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卷八 治體

 虎子他爹jbrpql 2016-09-20
  8·01 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謂也;治天下有則,家之謂也。本必端。端本,誠心而己矣;則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家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疏也。家人離必起自婦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堯所以釐二女于媯汭,舜可禪乎?吾茲試矣。是治天下觀于家,治家觀身而已矣。身端,心誠之謂也;誠心,復其不善之動而已矣。不善之動,妄也;妄復,則無妄矣;無妄,則誠矣。故《無妄》次《復》,而曰:“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深哉!——周敦頤《通書·家人睽復無妄》

  [譯文]

  周敦頤先生說:治理天下有其根本,那就是治天下者的本身;治理天下有其模范,那就是治天下者的家。這根本一定要端正,端正的辦法,誠其心而已;模范一定要善,使其善的方法,使親人和順而已。治家難,治天下易,這是因為家人親而義難勝情,天下疏而公易制私。家人不和必從婦人引起,故以《周易》中《睽》卦緊接《家人》卦后,其《彖辭》并說:“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眻蛑园褍蓚€女兒下嫁給舜,是考慮舜是不是可以讓我禪讓天下給他呢?我要通過兩個女兒去試試他。如此是要知道一個人能不能治理天下從他的治家觀察,治家如何則觀察他一身就可以了。自身端正,說的是他心誠;誠心,就是剔除其不善的念頭都返回到心之本善而已。不善的念頭,是虛妄欺妄;虛妄欺妄返回到本善之心,就無妄了;無妄,就真誠忠實了。故以《周易》中《無妄》卦緊接《復》卦之后,《無妄》卦的《象辭》還說:“先王以其盛德配對上天,及時孕育著萬物?!焙x深刻呀!

  8·02 明道先生嘗言于神宗曰:得天理之正,極人倫之至者,堯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義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禮義,若履大路而行,無復回曲;霸者崎嶇,反側于曲徑之中,而卒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誠心而王則王矣,假之而霸則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審其初而已,《易》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審也。惟陛下稽先圣之言,察人事之理,知舜之道備于己,反身而誠之,推之以及四海,則萬世幸甚?!抖涛募肪硪弧墩撏趺涝印?br>
  [譯文]

  程顥先生曾對宋神宗說:能得天理之正道,又能盡人倫關系之極致的,是堯舜之道;運用自己私心,而假借仁義之名而僅得仁義之偏的,是春秋五霸們所行的事。王道平直宛如磨刀石,它以人之常情為本,從禮義出發(fā),行王道就象在大路上行走,再沒有坎坷;霸者的路卻是崎嶇的,輾轉于曲折的小路中,而最終也無法和他同入于堯舜之道。所以真誠地行王道就成王道,假借著王道的美名而稱霸天下就成霸道了。王道與霸道的區(qū)別,只在審察起初一念之微而已,這就是《易》上說的“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以最初一念之微不可不審察呀。希望皇上考察古代圣王之言,考察人事之理,理解堯舜之道本具備于自身,然后返身求己而誠其心,推廣其道而行于天下,那就是天下萬世的幸福呀。

  8·03 伊川先生曰:當世之務,所尤先者三:一曰立志,二曰責任,三曰求賢。今雖納嘉謀,陳善算,非君志先立,其能聽而用之乎?君欲用之,非責任宰輔,其孰承而行之乎?君相協(xié)心,非賢者任職,其能施于天下乎?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三者之中,復以立志為本。所謂立志者,至誠一心,心道自任,以圣人之訓為可必信,先王之治為可必行,不狃滯于近規(guī),不遷惑于眾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也?!豆こ涛募肪砦濉稙榧揖龖t上英宗皇帝書》

  [譯文]

  程頤先生說:當世之事,尤其應該率先做好的有三項:第一是立志,第二是責任,第三是求賢。盡管有人獻上好的策略,陳述好的計劃,如果君主不先立志,他能聽從并采用嗎?君主想采用,而不責成專任于宰輔大臣,那誰來接受去施行呢?國君大臣齊心協(xié)力,沒有賢者在下任職,那么能夠推廣于天下嗎?這三項是治國根本,至于具體臨事裁決,那只是具體實用。這三者之中,又以立志為根本。立志,就是至誠一心,以實行圣人之道為己任,以圣人之教導為必定可信,以先王之治法為必定可行,不被近世的規(guī)則習俗約束,不被眾說紛紜所迷惑,而堅定地以使天下達到上古三代之治為目的。

  8·04 《比》之九五曰:“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眰髟唬喝司忍煜轮?,當顯明其比道而已。如誠意以待物,恕己以及人,發(fā)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惠澤,是人君親比天下道也。如是,天下孰不親比于上?若乃暴其小仁,違道干譽,欲以求下之比,其道亦已狹矣,其能得天下之經(jīng)乎?王者顯明其比道,天下自然來比。來者撫之,固不煦煦然求比于物,若田之三驅(qū),禽之去者從而不追,來者則取之也。此王道之大,所以其民皞皞,而莫知其為者也。非惟人君比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相比莫不然。以臣于君言之,竭其忠誠,致其才力,乃顯其比君之道也。用之與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諛逢迎,求其比己也。在朋友亦然,修身誠意以待之,親己與否,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從茍合,以求人之比己也。于鄉(xiāng)黨親戚,于眾人,莫不皆然,“三驅(qū)失前禽”之義也。——《程氏易傳·比傳》

