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函數 ZIG之字轉向 --我的應用與理解
一之字轉向VS波峰和波谷 (網摘)
ZIG——理論
ZIG(X,N) 之字轉向
函數:ZIG(X,N)
描述:之字轉向
類別:指標
參數: N為常數,X為序列或常數,為常數時表示0:開盤價,1:最高價,2:最低價,3:收盤價
返回:返回數組
說明:當序列或K線變化量超過N%時轉向
示例:ZIG(3,10)表示收盤價的10%的ZIG轉向
ZIG(MA(C,20),10)表示均線的10%的ZIG轉向
ZIG,之字形。
1、X可以作為參數調整,也可以直接寫其它的指標線,如"kd.k"。N也可以做成參數調整。
2、在K線中,ZIG只能對一根指標線進行轉向處理。要想高點在H位置,低點在L位置,ZIG是做不到的。
3、ZIG到底是如何體現“未來”的?即它是怎么畫出來的?見最后的說明。
4、ZIG輸出的是數值,不是直線。
5、ZIG一般使用在看波浪、看形態(tài)上。
ZIG函數是未來函數之第二大嫌疑。在交易系統(tǒng)中用未來函數,就是用BACKSET或ZIG,可以使許多人“夢想成真”。
由于“未來函數”在交易系統(tǒng)中可以大大**,才使其在指標和選股公式中也一起“臭名昭著”。
1--(ZIG畫法)
假設在手工畫線年代,ZIG線是怎么畫出來的,實際上也介紹了算法。
以zig(3,10),即收盤價轉向,轉向要求10%,從第一根K線上的收盤價,慢慢往后看。直到當天的C,和以前的K線的最低C值相比的漲幅,或與
最高C值相比的跌幅超過10%時,才在當天作出記號,稱之為拐點。漲幅超過10%的,稱為向上的拐點,跌幅超過10%的,稱為向下的拐點。
產生向上拐點之后,就在之后的K線中記錄C的最大值。當出現當天的C值,與最大C值相比,跌幅超過10%時,記為向下的拐點。,產生向下的拐
點。于是從向下的拐點回過頭來,在與上一個向上的拐點之間,找到一個最高的C,作為ZIG的高點。如此循環(huán)。也就是說,ZIG的高點和低點,
是根據向上和向下的拐點出來之后,回溯過去才找到的。這就是ZIG未來數據的實質所在。
在最近期間,ZIG的未來數據,要追溯到最近的一個拐點之前的一個峰點。且看最近期間的ZIG線是怎么畫出的。
從最后一根K線往前,如果先出現向下的拐點,則在此拐點到目前的K線中求出最小收盤價所在的K線,為低點。這個低點可能與目前的K線重合
。重合的話目前的K線為低點,不重合的話目前K線為高點。
如果先出現向上的拐點,則在此拐點到目前的K線中求出最高收盤價所在的K線,為高點。此高點與目前的K線重合,則目前的K線為高點,否則
為低點。
之字轉向類函數用行情走勢上的波峰波谷作為轉向點,用線段連接轉向點來近似描述行情走勢,這些函數對于形態(tài)分析比較有用。
之字轉向由一系列的波峰和波谷組成,每個波峰和波谷之間在股價上至少有N%的變化量,該變化量是用戶設定的。隨著行情的發(fā)展,最后一
個波峰或波谷的位置是會發(fā)生變化的,因此采用之字轉向函數不能保證時間不變性,即指標曲線最后一段直線是不斷變化的。
之字轉向類函數都有兩個參數,參數1表示采用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還是收盤價計算,參數2表示轉向閾值,即只有股價變化量達到該數
值才會發(fā)生轉向,主要用于控制轉向點的數量。之字轉向類函數除ZIG外,還有第3個參數,表示需要向前數的第幾個波峰或波谷。
之字轉向類函數除了可以繪制轉向曲線,還可以定位每一個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到當前的周期數)和大小。
例如:下面的圖是10%轉向對應波峰和波谷。
(波峰和波谷):這個指標原作者不知道是哪位老師-沒有注釋,但我們知道,指標被很多股友應用修改為知己的指標。很惋惜不知道他的原注
釋應用說明?。。。。。。。。。。。o未來 ,通達信函數llv() ,hhv()
是否未來我們理想有一個辯論,大家可以看一下),源碼如下:
拉升力:=(CLOSE-LLV(LOW,28))/(HHV(HIGH,30)-LLV(LOW,36))*0.6*CLOSE;
拉升力A:=SMA(拉升力,6.3,1);
波峰波谷:SMA(拉升力A,3,1),COLORFF00FF;
