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老公館,成了所有來長沙的韓國人必去之處 長沙范
2016-03-15 22:43
圖文|@湯蕾編輯|@老茂 出品|@唯港時尚·長沙范 【長沙記憶】潮宗街是迄今長沙僅存的3條麻石老街之一,“潮”字古為“朝”,“朝宗”意為朝拜祖宗之意,舊時潮宗街聚居了許多從湘江河挑河水賣的腳夫,終日街道淌滿河水,“朝”遂演化成“潮”。說起來長沙人自己都早已不會去潮宗街朝拜祖宗了,但就是在這條老街,卻隱藏著一座“神秘”的老公館,10多年來,成為來長沙旅游的韓國人必到的“朝拜”之處。文史愛好者@湯蕾 ,用她的文字和鏡頭,帶你到這座百年老公館走一走,說說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踏進長沙潮宗老街坑洼不平的青石板路,七拐八繞后,你會發(fā)現(xiàn)老街中間靠南段的位置,有一條叫楠木廳的老巷。 ■巷子不長,大隱于市,人來人往人匆匆腳步中,一座安寧的小院落悄然隱沒其間。 ■院落是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公館式的三層建筑。石庫大門內有小天井,木板相隔房間,青磚外墻。初來這里的人們都會詫異,在這樣的市井小巷中竟有保存如此完好的公館。 ■住在潮宗街的老一輩長沙居民,則對于楠木廳6號的這座公館如數(shù)家珍,搬一把小椅子,倒一杯熱茶,像長沙諸多市井人家的扯談一樣,坐在公館門口就能跟你扯起了典故來。聽他們上輩人說,這公館以前是長沙夏氏家族的私宅,但經歷抗日戰(zhàn)爭后,這座長沙民間的私宅卻成為后來韓國歷史書無法繞開的地方。 ■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火紛飛,長沙湘江寒意飄搖。1919年4月在上海租界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因日軍先后侵占華北華東,1937年11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要員攜家眷100多人被迫從上海、杭州、嘉興、鎮(zhèn)江、南京一路輾轉撤離到了當時尚屬大后方的長沙。 ■臨近湘江的楠木廳6號私宅,成為朝鮮革命黨臨時大本營,接納了這些為大韓民國獨立而顛沛流離了18年的人們。而在這群步履堅定、內心執(zhí)著的人群中,就有時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內務部長、后被譽為“韓國國父”62歲的金九先生和他79歲高齡的母親郭樂園女士、16歲的次子金信。 ■這些顛沛流離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員在長沙受到了禮遇,長沙的熱情讓他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一般安定而踏實。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將軍給予了他們最好的關照,周恩來、董必武也特意來長沙看望金九先生。 ■朝鮮革命黨人暫時告別了過去流離失所的生活,開始在長沙潮宗街附近租房居住,孩子們也被當時的湖南省政府安排到名校雅禮中學就讀,大家開始享受愜意而安寧的家庭生活。金九在他的自傳《白凡逸志》中這樣寫到:“我們百余名大家族遷居長沙,受到中國中央政府的照顧和援助,可謂無微不至,是難民中的高等難民。尤其是長沙物產豐富,物價便宜,新到任的湖南省主席張治中將軍與我很熟稔,所以更給了我們許多便利。我在上海、杭州、南京時,除了特別的情況之外,都使用假名,但在長沙就光明正大地使用金九的名字了?!?/p> ■在長沙的這段寬松且自由的時光,成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各黨派溝通與聚合的寶貴時機。金九在楠木廳6號聚合旅湘三黨,溝通海外9個革命團體,共同在長沙廣播電臺、湖南《國民日報》、長沙《大公報》等十多個媒體發(fā)表《日本必敗》的宣言,使韓國復國獨立運動呈現(xiàn)波瀾壯闊之勢。 ■然而,1938年5月6日深夜,韓國國民黨、朝鮮革命黨、韓國獨立黨三黨代表在楠木廳6號二樓就三黨合一的具體事項進行討論。被敵對勢力收買的一名“朝鮮革命黨”成員持槍闖入會場,向臨時政府要員開槍襲擊,金九、柳東悅、李青天和玄益哲中彈倒下,熱血一滴滴落在楠木廳古舊的木樓板上。金九等四人被送往湘雅醫(yī)院搶救,玄益哲不幸身亡葬于岳麓山腳下,長眠于湘江之畔。 ■金九受傷后,長子金仁立即從香港趕回長沙。金仁、金信兩兄弟每日與父親、奶奶相伴,一起行走在長沙的大街小巷、流連于麻園嶺的林間小道,也在楠木廳6號和大家一起商議獨立大事。1938年7月17日,戰(zhàn)火逼進長沙,在長沙駐了8個月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要員及家屬離開楠木廳6號,從潮宗街青石板路踏上了轉戰(zhàn)重慶的道路。兩個月之后,金九先生從廣州赴重慶,還特意繞道長沙,坐在長沙開往貴陽的汽車上,他遙遙地面向玄益哲的墳墓,久久地行注目禮,并深情地再一次回望長沙城,而楠木廳6號和那片街巷一起,也從此定格在他的心里,定格在歷史的長河中。 ■楠木廳6號公館承載的是中韓兩國人民的歷史淵源?,F(xiàn)在,這里被辟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長沙活動舊址”、“金九活動舊址”,對外開放。巷口兩側的墻面上懸掛了很多介紹這一段歷史的圖片、文字,成為一條“中韓友好街巷”。每年都有許多韓國游客,前來參觀,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大韓民國留在中國長沙的歷史。 ■2011年我在公館正廳右側的墻上做了一面照片墻的布展,大多為中韓兩國政要和領導人之間文化交流的活動照。 ■進入公館正廳,你會發(fā)現(xiàn)地板上有一個小小的防空洞,掀開木板可以順著樓梯走到地下。舊時人家沒有冰箱,用地窖來儲存食物,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戰(zhàn)時還可用來避難。 ■公館二樓的木走道細小而狹長,踩上去發(fā)出吱吱的聲響。 ■里面老物件上的塵灰訴說著這里的史話,物是人非,當年的歲月早已遠逝。 ■二樓的一間房內有一個古舊的大木柜子、民國梳妝臺和油燈,精雕細琢的各色家具一下帶你走進上個世紀百年前的光景,讓年歲沉寂此刻的心境。 ■窗外的陽光灑在李青天臥室的雕花大床上,斑駁的光影呢喃著細語,這是只有兒時在奶奶家里才能見到的什物。 ■青磚墻,麻石路,這是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qū)一帶的特色,也是長沙為數(shù)不多的幾條古麻石街巷之一。文夕大火幸存下來的這些民國百年遺跡與周邊市井生活和街邊商鋪美食的社會形態(tài)相互摻雜、相互融合、相互滲透,讓人翻開就無法合攏,讀出一本厚厚的長沙范。 (本期內容獲作者授權使用) 【湯蕾】文史愛好者。網名@Carmen小龍女。工作在長沙的歷史地標里,玩樂在長沙的市井街巷里,吃喝在長沙的鬧市中心里,生活在長沙的郊外田園里。喜歡文史、漢服、攝影。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yè),混跡于專業(yè)之外的各種藝文圈子,土生土長的長沙妹紙一枚。 【版權聲明】本內容為@唯港時尚 旗下自媒體@長沙范 版權所有。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對于任何形式的侵權行為,我們將依法追究。法律顧問:北京盈科(長沙)律師事務所@孫玉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