  [譯文]

  《比》卦的九五爻辭說:“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背填U解釋說:人君讓天下親近的辦法,應該明確顯示他親近之意于天下而已。如以誠意對待外物,以恕己之心恕人,施行仁政,使天下人受其恩澤,這就是人君讓天下親附的辦法呀。能這樣,天下人誰不親附于上呢?如果只是顯現(xiàn)小仁,違背道義而求虛名,想要讓下面的人親附,那道路也就狹隘了,難道能得到天下人的親附嗎?帝王們充分顯示親附天下之意,天下自然來親附。來親附的就安慰他們,本不要故意裝出和樂的樣子來求得外物的比附,就象田獵中的三面驅(qū)獸,禽獸逃去的不去追,自行來的則取之。這是王者功德無量,所以其民心情舒暢,其樂融融而不知所為。不僅人君比附天下之道如此,一般人之相互親附莫不如此。以臣下對于國君而言,竭盡其忠誠,貢獻其才力,乃是顯示其親附君上之道呀。任用或是不用,在君上而已,不可阿諛逢迎,求得君主親任自己。在朋友之間也是如此,修身誠意以待來者,至于親附與否,則在于他人,不可花言巧語作出討好人的姿態(tài),曲從茍合,去求得別人親附自己,對于鄉(xiāng)里親戚,對于普通的人,全都這樣,這就是“三驅(qū)失前禽”的含義啊。

  8·05 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名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其德,則君舉而進之。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于己也。農(nóng)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后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尊榮;農(nóng)工商賈,日志于富侈。億兆之心交騖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

  [譯文]

  古時候,自公卿大夫而下,職位各與其德相稱,終身居其職,得其應得之分;職位低而其德高的,國君就會提拔之而進于高的職位。士人修習學業(yè),學成了國君就會求其出仕。這都與個人沒有關系。農(nóng)工商人,勤于他的事務,享受他應得的分限。所以人人全都各有其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以統(tǒng)一。后世從庶民士人直至公卿,每天想的是得到尊榮;農(nóng)工商人,每天想的是能夠富貴。億兆人之心一起追逐名利,天下紛紛,怎么能夠統(tǒng)一呢?想要不亂,難呀!

  8·06 《泰》之九二曰:“包荒,用馮河。”傳曰:人情安肆,則政舒緩,而法度廢弛,庶事無節(jié)。治之之道,必有包荒含穢之量,則其施為寬裕詳密,弊革事理,而人安之。若無含弘之度,有忿疾之心;則無深遠之慮,有暴擾之患。深弊未去,而近患已生矣。故在包荒也。自古泰治之世,必漸至于衰替,蓋由狃習安逸,因循而然。自非剛斷之君,英烈之輔,不能挺特奮發(fā)以革其弊也,故曰:“用馮河。”或疑上云包荒,則是包含寬容,此云“用馮河”,則是奮發(fā)改革,似相反也。不知以含容之量,施剛果之用,乃圣賢之為也?!冻淌弦讉鳌ぬ﹤鳌?br>
  [譯文]

  《泰》卦的九二爻辭說:“包荒,用馮河?!背填U解釋說:當太平之世,人情安逸而不加制約,政令也就舒緩,法度拋棄,各種事情也都沒有了節(jié)制。治理的方法,一定要有包容一切不良現(xiàn)象的度量,在施政時才能既寬厚有余又詳明密察,弊病革去,政事治理,這一切做得穩(wěn)當而不引起動亂,人民也感到很安定。如果沒有胸懷寬廣的氣度,就會有憤惡急于求成之心;缺少深遠之謀,就會有急暴紛亂之病。這樣原有的深弊未能革去,而眼前的患害已經(jīng)產(chǎn)生。所以安定而革除弊病,在于有包容之量。自古太平治世,定會慢慢至于衰退,這是由于人們在太平之世習慣于安逸,因循守舊不思作為而造成的。除非有剛果決斷的君主,英杰偉烈之輔臣,不能挺起特出奮發(fā)而革除其弊,所以說要“用馮河”。有人懷疑上邊說:“包荒”,是要包含寬容;這里又說“用馮河,”是要發(fā)奮改革。似乎是彼此矛盾的。而不知以包容之量,來推行剛果之措施,才是圣賢的作為。

  8·07 凡天下至于一國一家,至于萬事,所以不和合者,皆由有間也。無間則合矣。以至天地之生,萬物之成,皆合而后能遂。凡未合者皆為間也。若君臣、父子、親戚、朋友之間,有離貳怨隙者,蓋讒邪間于其間也。去其間隔而合之,則無不合且洽矣。《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也?!冻淌揭讉鳌な深鳌?br>
  [譯文]

