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鵝是指剛破蛋出生不久的鵝,這個時候的小鵝很脆弱必須在食物、溫度、防潮、放牧還有衛(wèi)生上一定要特別小心,飼養(yǎng)雛鵝一定要有方法和耐心,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雛鵝飼料配方吧! 雛鵝的飼料配方 碎米50%、米糠14%、麩皮10%、粉碎的豆餅或花生餅20%、大麥芽3%、骨粉1.8%、食鹽0.4%、砂粒0.8%。 雛鵝的潮口開食 1、潮口:雛鵝開食前飲水又稱為潮口,水要清潔衛(wèi)生,用0.05%的高錳酸鉀或用少量葡萄糖和維生素溶開飲水中,有利于清理胃腸、刺激食欲、排出胎糞、吸收營養(yǎng),飲水的溫度應在26℃左右。 2、開食:潮口后即可喂料,第一次喂料稱開食,可用鮮嫩多汁的青飼料和雛鵝全價料(沒有時可用雛雞全價料代替)以2:1拌混,摻入適量水至捏得成團,放手后散得開為度。開食不求雛鵝吃飽,只要能吃進一點就行了。1~3日齡每天喂4~5次,4日齡后每天喂6~9次,晚上加喂2~3次。做到定時、定量、少喂勤添,每次以喂7~8成飽為宜。 雛鵝的養(yǎng)殖管理 1、保溫:剛出殼鵝苗,體溫調節(jié)機能差,既怕冷又怕熱,必須實行人工保溫。一般需用紅外線保溫燈保溫2~3周。適宜育雛溫度為1~5日齡時27~28℃,6~10日齡時25~26℃,11~15日齡時22~24℃,16~20日齡時20~22℃,20日齡以后18℃。一般4周后方可安全脫溫,但第1、2周是關鍵。養(yǎng)雛鵝必須有相應的加溫保暖設備,才能保證雛鵝安全度過育雛關。氣溫適宜時,5~7日齡便可開始放牧,氣溫低時則在10~20日齡開始放牧。 2、濕度:前10天應保證相對濕度60%~65%,10日齡后,雛鵝體重增加,呼吸量和排糞量也增加,墊草含水量增加,室內易潮濕,此時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5%~60%。欄舍內必須及時清掃干凈,勤換墊料、墊草,墊料每2天應更換1次,并及時清除糞便,保持室內干燥和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 3、通風:鵝舍換氣時應注意防賊風,避免風直接吹在雛鵝身上,以免受涼。鵝舍2m高處要留有換氣孔。保溫的情況下必須注意每天中午溫度較高時要通風換氣,以排出育雛舍內的水分和氨氣。透氣窗在冬季及陰雨天時,白天打開,夜間要關閉。 4、密度:一般雛鵝平面飼養(yǎng)時,1~2周齡為15~20只/平方米,3周齡時為1.0只/平方米,4周齡時為5~8只/平方米,5周齡以上為3~4只/平方米,每群最好不超過200只。 5、光照:光照對雛鵝的采食、飲水、運動、發(fā)育都很重要。1周齡內的雛鵝晝夜光照23小時,50平方米的鵝舍需40W燈泡1個,懸掛于離地面40cm高處;2周齡需18小時/天的光照。隨著日齡的增加,以后每天減少1小時,直至自然光照。 |
|
來自: 老玉米棒 > 《養(yǎng)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