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每日一讀&每個孤獨的靈魂都渴望溝通

 心靈暖茶舍 2016-03-25

+


  
     一個朋友曾經(jīng)說,以前以為學了心理學,就會知道別人想什么,后來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書,發(fā)現(xiàn)不是這樣的,心理學不會幫助你立即就知道別人是怎么想的我聽了這些話,也深有同感,因為我當時學的那些東西,的確是不能幫助我知道我面對的人有什么樣的想法和感受。


很多年過去之后,我意識到自己實際上學了不少“偽心理學”的東西,或者說至少是學了很多對心理治療操作沒什么用的東西。那些所謂的心理學,要么在談論一萬個人的共同心理特征,而忽略了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和當下的內心狀態(tài);要么就是在說漫無邊際的玄學,用這種玄學可以解釋從無機物到單細胞到復雜的有機體身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其實一直都對這樣的東西有著隱隱約約的反感,但卻沒有足夠的反擊的力量。直到讀了埃瑞克森的書,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不一樣的心理學。

人類個體擁有獨立自我意識的代價,就是要忍受孤獨從最終意義上來說,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比如對一個在地震中失去了雙腿的人,你說你理解他,他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憤怒:你不是我,你雙腿健全,你怎么能夠理解我?再比如,封建帝王可以窮奢極欲讓自己高興,卻同時可以誅殺他人九族甚至十族,如果他們能夠稍微理解一點他人喪失生命的痛苦,就做不出那樣慘絕人寰的事情了。

 

每個孤獨的靈魂都渴望溝通,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內在發(fā)生了什么,也想知道別人的內在發(fā)生了什么。千百年來,交流的方式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從語言文字,到男女之間各自用自己身體天然的部件相互結合的纏綿,再到現(xiàn)代高科技對古老交流手段的幾乎無限制的擴展延伸,看起來人與人之間交流得應該足夠充分了,但從本質上來說,卻并沒有改變人類個體的孤獨狀態(tài)。你痛著,僅僅就是你痛著,別人沒有痛;他死了,僅僅就是他死了,你和我還可以鮮活地活著。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人是關系的動物,拋開所謂集體潛意識不談,人類個體的內心世界,是在一系列持續(xù)的關系中間形成的。而關系就是交流與溝通。盡管個體的本質是孤獨,但他卻無時無刻不處于關系之中。進一步說,每個人的孤獨狀態(tài)(也可以說是自我意識狀態(tài))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需要的關系也不一樣。在精神分析學的視野下,一個人的現(xiàn)實人際關系,幾乎就等于他的內心世界。



(每個人都是內心孤獨的自我中心)

精神分析關注的焦點,是一個人此時此刻呈現(xiàn)的人格特點是怎么來的。這一過去取向的特點,遭到了很多人的詬病。雖然知道了人格特點的來源,可以對改變它有所幫助;但是,卻不是肯定有幫助。人本主義者,當然也包括埃瑞克森堅信,不管過去怎樣,一個人當下改變自己的雄心壯志本身,可以超越被過去限定的命運,而實現(xiàn)更高的自我價值。跟這樣的理念相比,精神分析實在是顯得太悲觀和太宿命了一點。

埃瑞克森接受過精神分析訓練,但他沒有把自己限定在精神分析狹窄的框架里。他以他獨特的天賦和毅力,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溝通與交流技術,這些技術,比任何現(xiàn)有的所謂高科技都要有效,因為,畢竟人的大腦是最高的“科技”。

埃瑞克森是一個生活在自己內心世界之外的人。作為一個有多重殘疾的人,他要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顧影自憐、自傷身世,實在是很有“資本”的。但他卻不屑于這樣做。埃瑞克森以驚人的智慧和意志,凝結了全部的精神力量,并將這些力量投入到外界,對他人制造治療性的影響。

埃瑞克森的生活和工作,啟示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文化。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活在內心”,“在內心尋找真理”,或者說認為一個人的內心具有超越一切外界價值的最高價值,從來都是被很多人極力推薦的東西。但是,這些觀點是有問題的。原因有三:

第一,人的內心世界不總是或者說不完全是一個獨立存在。近百年來,人類已經(jīng)在了解人的內心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問題上有了一個基本答案,那就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在其童年時期跟主要養(yǎng)育者之間的關系中形成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外界關系決定了內在世界,所以內在等于外在。

第二,成年之后的活在內心,實際上是生活在過去,亦即生活在早年的關系之中。這樣的生活,是一種退行的狀態(tài),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活力。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精神分裂癥和自閉癥更“生活在內心”了,但我們都知道,那不是一種令人向往的生活。

第三,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這一分類本身就是問題,是人試圖否認自身是關系的產(chǎn)物的努力的一部分,甚至是人隔離自己與大自然的鏈接的努力的一部分。在最高的境界中,人的內心世界應該是跟他的人際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分不清哪是內、哪是外,中國文化里的另一種描述——天人合一——也許說的就是這種境界。


如果還是有內外之分的話,那么各類心理障礙者,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活在內心的人”。即使外面乾坤朗朗,他們的內心也陰暗潮濕;或者外面狂風暴雨,他們也還處在不協(xié)調的愉悅中。這樣一些人,跟人際環(huán)境和大自然似乎完全沒有了聯(lián)系。

需要鑒別一下的是,有些心理障礙的人,他們貌似生活在外面,比如在自虐式地工作,并且還取得了不少世俗意義上的成就。但深入分析起來,他們仍然活在自己的內心,早年形成的那個內心世界里有一些受虐的需要,這些需要強迫性地重復表達,就把本應該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工作,變成了對自己的身心的傷害。

   心理治療的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內心與外界相通、達到內外和諧的狀態(tài)?,F(xiàn)在的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都強調“適應”二字,實際上就是在說心靈內外較少沖突的交流狀態(tài)。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