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兩個弟弟——虢〔guó國〕仲與虢叔。虢仲之封地稱為西虢,故城在今陜西寶雞東。后平王東遷,西虢徙于上陽,故城在今河南三門峽。其支族仍留原岐地者,稱小虢。公元前687年為秦所滅。虢叔之封地稱東虢,故城在今河南滎陽東北,公元前767年為鄭所滅。上陽之虢,兼有今河南三門峽和黃河沿岸山西平陸地境,與虞國毗鄰。公元前655年,晉假道于虞以伐虢,虢國遂亡。 1955—1957年,三門峽上村嶺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了虢國墓地。這次發(fā)掘墓葬234座、車馬坑三座、馬坑一座,共出土文物9197件,其中銅器181件,帶銘文的有14件。 墓地年代,下限與虢國滅亡的時間一致,上限則為西周晚年,即應(yīng)早于平王東遷以前。主要是公元前9一前7世紀(jì)前期的遺跡。前后約百余年的時間。 墓地發(fā)掘的這些墓葬,都是沒有墓道的豎穴土坑墓。絕大多數(shù)墓內(nèi)死者頭向北方。葬具可分為重槨單棺、單槨單棺、單棺三種。也有無葬具的墓。在葬制上有一定的差別。 墓的規(guī)模,大小不一。較大的墓占1/10,深8—9米、坑口長四米、寬2.5米以上。這次發(fā)掘以出土“虢太子”戈的M1052墓最大,墓深10米、長近六米、寬四米以上。隨葬品以青銅禮器為主,間有兵器和車馬器。在近200座較小的墓中,有50多座墓只出少量玉石飾或一件陶器,甚至無一隨葬物。其余各墓中多隨葬鬲、盆、罐、豆等陶器。隨葬物的等級差別,甚為明顯。青銅器的組合,規(guī)格最高的是七鼎墓,并葬有樂器。規(guī)格較高的是五鼎或三鼎墓。還有盤、匜、盉、二壺、一豆、一甗,并出兵器和車馬器,另有附葬車馬坑。規(guī)格低的為二鼎或一鼎墓,并同出盤和豆。 虢國墓地的葬制等級,連同M2001來看,大致可分為六等: 第一等:九鼎、八簋、八鬲。還有銅編鐘8件、石磬10件。附近的車馬坑,長達(dá)40米,寬5.2米。如M2001。 第二等:七鼎、六簋、六鬲。還有銅鈕鐘九件等。所出銅戈上銘:“虢太子元徒戈”。附車馬坑,坑內(nèi)10輛車,24匹馬。如M1052。 第三等:五鼎、四簋、四鬲,無樂器。附葬車馬坑,坑內(nèi)五輛車、十匹馬。如M1706、M1810。 第四等:三鼎、四簋、二鬲。也有車馬坑(尚未發(fā)掘)。如M1705、M1721、M1820。另有一座三鼎墓,隨葬車馬器。如M1602。 第五等:二鼎或一鼎,將近20座墓。有的僅出一鼎,有的同出盤、匜,有的同出盆、豆、罐等陶器。 第六等:沒有青銅禮器墓,將近200座。 上述第一等墓,是虢國之君墓,第二等墓是低于國君之墓。隨葬七鼎墓,出土虢太子戈,應(yīng)是虢太子之墓。墓的年代,推定為西周宣王時期。 1990年虢國墓地第二次發(fā)掘墓葬九座,車馬坑四座。其中,九鼎墓一座,五鼎墓兩座,三鼎墓三座。 一號墓(M2001),隨葬九鼎、八簋、八鬲,等級很高。墓口南北長5.3米,寬3.55米。出土物達(dá)3200多件。計有銅、鐵、金、玉、石、陶、竹木、皮革、麻布等九類。青銅禮器:鼎、簋、鬲、盨、盤、匜、豆、方壺、圓壺等56件。有銘文者30余件。樂器:銅甬編鐘八件,銅鉦一件。石磬一套10件。銅鼎和銅編鐘,都有“虢季”字樣銘文。 尤為珍貴的是一件銅柄鐵劍,劍身鐵質(zhì),長約33厘米。經(jīng)鑒定,確認(rèn)是人工冶鐵制品。這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人工冶鐵實物。它將我國人工冶鐵出現(xiàn)的年代至少提前近200多年。 出土的大量玉器中,尤以綴玉面罩最引人注目。玉面罩置于死者面部,其主體為玉制眉、目、鼻、口、耳、下顎、左右面頰等。是一件藝術(shù)珍品。死者身上還有一組大型人形玉組佩。這組玉佩是由小到大依次遞增的玉璜,間以雙排兩行瑪瑙琉璃串珠連綴而成。掛于頸部而達(dá)于膝下。死者頭部又有五組玉飾,肩胛骨及骨盆處放置玉璧,軀干處還有戈、璋、圭等蓋其上面。而且口中含玉,手中握玉、腳下踏玉、腳趾縫內(nèi)也各夾有玉飾。這種葬玉,數(shù)量之大,玉器之精美,又為兩周時代所罕見。另在死者的腰部有由12件金器組成的腰帶組飾,也是很少見的。 墓主人,據(jù)銘文,應(yīng)為“虢季”。從隨葬禮器的基本組合為九鼎、八簋、八鬲,并有大量精美玉飾看,墓主生前身份很高。當(dāng)為虢國某一代國君。其年代可推定為西周晚期。 1991年,上村嶺虢國墓地再次發(fā)掘墓葬兩座,又獲重大發(fā)現(xiàn)。 九號墓(M2009),墓口長5.6米,寬4.4米,墓底略大于墓口,深約20米。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葬具為重棺單槨。葬式為仰身直肢葬。 隨葬品達(dá)3000多件。銅器200余件,大型銅禮器中,大部分為實用器。多套禮器上均鑄有銘文。四件銅盨銘文為:“虢仲作虢妃寶盨,子子孫孫永寶用”。其余均為“虢仲自作器”銘。 銅樂器,有甬鐘一套八件。鈕編鐘一套八件。銅鐃一件。經(jīng)測音鑒定,均為實用樂器。鈕編鐘上鑄有較長銘文,自銘為“寶鈴鐘”。石磬兩套各10件,一套為實用器,另一套為明器。 鐵器四件,鐵刃銅戈一件,鐵工具三件。 整件毛織衣物,保存完好,實為罕見。 皮馬甲及盾牌各一件。這在同時期墓葬中是第一次見到。 遺冊,是這次發(fā)掘中的重要發(fā)現(xiàn)之一。系用墨在10余片圭形片上書寫而成。內(nèi)容涉及送葬者姓名及所送物品。為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早期書法珍品。 在槨蓋、內(nèi)外棺蓋、墓主人周身上下,均有精美玉器,數(shù)量大,品類多,制作精美。還雕刻出許多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如玉獅、虎、豹、鹿、牛、羊、魚、鼠、蜻蜓、海龜?shù)取?/span> 墓主人面部覆有玉面罩,尸身上又有成組的玉佩飾。據(jù)銅器銘文,應(yīng)為虢仲,也是虢國的一代國君。其年代應(yīng)為西周宣王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