拉升力B:=3*拉升力A-2.1*波峰波谷;
空方:=3*波峰波谷-1* 拉升力A;
做空:IF(空方>拉升力B,拉升力B,空方),LINETHICK2,COLORGREEN;
做空周期:HHV(做空,21),COLORLIBLUE,LINETHICK2;
多頭:IF(做空>=REF(做空,1)
,做空,DRAWNULL),COLORRED,LINETHICK2;
DRAWICON(做空>=REF(做空,1) AND
REF(做空,1)<REF(做空,2),做空,25);
我說這么多,只是想告訴大家,不要人家說什么,你就信什么!要有知己對事物
的看法而以。
以下是網絡論文觀念:供參考------
(ZIG的未來數據,要追溯到最近的一個拐點之前的一個峰點。且看最近期間的ZIG線是怎么畫出的。
“從最后一根K線往前,如果先出現向下的拐點,則在此拐點到目前的K線中求出最小收盤價所在的K線,為低點。這個低點可能與目前的K線重合。重合的話目前的K線為低點,不重合的話目前K線為高點。
如果先出現向上的拐點,則在此拐點到目前的K線中求出最高收盤價所在的K線,為高點。此高點與目前的K線重合,則目前的K線為高點,否則為低點。
之字轉向類函數用行情走勢上的波峰波谷作為轉向點,用線段連接轉向點來近似描述行情走勢,這些函數對于形態(tài)分析比較有用。
之字轉向由一系列的波峰和波谷組成,每個波峰和波谷之間在股價上至少有N%的變化量,該變化量是用戶設定的。隨著行情的發(fā)展,最后一個波峰或波谷的位置是會發(fā)生變化的,因此采用之字轉向函數不能保證時間不變性,即指標曲線最后一段直線是不斷變化的。
之字轉向類函數都有兩個參數,參數1表示采用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還是收盤價計算,參數2表示轉向閾值,即只有股價變化量達到該數值才會發(fā)生轉向,主要用于控制轉向點的數量。之字轉向類函數除ZIG外,還有第3個參數,表示需要向前數的第幾個波峰或波谷。
之字轉向類函數除了可以繪制轉向曲線,還可以定位每一個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到當前的周期數)和大小?!?br>
最后,不管是誰想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能準確予測出“未來”的交易系統(tǒng)是做不到的,不存在的,也都是馬后炮。BACKSET可以說盤中一無是處,但并不能說ZIG就一無是處了,有時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還是哪句老話:“刀劍可能自傷,也可用于殺敵。只要我們熟悉了BACKSET和ZIG的本質,就可以了解它們“未來”到什么程度,拿來用也是不妨的。至于不熟悉的,還是少用為妙。
歸根到底,其實股市最大的未來函數是C,H
L,就是收盤價,最高價和最低價,當在交易結束前,他們都是未來,特別是C,任何以收盤價計算的哪怕是百年指標都在盤中變數,運用指標,一切都在變化中.)
二 {ZIG的實戰(zhàn)意義}
ZIG(X,N)
ZIG函數是未來函數嫌疑,但當明白當中的含義,熟悉者根據其屬性當然可以運用。
ZIG,之字形轉向,N為常數,X為序列或常數,為常數時表示0:開盤價,1:最高價,2:最低價,3:收盤價。當序列或K線變化量超過N%時轉向,同時X可以采取其他任何指標中的取值,如KDJ的J,MA的天均線
ZIG線的畫法:ZIG(3,10)表示收盤價的10%的ZIG轉向
ZIG(MA(C,20),10)表示均線的10%的ZIG轉向
1、X可以作為參數調整,也可以直接寫其它的指標線,如"kd.k"。N也可以做成參數調整。
2、在K線中,ZIG只能對一根指標線進行轉向處理。要想高點在H位置,低點在L位置,ZIG是做不到的。
3、ZIG到底是如何體現“未來”的?即它是怎么畫出來的?
4、ZIG輸出的是數值,不是直線。
5、ZIG一般使用在看波浪、看形態(tài)上。
(①)10%ZIG與信號
有的人說受ZIG騙了,看見B,S ---我
買,賣;我跟著操作,兩天后又跌漲了怎么怎么......那我現在反駁你一句,你看見KDJ死叉你賣了,
二天后又金叉,你怎么不說KDJ 是騙子,???
