都是,完整來說,都不是。這是早年柏拉圖關于的絕對圓的闡述。數(shù)學的根基,整數(shù)1,近似來說,都是,完整來說,都不是。在不同層次的法用上,以法對應可以完整的是,但跨了層次就可能不是?,F(xiàn)代科技越來越精密,日本人能做出的東西,中國人不能,是基本數(shù)學的差別么?是!最基本的數(shù)學,還有法用的層次的差別。美是什么?是一種法,一個真實的美女,一個石頭的雕像,一張油彩的繪畫,都能傳遞出美。美是一種法,法是不可思議的。 這個世間的用,根本上是法用,不是實物用,更不是名相用。法無高下,法離好丑,法無增損,法無生滅。法無形相,不可捉摩,可捉摩的是形色,不是法。 真人是天地之心,上合道源,下育萬物。真人無智,流通神明,布施德養(yǎng)。 這里再講出一個基本道理,人沒有智慧可言,道本含神明,神明自能流通,人若能合道,自然能流通神明。人不以勞作而活,人若能合道,自然能承道的布施德養(yǎng)。 通達道源,神明自強自盛,化生志慮思意才有強大的威勢,否則啊,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一樣,都是苦勞之事。自己的身都養(yǎng)不了,還能養(yǎng)什么呢? 人生于道,人難以知道人是怎么由道化生出來的。女生于母,女怎么知道自己在子宮里的事呢?不作父母,不知養(yǎng)育恩。自己不生兒,不知其中苦,別人怎么描述,又哪能真懂呢。微妙的法,只有你經(jīng)過了才知道,或者說,讓微妙的法經(jīng)過你,是知道的唯一途徑。 若想領悟微妙的道法,讓神明從自心流過,讓布施德養(yǎng)從自身流過,是唯一的途徑。 哪一個人沒有天生神明呢?哪一個人沒有天生德養(yǎng)呢?往外求,販賣外物是眾人最初的岔道。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養(yǎng)志法靈龜 養(yǎng)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故心氣一則欲不徨,欲不徨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理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于胸中,故內(nèi)以養(yǎng)志,外以知人。養(yǎng)志則心通矣,知人則識分明矣。 將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養(yǎng)氣志。知人氣盛衰,而養(yǎng)其志氣,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養(yǎng),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思慮不達,則志意不實。志意不實,則應對不猛;應對不猛,則志失而心氣虛;志失而心氣虛,則喪其神矣;神喪,則仿佛;仿佛,則參會不一。養(yǎng)志之始,務在安己;己安,則志意實堅;志意實堅,則威勢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層譯: 能讓鈍龜都變靈的養(yǎng)志法 心的思氣不通達,就應該養(yǎng)志。心有欲望,應先存志然后才思。志呢,是欲望的先鋒。 欲望多則心氣散開,心氣散開志就會衰落,志衰落則思不通達。所以說,心氣專一則欲望就不會一出接一出,欲望少則志不衰,志不衰則思通達了。理達則和氣通達,和氣通達則不氣亂煩滿于胸,然后內(nèi)可以養(yǎng)志,外可以知人。養(yǎng)志則心通,知人則見識分明了。 打算用一個人,必先知道對方志養(yǎng)的怎么樣。一旦知道對方心氣的盛衰,再確定如何調養(yǎng)對方的志氣,觀察怎么才能令其志安,所以知道對方的能力如何。 不養(yǎng)志,心氣就不堅固;心氣不堅固,思慮就不通達。思慮不通達,志意就不堅定。志意不堅定,應對就不勇猛;應對不勇猛,則志失進而心更虛;志失且心虛,則神明瞑滅。神明瞑滅,則觀不真切。觀不真切,則拿不定主意。養(yǎng)志之始,務在安心。心安,則志意堅定。心意堅定,則威勢不分。自已的神明若能常常固守,才能裂分他人的威勢。 廣注: 養(yǎng)志是內(nèi)門法。 一個人的心氣強大到飽和的時候,會出現(xiàn)兩個契機。一是思,二是欲。大家要十分的警覺才是。只要當你警覺到一思一欲的生起,說明心氣處在一個強大飽和的點上。這個點上,進退之間,有兩種機會,收則養(yǎng)志,放則思欲。 志是心氣飽和時,凝結存下的神靈。 若能在契機上,有思而不外達,有欲而不外行,心氣是會感覺十分地古怪難受,若能安忍,不生煩,不散亂,一兩個小時,心氣自然凝收成志。你若再去嘗試思,一定感覺到不一樣的通達明澈,因為有志為基的緣故。 靈龜這個詞,千百年來受盡誤解。龜性伏鈍,表征志的狀態(tài)。志不堅不深則不靈,難以起用。所以,書上有這個字,“志”,但絕大多數(shù)國人根本不明白它的實相運用,為什么?因為志是鈍龜,常人覺察不到。一定要養(yǎng)靈了才能覺察的到,才能起志的妙用。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實意法騰蛇 實意者,氣之慮也。