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療法的要點梳理 浮針療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針等針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圍皮下淺筋膜進行掃散等針刺活動的針刺療法,是傳統(tǒng)針灸學和現代醫(yī)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在繼承和發(fā)揚古代針灸學術思想、寶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yī)學,尤其是現代針刺研究的成果,具有適應癥廣、療效快捷確切、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無副作用等優(yōu)點,對臨床各科,特別是疼痛的治療有著較為廣泛的作用。 基本信息 浮針療法是用一次性浮針在非病痛區(qū)域的皮下疏松結締組織進行掃散手法的針刺療法,具有痛苦極小、無副作用、見效快、適應癥廣等特點。 新近研究表明:傳統(tǒng)針刺方面起作用的正是淺筋膜中的主要組織:皮下疏松結締組織。浮針療法不像傳統(tǒng)針刺一樣深入多層組織,僅僅作用在淺筋膜,力專效宏。 浮針療法僅僅刺激非病變部位的淺表皮下組織,所以非常安全,比傳統(tǒng)針灸、推拿還要安全。 浮針療法刺激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面積是傳統(tǒng)針刺的20-30倍,所以其療效也大大提高: ?。?)只要是適應癥,每次都當場見效,需要針刺的穴位(進針點)大大減少; ?。?)每次只要一兩個進針點,傳統(tǒng)針灸需要10-20個穴位; ?。?)治療的次數大為縮短,一般慢性病變3-4次即可,而傳統(tǒng)針灸一個療程就需7-10次。 針灸的適應癥 關于其適應癥,一般來說,只要是針灸的適應癥,浮針療法多能勝任,現在我們的臨床還表明:中醫(yī)內科的適應癥,浮針療法常有很好的療效。具體來說,大體如下:慢性頭痛、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腕管綜合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膝關節(jié)炎、踝關節(jié)陳舊性損傷、帶狀皰疹后遺痛、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胃痛(慢性胃炎胃潰瘍)、泌尿道結石、慢性附件炎、宮頸炎、痛經等等。 浮針療法概論 浮針療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針等針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圍皮下淺筋膜進行掃散等針刺活動的針刺療法。是傳統(tǒng)針灸學和現代醫(yī)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在繼承和發(fā)揚古代針灸學術思想、寶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yī)學,尤其是現代針刺研究的成果。 浮針療法具有適應癥廣、療效快捷確切、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無副作用等優(yōu)點。適用于臨床各科,特別是疼痛的治療,有著較為廣泛的作用。 浮針療法——浮針療法的發(fā)展 開始時,我們采用浮針療法時,使用傳統(tǒng)針灸針具———毫針,用'毫針'作為浮針療法的工具,在治療部位較小、病痛較輕的疾病時效果快捷,療效也比較確切,但下列的一些因素促使了我們下決心改變針具: (1)在病變部位大或深時,用毫針作工具的浮針療法效果不明顯,常常需要多個毫針,甚至多針效亦不彰。 (2)因為浮針療法需要長時間留針,由金屬制成的毫針留置于體內常常會因為移動等因素造成疼痛,或刺破血管等組織。 (3)金屬針留置于體內,會在病人心理上造成強大負擔。 (4)據我們觀察,浮針療法的療效與針具的粗細有密切關系。 (5)在用毫針作為浮針療法器具的時候,很多病人擔心把金屬針留置體內會造成自己在家里無法處理的后果,因此寧可浪費時間,等候醫(yī)生下班前才取針。這樣既耗費了醫(yī)生的時間,也不利于科室空間的利用。 由于上述的各種情況促使我們發(fā)明浮針針具(簡稱浮針),也就是現在的軟套管針。雖然,現在看起來浮針沒有什么奇妙的,但當時卻是花費了我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經過了幾個步驟才有了這個小發(fā)明: (1)首先我們想到用物理方法來達到目的。 (2)化學方法也可考慮。 (3)在皮下疏松結締組織內注射一定量的液體(如葡萄糖注射液) 最后,我們想到了復合的辦法:主要結構為軟套管和套于其中的不銹鋼針芯,前者有較好的柔軟度, 而后者有足夠的剛性和硬度。 適應癥的開拓 第一階段:主要治療四肢部的軟組織傷痛。 第二階段:治療軀干部非內臟病變引起的疼痛。 第三階段:治療內臟痛。 第四階段:治療頭面部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 操作特點 浮針療法與目前針灸臨床常用的療法比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有其特點: ?。?)針尖必須直對病灶 ?。?)針體在水平運動 (3)均勻柔和反復的掃散動作 ?。?)留針時間長 ?。?)