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古希臘亞歷山大帝未即位時,每聽到父王在國外打勝仗的消息,就憂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親征服了,自己將來再無用武之地。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對宋代詩人來說,唐詩既是豐厚的遺產(chǎn),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錢鐘書先生說,有唐詩作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煉觀點,展開聯(lián)想??梢詫懽约旱慕?jīng)歷、感受和見解,也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 (1)從“亞歷山大的擔憂”說起 據(jù)傳,父親一打勝仗,亞歷山大就憂心忡忡。為什么?怕天下都被父親征服了,自己即位后英雄無用武之地。 (2)從“宋人”說起:唐詩既是豐厚的遺產(chǎn),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 找到這兩個材料的關鍵點都是:如何面對前人成績。立意來了: (1)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2)別把前人成就當包袱 范文: 從“亞歷山大的擔憂”說起 據(jù)傳,父親一打勝仗,亞歷山大就憂心忡忡。為什么?——怕天下都被父親征服了,自己即位后英雄無用武之地。 面對這個理由,我先是啞然失笑,覺得這個理由真得很特別,甚至有些無厘頭;可是笑過之后卻陷入了深思,覺得亞歷山大的擔憂不僅不是無厘頭,反而擔憂得挺有道理,試想,當李白寫出一首首氣沖斗牛的詩篇的時候,與他同時代的詩人們是不是有過這種擔憂?當牛頓用他的三大定律將運動奧秘揭示得淋漓盡致的時候,那些年輕的物理學家是不是也有這種擔憂?當喬丹在籃球場上打破一個個紀錄的時候,那些初入NBA賽場的后生們是不是也有這種擔憂? 無庸置疑,他們都有過這種擔憂。看來,“亞歷山大的擔憂”反映了人們面對優(yōu)秀前輩時的真實心理——既興奮,又嫉妒,還有一點點對自己的不自信。 然而,我要提醒你,如果在優(yōu)秀前輩面前,你僅有這種“擔憂”,那是一種很不成熟的表現(xiàn),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超越前輩的人,那就要在“擔憂”之后,為自己能遇到這樣一位才能超群的前輩而高興,為自己能擁有一個巨人的肩膀可以站立而高興。試想,如果沒有牛頓力學理論,怎能激發(fā)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這一天才的構想呢?如果沒有喬丹們的巨大成就,怎能激發(fā)科比們的萬丈豪情,為觀眾奉獻出一場場精美絕倫的比賽?如果沒有比爾蓋茨的微軟帝國,又怎能有馬云們獨辟蹊徑的傳奇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 唐詩過后是宋詞。前人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定會激勵后人去拼搏,去超越。想當初,面對唐代詩人們將律詩、絕句這些詩歌體裁演繹得五彩斑斕的時候,宋朝的詩人們肯定也擔憂過,哀嘆過:唐人已經(jīng)把這些體裁的精妙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已經(jīng)將生活的喜怒哀樂描繪得體貼入微,哪里還有我們宋朝詩人的地盤?然而,宋詩并沒有因此而凋零,它開辟出了“理趣”這一詩歌新天地;不僅如此,宋代詩人還努力拓寬了詩歌這一體裁,將曲子詞這一詩歌新樣式譜寫得蕩氣回腸。當我們讀到“楊柳岸,曉風殘月”“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云破月來花弄影”這些膾炙人口的詞句時,誰能不感嘆宋朝詩人們才氣之橫溢?誰的眼中還會只有唐詩沒有宋詞?正是由于宋代詩人們沒有在唐詩這個巨人面前自卑自棄,沒有把這份豐厚的遺產(chǎn)當成甩不掉的包袱,而是把它當作提升詩學底蘊的養(yǎng)料,研究它,借鑒他,超越它,終于在詩歌的花園中培育出宋詞這朵奇葩。如果我們再沿著詩歌發(fā)展的道路往后走,我們還可以看到元代詩人做著宋代詩人同樣的事,他們站在宋詞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創(chuàng)造出了通俗曉暢、感情張揚的散曲。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沒唐詩就沒有宋詞,沒有宋詞就沒有元曲。前人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先輩開辟的疆野,給后人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雖然這種支撐帶著巨大的壓力,但是對于一心想開辟自己新天地的人們來說,這份壓力不正是前進的動力嗎? 但愿我們今天的人們,在面對前人的優(yōu)異表現(xiàn),面對前人留下的偉大業(yè)績時,不再只是“擔憂”。 唐詩過后是宋詞,唯有站在高山方能看到遠方。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美麗的蝴蝶,便買來一雙跑鞋、一個網(wǎng)子,穿上運動服,追逐奔跑了很久很久,終于在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中抓到幾只??墒呛诰W(wǎng)子里恐懼掙扎,絲毫沒有美麗可言。一有機會,蝴蝶就飛走了。 另一個人也很喜歡蝴蝶,他買來幾盆鮮花放在窗臺上,然后靜靜地坐在沙發(fā)上品著香茗,望著蝴蝶翩翩而來,心情格外愉悅。 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 分析材料: 第一個人的結果是事與愿違:蝴蝶“恐懼掙扎,絲毫沒有美麗可言”,后來“飛走了”。 另一個人的結果是心想事成:“蝴蝶翩翩而來”,自己“心情格外愉悅”。 修建自己的碼頭 兩個人都喜歡蝴蝶,一個用網(wǎng)捕捉,一個拿花吸引,哪種方式效果更好呢?自然是第二種。你有鮮花盛開,蝴蝶自會飛來。換句話說,要想有船來,就必須修建好自己的碼頭。 