心欲安靜,慮欲深遠;心安靜則神策生,慮深遠則計謀成;神策生則志不可亂,計謀成則功不可間。意慮定則心遂安,心遂安則所行不錯,神自得矣。得則凝。識氣寄,奸邪得而倚之, 詐謀得而惑之;言無由心矣。固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會,聽之候也。寄謀者,存亡之樞機。慮不會,則聽不審矣。候之不得,寄謀失矣。則意無所信,虛而無實。故寄謀之慮,務在實意;實意必從心術始。 層譯: 能令蛇騰成龍的實意法 實意,指神氣的慮。心喜歡安靜,慮喜歡深遠。心安靜而靈光生,慮深遠則計謀成。靈光生則志不可亂,計謀成則功不可間。意慮定則心安,心安則遠行不錯,神自得矣。得神則凝重。識得神氣存在之地,奸邪之人得到了都可以倚仗它,種種詐謀都靠得到它才起迷惑的作用,都是本于心氣的功能啊。堅定地開放自己的心氣,卻又能同時保持不亂不敗,專一而不轉化,如如不動,直待直觸到他人的意才率真地交會,這是以靜應動,以心聽意的功夫。意,寄神氣成奇謀,是生死存亡的大門。不懂遠慮的運用,對他人的意就聽不真確,意與奇謀就都踏空了。意謀踏空,則意不得凝而生信,仍是虛意,轉不成心氣啊。所以說,寄神氣成奇謀的遠慮,關鍵在聽意,有信,轉虛成實,而若想實意,又必從心術開始。 廣注: 虛心實意,意指人的神氣與天地相交,具有覺知、可控的部分。在外部,所以慮,一定說遠慮。實意,指意的長。滿意,指意的足。意足,可以無心自行,如同只要有岸,水不需自控,而自能流行。 與人打交道,第一難關是不知別人意的真假。不知別人意的真假,自己一切的動作都是浪費。所以,觀察這世間最大的生存成本,就是玩命工作,拿外物補貼人與人之間那點微薄的交情,國人猶是。 本段的指導是人之生存、成長之道在于: 1虛心2誠意3聽意4實意,5實意久久,能得滿意6實意能入心意,虛心收融 這是六步良性循環(huán),龍是這么飛起來的。 意的功用分內(nèi)外,一是內(nèi)強,強心氣。二是外強,與他人真心真意聯(lián)交。三是外解怨伏敵,心意謀是真實的功夫延伸,決勝千里之外。 老百姓啊,不知道這中間的妙處,光學人家的計謀算計,卻不踏實學真正的心意功夫,計謀怎么會成呢?成了自己怎么會不傷呢?老百姓都動動腦力,聽幾個故事就能學會的計謀,大家爭相學用,唯恐后人,又怎么會不結怨呢?怨怨相報,無休無止,眾生無知,自造地獄。 每個人都沒實意,全天下找一分滿意都難啊。實意在已,滿意在人啊。 若想實意,必從心術開始。再次重申,算計不是心術,心術是養(yǎng)心、讓心氣成長的方法。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能不謹慎嗎? 會算計者人人贊是聰明,是天才,真心意的人貶為笨蛋,是傻瓜,真是盲人瞎路,不奔地獄去能奔哪去呢? 加一句,佛家有?;蹆勺阕?。意是福,心是慧。意足則福厚,福厚則不謀而成,不勞而安。福是可感可知的,又哪是虛的呢?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靜意固志,神歸其舍,則威覆盛矣。威覆盛,則內(nèi)實堅;內(nèi)實堅,則莫當;莫當,則能以分人之威而動其勢,如其天。以實取虛,以有取無,若以鎰稱銖。故動者必隨,唱者必和。撓其一指,觀其余次,動變見形,無能間者。審于唱和,以間見間,動變明而威可分也。將欲動變,必先養(yǎng)志以視間。知其固實者,自養(yǎng)也。讓己者,養(yǎng)人也。故神存兵亡,乃為知形勢。 層譯: 能令熊低伏的分威法 屬外門術法,不譯。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散勢法鷙鳥 散勢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間而動。威肅內(nèi)盛,推間而行之,則勢散。夫散勢者,心虛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專,其言外而多變。 故觀其志意,為度數(shù),乃以揣說圖事,盡圓方,齊短長。無間則不散勢者,待間而動,動而勢分矣。故善思間者,必內(nèi)精五氣,外視虛實,動而不失分散之實。動則隨其志意,知其計謀。勢者,利害之決,權變之威。勢敗者,不可神肅察也。 廣注:“鷙鳥”應有誤,個人傾向于:縶鳥,表散勢法具有抓鳥的靈動與威勢。 屬外門術法,不譯。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轉圓法猛獸 轉圓者,無窮之計也。無窮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測之智;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而神道混沌為一。以變論萬類,說意無窮。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或吉或兇,事類不同。故圣人懷此,用轉圓而求其合。故與造化者為始,動作無不包大道,以觀神明之域。 天地無極,人事無窮,各以成其類;見其計謀,必知其吉兇成敗之所終。