在操作時,必須聚精會神, 療效特點 (1)主要用于治療各種疾病引起的痛癥;同時對感覺麻木、脹滿等感覺異常的病癥也有較好的療效 (2)取效快捷,治療疼痛時,在進針完畢即可收效。 (3)留針時能保持這種療效,留針達到一定的時間,起針后療效也能維持; (4)安全無副作用,不但沒有藥物治療的毒副作用,甚至因為是針體僅在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原 因,傳統(tǒng)針灸引起的斷針、彎針、滯針現象不復存在,暈針現象也比傳統(tǒng)針刺療法更少發(fā)生。 (5)對軟組織傷痛等疾病,有較好的遠期療效;但對惡性腫瘤引起的疼痛 (副癌綜合癥),遠期療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止痛萬法; (6)因為留針期間病人可以自由活動,可以回家,不需要象傳統(tǒng)針灸療法那樣在治療床或椅上留針,所以治療場所的空間利用率較高; (7)費用低,因為采用浮針療法治療次數較少,雖然一次的治療費用耍比傳統(tǒng)針灸療法多,但總體上要節(jié)省費用。 (8)因為操作時間短,浮針療法的操作對室內的溫度要求較低,在寒冷的天氣里比傳統(tǒng)針灸有優(yōu)勢。 針刺前的準備 選擇體位 如體位選擇不當,在施術過程中病人緊張,醫(yī)生進針、行針不便,給病人造成痛苦。因此,治療時必須根據治療所選進針點的具體部位,選擇適當的體位,便病人放松,同時便于施術操作。臨床上常用的體位,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仰臥位,適宜于取頭、面、胸、腹部進針點和上下肢部分進針點。 (2)側臥位:適宜于在身體側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療。 (3)俯臥位:適宜于在頭、項、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側及上肢的一部分進針。 (4)俯伏坐位:適宜于項、背部的進針。 對初診、精神緊張或年老、體弱、病重的患者,應盡量采取臥位。 明確病痛點 病痛點在軟組織傷痛的臨床上,指的是筋膜扳擊點 (myofascialtriggerpoint MTrP)不僅僅是病痛的所在,多數情況下也是病痛的原因。這方面的問題常常為醫(yī)生們忽視,他們更多地關注影象學的資料,而不去自己地檢查病人。比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人們往往以為突出的椎間盤是罪魁禍首,其實,?很多時候這種認識都欠缺思考。有大量的資料表明,MTrP是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直接原因。明確MTrP所在是浮針療法不可或缺的重要萬面。初學者要用心體會,認真把握規(guī)律。 確定進針點 進針點的選擇關系到迸針順利與否,關系到療效的好壞。在選擇進針點的過程中,要明確以下五點原則: (1)小范圍病痛進針點近,大范圍、多痛點的遠 (2)多數情況下,選擇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處特殊的如在肋間,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取進針點 (3)避開皮膚上的斑痕、結節(jié)、破損、凹陷、突起等處,盡量避開淺表血管,以免針刺時出血, 針刺前必須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進針部位的消毒和醫(yī)者手指的消毒。 (1)進針部位消毒:在需要針刺的部位,用 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在拭搽時應由進針點的中心向四周擦拭?;蛳扔??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脫碘,當進針點消毒后,切忌接觸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2)醫(yī)者手指消毒:術前,醫(yī)者應先將雙手刷洗干凈,?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針刺操作 進針 運針 操作分兩步進行,第一步進針,第二步運針。 第一步 進針時局部皮膚要松緊適度。 臨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針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挾持針柄,狀如斜持毛筆。初學者可以用左手拇指、食指挾持輔助針身,采用類似毫針刺法申的挾持迸針法。熟練者可以直接斜刺入皮。進針發(fā)力時針尖擱置于皮膚上,不要離開皮膚。迸針時針體與皮膚呈15一25°角刺入,用力耍適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達肌層即可,然后松開左手,右手輕輕提拉,便針身離開肌層,退于皮下,再放倒針身,做好運針準備。 何若愚'針入貴速,既入徐進,出針貴緩,急則多傷'。 第二步 運針 是指針入皮下后到針刺完畢之間的一段操作過程。運針時,單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進。推進時稍稍提起,使針尖勿深入。運針時可見皮膚呈線狀隆起。在整個運針過程申,右手感覺松軟易進,病人沒有酸脹麻等感覺,不然就是針刺太深或太淺。運針深度一般掌握在25咖-35恤之間。對范圍大,病程長的病痛,運針深度可長,反之,則短。 1.掃散動作 掃散動作:以進針點為支點,手握針座,便針尖作扇形運動。