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zhuǎn)虛實’也。”虛實變換得用意、氣,意念一動,氣帶著形體動,這樣才能變換靈活。從前面幾句來看,練太極拳就是練意和氣。象昨天講的《十三勢歌》共有140字,其中就有7個“意”字。其實太極拳就是要練意念、練氣。
“發(fā)勁須沉著松凈,專主一方。”練太極拳時要發(fā)勁,發(fā)勁時要沉著,還要松靜,意念、氣、力、形得專注到一個方向。
“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身體一立象口鐘一樣,前后左右上下都要中正,這樣氣才能正。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對九曲珠有好幾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身體的上、中、下三節(jié),胳膊的肩、肘、腕三節(jié),腿的胯、膝、踝三節(jié),共有九節(jié),稱為九曲珠。但這樣講似乎沒有抓住要點。九曲珠從里邊講應(yīng)該是指脊柱,脊柱上有九個彎曲,你要把脊梁骨一個壓一個地連起來,將來氣貼于脊,力由脊發(fā)才會有作用。當(dāng)然講上肢、軀體、下肢各三節(jié),“力發(fā)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也可以,但對于“中”、“主于脊”、“主于腰”就不夠了。
“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太極拳練時軟,用時綿里裹針,“極柔軟,然后能極堅剛。”
“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鶻”是鷹的一種。“形如搏兔之鶻”是講形體象鷹抓兔子一樣,很快。“神如捕鼠之貓”,貓要逮耗子的時候,在耗子洞前守著,精神非常集中。一個是形蓄而待發(fā),很勇猛;一個是神很安靜、集中,其實練任何拳都得這樣,練我們的形神莊、五元莊精神也要集中。
“靜如山岳,動若江河。”安靜時跟山一樣,運動時象奔騰的江河。有的說要“靜如秋月,動若飆風(fēng)”。
“蓄勁如開弓,發(fā)勁如放箭。”練功或?qū)κ謺r,蓄勁象把弓張開一樣,拉起來掩而不發(fā);發(fā)勁時象箭一樣出去,很快。有的說太極拳動作慢悠悠的,怎么打人呢?現(xiàn)在練太極拳的大部分是老頭、老太太和體弱多病的人,而好多練長拳、炮錘之類的人身體原來就棒。有些練太極拳的講得挺漂亮,但和人家一比劃就輸了。所以人們都說太極拳打不了人,是“豆腐拳”。其實太極拳綿里藏針,是很厲害的一種拳術(shù)。來的緩我就緩,來的快我也快。“彼不動,我不動,意在彼先”,你不動,我也不動,意念在你前邊;“彼若動,己先動,力在彼先”,你要動還沒動,我先動上了,力量在你前面。你要不快,能走到前面去嗎?
“曲中求直,蓄而后發(fā)。”
練太極拳的時候要走圈,用的時候就不走弓背了,而要走弓弦?;愕臅r候還得走圈。
“力由脊發(fā),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fù)連。”這里關(guān)鍵是“力由脊發(fā)”,力量由脊梁發(fā)出去。腳步跟著身形來轉(zhuǎn)換。
“往復(fù)須有折疊,進(jìn)退須有轉(zhuǎn)換。”這兩句對練拳很有意義。往復(fù)折疊是什么意思?象摟膝拗步,手打出去了,怎么折疊?腰若松不了,你折疊不了。手一推出去,怎么回來?一出去,到頭了,腰往外一松,又長出去了,一長出去,手上半個圈,外面半個圈,一個圈拿回來,這就是一個太極。練太極拳的沾連粘隨,都在這個關(guān)鍵上練。腰松不開,沾連粘隨就不好練。腰松開了,往后一松,手就往前邊去了,跟著自然就回來了。這個情況得用腰來解決。當(dāng)然我們練太極拳并不著重技擊,我們著重養(yǎng)生,但是道理要懂,懂得腰是關(guān)鍵,得解決腰。腰解決不了,問題都解決不了。你光練力由脊發(fā),將來會力由脊發(fā)了,弄不好就會出毛病,腰松不開,氣機不能上下流通,不能轉(zhuǎn)換。很多練太極拳的到了晚年紅頭漲臉,虛陽上越,得半身不遂,就是因為腰沒解決好。力由脊發(fā),必須松腰。他這里講得就不夠了。我們現(xiàn)在先不用管這個,先練姿勢,你能做到松、輕靈、圓活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