回顧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名揚天下的成大器者,無一不是修建好自己的人生碼頭,吸引歷史長河中的航船停留休憩、吸引岸上游人駐足觀賞之人。 遠方黃土地上車輪滾滾——這是孟子在周游六國。孟子尊堯舜,崇孔子,守先王之道,游則傲視王侯,著則汪洋恣肆。在滔滔雄辯中,他有巍巍乎如高山、浩浩乎若江河的氣度。在三十余年的奔波游說中,孟子修身養(yǎng)氣,使他的著作“沛然而不可御”,在諸子百家中獨樹一幟,而他自己也因其塞乎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備受后人推崇。 長江之水,滾滾東流,江邊的天柱山上傳來瑯瑯書聲——這是李白在偃仰吟誦。瀟灑的詩人路經(jīng)天柱山,被其美景折服,當下決定,哪也不去,就在這里潛心靜讀。此時的李白剛被逐出京城,他在這天柱山的天光云影中調整心態(tài),在泛著墨香的書卷中讓自己的才情進一步提升。后人驚嘆李白的飄逸豪放,傳誦李白的名詩佳作,不正是源自他“鐵杵磨成針”的靜靜苦讀嗎? 漫漫黃沙,西行路上,一位僧侶踽踽獨行——這是玄奘在跋涉。他以舍身求法的執(zhí)著,走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來到印度。以其海納百川的胸襟和聰慧絕倫的悟性,大量汲取印度佛教文化的精髓,歷經(jīng)十七個寒暑,帶回多部佛經(jīng)。玄奘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中國的佛學。不久,日本數(shù)以百計的遣唐使也來到中國“取經(jīng)”。 孟子的修身養(yǎng)氣,李白的潛心靜讀,玄奘的取經(jīng)弘佛,實際上都是在修建自己的碼頭。碼頭既成,他們或被尊為“亞圣”,或被譽為“詩仙”,或被奉為“高僧”,引來四方頂禮、萬人膜拜。與其同時,他們也成就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與其疲憊不堪地到處找船,不如修建好一個高質量的碼頭,這樣船便會云集而至。人生也是如此,只想著活得轟轟烈烈,卻不懂得修煉自己,只會四處碰壁;只有潛心專攻,認真修建自己的碼頭,此生才不會黯然無光。修建好自己的碼頭,人生會更加美好!
例3、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說,這是指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閑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并不等于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jù)自己讀這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lián)想,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自定角度。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分析材料: 材料由兩部分組成:一聯(lián)唐詩和對它的五種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次作文寫作要求: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展開聯(lián)想,寫作文。你可以根據(jù)給出的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感悟,來確立自己的解讀,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再看這五個“有人說”: (1) “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重點應該是“品格”,而不應該是毫無顧忌地談論“春天的美好”; (2)“這是暗指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重點則不是“境界”,而是“恬淡地做人”,其實就是對“品格”的具體化,假如海闊天空地闡述做人的境界,則又離題萬里了; (3)“這是嘆息‘細雨’‘閑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你當然可以談“寂寞”,但準確地講,這里的寂寞應該是具備恬淡地做人品格的人所必須面對的處境; (4)再看“‘看不見’‘聽無聲’并不等于無所作為”,則是面對寂寞處境時所導致的結果,可簡單理解為不在寂寞中平庸,就在寂寞中偉大吧; (5)至于“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談論同一個問題而已。 立意: 1.春天般的品格(和風漸染、潤物無聲,引申出人間的各種真情); 2.恬淡也是一種美德、一種氣度、一種境界等; 3.面對寂寞需要一種超然的心態(tài),需要忍耐與執(zhí)著等; 4.大音無聲,大愛無言,默默無語并非無所作為,多一些默默奉獻,少一些嘩眾取寵等; 5.追求功利導致社會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將會失衡等。 當然,省略號“……”也可以發(fā)揮你的聯(lián)想,但建議水平能力一般的同學不要涉及。 范文: 細雨閑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應如是 寂寞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人緊緊抓著它,默默等待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早已遠去。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泵棵孔x起這句詩,不禁感嘆細雨與閑花的寂寞。當那迷蒙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濕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的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 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wèi),人人歆羨。