掃散動作是浮針療法區(qū)別于以往所有療法的重要特色。對臨床療效有著顯而易見的影響。操作時以右手中指抵住患者皮膚,使針座 微微脫離皮膚,醫(yī)者稍稍平抬浮針,使埋藏于皮下的針體微微隆起皮膚。操作時耍柔和,有節(jié)律,操作時間和次數視病痛的情況而定。也就是說,如果疼痛已經消失或不再減輕,則停止作此動作。掃散是浮針療法的核心,每一個動作都必須用心去完成; 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進針點和病痛處之間的范圍內完全放松;掃散時間一般為2分鐘,次數為200次左右。如果掃散后,疼痛依舊存在,可再選更靠近病痛點的迸針點,重新進針。進針完畢,抽出針芯棄之安全處,務必放于人不易觸摸的地方,防止刺傷。然后把膠布貼附于針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軟套管。在進針點處,用一個小干棉球蓋住針孔,再用膠布貼附,以防感染。 針刺的方向 浮針療法對針刺的方向要求較為嚴格。針尖必須由遠而近地直對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如果由近而遠地反方向對著病灶,效果更不理想。 留針和出針 留針的目的是為了保持鎮(zhèn)痛效應。因為,臨床上常常發(fā)現運針完畢疼痛即減或消失,也就是說,浮針療法有較好的即刻療效,但若隨即起針,病痛會復作。留針可維持即刻療效。在留針時多用膠布貼敷,把軟套管的針座固定于皮膚表面即可,為安全起見,迸針點處可用消毒干棉球覆蓋一薄層后用膠布貼敷。有人對針座放置于皮膚上反應過敏,可以在其間鋪置薄層棉墊。留針時間的長短還要根據天氣情況、病人的反應和病情的性質決定。若氣候炎熱,易出汗,或病人因為膠布過敏等因素造成針孔口或局部皮膚瘩癢,時間不宜過長。若氣候涼爽,不易出汗,病人沒有反映不適感,時間可長一些。 醫(yī)囑 a. 留針期間勿打濕針刺局部,防止感染; b. 不要劇烈運動; c. 局部有異常感覺時,不要緊張,大多為膠布過敏所致,醫(yī)生可用其他類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貼等; d.若因為針體移動,引起局部刺痛?旁邊沒有醫(yī)生,可自行起針; e.告訴病人起針時可能出血。 針刺常見并發(fā)癥 針體僅入皮下,沒有較長時間的酸脹麻等感覺,只是在透皮時很短時間的刺痛,所以浮針療法比傳統(tǒng)針刺療法更為安全,一般不會出現滯針、彎針、斷針等異常情況。但如果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針刺手法不當,或對人體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也會出現一些不利于治療的情況,常見者有皮下出血及暈針。 一、皮下出血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塊青紫時,一般不必處理,可以自行消退,只要告知病人,消除其顧慮情緒及恐懼心理即可,不必立即起針。若局部腫脹疼痛較劇,青紫面積大而影響到功能活動時,可先起針,作冷敷止血,24'小時后,再作熱敷或在局部輕輕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有人認為,針刺引起的皮下瘀血,不一定待24小時后才熱敷,在1小時后即可熱敷或按摩,這種提法可供參考。 二、暈針 暈針是在針刺過程申病人發(fā)生暈撅現象。暈針時,患者出現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發(fā)冷,血壓下降,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 相比傳統(tǒng)針灸,浮針療法的臨床更少發(fā)生暈針。但也可發(fā)生于個別敏感者,以青年女性較多見,尤其是在體質虛弱,精神緊張,或疲勞、饑餓等情況下容易發(fā)生。對于暈針應著重預防。 浮針療法注意事項 1.患者在過于饑餓、疲勞、精神緊張時,不宜立即針刺。 2.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針刺。 3.皮膚有感染、潰瘍、疤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刺。 4.浮針療法留針時間長,相對傳統(tǒng)針刺療法而言,較易感染。浮針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時要注意消毒。特別是對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當加倍小心,慎防感染。 5.留針期間,應注意針口密封和針體固定,囑患者避免劇烈活動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進入機體引起感染。 6.當肢體浮腫時,效果不佳,改用它法治療。例如,系統(tǒng)性紅班狼瘡、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治療,大量的激素導致水腫,在這種情況下,浮針療法鎮(zhèn)痛效果差。 7.對軟組織傷痛,如果浮針療法治療后只有近期效果,病情反復發(fā)作,要考慮免疫系統(tǒng)疾病所致。 8.沒有明確痛點的位置性疼痛 (只有關節(jié)處于某一位置時,疼痛才顯現出來)效果往往不佳。 9.浮針五不治 一不治 全身浮腫 二不治局部紅熱腫大 三不治 近期使用外治法 如重力推拿拔火罐按摩乳紅花油膏藥 四不治局部封閉沒多久 五不治時有時無摸不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