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試析傷寒論第91至100條——李國棟

 樂山有大佛 2016-04-15
 91.“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diào)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div>
傷寒病,邪氣在表,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是因為下利清谷不止,為里寒陽虛,當先溫里復陽,故“急當救里”。正氣虧虛者,急當先復正氣。后身疼痛,清便自調(diào)者,是溫里以后,大便如常,里陽已復,身疼痛者,是表邪未去,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是因為下利清谷不止,乃里急為甚,所以宜用四逆湯救里。救表宜桂枝湯,是因為汗下過后,陰氣被傷,不可用麻黃湯發(fā)汗傷津損血,宜用桂枝湯益營泄衛(wèi),扶正解表。
四逆湯方:炙甘草9g、干姜7g、附子9g(生用,去皮)
用法:上三味,每二副藥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92.“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四逆湯方?!?/div>
病發(fā)熱、頭痛,若為表陽病,其脈當浮;若為里陽病,當有里證大便硬、小便數(shù)。今無里證而脈反沉者,必是內(nèi)寒陽氣被遏不能浮起,此當與麻黃細辛附子湯溫陽解表。若不瘥,身體疼痛,是雖有外邪,但是體內(nèi)正氣已經(jīng)不足,這是體內(nèi)虛寒,無力祛邪出表,故曰:“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里”。此乃本已陽虛,又發(fā)表傷陽(津液),雖然還沒有下利清谷,也是里陽虧虛的反應(yīng)。否則脈沉而內(nèi)無虛寒者,不應(yīng)當出現(xiàn)已經(jīng)解表而表病“不瘥,身體疼痛”的狀況,故宜四逆湯救里。
此條給我們一個重要提示,凡有表證而服解表藥,其表證不解者,就是里部有問題,非里熱即里寒,當先治里(里部包括中部)。

93.“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fā)汗。以此表里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復下之?!?/div>
太陽病證當發(fā)汗,先下為逆治,或兼有里實,也應(yīng)先解外。先下而不愈,傷其陰氣,已不能再發(fā)汗。因復發(fā)汗,是先下虛其里,復發(fā)汗又虛其表,以此表里俱虛,出現(xiàn)腦缺血,所以“其人因致冒”。冒是郁冒,是頭部血少,邪氣郁滯在頭部,阻礙血液在頭部運行,因而出現(xiàn)頭暈目眩或頭昏目瞀?!懊凹摇笔瞧剿鼐陀蓄^昏目瞀者?!懊凹液钩鲎杂保洳C是“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金匱要略》。汗出者表郁解,血液能夠通行于腦,所以汗出郁冒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是自注句。汗出者外熱除則表和,里未和,然后再攻里。今汗出表和,里未和,故曰“里未和,然后復下之”。下之里熱除則里和。下之可與調(diào)胃承氣湯。

94.“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一作尺脈實)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diào)胃承氣湯?!?/div>
此條是接上條,太陽病未解,是說太陽病先下、后汗,病未解。
脈陰陽俱停,似應(yīng)為脈陰陽俱微。以后面“但陽脈微”和“但“陰脈微”為佐證。
必先振栗,是因先下、后汗,損失體液所致。先下后汗損失了津液,也就是損失了陽氣,必出現(xiàn)振栗灑寒的感覺。振栗后隨之汗出,是陽氣自復,津液自和,故汗出而解。如第58條曰:“凡病,若發(fā)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第49條:“脈浮數(shù)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fā)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里虛。須表里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條“尺中脈微”為里虛,“須表里實”,必為寸尺脈實,寸尺脈實則“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49條柴胡湯證而以他藥下之,則傷損里陽,“柴胡證仍在者”是腎氣上沖拒邪犯下,“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是陽氣虛,內(nèi)熱外趨,“卻發(fā)熱汗出而解”,是內(nèi)熱隨汗出而解。汗出則為陽氣和。如果沒有與他藥下之,就沒有陽氣虛之“蒸蒸而振”?!罢瘛本褪恰罢窭酢?。
但陽脈微者,是寸脈微尺脈不微。寸脈微是表邪微,尺脈不微是陰氣不虛。表邪微而陰氣不虛者,腎氣有能力上沖作汗,故曰“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
但陰脈微者,是尺脈微寸脈不微。尺脈微是里邪微,寸脈不微是陽氣不虛。里邪微而陽氣不虛者,法當“下之而解”。調(diào)胃承氣湯方有甘草扶陰氣,陰脈微者,是陰氣不足,故曰“若欲下之,宜調(diào)胃承氣湯”。

