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陸羽與虎丘白云茶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茶圣陸羽著《茶經(jīng)》問世,陸羽把唐以來中國的茶文化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從此陸羽被奉為茶圣。《茶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地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文化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是對唐以前及唐代茶文化的一個歸納,同時又對以后茶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陸羽雖然是個曠世逸才,卻有著常人不一樣的坎坷人生,陸羽是湖北天門人,唐時稱竟陵。二三歲的時候,陸羽離奇地被遺棄,而且為竟陵龍蓋寺的住持智積禪師發(fā)現(xiàn)帶回撫養(yǎng),禪師想著以后可以繼承他的衣缽,傳播廣大佛學,但陸羽卻對佛經(jīng)佛像毫無興趣,只是喜歡跟著師傅學習泡茶之道,師傅想用懲罰他做苦活來磨練他,使他回心轉(zhuǎn)意,但生性倔強的小陸羽并不低頭,十三歲的時候陸羽終于離開寺廟出走,先來到一個小劇團里當伶人,編寫劇本。后來遇到河南府尹李齊物慧眼識才,他發(fā)現(xiàn)了陸羽聰明又勤奮,于是把陸羽帶到身邊教他詩文,這是陸羽人生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他在李府呆了五六年,同時他還受到被貶為竟陵司馬的崔國輔老夫子的教導,成為忘年之交,經(jīng)常在一起唱和詩文,評水品茶。 安史之亂后,陸羽也來到了江南,結識了一生的朋友——皎然大師,兩人友誼持續(xù)了幾十年,直到皎然仙逝。陸羽于唐代宗大歷八年至九年(773-774)進入湖州刺史顏真卿幕府,參與由顏真卿主編的大型類書《韻海鏡源》。在湖州,陸羽繼續(xù)他的茶葉研究工作,有《陸文學自傳》為證:“結廬苕溪之濱,閉門對書,不雜非類,名僧高士,譚宴永日。”觀察湖州及江南地區(qū)茶葉的生長和加工,分析茶葉品質(zhì)的優(yōu)劣,同時游訪江南各地,尋覓好茶好水,經(jīng)過陸羽嘔心嚦血,數(shù)十載精心努力的工作,世界第一部《茶經(jīng)》正式刻印。到唐貞元11年,游金蓋山(湖南南部),又著《水品》一卷,品評天下泉水等第。 陸羽和蘇州結緣是在唐貞元十二年,他來到蘇州,風景秀麗的虎丘十分吸引陸羽,他品嘗虎丘泉水,還引水種散茶,聰慧的蘇州人也跟著陸羽學習種茶品水,他發(fā)現(xiàn)虎丘山泉甘甜可口,遂即在虎丘山上挖筑一石井,用井水來煮茶,并將其評為“天下第五泉”,蘇州人稱為“陸羽井”,又稱“陸羽泉”,后來虎丘泉水又被唐代另一品泉家劉伯芻評為“天下第三泉”,于是虎丘石井泉即以“天下第三泉”名立于世。從此,歷代文人墨客無不以到虎丘品泉水烹茶為雅事。今此泉井位置在虎丘“千人石”右側的“冷香閣”北面古石井即是。陸羽井四周石壁陡峭如削,猶如天成,被大文豪蘇東坡贊為“鐵華秀巖壁”,后人遂稱其為“鐵華巖”。清代范承勛將這三個大字刻于壁上,其側還有芝南書“第三泉”。宋紹熙年間,郡守沈揆在泉上跨水建“三泉亭”。明正德年間,長洲知縣高第還構筑“品泉”、“汲清”兩小亭,明蘇州東山人王鏊曾為此作《虎丘第三泉記》,刻碑并置品泉亭,后毀。明萬歷年間,申時行之子申用懋重建三泉亭,陳繼儒又作《三泉亭》記之,以慰其靈。咸豐年間,三泉亭又毀于太平軍?,F(xiàn)亭為民國十四年(1925),申氏后人申振剛重建。游虎丘的思古之士都會來到這里回味“陡崖垂碧湫,古苔鐵花冷,中橫一線天,倒掛浮圖影”的古韻風采。 不僅如此,陸羽在虎丘栽的茶樹經(jīng)過幾百年的培育,成為后世名噪一時的“虎丘白云茶”。白云茶,又稱“雨前茶”,即清明谷雨之間采摘為最佳,據(jù)文肇祉《虎丘山志》記載云:白云茶“僧房皆植,名聞天下。谷雨前摘細芽,焙而烹之,名日'雨前茶’?!