一個是可以看見的,一個是在漂移的,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你不熟悉他.不理解他而已。
** *
我個人認為對于(ZIG(3,10)表示收盤價的10%的ZIG轉向)給你的信號,你可以這樣來理解------{{注意,高度注意--現在已經獲利
10%,雖然你沒獲利10%但從上一個低點到現在,有的人已經獲利10%有可能,有可能遇到短線獲利盤的拋壓,明天高位橫盤做減倉操作,那不橫
盤,我就先拿著,等待下一個高點的來臨........啊?。?!你說,我說的有沒有道理。第二天,信號沒了,長陽拉起,你就拿著......反之
做減倉操作,你只定比別人跑的快,為什么,你昨天就已經有了思想準備?。。。。?!}}。
(②)3%ZIG與唐仁政老師的CCI立樁量
老師的立樁量我很喜歡也很實用,拿來做參考;和上面如出一轍,只不過老師的破黑看跌,破紅看漲。大家能看到;而我下圖的藍色K線是漂移的3%ZIG他就會出來,漲了或跌了他就沒了----看下圖:
(③)ZIG與位置信號
從信號給的位置來判斷買賣,假如我們現在設一命題;高位轉向與地位轉向;有的股友說:“股市不言頂底100快一股還在猛漲3快一個還在跌蝶不休,”。那我們說階段高點和階段低點。說道高與低就涉及到一個箱體理論的問題。
注釋:網絡論文參考如下----
(1 股票箱體買賣法的具體操作)
投資者將股價每波動的高點連成直線,將這條線添為壓力線,將股價每次波動的低點連成直線,稱這條線為支撐線。壓力線相當于股票箱體的頂。支撐線也就相當于股票箱體的底,當股價上升到壓力線時,投資者就賣出股票,而當股價下跌到支撐線時,投資者就進行相應的補進。股票箱體買賣法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和判斷所進行的投資操作。在特定的情況下,股價也會突破壓力線或支撐線,即股價上升或下跌到另一個股票箱體中,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要尋找新的箱體,在新的箱體尚未被確認之前,投資者最好不要輕易操作。以免被套牢而受損。
XT頂部
01 箱頂下移意味反彈結束,賣點。(注:陽線在白線以上均可視為賣點。)
02 箱頂停止上移或上移幅度較小,可視為下跌信號。
03 箱頂橫盤一段時間后,股票會出現:急速下跌或長期慢跌(熊市)現象。
04 箱頂橫盤之后出現中陽線突破。符合以上條件的股票可以跟進,突破后有一定空間的漲幅。
05 頭部處于箱頂位置的股票,建議不要操作。
06 上升到箱頂,竄越白線,會快速拉升,這時如出現箱頂上移,視為賣點。
07 箱頂每一次上移,建議退出觀望,因為此時的風險大。
XT底部
01 在箱底附近,股價跳空缺口向上,這個缺口意味著底部成立。
02 開盤價在箱底之下,可能要破位。中陰線竄越箱底,會出現下跌。
03 下跌到箱底跌破黃線,會快速下跌。陰線在黃線以下均可視為買點。
04 在箱體底部的股票,可作搶反彈的操作。
05 在箱底出現向下缺口,或中陰線->即向下突破
06 箱底下移、出現買點,股價上漲,一般來講,回調后不會再創(chuàng)新低。如果打破下移后的箱頂,會有較大的漲幅。
07 跌破箱底的股票,第二天股價反彈,是出來的時機。
08 箱底上移的股票,出現中陽線竄越箱頂,此前出現過買點,可加倉。
09 日線、周線、月線都在箱底的底部,股票是安全的??捎媒Y合其它指標判斷買點,這種形態(tài)可大膽買進。
XT特殊判斷
01 箱頂上移后的第一次箱底下移只能作為反彈。
02 箱頂上移,箱底未動,股價回調,一般來講會跌破箱底。出現箱底下移后,反彈力度不會太大,還有可能再次跌破箱底。
03 箱底下移后股價上升直接沖破箱頂(箱頂未變化過),箱頂上移,股價回調,此種形態(tài),回調幅度為50%以上。注意回避。
04 從上向下暴跌、橫盤、出現箱底下移,這種形態(tài)不要急于參與,可能還會有一次急跌。
05
個股箱底下移后出現買點,由于大盤走勢不好,個股的箱底很可能彈回,買點消失,股價會繼續(xù)下跌,箱體指標失靈。所以,箱體指標——箱底下移出現買點的運用必須是在大盤走好的情況下,準確率才高。
(2 李濟安先生的箱體理論--)
股票箱體買賣法的具體操作是:
投資者將股價每波動的高點連成直線,將這條線添為壓力線
將股價每次波動的低點連成直線,稱這條線為支撐線
壓力線相當于股票箱體的頂
支撐線也就相當于股票箱體的底
當股價上升到壓力線時,投資者就賣出股票
而當股價下跌到支撐線時,投資者就進行相應的補進
股票箱體買賣法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和判斷所進行的投資操作
在特定的情況下,股價也會突破壓力線或支撐線,即股價上升或下跌到另一個股票箱體中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要尋找新的箱體,在新的箱體尚未被確認之前,投資者最好不要輕易操作,以免被套牢而受損。
-------------------------------------------------------------------
兩者結合我們又得到一個信號,增強我們的買賣點。==============那就是把{ZIG+箱體理論},!