95.“太陽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wèi)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div>
太陽時得病,表現(xiàn)為發(fā)熱、汗出者,這是榮陰弱衛(wèi)陽強。衛(wèi)陽強則陽脈浮,陽脈浮則表郁發(fā)熱。榮陰弱不能收斂衛(wèi)陽,反被衛(wèi)陽逼迫出汗,故曰“榮弱衛(wèi)強,故使汗出”。這種狀態(tài)屬于太陽中風,故稱作邪風。欲救邪風之“救”,是救治,醫(yī)治的意思?!靶帮L者”,當指“太陽中風”者。第12條之“陽浮而陰弱”與本條之“榮弱衛(wèi)強”病機是一致的。但12條的證狀有“惡寒、鼻鳴干嘔”,是典型的桂枝湯證,所以“桂枝湯主之”,此條沒有惡寒、鼻鳴干嘔的證狀,不是典型的桂枝湯證,所以“宜桂枝湯”。

96.“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粜刂袩┒粐I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
傷寒病五六日,出現(xiàn)中風的病機,表現(xiàn)為半表半里的柴胡證候。往來寒熱,是正氣與邪氣分爭,正勝邪時,正氣進邪氣退,正氣把邪氣驅(qū)趕到表部,其人則惡寒;邪勝正時,正氣退邪氣進,邪氣離表入里,其人則惡熱。胸脅苦滿,是邪熱郁結(jié)于胸脅部位,滿悶難受,令人作苦,苦是難受的意思。嘿嘿不欲飲食,是邪郁少陽,肝氣郁結(jié),其人即悶悶不樂不愿言語;肝郁犯脾,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胃部水氣停留則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是邪熱擾心、胃氣上逆。若胸中煩而不嘔者,是實熱結(jié)于胸中,故去半夏之燥、人參之補,加瓜蔞實開胸泄熱以去實煩。若渴,是熱傷津液,故去半夏溫燥,加瓜蔞根涼潤、人參甘潤以清熱生津止渴。若腹中痛者,是熱傷營血,腹中脈絡(luò)拘急,故去黃芩苦寒燥血,加芍藥苦酸益營。若脅下痞硬,是熱與水痞結(jié)脅下,故去大棗甘壅,加牡蠣咸寒利水。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飲水蓄于胃中,不得氣化,故去黃芩苦寒傷氣,加茯苓甘淡利水。若不渴,外有微熱,是外有邪氣,里氣未傷,故去人參,加桂枝,以解外邪。若咳者,是虛寒上逆,迫肺而咳,故去人參、大棗甘壅上氣,以干姜易生姜辛熱散寒,加五味子酸收肺氣。小柴胡湯功用,是清泄郁結(jié)在半表半里之邪熱從外而解。

97.“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一云臟腑相違,其病必下,脅膈中痛)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此條是解釋96條的病機,傷寒,正邪在表部分爭五六日,人體血弱了,血弱則腠理空虛,邪氣亦行表部經(jīng)盡,當入里之時,故曰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而入內(nèi)。“氣盡”之“盡”,是“盡頭”的意思,是邪氣走完表部經(jīng)界了,在表部走到盡頭了,而不是人體的陽氣消耗殆盡了。如“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比枮楸M,是病邪表現(xiàn)為三陽病證的狀態(tài)為盡,而不是人體的陽氣盡。如果是陽氣盡,那還有什么三陰不受邪的道理呢?陽氣沒了,人的生命也就沒了。所以說“氣盡”,是邪氣行表部經(jīng)界為盡,而且“血弱,腠理開”,因而表邪入內(nèi)。
傷寒中風,應(yīng)是病發(fā)于陰,當六日愈。六日不愈者,是表部津液受損,血液亦弱,腠理空虛,邪氣乘虛入內(nèi),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則出現(xiàn)柴胡證?!芭c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含胸脅苦滿之義。正邪在脅下分爭,就發(fā)作往來寒熱。有時候也不分爭,不分爭的時候就不發(fā)作往來寒熱,故曰“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是小柴胡湯證的特有癥狀,是肝氣郁滯,心情煩悶,故嘿嘿不愿意說話,也影響食欲。臟腑相連,其痛必下,少陽病位涵蓋三焦,五臟六腑均相連,陽邪從外入內(nèi),病勢從上趨下,其病痛必涉及到下焦。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反應(yīng)了邪欲入里,臟腑失和,肝強脾弱,胃受其累的病理狀態(tài)。邪高痛下,故使嘔也,是正邪分爭的反應(yīng),邪氣從上焦下趨,必致下焦正氣上沖抗邪,于是胃受其累,故使嘔也?!肮适箛I也”,也包含了“心煩喜嘔”之義,是由上焦邪氣下趨于胃,胃中氣血運行受阻,必致水氣停于胃中,又在肝氣橫逆的作用下,出現(xiàn)肝氣迫胃而作嘔。胃虛水停,為什么不用茯苓、白術(shù)呢?因為此病勢胃虛作嘔,病理是肝膽氣強,脾胃氣弱,故適宜柴胡、半夏宣通,不宜茯苓、白術(shù)滲利。
此條先述小柴胡湯證的病理“血弱、氣盡,腠理開”,復述小柴胡湯證的病證“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再述小柴胡湯證的病機“邪高痛下,故使嘔也”。見此證,即小柴胡湯主之。
服柴胡湯已,“已”是“停止”,“沒了”的意思,就是柴胡證沒有了。渴者屬陽明,是說服柴胡湯已,其人若渴的話,屬于陽明胃熱,以陽明法治之,而不是說,凡是渴者,都屬于陽明。五苓散證之渴,柴胡桂枝干姜湯證之渴,都不屬陽明。

