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中五門學科的教學必須緊密相連,以整合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并能進行靈活遷移應用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融合的STEAM教育具備新的核心特征:跨學科、體驗性、情境性、協(xié)作性、設計性、藝術性。 (一)跨學科 將知識按學科進行劃分,對于科學研究、深入探究自然現(xiàn)象的奧秘和將知識劃分為易于教授的模塊有所助益,但并不反映我們生活世界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分科教學(如物理、化學)在科學、技術和工程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已顯出很大弊端。針對這一問題,理工科教育出現(xiàn)了取消分科、進行整合教育的趨。STEAM教育因此應運而生,跨學科性是它最重要的核心特征。 (二)藝術性 STEAM中的這個“A”狹義上指美術、音樂等,廣義上則包括美術、音樂、社會、語言等人文藝術,實際代表了STEAM強調的藝術與人文屬性。STEAM教育的藝術性強調在自然科學教學中增加學習者對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關注與重視,例如在教學中增加科學、技術或工程等相關發(fā)展歷史,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加學習者對STEAM與生活聯(lián)系的理解以及提高學生對STEAM相關決策的判斷力;再如,在對學生設計作品的評價中,加入審美維度的評價,提高學生作品的藝術性和美感。 概括來說,STEAM教育的藝術性是以數學元素為基礎,從工程和藝術角度解釋科學和技術。 (三)體驗性 STEAM教育不僅主張通過自學或教師講授習得抽象知識,更強調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過程。STEAM提供了學生動手做的學習體驗,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和科學知識應對現(xiàn)實世界問題,創(chuàng)造、設計、建構、發(fā)現(xiàn)、合作并解決問題。因此,STEAM教育具有體驗性特征,學生在參與、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結果性知識,還習得蘊含在項目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過程性知識。 (四)情境性 STEAM教育具有情境性特征,強調讓學生獲得將知識進行情境化應用的能力,同時能夠理解和辨識不同情境的知識表現(xiàn),即能夠根據知識所處背景信息聯(lián)系上下文辨識問題本質并靈活解決問題。STEAM教育強調知識是學習者通過學習環(huán)境互動建構的產物,而非來自于外部的灌輸。教師在設計STEM教育項目時,項目的問題一方面要基于真實的生活情景,另一方面又要蘊含著所要教的結構化知識。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得知識,還能獲得知識的社會性、情境性及遷移運用的能力。情境性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生活,獲得社會性成長。 (五)協(xié)作性 STEAM教育強調在群體協(xié)同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fā),進行群體性知識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交流和討論。STEAM教育的協(xié)作性就是要求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要包括“協(xié)作”和“會話”兩要素: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搜集和分析學習資料、提出和驗證假設、評價學習成果。同時,學習者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需指出的是,小組學習最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以小組成員的共同表現(xiàn)為參考,而不是根據個人的表現(xiàn)進行獨立評價。 (六)設計性 STEAM教育要求學習產出環(huán)節(jié)包含設計作品,通過設計促進知識的融合與遷移運用,通過作品外化學習的結果、外顯習得的知識和能力。設計出創(chuàng)意作品是獲得成就感的重要方式,也是維持和激發(fā)學習動機、保持學習好奇心的重要途徑。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提高STEAM素養(yǎng),因此設計性是STEM教育的又一核心特征。 |
|
來自: 再創(chuàng)學習圖書館 > 《STEAM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