可以這么理解:一個可以把10%ZIG加入我們的箱體理論指標里,每當股價觸及箱頂+出現ZIG信號,就做減倉或賣出,反之觸及箱底可以做買入。另一個可以用主輔圖指標對應判斷。如下圖--
---------------------
(之字轉向附圖參考)
N:1 30
10
【箱頂】:PEAK(CLOSE,N,1)*0.98;
【箱底】:TROUGH(CLOSE,N,1)*1.02;
【箱高】:100*(【箱頂】-【箱底】)/【箱底】,NODRAW;
那又有股友這么說:你怎么知道那是箱底。那是箱頂。其實上面李濟安先生已經介紹了,(
股票箱體買賣法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和判斷所進行的投資操作
在特定的情況下,股價也會突破壓力線或支撐線,即股價上升或下跌到另一個股票箱體中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要尋找新的箱體,在新的箱體尚未被確認之前,投資者最好不要輕易操作,以免被套牢而受損。)
我的理念是每到一個10%之字轉向發(fā)生在箱頂的位置,沖高乏力,做減倉處理如果沖過箱頂,每個做過3年以上的股友,都知道股票股票進入另一個箱體階段,都有一個回抽確認的過程,前一個箱頂就是下一個箱底;哪里就是你買回的地方..........您的損失只是少賺了一個10%.
反之,恭喜你-----你已經減倉!如果跌了,回到箱底買回;在恭喜你,你完美地做了一個10%的波段操作.......
{說這么多,這也是一個股票理念===也就是老股民說的(把蘋果放在一個籃子里,中長線投資法則)}
---------------------------------------------------------------------------------------------------------------------
三 ZIG與波浪理論
我個人認為,被神化的波浪理論畫線,應該是
ZIG延伸,我不是電腦高手,沒破解過密碼波浪理論指標;也不是指標高手,沒模仿過波浪理論指標;但我收集了一些供參考:
一下是波浪理論畫線網絡論文注釋:
波浪理論的四個基本特點。
1、股價指數的上升和下跌將會交替進行。
2、推動浪和調整浪是價格波動兩個最基本型態(tài),而推動浪(即與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個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來表示,調整浪也可以劃分成三個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個波浪完畢之后,一個循環(huán)即告完成,走勢將進入下一個八波浪循環(huán)。
4、時間的長短不會改變波浪的形態(tài),因為市場仍會依照其基本型態(tài)發(fā)展。波浪可以拉長,也可以縮細,但其基本型態(tài)永恒不變。
總之,波浪理論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八浪循環(huán)"。
波浪理論的幾個基本要點。
1、一個完整的循環(huán)包括八個波浪。
2、波浪可合并為高一級的浪,亦可以再分割為低一級的小浪。
3、在1、3、5三個波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個波浪。
4、假如三個推動浪中的任何一個浪成為延伸浪,其余兩個波浪的運行時間及幅度會趨一致。
5、第四浪的底(或頂)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頂(或底)。
6、經常遇見的回吐比率為0.382、0.5及0.618。
---------------------------------------------------------
由美國人艾略特創(chuàng)立的波浪理論,從其誕生的那天起在市場中就頗有爭議,但它最終依靠其獨特的價值和研判功效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該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一個完整的漲跌周期即八浪循環(huán),由五波段推動浪和三波段修正浪組成,并可被進一步分九級144浪;推動浪與主趨勢方向一致,大多都有且僅有一波出現延長現象,其余兩波在幅度和時間方面會大致相同,而調整浪則與主趨勢方向相反。一般來說,波浪理論只用以分析大盤或平均指數,并由此發(fā)現較理想的買賣時機。
應用技巧
A、牢記波浪分析三要素。波浪所構成的形態(tài),是波浪理論的立論基礎,對數浪正確與否至關重要,其次是波與波之間的比率,以及同級波浪中每波持續(xù)的時間,組成波浪理論的三大部分即波浪分析三要素。同時,成交量在波浪分析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在主波段中,并被用來檢驗波浪或預測波浪是否延長。