98.“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y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后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為血弱,血弱陽浮故手足溫,“惡風寒”為表邪未解,“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可與桂枝加芍藥湯。如第62條:“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2條“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是發(fā)汗傷血,邪氣仍客留在表部,且沉為里虛,故加人參。此條脈不沉,故不需加人參。再如第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fā)汗,宜桂枝湯。”234條脈遲為血弱,為什么不加芍藥呢?因為“汗出多、微惡寒”是營氣和、衛(wèi)氣強,故汗出多,表未解,所以宜用桂枝湯原方,不用加芍藥。此條脈遲浮弱,不同于62條之桂枝新加湯證的“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也不同于234條之桂枝證的“脈遲、汗出多、微惡寒”。此條沒有脈沉就沒有里虛人參證;不是汗出多、微惡寒,就不是營氣和、衛(wèi)氣強的桂枝湯證,因為“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是營血比桂枝湯證更弱,故需要加芍藥。如小建中湯證的“手足煩熱”,就是桂枝湯倍加芍藥證。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者,是邪氣在表,為什么醫(yī)者會二三下之呢?可能這是醫(yī)者以“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手足溫”,以為表邪傳里,故而二三下之。醫(yī)二三下之,竭其陰氣以致變?yōu)椤安荒苁扯{下滿痛”的少陽、陽明并病,這是二三下之,傷其胃氣,表邪乘虛入里,結(jié)于脅下及胃中,故“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陰氣虧竭導致肝膽?zhàn)鰺?,熱迫膽汁外泄,故“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此皆為醫(yī)者二三下之,耗竭其陰氣,以致變?yōu)闈衽c熱摶結(jié)在里的證候。濕熱不去則頸項強,陰氣不復則小便難,這是醫(yī)者二三下之所導致的變證茵陳蒿湯證。醫(yī)以“不能食而脅下滿痛”為柴胡證,“與柴胡湯,后必下重”,是因其陰血虧竭,濕熱結(jié)聚,濕與熱摶結(jié)在脅下并陰血虧竭,這種狀態(tài)與柴胡湯,攻陽傷陰,則正氣愈虛,邪氣愈實,反而出現(xiàn)濕阻下焦的狀態(tài),故出現(xiàn)下重感,欲解大便又不能順利解出。本渴飲水而嘔者,是醫(yī)者二三下之的又一變證,此為“渴欲飲水,水入則吐”的水逆證。表熱仍在而下之,胸膈之氣受損,表熱乘虛客入胸膈,胸膈虛熱故渴,下之又傷胃,胃虛不能行水,故飲水而嘔。柴胡是血中之氣藥,行血散氣消耗津液,用于少陽氣郁邪實之證。《金匱要略》之:“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必無“脈遲浮弱”的陰血虧竭之證?!吧睃S,本渴飲水而嘔者”,為茵陳五苓散證,與柴胡湯,復虛其肝氣,導致肝胃兩虛不能納谷,不僅不能化水,而且不能納谷,以致食谷者噦。此食谷者噦,(可與半夏瀉心湯)為肝胃兩虛的吳茱萸湯證。經(jīng)曰:“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
此條是脈遲浮弱,醫(yī)者二三下之,所出現(xiàn)的兩種逆證。一種是“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的陰虧濕熱發(fā)黃證,其脅下滿痛是陰虧濕熱摶結(jié)在脅下,小便難反應(yīng)陰液虧竭。這是瘀熱在里的茵陳蒿湯證,而不是氣結(jié)脅下的柴胡證;一種是“本渴飲水而嘔”的水逆證,而不是“嘔而發(fā)熱”的柴胡證。
脅下滿、脅下硬、脅下痛等屬于肝氣實者,都可以與柴胡湯攻其實。但是攻實忌虛,也就是正虛不受攻者,不可強攻。本條“脈遲,不能食,小便難”是陰氣虧,與柴胡湯攻其“脅下滿痛”,恐其人虛不受攻,攻之“后必下重”,想解大便卻不能順暢解出。與第231條對比,“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眱蓷l基本上都一樣,不同之處只有一點,就是脈象不同。本條是脈遲浮弱,231條是脈浮。兩條之脈證,一虛一實,脈虛者不受攻,不可與小柴胡湯攻陰氣虧虛之人,攻之“后必下重”。
此條警示,陰虧濕熱發(fā)黃之人和水逆證者皆不可與柴胡湯復傷其陽。