轉圓者,或轉而吉,或轉而兇,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轉圓而從方。圓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事。轉化者,所以觀計謀;接物者,所以觀進退之意。皆見其會,乃為要結以接其說也。 廣注:“猛獸”應有誤,個人傾向于:困獸,表散勢法具有困獸的靈動與威勢。 屬外門術法,不譯。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損悅法靈蓍 損悅者,機危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機危之動,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于事。悅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為之辭。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虛,志不亂而意不邪。當其難易,而后為之謀;因自然之道以為實。圓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益之損之,皆為之辭。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悅威,其機危乃為之決。故善損悅者,誓若決水于千仞之堤,轉圓石于萬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 廣注:“靈蓍”應有誤,個人傾向于:貴蓍,關于“蓍”,數(shù)千年來也受盡誤解,蓍本是一種很常見、普通、不值錢的草。草,本來也常見、普通、不值錢。貴蓍,指令貧賤之物變得貴不可言的妙法。誤會成“靈蓍”后,好象與周易的占卜又多了一腿的關系,越偏越遠,后來成了什么什么靈異的草。龜甲也成了靈異之物,都是胡說八道。周易的占卜,是心法,以人為基,人靈占卜就靈,人不靈,什子也不靈。古人占卜,外物很簡單,就地取材,旁邊的草就可以,石塊也可以,由于心靈,結果就有指導作用。糊涂人自己不靈,卻認為自己用的草不靈,真是莫名其妙。更莫名其妙的是幾千年,以訛傳訛,蠢言也成了風俗。 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得為之大;養(yǎng)神之所,歸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養(yǎng)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術者,心氣之道所由舍者,神乃為之使。 九窮十二舍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也。 生受于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內(nèi)修練而知之,謂之圣人;圣人者,以類知之。 故人與生一出于物化。知類在窮,有所疑惑,通于心術,心無其術,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氣得養(yǎng),務在舍神,此謂之化。 化有五氣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長也。 靜和者,養(yǎng)氣。氣得其和,四者不衰。四邊威勢無不為,存而舍之,是謂神化。 歸于身,謂之真人。真人者,同逃邙合道,執(zhí)一而養(yǎng)萬類,懷天心,施德養(yǎng),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 士者通達之神盛,乃能養(yǎng)志。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養(yǎng)志法靈龜 養(yǎng)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故心氣一則故不徨,欲不徨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理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于胸中,故內(nèi)以養(yǎng)志,外以知人。養(yǎng)志則心通矣,知人則識分明矣。 將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養(yǎng)氣志。知人氣盛衰,而養(yǎng)其志氣,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養(yǎng),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思慮不達,則志意不實。志意不實,則應對不猛;應對不猛,則志失而心氣虛;志失而心氣虛,則喪其神矣;神喪,則仿佛;仿佛,則參會不一。