B、求同存異,旨在實戰(zhàn)。當一個波浪循環(huán)尚未結束時,波浪的劃分無疑會存在不止一種可能。因此,在運用波浪理論研判時,就必須首先根據規(guī)則和波浪的個性或特征排除掉不可能的劃分,同時尋找出合理的并按照概率大小進行排序,這就是存異的一般程序。而求同則是在兩、三種可能之中,由波浪分析本身得出對近期乃至后市一致的判斷,這才是至關緊要的且具備操作指導意義。
?。?、熟悉波浪個性,留心股價通道。在不同的波段運行時期,市場反映出來的特征是不同的,政策、基本面和消息面等也不盡相同,但市場群體由悲觀到樂觀或從樂觀到悲觀的變化過程,卻按相似的途徑不斷循環(huán)發(fā)展,因此,熟悉每一浪的個性即市場心理狀態(tài)及其情緒,對波浪分析必定大有益處,如排除可能極低的劃分,甚至可以預知主流熱點所在。受心理及情緒的影響,價格走勢往往會存在強弱的差別,一般都能反映在股價通道中,主要是:第3浪即通常所說的主升浪,應上穿由第一浪頂所做的與趨勢線L的平行線即通道線,第5浪上摸高點往往觸及不到該線
D、了解波浪的常用百分比。在推動浪中,若第1或第5浪延長時,其長度經常是其余兩浪最大漲幅的1.618倍,若第3浪延長時,很可能會遠遠超過第1浪長度的1.618倍,此時還可利用經驗公式來預測第5浪的大致高度,該公式為第5浪=第1浪×3.236+第1浪的浪底或頂,但它不一定適用于以楔形運行時的驅動浪;在調整浪中,無論哪一種具體方式,整理結束位置通常與此前漲跌幅保持某一比例如0.382、0.5和0.618等。
?。?、注意X浪與失敗浪的要點。在混合型調整中,X浪以3波方式展開,并發(fā)揮著不同整理方式的連接作用,大多是在強大外力影響下形成的,但最終多可被劃入B浪,而在不明朗或循環(huán)未結束時則不失為較好的權宜之計。失敗浪是指第5浪未超過第3浪的高度,說明此前升幅過大或市場已明顯轉弱,并預示即將出現的調整幅度較深或時間較長,另外C浪不及A浪時情形與之相似。
----------------------------------------------------------------------------------------------------------
以下是個人收集的波浪理論指標供參考:
{波浪理論指標}:
PL5:=ZIG(3,5);
EN1:=ZIG(3,5)>REF(ZIG(3,5),1) AND
REF(ZIG(3,5),1)<=REF(ZIG(3,5),2) AND
REF(ZIG(3,5),2)<=REF(ZIG(3,5),3);
EX1:=ZIG(3,5)<REF(ZIG(3,5),1) AND
REF(ZIG(3,5),1)>=REF(ZIG(3,5),2) AND
REF(ZIG(3,5),2)>=REF(ZIG(3,5),3);
PL10:=ZIG(3,13);
EN2:=ZIG(3,10)>REF(ZIG(3,10),1) AND
REF(ZIG(3,10),1)<=REF(ZIG(3,10),2) AND
REF(ZIG(3,10),2)<=REF(ZIG(3,10),3);
EX2:=ZIG(3,10)<REF(ZIG(3,10),1) AND
REF(ZIG(3,10),1)>=REF(ZIG(3,10),2) AND
REF(ZIG(3,10),2)>=REF(ZIG(3,10),3);
PL20:=ZIG(3,26);
EN3:=ZIG(3,20)>REF(ZIG(3,20),1) AND
REF(ZIG(3,20),1)<=REF(ZIG(3,20),2) AND
REF(ZIG(3,20),2)<=REF(ZIG(3,20),3);
EX3:=ZIG(3,20)<REF(ZIG(3,20),1) AND
REF(ZIG(3,20),1)>=REF(ZIG(3,20),2) AND
REF(ZIG(3,20),2)>=REF(ZIG(3,20),3);
PL40:=ZIG(3,55);
走強一:=BARSLAST(PL5<REF(PL5,1));
走弱一:=BARSLAST(PL5>REF(PL5,1));
走強二 :=BARSLAST(PL10<REF(PL10,1));
走弱二:=BARSLAST(PL10>REF(PL10,1));
走強三:=BARSLAST(PL20<REF(PL20,1));
走弱三:=BARSLAST(PL20>REF(PL20,1));
ZTJZ5:=IF(PL10>REF(PL10,1),COUNT(EN1,走強二 ),0);
ZTJD5:=IF(PL10>REF(PL10,1),COUNT(EX1,走強二 ),0);
DTJZ5:=IF(PL10<REF(PL10,1),COUNT(EN1,走弱二),0);
DTJD5:=IF(PL10<REF(PL10,1),COUNT(EX1,走弱二),0);
ZTJZ10:=IF(PL20>REF(PL20,1),COUNT(EN2,走強三),0);
ZTJD10:=IF(PL20>REF(PL20,1),COUNT(EX2,走強三),0);
DTJZ10:=IF(PL20<REF(PL20,1),COUNT(EN2,走弱三),0);
DTJD10:=IF(PL20<REF(PL20,1),COUNT(EX2,走弱三),0);
DRAWTEXT(EN1 AND DTJZ5=1,LOW*0.98,'(Ⅰ)'),COLORFFFF00;
