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個(gè)道士去云游!
2016-04-05
道醫(yī)
中國道醫(yī) 云游是道士宗教修持生活的一種形式。 明代朱權(quán)的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道家出游尋真問道,謂之云游。道士,奉天之士也。謂本乎天者親上,故曰云游”。道教初創(chuàng)時(shí),并無云游之說。 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隨著道教的傳播,宗派的分立,經(jīng)籍的枝蔓,一些著名的高道都曾經(jīng)外出訪道,例如劉宋高道陸修靜為搜求道書,尋訪仙蹤,遍游名山。 北魏高道寇謙之祖籍上谷昌平,后移居馮翊萬年(今陜西),遇仙以后,又入華山、嵩山等名山修煉。 但天師道對道士的云游未曾作出制度類的規(guī)定。 全真派創(chuàng)立以后,隨著全真宮觀的發(fā)展以及叢林制度的建立,這就為云游的全真派道士排除了云游時(shí)可能發(fā)生的生活困難,于是全真派道士云游和掛單住觀就正式成為道士修持生活的一種形式。 歷代全真派道士都十分重視云游參訪。 道士離觀云游,路途遙遠(yuǎn),風(fēng)餐露宿,食無定時(shí),歇無定處,非常艱苦。 正一派和全真派道士都將云游作為體現(xiàn)苦行勵志的一種手段,也是對道士信仰和意志的磨煉。 明代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在《道門十規(guī)》中要求“出家之后,離情割愛,舍妄歸真。 必當(dāng)以究明心地,修養(yǎng)性天為務(wù)。操戒行,磨煉身心,支笠簞飄,孤云野鶴。 或遇名山洞府掛搭安單,參謁明眼師匠,問道親師,切究性命根宗,深探道德之要,悟徹宗門,玩味法亂,不以利名掛意,富貴留心。 雖饑風(fēng)暑之切身,不易其操;雖困貧苦賤之役心,不奪其志。 忍辱藏垢,言行謙和,卑下柔弱,精神純一,心存柔遜,性戒剛強(qiáng)”。 為了在云游中生存和傳道,云游的道士還必須具備多種宮觀外生活的本領(lǐng)。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其云游之士,必會祈晴禱雨,祛邪斷佐,拯災(zāi)援救,及善風(fēng)水,能風(fēng)鑒,會星命,能吟作,會書畫,方可游也,不然則凡俗之士也”。 全真祖師們的詩文中,對云游參訪也多有述及,要求云游的道士,只攜帶衣裝、潔具、缽盂以及方便鏟、云笠、蓑衣等等。在云游中既尋師訪道,又弘傳道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