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靈樞微言》第十二期——眾說紛紜的人迎寸口

 李勝中 2016-05-10


作者:穆超,陳立新先生的入室弟子。高級工程師,生于三代中醫(yī)世家,自小受家庭環(huán)境熏陶,佛道醫(yī)儒武,山醫(yī)星卜相均有涉獵,自18歲始為人調(diào)病,先后跟隨多位中醫(yī)老師學習。于2011年創(chuàng)立泰和堂醫(yī)館,開展中醫(yī)全科診療。


責編導讀:“通其滎輸,乃可傳于大數(shù)?!贝颂幍臏钶敚瑧撝傅氖俏遢斞ǎň?、滎、輸、經(jīng)、合),而不僅僅是滎穴和輸穴!因為臨床中的疾病千變?nèi)f化,單靠滎輸兩個穴位是無法通調(diào)外經(jīng)的。只有把五輸穴完全弄明白了,才能實施“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等原則(“大數(shù)”)。


在《靈樞·終始第九》中有一段文字:“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陽。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陽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數(shù),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脈口一盛,病在足厥陰,厥陰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脈口二盛,病在足少陰,二盛而躁,在手少陰。脈口三盛,病在足太陰,三盛而躁,在手太陰。脈口四盛,且大且數(shù)者,名曰溢陰,溢陰為內(nèi)關,內(nèi)關不通死不治。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關格,關格者與之短期?!?/span>



而在其他篇章中也有類似的論述,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篇第九》:“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已上為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不能極于天地之精氣,則死矣?!?/span>


《靈樞·禁服第四十八》:“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在手少陽。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陽,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倍,病在足陽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陽明。”


其他類似的說法在內(nèi)經(jīng)中不下四五處,有說“脈口”“氣口”,有言“寸口”,實為異名同處,故依常言以“寸口”代之!



到底在哪

人迎寸口的說法在內(nèi)經(jīng)中出現(xiàn)多次,且以大量篇幅論述,說明人迎寸口在臨床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是人迎寸口具體在哪?歷代醫(yī)家眾說紛紜,比較有代表性的莫過于“左人迎,右寸口”理論,此論出自于王叔和《脈經(jīng)》中的《兩手六脈所主五臟六腑陰陽逆順第七》:“脈法贊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后,人無二脈,病死不愈。諸經(jīng)損減,各隨其部,察按陰陽,誰與先后,陰病治官,陽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審而知之,針入病愈。”此論述在臨床中也有大量應用,據(jù)說效果也不錯。


那么在內(nèi)經(jīng)中是如何定位的呢?

《靈樞·本輸?shù)诙罚骸叭蚊}之側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span>

《靈樞·寒熱病第二十一》:“頸側之動脈人迎。人迎,足陽明也,在嬰筋之前。嬰筋之后,手陽明也,名曰扶突。”

“人迎”即喉結旁與胸鎖乳突肌之間的頸動脈搏動處(平環(huán)狀軟骨的頸動脈搏動處為人迎脈)。



寸口,又稱氣口。

《靈樞·經(jīng)脈第十》:“經(jīng)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span>

《靈樞·經(jīng)脈第十》所說:“手太陰之脈……入寸口,上魚,循魚際”,也就是手腕內(nèi)側手太陰肺經(jīng)循行所過的脈動處。

“寸口”即橈骨莖突尺側的橈動脈搏動處。



倍、盛之意

《靈樞·禁服第四十八》中用的“倍”,《靈樞·終始第九》中用的是“盛”,“倍”“盛”兩個字其實是一個意思,代表人迎與寸口的力度大??!說到這里,有的人就說了,頸動脈的搏動一定大于橈動脈啊!還用比較嗎?呵呵,其實古人摸的不是脈管的寬度而是力度,只要仔細摸一定能夠知道里面的區(qū)別!



盛、倍的比較

到底什么是一盛,怎么樣才是二盛、三盛呢?

如何操作呢?以摸病人的左側脈為例!醫(yī)家左手摸其寸口脈,右手摸人迎脈,取最強脈位的脈度來比較盛、倍!如何判斷呢?一盛:人迎與寸口能感覺出區(qū)別;三盛:人迎與寸口力度相差極大;二盛:介于一盛與三盛之間!



如何應用

《靈樞·終始第九》:“人迎一盛,瀉足少陽而補足厥陰,二瀉一補,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躁取之上,氣和乃止。人迎二盛,瀉足太陽補足少陰,二瀉一補,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躁取之上,氣和乃止。人迎三盛,瀉足陽明而補足太陰,二瀉一補,日二取之,必切而驗之,躁取之上,氣和乃止。脈口一盛,瀉足厥陰而補足少陽,二補一瀉,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躁取之上,氣和乃止。脈口二盛,瀉足少陰而補足太陽,二補一瀉,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躁取之上,氣和乃止。脈口三盛,瀉足太陰而補足陽明,二補一瀉,日二取之,必切而驗之,躁取之上,氣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陽主胃,大富于谷氣,故可日二取之也。”


從這段經(jīng)文中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補瀉的穴位數(shù)為三個(單側),即:陰經(jīng)一個,陽經(jīng)二個。

2、因為太陰、陽明“大富于谷氣”,它們是多氣多血之經(jīng),所以一天扎兩次,厥陰、少陽一日一次,太陽、少陰兩日一次!



如何取穴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第四》:“黃帝曰:余聞五臟六腑之氣,滎輸所入為合,令何道從入,入安連過,愿聞其故。岐伯答曰:此陽脈之別入于內(nèi),屬于府者也。黃帝曰:滎輸與合,各有名乎?岐伯曰:滎輸治外經(jīng),合治內(nèi)府?!?/span>

《靈樞·壽夭剛柔第六》:“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輸;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jīng);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span>

《靈樞·禁服第四十八》:“通其滎輸,乃可傳于大數(shù)。大數(shù)曰:盛則徒瀉之,虛則徒補之,緊則灸刺,且飲藥,陷下則徒灸之,不盛不虛,以經(jīng)取之。”

“通其滎輸,乃可傳于大數(shù)?!贝颂幍臏钶敚瑧撝傅氖俏遢斞ǎň?、滎、輸、經(jīng)、合),而不僅僅是滎穴和輸穴!因為臨床中的疾病千變?nèi)f化,單靠滎輸兩個穴位是無法通調(diào)外經(jīng)的。只有把五輸穴完全弄明白了,才能實施“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等原則(“大數(shù)”),所以,調(diào)人迎寸口是通過選用適當?shù)奈遢斞▉磉M行補瀉的!



先后順序

《靈樞·終始第九》:“陰盛而陽虛,先補其陽,后瀉其陰而和之。陰虛而陽盛,先補其陰,后瀉其陽而和之。”這句話告訴我們:當陰盛陽虛的時候,先補陽后瀉陰;當陰虛而陽盛的時候,先補其陰后瀉陽!所以,調(diào)人迎寸口脈時的先后順序是:先補后瀉。



寫到這里,其實感覺有些無味,因為在應用七針的過程當中我曾驗證過病人治療前后的脈象變化!當你辨證準確,針具選用得當,手法精準細膩,不管是患者的自我感覺還是脈象都會朝著好的方向變化!此篇文章當為喜歡脈法和喜讀內(nèi)經(jīng)之同道拋磚引玉之作,不當之處還望海涵為盼!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