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幾天感覺有點發(fā)燒了,怕冷,背特別寒。開始以為是水飲。因為背心冷又好長一段時間了。當(dāng)時沒感覺發(fā)燒跡象。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中“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手。于是前天喝了苓桂術(shù)甘湯,第二天照樣冷,好像更冷了。下班回家,心想苓桂術(shù)甘湯不對癥。當(dāng)時有頭痛惡寒惡風(fēng),感覺被窩里都有風(fēng)。喝桂枝湯吧,并熱稀粥當(dāng)晚飯,嫩個姜片就粥,出了一點點微汗,晚上睡覺照樣怕冷。背寒。查找資料附子湯也治背寒。早上急煮了一貼附子湯,喝了三分之一,上班了。上午還是冷。由于上班期間沒空去醫(yī)院。就在單位對面的藥店買了正柴胡顆粒。中午和下午各泡了一包正柴胡顆粒。唉…… 昨天有點頭痛,眼眶痛,頭痛略減,但怕冷。 昨晚自己摸摸脈,還是有點快的,也不算很緊。昨晚在微友的啟發(fā)下一劑麻黃湯總算熱退身涼 第一次給自己用。體會深刻。 體會一:麻黃湯的惡寒,是穿的再多都覺得冷。 麻黃湯頭痛身痛骨節(jié)痛,但我只有頭痛。桂枝湯也有頭痛。皮膚也沒緊,更沒有雞皮疙瘩。所以之前用了桂枝湯。體會二:病不會只照著書本記載的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