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銅器有其獨具地域特色的器物特征和歷史內(nèi)涵,件件堪稱古代青銅藝術(shù)寶庫中的精品。本次展覽所展出的展品,或造型詭異奇特,或裝飾精美絕倫,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能給觀眾帶來獨特的藝術(shù)享受。其中包括:2014年備受全球矚目,掀起“國寶歸湘”熱潮,并最終身蓋合一、圓滿歸湘的“罍王”——皿方罍;以超大體量和夸張紋飾而聞名于世的“鐃王”——象紋獸面紋大鐃;有著“瓿王”美譽的獸面紋銅瓿;國內(nèi)唯一一件商代豬形祭祀酒器青銅豕尊;商周青銅器中唯一一件以人面紋為裝飾的方鼎等,都將在此次展覽中得以全面展現(xiàn)。 皿方罍[léi]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通高88厘米,口長26.1厘米,口寬21.6厘米 1919年湖南省桃源縣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皿方罍蓋為四阿形,中央有四阿形紐。器身為高領(lǐng),圓肩斂腹,高圈足。器身飾獸面紋,領(lǐng)與足飾小鳥紋,肩飾夔紋,肩上飾卷角羊首銜環(huán),垂環(huán)飾斜角云紋,腹下正面有鼻,鼻上有獸首,自頂至足,有8道高高突起的勾形扉棱,通體花紋都有細(xì)膩的雷紋襯地,十分精致。器蓋鑄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銘文,器身則鑄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銘文。整器集立雕、浮雕、線雕于一身,造型莊重高峻。
人面紋方鼎 商 高38.5厘米,長29.3厘米,寬23.7厘米 1959 年寧鄉(xiāng)縣黃材寨子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該器是現(xiàn)有商周青銅器中唯一一件以人面為飾的方鼎。器身四面浮雕四個人面,濃眉大眼,高鼻梁,凸顴骨,寬嘴緊閉,表情莊重。額上有曲折形小角,腮兩側(cè)置獸爪。器內(nèi)側(cè)近口處有銘文“大禾”二字。商、周青銅器以獸面紋作主題紋飾較為常見,人面紋飾較為稀有珍貴,此鼎以四個相同的人面紋裝飾器體的主要部位,更加奇特。 豕[shǐ]尊 商 通長72厘米,通高40厘米,重19.75千克 1981年湖南湘潭縣船形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豬是伴隨著農(nóng)業(yè)文明的發(fā)生,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諸文化中,就出土了不少具豬形圖案的裝飾器。該器形態(tài)為渾圓逼真的豬形象,雙目圓睜鼓凸,長嘴上翹微張,兩耳招風(fēng),腹、臀滾圓,四肢剛健。器表滿飾紋飾,鑄造精美,形象寫實、生動。器背部開橢圓形口,腹內(nèi)盛酒,蓋上捉手為鳳鳥形。前后肘部各設(shè)對穿圓孔,腹內(nèi)有圓形銅管連接兩孔,當(dāng)是為便于穿系抬舉而特意設(shè)計的。 象尊 商 高22.8厘米、長26.7厘米、寬14.4厘米,重2.775千克 1975年株洲醴陵市獅形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象形而中空,象鼻上卷為流,鑿背為口,失蓋。象腹肥碩,四足敦實,尾短下垂,整體雕塑生動逼真。器身滿鑄紋飾。象鼻前段飾鳳鳥,鳳尖喙鎩羽,鳳冠上伏一虎,似口銜蟠虺,流下亦倒懸一虺。象額對稱各飾一只卷曲的蟠虺,自耳頸至腹臀及四足,以云雷紋為底,分別鑄飾饕餮、虎、夔龍、鳳鳥等圖像,整個器物表面共裝飾20余只動物個體,繁縟瑰麗,堪為商周時期動物造型青銅酒器的代表之作。 獸面紋尊 商 通高73.2厘米,腹徑39.8厘米,口徑61厘米 1966 年華容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容酒(水)器。腹部飾獸面紋,肩部有3個圓雕的犧首和3只立鳥相間排列。以云雷紋為地,紋飾粗大,特別是其地紋,比一般銅器上的地紋要粗大,腹部和圈足間有三個很大的“十”字形鏤孔。該器造型高大,裝飾精致,與著名的四羊方尊等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代表了湖湘文化在早期青銅時代已達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與科技水平。 象紋獸面紋大鐃 商 通高103.5厘米、甬長36.3厘米、銑寬69.4厘米,重221.5千克 1983年寧鄉(xiāng)黃材鎮(zhèn)月山鄉(xiāng)轉(zhuǎn)耳侖出土 長沙市博物館藏 這件大鐃重221.5千克,是目前所見商代銅鐃中體量最大的,被譽為“鐃王”。它的旋上有雙身虎紋,隧部一對卷鼻小象浮雕。大鐃又稱大鉦、早期甬鐘等,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打擊樂器,能單獨使用,也可以多個組合在一起。它流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主要發(fā)現(xiàn)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湘江流域尤其是洞庭湖及其周圍地區(qū)是這種器物發(fā)現(xiàn)的中心。(該文物圖片來源長沙市博物館網(wǎng)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