9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div>
傷寒病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者,是中風血弱,陰弱陽強,表部仍有邪氣故惡風;脅下滿是邪氣入內(nèi),結(jié)于脅下;手足溫而渴者,是內(nèi)熱傷陰,陰血不足。此條“脅下滿”是柴胡證,經(jīng)曰:“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故小柴胡湯主之??膳c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瓜蔞根清熱滋陰,解邪于外。
此條是少陽實熱證,必沒有“脈遲浮弱”,故與上條不同。

100.“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病,陽脈澀是陽氣不利,必為陽脈澀而實。陰脈弦是陰氣不利,必為陰脈弦而虛。陽脈澀為寸脈澀而實(如澀而緊、澀而大)。《黃帝內(nèi)經(jīng)》曰:“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余也,滑者陰氣有余也?!边^者為實,脈澀而實者,必為陽氣有余。如第48條“陽氣怫郁不得越,……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fā)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钡?8條之脈澀,必為脈澀而實。如果是脈澀而虛,那么“以汗出不徹”就不成立。陽脈澀而實者為陽氣有余,陽氣有余則陽氣運行不利,故脈澀而實。陰脈弦為尺脈弦而虛(如弦細、弦弱)。尺脈弦而虛者為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陰氣運行不利,故脈弦而虛。傷寒,陽脈澀,陰脈弦,為陽強陰弱,實為傷寒中風脈象,法當脈絡(luò)拘急。陰脈主腹,故曰法當腹中急痛。陽脈澀法當通泄陽氣,陰脈弦法當補益陰氣。通泄陽氣可與桂枝、柴胡,補益陰氣可與芍藥、甘草。但是僅憑陽脈澀、陰脈弦,還不能確定腹中急痛是屬于心腎不和的小建中湯證還是屬于肝脾不和的小柴胡湯證,故先與小建中湯通心和腎。不瘥者,再與小柴胡湯疏肝和脾。腹中急痛為什么不先與小柴胡湯?因為腹中痛不是柴胡證常見病位,而是小建中湯證常見病位。如《金匱要略》曰:“……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辈窈C腹中痛者,常與柴胡證并見。此條沒有柴胡證,故不先與小柴胡湯。
與小柴胡湯,應(yīng)去黃芩加芍藥,否則腹痛不除。
有學者認為小建中湯證屬太陰,因為桂枝加芍藥湯證屬太陰。其實《傷寒論》曰桂枝加芍藥湯方“屬太陰”,應(yīng)是指病位屬太陰,因為太陰主腹,所以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太陰主里,不應(yīng)用桂枝外宣。這與吳茱萸湯證食谷欲嘔屬陽明一樣,是指病位屬陽明,而不是指病性屬陽明。如麻子仁丸方有芍藥,用于脾約證,這不能說麻子仁丸證是太陰證。也不能因為小建中湯能治療胃炎、胃潰瘍,就認為小建中湯是太陰方。因為芍藥甘草湯也能治療胃炎、胃潰瘍,不能因此就說芍藥甘草湯是太陰方。小建中湯方中桂枝之用,仍然是解肌通陽,向外宣發(fā)。這和桂枝人參湯方一樣,桂枝是用于外證未除,桂枝的特性是向外宣散,而不是向內(nèi)收斂。再如白虎加桂枝湯方,桂枝是解除外證骨節(jié)疼,不能說方中有大劑石膏、知母,就改變了桂枝解外的特性。風引湯方中有大劑寒水石、滑石、紫石英、石膏等,也沒有改變桂枝解肌祛風的特性。
小建中湯方:桂枝9g、芍藥18g、炙甘草6g、大棗4枚(擘)、生姜9g、膠飴18g
用法:上六味,每三副藥以水14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內(nèi)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皣I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div>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