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是一種食性廣、耗糧少、耐粗飼、生長快、飼養(yǎng)期短的食草水禽。但筆者時常聽到一些農(nóng)戶抱怨:養(yǎng)鵝效益是好,但就是育雛難。那么,怎樣才能提高雛鵝的成活率呢? 雛鵝是指從出殼到30日齡的小鵝,要提高小鵝的成活率,關(guān)鍵要掌握以下幾點。 1、選育壯雛:飼養(yǎng)雛鵝,應(yīng)選擇活潑好動、握之肥壯有力、全身絨毛豐滿、卵黃吸收好、腳及腳皮膚豐潤有光澤的雛鵝。弱雛一般表現(xiàn)為腹大且硬、腹下無毛、肚臍大、有血跡、站立不穩(wěn)。對弱雛應(yīng)淘汰或單獨飼養(yǎng)。 2、及時潮口與開食:小鵝第一次飲水稱潮口。雛鵝一般是先潮口后開食。小鵝出殼24小時左右即可讓其飲水,頭3天飲水溫度在25℃較好,最好在水中放點白糖或紅糖,以增加雛鵝食欲,排出胎糞。 小鵝的飼料主要有精料和青料。精料為碎米、稻谷、小麥、玉米等,若喂全價飼料則更好。飼喂前,碎米要用清水浸泡2小時,稻谷浸泡8小時,玉米、小麥浸泡24小時。青料一般就是新鮮的嫩草、嫩菜葉等,喂時要切成細絲狀。精料和青綠飼料的配比1:2,每天喂5-6次,其中晚上喂1-2次,應(yīng)少給勤添,不宜讓雛鵝吃的過飽。雛鵝15日齡前精料以碎米為好,以后逐漸摻喂稻谷、玉米、小麥等。雛鵝生長快,飲水量大,每天應(yīng)供給充足清潔飲水。5-7日齡的雛鵝,在天氣溫暖時,可趕至淺水區(qū)讓其自由戲水,初時5-10分鐘,以后逐漸延長。 控制溫度和濕度:幼雛鵝要在溫室飼養(yǎng)。雛鵝1-7日齡室溫保持在28℃為宜,以后每周下降2-3℃,到第4周室溫降到20-18℃為好。 育雛溫度是否適宜,可從雛鵝群的動態(tài)觀察出來。若溫度適宜,小鵝吃食后不久就會入睡,雖彼此依靠,但不打堆,無特殊叫聲;若溫度過低,則小鵝互相擠壓、打堆,叫聲尖而長;若溫度過高,則小鵝向四周散開,叫聲高而短,張口呼吸,背部羽毛潮濕。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易引起雛鵝發(fā)病或死亡。 育雛室要寬敞明亮,通風(fēng)良好。墊草要柔軟新鮮,無霉?fàn)€變質(zhì),嚴(yán)防墊草潮濕,潮濕最易使霉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雛鵝發(fā)病。 疾病防治:每周連喂1-2天大蒜(搗爛),或連飲2-3天痢特靈水,以防鵝痢疾、腸炎等。在飼料中加入3%的熟石灰、補充骨灰或貝殼粉等,防治鵝軟腳病。在飼料中添加馬齒莧、魚腥草、甘草、穿心蓮等中草藥,可預(yù)防小鵝瘟和其它多種疾病。 |
|
來自: 昵稱32222016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