薄秴强h志》與《元和縣志》均清楚地記載了白云茶的征狀與特色,其云:“(茶)出虎丘金粟山房,葉微帶黑,不甚蒼翠,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性不能耐久,宋人呼為'白云茶’。”此茶,明代時候即列為貢茶,一時間聞名天下。 由于白云茶名貴而獨特,唐時為官蘇州的著名詩人韋應物在《喜虎丘園中茶生》詩中寫過虎丘的茶:“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爾植山園。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倍铇鋬H見虎丘寺附近,無法滿足朝廷的需求,每年初春時節(jié),地方官吏為了討好上司騷擾不斷,僧人無法忍受,于是“羞除殆盡”。白云茶遂成絕響。 明代文震孟曾作有《薙茶說》以傷之,其文云:“吳山之虎丘,名艷天下。其所產(chǎn)茗柯亦為天下最,色、香與味,在常品外,如陽羨、天池、北源、松蘿,堪作奴也。以故好事家爭先購之。然所產(chǎn)極少,竭山之所入,不滿數(shù)十斤。而自萬歷中,有大吏而汰者檄取于有司,動以百斤計,有司之善談者,若以此役為職守。然每當春時茗花將放,二邑(按:指吳縣、長洲縣)之尹即以印封封其園,度芽已抽,則二邑骨吏之黯者,餾垣入,先竊以獻令,令急先以獻大吏博色笑。其后得者輒銀鐺其僧,痛棰之。而胥吏輩復啖咋,僧盡衣缽資不得償,攢眉蹙額,或閉門而立泣,如是者三十余年矣!……”這樣的事情每年發(fā)生,有三十余年了。明搶暗奪的結果讓虎丘白云茶竟然絕跡了,雖然后來又逐漸得到了恢復,到了清初,“有司計償其值,采饋同前例”。湯斌主政時期,為防止悲劇重演,下令嚴禁官吏饋贈,杜絕了此風,后來寺僧卻又疏于管理,白云茶逐漸萎敗不聞。2000年初,絕跡了四百多年的虎丘白云茶在蘇州虎丘山西北麓茶園試種,在2004年開始采摘嫩芽,炒茶成功。 清初“嶺南才子”陳鑒在《補陸羽采茶詩并序》中云:“陸羽有泉井,在虎丘,其旁產(chǎn)茶,地僅畝許,而品冠乎羅齊松蘿之上。暇日游觀,憶羽當日必有茶詩,今無傳焉,因為補作云:物奇必有偶,泉茗一齊生。蟹眼聞煎水,雀芽見斗萌。石梁苔齒滑,竹院月魂清。后爾風流盡,松濤夜夜聲?!?br> 相傳虎丘山云巖寺大方和尚身懷制茶絕技,卻無茶可炒,于是去了安徽,用制作白云茶的方法炒制出了外形和龍井相仿的茶,當?shù)匕傩崭心畲蠓胶蜕袔サ闹撇杓妓?,將這種新品種茶葉命名為大方茶,因出產(chǎn)在頂谷這個地方,故又叫頂谷大方。屠長卿《考檠馀事》對諸山所產(chǎn)茶與蘇州虎丘和天池茶對比曾這樣說道:“虎丘茶最號精絕,為天下冠,惜不多產(chǎn),皆為豪右所據(jù),寂寞山家無由獲購矣。天池青翠芳馨,啖之賞心,嗅亦消渴,可稱仙品。諸山之茶,當為退舍。陽羨俗名羅齊,浙之長興者佳,荊溪稍下。細者其價兩倍天池,惜乎難得,須親自收采方妙。六安品亦精,入藥最效,但不善炒,不能發(fā)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實佳。龍井之山不過十數(shù)畝,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開龍泓美泉,山靈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僅有一二家,炒泫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天目為天池、龍井之次,亦佳品也。地志云:'山中寒氣早嚴,山僧至九月即不敢出。冬來多雪,三月后方通行,其萌芽較他茶獨晚?!庇纱说弥?,自宋以來,蘇州白云茶已十分珍貴,還有產(chǎn)自天池的山茶,亦十分精妙芳馨,可稱仙品,正如文震亨《長物志》所言:白云茶“然其味實亞于'岕天池’,出龍池一帶者佳,出南山(大約玄墓山西南蟠螭山)一帶者最早,微帶草氣?!钡斐氐纳讲栌诮駞s是“泯然眾人也”,盡管品質(zhì)很好,但終究宣傳的少,識貨的人不多,原來茶好也怕沒人識! ■沈建東 |
|
來自: 蘇迷 > 《蘇州虎丘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