DRAWTEXT(EX1 AND DTJD5=2,HIGH*1.02,'(Ⅱ)'),COLORFFFF00;
DRAWTEXT(EN2 AND ZTJZ5=1,LOW*0.98,'(Ⅲ)'),COLORFFFF00;
DRAWTEXT(EX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D5=1,HIGH*1.02,'⑴'),COLOR0000FF;
DRAWTEXT(EN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Z5=2,LOW*0.98,'⑵'),COLOR0000FF;
DRAWTEXT(EX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Z5=2,HIGH*1.02,'⑶'),COLOR0000FF;
DRAWTEXT(EN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Z5=3,LOW*0.98,'⑷'),COLOR0000FF;
DRAWTEXT(EX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D10=1,HIGH*1.02,'⑸'),COLOR0000FF;
DRAWTEXT(EN2 AND DTJZ10=1,LOW*0.94,'【A】'),COLOR00FF00;
DRAWTEXT(EX2 AND DTJD10=2,HIGH*1.03,'【B】'),COLOR00FF00;
DRAWTEXT(EN3 AND ZTJZ10=1,LOW*0.94,'【C】'),COLOR00FF00;
DRAWTEXT(EX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D10=1,HIGH*1.04,'①'),LINETHICK3,COLOR00FFFF;
DRAWTEXT(EN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Z10=2,LOW*0.94,'②'),LINETHICK3,COLOR00FFFF;
DRAWTEXT(EX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D10=2 OR
(ZTJD10=0 OR ZTJD10=2) AND
EX2,HIGH*1.04,'③'),LINETHICK3,COLOR00FFFF;
DRAWTEXT(EN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Z10=3,LOW*0.94,'④'),LINETHICK3,COLOR00FFFF;
DMLJ:=HHV(HIGH,120);
TY:=CLOSE;
HD:=FILTER(BACKSET(FILTER(REF(TY,10)=HHV(TY,2*10+1),10),10+1),10);
LD:=FILTER(BACKSET(FILTER(REF(TY,10)=LLV(TY,2*10+1),10),10+1),10);
A:=REF(CLOSE,BARSLAST(HD));
B:=REF(CLOSE,BARSLAST(LD));
T1:=BARSLAST(HD)<BARSLAST(LD) AND NOT(HD) ;
T2:=BARSLAST(HD)>BARSLAST(LD) AND NOT(LD);
波浪頂:IF(T1,A,A),COLORFF00FF,POINTDOT,LINETHICK2;
STICKLINE(T1,A,A,9,0),COLORFF00FF;
波浪底:IF(T2,B,B),COLOR80FF00,POINTDOT,LINETHICK2;
VAR3:=LLV(HIGH,240);
VAR4:=100*(CLOSE-VAR3)/VAR3;
VAR5:=(CLOSE-LLV(LOW,528))/(HHV(HIGH,528)-LLV(LOW,528))*100;
VAR6:=(CLOSE-LLV(CLOSE,530))/(HHV(CLOSE,530)-LLV(CLOSE,530))*100;
VAR7:=0;
VAR8:=MA(HHV(CLOSE-REF(CLOSE,1),0),34)/MA(ABS(CLOSE-REF(CLOSE,1)),7)*100;
VAR9:=MA(HHV(CLOSE-REF(CLOSE,1),0),13)/MA(ABS(CLOSE-REF(CLOSE,1)),13)*100;
VARA:=BARSCOUNT(CLOSE);
VARB:=VAR8<20 AND VAR9<23 AND
VARA>35;
VARC:=VARB AND COUNT(VARB,1)=1;
VARD:=EMA(CLOSE,21)-EMA(CLOSE,8);
VARE:=EMA(VARD,5);
VARF:=TROUGH(3,6,1)<4 AND CROSS(VARD,VARE);
VAR10:=IF(TROUGH(3,16,1)=0 AND
HIGH>LOW+0.04,4,0);
VAR11:=ZIG(3,6)>REF(ZIG(3,6),1) AND