然而,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埋著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jīng)十年蹤跡十年心”。他向往平淡與樸實,然而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其南唐滅亡之后,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度碎g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后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崩铎系募拍悄莻€動蕩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 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縢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寫下“白頭宮女在,閑坐話玄宗?!钡莱隽四羌t墻深院里,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系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閑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學上的作用。林則徐被貶伊犁,他的寂寞豈是常人能及,但他卻高唱“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痹旄A艘环桨傩?。韓愈被發(fā)配潮州,愛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為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竟盡姓了韓。 他們的細雨不止于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閑花也不止于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的紅線那端,是蒼生百姓!他們將寂寞化為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但沒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過山水,韓愈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
例4、閱讀下面幾則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①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類傳遞生命的信息。” ②近年來,校園命案頻發(fā),校園暴力愈演愈烈。2015年10月18日,湖南省邵東縣一小學發(fā)生命案,52歲的女教師李桂云被毆打致死,揮動棍棒的竟然是三個學生,年齡最大的13歲,最小的11歲。近日,重慶榮昌區(qū)法院審理了一起健康權糾紛案件,五名初中女生因室友太邋遢竟集體打耳光進行“教育”,導致其十級傷殘。 ③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同等條件下,接受過“生命教育”的孩子,其心智抵抗力明顯高于其他孩子。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分析材料:三則材料的共同話題是生命教育 立意是: ①敬畏生命,從教育開始;②教育——為生命系上安全帶;③讓教育為生命護航;④健康的心智,需要生命教育 范文: 給生命一個溫暖的懷抱 室外的窗臺上,擺放著幾盆花草,纖細的枝條在微風中搖曳出一片蔥籠的綠意,弱小的生命在呵護下依然生機盎然。生命,本應該在這般溫柔和煦的世界中自由生長,然而,馬家爵事件的血痕還未褪去,湖南邵東李老師的生命又在學生的棍棒下凄然逝去…… 本應寧靜和諧的校園卻與暴力、血案聯(lián)系在了一起,生命的花朵還未綻放便凋零于粗暴之中。是什么讓孩子也拿起了仇恨的刀鋒,劃出鮮血淋漓的悲?。棵鎸Ρ姸嘈@暴力事件,令我震驚的是孩子們對生命的漠視。如果凌辱同學成了游戲,殺害老師只是由于不滿,對動物的殘忍虐殺也只是出自好奇,那么,生命的尊嚴何在?如果生命成為隨意踐踏的泥土,就絕不會綻放出溫暖大地的綠意,而只會更加冰冷地嘲笑著世界的殘酷。 也許是游戲中司空見慣的殺戮場面讓人心日漸麻木,也許是越來越便捷的生活方式阻斷了人們與自然的接觸,也許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但是,無論什么理由,都不應該成為我們漠視生命的借口! 奧斯維辛的土地上,野菊花依然綻放成殷紅的傷口,那是深深刻在人類心靈上的傷,輕輕觸碰都會痛。可如今的英國中學生卻有百分之八十認為“奧斯維辛”是一種啤酒或面包的名稱!時光淡褪了記憶,卻不應該淡褪對于生命的尊重與珍視。如果一個人只停留于對自我生命的滿足,那么他的人生會是多么狹隘而冷漠,又將釀成多少漠視生命的悲?。《芪能幍摹恫莘孔印防锬莻€名叫桑桑的小男孩,卻以童稚的心靈給了草地上孤獨的老婆婆生命中最后的慰藉,給了小女孩紙月堅定的陪伴。他調皮卻天真,給草房子中的人們?nèi)绱硕嗟臍g笑與幸福。他的懷抱也許很小,心卻很大很大,足以給這個有點冷漠的世界一個溫暖的擁抱。 歷史的長河中,人類始終在呼喚生命的回歸,回歸溫暖祥和的凈土。無論是中國古代對“孝”的推崇,還是近代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救救孩子”的吶喊,都是對生命的重視,要給生命完整的呵護。時至現(xiàn)代,我們更應保持一顆鮮活的心靈,去聆聽每一個或許弱小的生命的心跳,感知生命,尊重生命,讓生命在心與心的呵護中自由飛翔! 如果生命是一聲鳥鳴,那么它應在春的呢喃中點染綠意;如果生命是一縷清風,那么它應在樹的撫摸中傳遞清涼;如果生命是一粒種子,那么它應在大地的懷抱中安然抽芽。給生命一個溫暖的懷抱吧,它將賜予世界更多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