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每所學校門口都會聚集著一排排浩浩蕩蕩的黑暗料理,羊肉串,里脊肉,香酥雞,唯一能算是素食的大概就是油墩子和臭豆腐了。 通常是一個阿婆推著小車,面前一口滾燙的油鍋,支著一張鐵架,手腳利落地收錢炸油墩子, 香得你百米開外就聞到了。放學肚子餓得咕咕叫的時候,花幾毛零花錢買一只的油墩子,配上阿婆秘制的甜面醬,邊走邊吃,最是美味。 等到長大了,油墩子的攤頭少了很多,CBD附近更是幾乎絕跡。想回味兒時的好味道,三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自己做! 廚具,一口相對比較省油的深小鍋: 油墩子專用的勺子,一般菜市場賣廚具的地方有,我們試用了兩款常見的造型。 三少建議選用后者——別問為什么,原因之后揭曉。 普通中筋面粉即可,小蘇打粉的加入會使炸制后的成品更蓬松、酥脆,喜歡面糊帶點柔韌口感的,可適量加入淀粉。 添加的先后順序倒沒什么講究,只是這水要慢慢加。 直至攪拌到面糊呈現酸奶的稠度,用勺子舀起可以不間斷地流下。過稠的面糊口感生硬,過稀不易成形,吃完也沒有飽腹感。 這次輪到三少自己做了,想放什么就可以順從內心。傳統(tǒng)蘿卜絲油墩子的配料大致如下: 白蘿卜、胡蘿卜、香菜的重量比例一般控制在6:2:1,放入鹽和胡椒粉拌勻。 拌勻后靜置10分鐘,蘿卜腌制后會大量出水,最后記得把這些餡料倒入濾水籃,濾掉多余水分。 亂入的加料版→鐘愛薯條人士的土豆絲油墩子,土豆汆水放鹽即可; →人在南方、心在北方的豬肉粉條油墩子,粉絲用熱水泡軟,豬肉用蔥花、鹽、蛋清調配后翻炒成半熟狀即可; →想象應該會很好吃的海鮮三味油墩子,蝦仁和瑤柱用鹽、蛋清腌制,腥味最大的海蠣子用三得利啤酒浸泡去腥; 第一步,倒油,倒油,倒油,倒到你心疼,油至少要沒過油墩子2公分。 第二步,開大火燒熱油鍋,勺子也一并放入鍋中加熱(很重要?。?/strong> 第三步,等到油鍋飄煙,改中小火,油墩子的制作才算真正開始。勺中留層熱油,再倒入少量面糊打底,跟著放入蘿卜絲混合物直至與勺邊平齊,最后澆注滿面糊就可下鍋烹炸。 炸制過程中,三少發(fā)現了一個意料不到的問題……為什么油墩子不會從模具里掉出來?難道不是應該自己掉出來的嗎? 結果,三少用小刀挖,用筷子摳,油墩子依然穩(wěn)如泰山,死活捂在里面不出來,等到費了老勁兒弄出來的時候,油墩子的賣相已經破敗不堪……于是,三少第一天的挑戰(zhàn)計劃就此終止。 以上是三少第一天的成品,雖然形狀簡直看不出是油墩子,但味道還是不錯的。 之后,三少痛定思痛,請教家中掌勺的阿姨媽媽,終于大致猜測出油墩子無法脫模的原因: ① 模具內留的底油不夠,油墩子的底部黏在了模具上; ② 波浪形邊緣的模具,因為無法用小刀刮干凈邊緣,使脫模更困難,應采用邊緣光滑的模具; ③ 在脫模前炸制的時間過短,太心急就想把它摳出來; 第二天 再戰(zhàn)江湖,挑戰(zhàn)終于成功!瞧這完美的造~型~ 隔了一天以后的第四步:脫模 如果你在制作油墩子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脫模困難的問題,可以嘗試一下以下方法: ① 勺子內多留底油,底層面粉鋪得厚一些; ② 剛入油鍋時油墩子尚未成型,多炸一會兒會更好脫模; ③ 炸至油墩子七八分熟(約5分鐘),用小刀沿模具邊緣劃一圈,輕輕敲打模具,即可脫出。這一步最好全部浸在油里完成,這樣更易脫模; 第五步,待油墩子兩面都金黃可人,筷子夾出瀝油。 瞧這完美的“發(fā)型”~ 基礎版本學會之后,其它豪華版本也就不在話下了~ 做法:底油+面糊+蘿卜絲+蝦仁、海蠣子、瑤柱+蘿卜絲+面糊 味道不錯,海鮮包在蘿卜絲中,仍能保持鮮嫩的口感。 做法:底油+面糊+蘿卜絲+土豆絲+蘿卜絲+面糊 土豆炸制后變軟,和面糊混在一起,分不出誰是土豆誰是面糊,還不如蘿卜絲味。 做法:底油+面糊+蘿卜絲+肉末、粉絲+蘿卜絲+面糊 大受好評!蘿卜絲和肉果然是絕配,咬下去有肉的鮮香,適合無肉不歡的人群。 各種口味的全家福,經過同伴的巧手點綴,愣是把一街邊小吃擺出了法餐的感覺,這樣的油墩子你愿意花多少錢? 配啤酒更是沒得說,三少順手就開了一罐三得利啤酒就著喝了,把什么炸雞之類都比下去了,甩耳光也不肯放手。 當然,殘次品也是有的,比如這款“宮城良田”,記不清是哪位小伙伴慫恿三少多放料!多放料!結果… 最后,來一發(fā)粉絲肉末版的油墩子,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