REF(ZIG(3,6),1)<=REF(ZIG(3,6),2) AND
REF(ZIG(3,6),2)<=REF(ZIG(3,6),3);
VAR12:=ZIG(3,6)<REF(ZIG(3,6),1) AND
REF(ZIG(3,6),1)>=REF(ZIG(3,6),2) AND
REF(ZIG(3,6),2)>=REF(ZIG(3,6),3);
VAR13:=ZIG(3,22)>REF(ZIG(3,22),1) AND
REF(ZIG(3,22),1)<=REF(ZIG(3,22),2) AND
REF(ZIG(3,22),2)<=REF(ZIG(3,22),3);
VAR14:=ZIG(3,22)<REF(ZIG(3,22),1) AND
REF(ZIG(3,22),1)>=REF(ZIG(3,22),2) AND
REF(ZIG(3,22),2)>=REF(ZIG(3,22),3);
VAR15:=ZIG(3,51)>REF(ZIG(3,51),1) AND
REF(ZIG(3,51),1)<=REF(ZIG(3,51),2) AND
REF(ZIG(3,51),2)<=REF(ZIG(3,51),3);
VAR16:=ZIG(3,51)<REF(ZIG(3,51),1) AND
REF(ZIG(3,51),1)>=REF(ZIG(3,51),2) AND
REF(ZIG(3,51),2)>=REF(ZIG(3,51),3);
VAR17:=ZIG(3,72)>REF(ZIG(3,72),1) AND
REF(ZIG(3,72),1)<=REF(ZIG(3,72),2) AND
REF(ZIG(3,72),2)<=REF(ZIG(3,72),3);
VAR18:=ZIG(3,72)<REF(ZIG(3,72),1) AND
REF(ZIG(3,72),1)>=REF(ZIG(3,72),2) AND
REF(ZIG(3,72),2)>=REF(ZIG(3,72),3);
VAR19:=EMA(CLOSE,2)-EMA(CLOSE,150);
VAR1A:=EMA(VAR19,100);
VAR1B:=2*(VAR19-VAR1A);
VAR1C:=POW(VAR1B,3)*0.1+POW(VAR1B,1);
VAR1D:=SQRT(SQRT(LOW*HIGH*OPEN*CLOSE));
VAR1E:=EMA(VAR1D*0.97,3);
VAR1F:=(HIGH+LOW+CLOSE)/3;
VAR20:=(VAR1F-MA(VAR1F,14))/(0.015*AVEDEV(VAR1F,14));
VAR21:=CROSS(VAR1E,LOW);
買點一:=VAR10;
買點二:=(VAR11+VAR13+VAR15+VAR17);
賣點一:=(VAR12+VAR14+VAR16+VAR18);
VAR22:=買點一 AND VARF AND VARC AND VAR21 AND VAR4<0
AND VAR5=0 AND VAR6=0 AND VAR20<(-110);
VAR1:=MA(CLOSE,6);
VAR2:=MA(CLOSE,18);
VAR31:=MA(CLOSE,30);
VARB1:=SUM(CLOSE*VOL*100,28)/SUM(VOL*100,28);
VARC1:=INTPART(VARB1*100)/100;
VARD1:=EMA(CLOSE,5)-EMA(CLOSE,10);
VARE1:=EMA(VARD1,9);
VAR131:=REF(VARE1,1);
VAR141:=VARE1;
VAR151:=VAR141-VAR131;
VAR161:=REF(VARD1,1);
VAR171:=VARD1;
VAR181:=VAR171-VAR161;
VAR191:=OPEN;
VAR1A1:=CLOSE;
DRAWTEXT(買點一>0,LOW-0.01,'▲買!'),COLORRED;
DRAWTEXT(買點二>0,LOW-0.01,'▲買漲'),COLORYELLOW;
DRAWTEXT(賣點一>0,HIGH+0.1,'▼賣跌'), COLORWHITE;
A1:=BARSCOUNT(CLOSE);
AH:=HHV(HIGH,72);
AL:=LLV(LOW,72);
A0:=(AH-AL)/21;
B1:=LOW-A0;
DRAWTEXT((A1+0)/15=FLOOR((A1+0)/15),B1-2.5*A0,'▲時窗'),COLORWHITE;
VAR51:=HHVBARS(ZIG(3, 19)>REF(ZIG(3,19),1)
AND REF(ZIG(3,19), 1)<REF(ZIG(3,19), 2),0);
STICKLINE(VAR51=2,LOW*0.95,LOW*0.98,8,0),COLOR0000FF;
DRAWTEXT(VAR51=2,LOW*0.95,'3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4,HIGH*1.05,HIGH*1.02,8,0),COLOR9966FF;
DRAWTEXT(VAR51=4,HIGH*1.06,'5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7,LOW*0.95,LOW*0.98,8,0),COLOR00FFFF;
