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鳴于九皋 聲聞于野 魚潛在淵 或在于渚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 其下維萚 它山之石 可以為錯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自宋時起,銅器制作以三代為范本,而錯金銀工藝的應(yīng)用,則讓華麗的宮廷氣象耀顯其中。幻彩生輝的金絲銀片,如同靈動的音符,增點了銅器的韻律之美,流淌于中華文明長河之中。
《禮記·禮器》中載:『宗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內(nèi)壺,君尊瓦甒。』古代的禮樂祭奠等活動,催生了嚴格的制器規(guī)范,三代的青銅器,是中國銅工藝史上不可攀越的高峰。
| 宋元 錯金銀獸面紋罍 | 本器型源自商晚期銅罍,罍為古代盛酒或盛水器?!对姟ぶ苣稀ぞ矶吩疲骸何夜米帽私鹄湣?。此罍頸、肩、腹、足部遍飾獸面等紋路,疏密有致,工整靈秀。表面錯金,光彩熠熠,與古銅色相映生輝,對比之下形成強烈的視覺美感。此器在明代春冬兩季做插花之用,大者宜于廳堂,小者適于書齋。 時至宋代,因帝王弘揚禮教、倡導文治、鞏固皇權(quán)的需要,宮廷開始新制仿古銅器。而伴隨著當時金石學的興起,人們不光從工藝方面琢磨制器,還從學術(shù)角度梳理研究,遂編撰出《三禮圖》、《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重要文獻,為后世的仿古之風奠立了基礎(chǔ)。
| 宋元 錯金銀帶輪羊尊 | 此件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帶輪羊尊形制無二,似成一對。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版《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shù)的仿古風》中記:『本件著錄于《寧壽鑒古》,作「漢犧尊二」。原藏于熱河行宮。此器的造型十分特殊,作雙角羊形,下方加鑄四輪臺座。表面以細致的錯銀為飾,局部錯金,并分布著綠色、赭紅色的假銹。從錯銀脫落處看來,銀質(zhì)部分很淺。本件器物的動物造型與紋飾可能來自商代銅器,但下方附加的四輪則為晚期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
從制器的用途來看,可分為:宮廷祭祀、學府供奉、寺廟供奉、御賜權(quán)臣、文房賞玩等。就仿造風格而言,有嚴格遵循商周形制的,也有融合當朝審美而創(chuàng)新設(shè)計的。
| 宋元 錯金銀龍紋壺 |
『錯金銀』銅器,是宋以后仿古銅器中尤為重要的一支?!哄e金銀』,一種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藝,相傳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時稱為『金銀錯』。其制法是將金銀絲(或片)鑲嵌成銘文或紋飾,后用厝石磨錯光平?!哄e,錯石也。錯古作厝,厝石謂石之可以攻玉者』。《詩經(jīng)·小雅·鶴鳴》中有:『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明 錯金銀提梁卣 |
此器仿自三代青銅器中的卣。器體厚重莊嚴,頂蓋為錯銀蟬紋,器身分飾云雷紋錦地錯金銀夔龍紋、獸首、長卷尾鳥紋,蓋、頸、腹、足部均有扉棱。錯金銀紋飾,線條流暢優(yōu)美。明麗的錯金,素雅的錯銀,敦厚的古銅,相映成韻,華貴精美。
『錯金銀』手法的初衷可能是為了讓青銅器上的銘文更明顯,但經(jīng)過不斷的延伸發(fā)展,其華麗耀目的紋飾裝點效果,讓古穆厚重的青銅器增加了一分靈動之氣,熠熠生輝的紋路如行云般流動,今人觀之,來自遠古的奇想躍然目前。
| 宋 錯金銀瑞獸 |
| 宋 錯金銀雙羊尊 |
| 宋元 錯金銀天雞尊 |
| 宋元 錯金銀鳳頭盉 |
| 宋元 鳳鳥紋雙獸耳簋 |
| 明 錯金銀天雞尊 |
| 明 鎏金瑞獸鎮(zhèn) |
| 明 錯金銀鳳頭瓶 |
| 清乾隆 錯金銀象尊 |
斗轉(zhuǎn)星移,身事一瞬, 歷史滄桑不知淹沒多少故事。 凝視古物,時空仿佛靜止, 而燦爛文明的氣息,隨著這金光銀輝, 始終在流動著。
感謝上海 | 云在草堂 | 提供以上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