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情商系列的第3篇, 第一篇是關于同理心的,第二篇是關于情緒大腦。同理心雖然介紹不多,但其實同理心其實非常重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情緒智力(情商)成形于童年時期,但可在成年時期得到培養(yǎng)和加強。良好的情緒智力對我們的健康、情緒情感、人際關系、學習工作等會產(chǎn)生直接的好處 薩洛維及其研究伙伴約翰·梅耶對情緒智力給出了詳細的定義,他們將情緒智力擴展為5個主要領域: 1 了解自身情緒。自我意識是情緒智力的基石 2 管理情緒。恰當?shù)奶幚砬榫w是一種能力 3 自我激勵。 為實現(xiàn)目標進行情緒控制,這是成功的基礎。 4 識別他人的情緒。 這里主要是同理心。 5 處理人際關系。 社交競爭力是其中重點要討論的問題。 從這上面就可以看出來,還會有好多關于情商系列的文章。寫完這些基本的知識,然后會寫一些關于情商運用的文章,這些文章就比較有意思了,并且也會更靠近日常的生活。 了解自己的情緒 蘇格拉底的警句'認識自己',揭示了情緒智力的基石——意識到自身情緒的發(fā)生。說這句話,好像很蠢,我們的情緒如此明顯,難道我們自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 但仔細一想,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我們對某個事物的真實感受。心理學家用'元情緒'來表達對自身情緒的覺知。這是一種'自我意識',是對內(nèi)在心理狀態(tài)持續(xù)關注的意思,這種意識的本質類似于弗洛伊德所說的'均勻懸浮注意'。這種注意不是做出過度反應和夸大,二是一種中立模式,即使在情緒爆發(fā)的時候也保持自省。是一種自我觀察,跳出自己看自己的旁觀者。 自我觀察的最高極致,可以讓個體冷靜的意識到自身激烈狂暴的情感。自我觀察的最低限度是,稍微遠離體驗,發(fā)展出一條平行的'后臺'意識支流:懸浮于意識主流的上方或者旁邊,意識到正在發(fā)生的狀況。這兩者的區(qū)別,舉個例子:就好比在發(fā)怒的時候還出現(xiàn)了自省的想法'我感到了憤怒',或者是對一個人勃然大怒。 梅耶做了一個經(jīng)典的總結,將自我意識概括為:同時意識到自身情緒以及自身對該情緒的想法。舉個例子來說,'我很悲傷',這是情緒,'我覺得我可以更樂觀,并且悲傷對我也不好',這是對情緒的想法。自我意識對強烈、有害的情緒會產(chǎn)生更為強大的影響,個體如果意識到'我感到憤怒',就會獲得更多情緒上的自由,不僅可以選擇停止行動,還會努力放下情緒的包袱。 對于困境,有兩種偏好的注意力立場: '置身事外','置身事中'。'置身事外'的人會通過各種方式分散注意力,較少關注自身反應,將情緒反應最小化。'置身事中'的人會非常注意觀察周圍環(huán)境,增大反應強度。這兩種注意力立場沒有好壞之分,具體的好與壞還需要看面對的是什么環(huán)境。 迪納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情況下,女性的情緒體驗比男性更強烈,不管是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說女性更感性了,并不是真的因為女性情感更多更豐富,而是因為情緒體驗比男性更強烈。 上次說情緒大腦的時候講到了理性和感性共同決策。這里還需要再講講。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些新聞:某某某因為生氣失手殺了人;某某某和某某某因為吵架大打出手,最后兩人都進了監(jiān)獄。等等...... 極其強烈的感覺會破壞理性,這是事實。極端的感覺對人并沒有好處。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沒有感覺,沒有感覺會破壞選擇,這個后果也很可怕,因為就沒有辦法意識到對事物的感受了。 即:理性和感性共同完成決策 因為情緒感受對生活中數(shù)不勝數(shù)的個人選擇起著導向性的關鍵作用。比如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繼續(xù)維持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還是跳槽到風險更高但更有趣的地方,和誰約會結婚,在哪里居住等等人生中諸多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光憑理性決策是很難的(當然,光憑感性是更加不行的),還需要直覺以及由過去的經(jīng)驗累積而成的情緒智慧。要決定和誰結婚或應該信任誰,從事什么工作,僅僅依靠程序化的邏輯為決策基礎是行不通的。在這些重要的領域,沒有感覺輔助的理性相當于睜眼瞎。這里面的具體運作機理就不說了,簡單來說,就是感覺和直覺幫助我們進行了篩選,突出了重要的問題和選擇。 還有一點是需要值得注意的:很多情緒是無意識的,我們體內(nèi)激發(fā)的感受不一定被意識察覺。這一個心理學原理得到了實驗的證實。比如,人們對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曾經(jīng)見過的東西會形成明確的喜好。所有的情緒都可以是——而且經(jīng)常是——無意識的。情緒在無意識的層面引而不發(fā),這會對我們的感知和反應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盡管我們根本不知道情緒在起作用。 因此,對自身情緒進行管理就變得很重要了,敬請期待——下一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