養(yǎng)志之始,務在安己;己安,則志意實堅;志意實堅,則威勢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實意法騰蛇 實意者,氣之慮也。心欲安靜,慮欲深遠;心安靜則神策生,慮深遠則計謀成;神策生則志不可亂,計謀成則功不可間。意慮定則心遂安,心遂安則所行不錯,神自得矣。得則凝。識氣寄,奸邪得而倚之, 詐謀得而惑之;言無由心矣。固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會,聽之候也。寄謀者,存亡之樞機。慮不會,則聽不審矣。候之不得,寄謀失矣。則意無所信,虛而無實。故寄謀之慮,務在實意;實意必從心術始。 作者: 財富禪 2006-3-9 12:41 回復此發(fā)言 -------------------------------------------------------------------------------- 24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 無為而求,安靜五臟,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動,乃能內(nèi)視反聽,定志慮之太虛,待神往來。以觀天地開辟,知萬物所造化,見陰陽之終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不見而命,不行而至;是謂道知。以通神明,應于無方,而神宿矣。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靜意固志,神歸其舍,則威覆盛矣。威覆盛,則內(nèi)實堅;內(nèi)實堅,則莫當;莫當,則能以分人之威而動其勢,如其天。以實取虛,以有取無,若以鎰稱銖。故動者必隨,唱者必和。撓其一指,觀其余次,動變見形,無能間者。審于唱和,以間見間,動變明而威可分也。將欲動變,必先養(yǎng)志以視間。知其固實者,自養(yǎng)也。讓己者,養(yǎng)人也。故神存兵亡,乃為知形勢。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散勢法鷙鳥 散勢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間而動。威肅內(nèi)盛,推間而行之,則勢散。夫散勢者,心虛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專,其言外而多變。 故觀其志意,為度數(shù),乃以揣說圖事,盡圓方,齊短長。無間則不散勢者,待間而動,動而勢分矣。故善思間者,必內(nèi)精五氣,外視虛實,動而不失分散之實。動則隨其志意,知其計謀。勢者,利害之決,權變之威。勢敗者,不可神肅察也。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轉圓法猛獸 轉圓者,無窮之計也。無窮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測之智;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而神道混沌為一。以變論萬類,說意無窮。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或吉或兇,事類不同。故圣人懷此,用轉圓而求其合。故與造化者為始,動作無不包大道,以觀神明之域。 天地無極,人事無窮,各以成其類;見其計謀,必知其吉兇成敗之所終。轉圓者,或轉而吉,或轉而兇,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轉圓而從方。圓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事。轉化者,所以觀計謀;接物者,所以觀進退之意。皆見其會,乃為要結以接其說也。 ------------------------------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損悅法靈蓍 損悅者,機危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機危之動,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于事。悅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為之辭。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虛,志不亂而意不邪。當其難易,而后為之謀;因自然之道以為實。圓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益之損之,皆為之辭。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悅威,其機危乃為之決。故善損悅者,誓若決水于千仞之堤,轉圓石于萬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