DRAWTEXT(VAR51=7,LOW*0.95,'8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12,HIGH*1.05,HIGH*1.02,8,0),COLORFF33FF;
DRAWTEXT(VAR51=12,HIGH*1.06,'13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20,LOW*0.95,LOW*0.98,8,0),COLOR0066FF;
DRAWTEXT(VAR51=20,LOW*0.95,'21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33,HIGH*1.05,HIGH*1.02,8,0),COLORFFFF00;
DRAWTEXT(VAR51=33,HIGH*1.06,'34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54,LOW*0.95,LOW*0.98,8,0),COLORWHITE;
DRAWTEXT(VAR51=54,LOW*0.95,'55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88,HIGH*1.05,HIGH*1.02,8,0),COLOR00FF00;
DRAWTEXT(VAR51=88,HIGH*1.06,'89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143,LOW*0.95,LOW*0.98,8,0),COLORCCFFFF;
DRAWTEXT(VAR51=143,LOW*0.95,'144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232 ,HIGH*1.05,HIGH*1.02,8,0),COLORFF0033;
DRAWTEXT(VAR51=232,HIGH*1.06,'233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376,LOW*0.95,LOW*0.98,8,0),COLORFF9966;
DRAWTEXT(VAR51=376,LOW*0.95,'377天'),COLORWHITE;
立春:=FILTER(MONTH=2 AND (DAY=3 OR DAY=5 ),2);
雨水:=FILTER(MONTH=2 AND (DAY=18 OR DAY=20),2);
驚蟄:=FILTER(MONTH=3 AND (DAY=5 OR DAY=7 ),2);
春分:=FILTER(MONTH=3 AND (DAY=20 OR DAY=22),2);
清明:=FILTER(MONTH=4 AND (DAY=3 OR DAY=6 ),2);
谷雨:=FILTER(MONTH=4 AND (DAY=19 OR DAY=21),2);
立夏:=FILTER(MONTH=5 AND (DAY=6 OR DAY=8 ),2);
小滿:=FILTER(MONTH=5 AND (DAY=20 OR DAY=22),2);
芒種:=FILTER(MONTH=6 AND (DAY=5 OR DAY=7 ),2);
夏至:=FILTER(MONTH=6 AND (DAY=20 OR DAY=22),2);
小暑:=FILTER(MONTH=7 AND (DAY=6 OR DAY=8 ),2);
大署:=FILTER(MONTH=7 AND (DAY=22 OR DAY=24),2);
立秋:=FILTER(MONTH=8 AND (DAY=7 OR DAY=9 ),2);
處暑:=FILTER(MONTH=8 AND (DAY=22 OR DAY=24),2);
白露:=FILTER(MONTH=9 AND (DAY=7 OR DAY=9 ),2);
秋分:=FILTER(MONTH=9 AND (DAY=22 OR DAY=24),2);
寒露:=FILTER(MONTH=10 AND (DAY=7 OR DAY=9 ),2);
霜降:=FILTER(MONTH=10 AND (DAY=22 OR DAY=24),2);
立冬:=FILTER(MONTH=11 AND (DAY=7 OR DAY=9 ),2);
小雪:=FILTER(MONTH=11 AND (DAY=22 OR DAY=24),2);
大雪:=FILTER(MONTH=12 AND (DAY=6 OR DAY=8 ),2);
冬至:=FILTER(MONTH=12 AND (DAY=21 OR DAY=23),2);
小寒:=FILTER(MONTH=1 AND (DAY=5 OR DAY=7 ),2);
大寒:=FILTER(MONTH=1 AND (DAY=19 OR DAY=21),2);
GET:ZIG(3,5),COLORWHITE,LINETHICK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