  大抵上至天下,下至一國、一家,以至于萬事,之所以有不能和諧統(tǒng)一的,都是由于有隔閡。沒有了隔閡就能相合了。大自天地,小至萬物,都是由于相合才能生成。凡是不能相合的都是隔閡。如君臣、父子、親戚、朋友之間,有離貳之心、有怨恨不協(xié)的,是由于奸佞之人在中間挑唆。消除了間隔使之相合,則彼此之間都會和合融洽了?!妒舌尽坟缘牡览恚瑢χ卫硖煜碌淖饔脴O大。

  8·08 《大畜》之六五曰:“豮豕之牙,吉?!眰髟唬何镉锌倲z,事有機會。圣人操得其要,則視億兆之心猶一心。道之斯行,止之則戢,故不勞而洽,其用若“豮豕之牙”也。豕,剛躁之物。若強制其牙,則用力勞而不能止。若豮支其勢,則牙雖存而剛躁自止。君子法豮豕之義,知天下之惡不可以力制也,則察其機,持其要,塞絕其本原,故不假弄法嚴峻,則惡自止也。且如止盜,民有欲心,見利則動。茍不知教,而迫于饑寒,雖刑殺日施,其能勝億兆利欲之心乎?圣人則知所以止之之道,不尚威刑,而修政教,使之有農(nóng)桑之業(yè),知廉恥之道,雖賞之不竊也?!冻淌弦讉鳌ご笮髠鳌?br>
  [譯文]

  《大畜》卦的六五爻辭說:“豮豕之牙,吉?!背填U解釋說:萬物都有個總領處,事務都有一個機關。圣人把握了事物的機要,在他的眼里看億萬人之心就如一心,引導著就向前走,阻止之就停息,所以天下不勞而治,其應用,就如“豮豕之牙”的道理啊。豬,是剛而暴躁的。如果想強行制服它剛利的牙,那么費力辛苦又不能制止住。如果割去它的生殖器,那么利牙雖還在,但其剛躁之性自己就會平靜下來。君子取法豮豕之義,明白天下的暴惡不可以暴力制止,就尋察其機樞,把握其機要,塞絕其本源,所以不借助于嚴刑峻法,則暴惡自動平息。例如消除盜竊,民有私欲之心,見利而動。如果不知義理之教,又為饑寒所迫,即使官府天天施加刑罰誅殺,能擋得住億萬利欲之心嗎?圣人則懂得阻止的方法,不重用威刑,而修政令教化,使人人有農(nóng)桑之業(yè),又都懂得什么叫廉恥,即使封賞他讓他去盜竊他也不去。

  8·09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傳曰:西南,坤方,坤之體廣大平易。當天下之難方解,人始離艱苦,不可復以煩苛嚴急治之,當濟以寬大簡易,乃其宜也。既解難而安平無事矣,是“無所往”也,則當修復治之道,正紀綱,明法度,復先代明王之治,是“來復”也,謂反正理也。自古圣王救難定亂,其始未暇遽為也,既安定,則為可久可繼之治。是漢以下,亂既除,則不復有為,姑隨時維持而已,故不可能成善治,蓋不知“來復”之義也?!坝胸?,夙吉?!敝^尚有當解之事,則早為之乃吉也。當解而未盡者,不早去,則將復盛。事之復生者,不早為,則將漸大。故“夙則吉”也?!冻淌弦讉鳌そ鈧鳌?br>
  [譯文]

  《周易·解卦》的卦辭說:“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背填U解釋說:西南方,是象征大地的坤方,坤體廣大平易。當天下大難開始解除之時,人們剛從困苦中解脫出來,不能再用煩政苛法嚴加治理,應當以寬大簡易之政加以調(diào)節(jié),這才是正確的。險難解除以后就平安無事了,這就是“無所往”,這時應該修復治平之道,正紀綱,明法度,恢復古代明君的清明政治,這就是“來復”,說的是要回歸正理呀。自古圣王救難定亂,剛開始顧不上一下子就去作這恢復治道的工作,安定以后就可以去進行可以長久持續(xù)的治理了。漢代以下,亂除以后,就不再有所作為,只是隨時維持而已,故不可能成就大治,主要是不理解“來復”之義呀?!坝胸砑??!笔钦f還有應當消除的事,則早一點作了才吉利。應當解除而沒有完全解除的,不早一點消去,就會再度發(fā)展起來直到強盛。那些重新出現(xiàn)的問題,不早一點解決,就會逐漸積大,所以說“夙則吉”。

  8·10 夫有物必有則,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非能為物作則也,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冻淌弦讉鳌迋鳌?br>
  [譯文]

  有一物就有一物的規(guī)則,如作父親就止于慈,作兒子就止于孝,作人君就止于仁,作臣下就止于敬。以此推及到萬物萬事,無不各自有其所當止之所。事物能夠止于當止之所就安定,不能止于當止之所就混亂。圣人之所以能夠順物之情而使天下治理,不是能為事物制訂一個法則,無非是讓事物各自止于當止之所罷了。

  8·11 兌。說而能貞,是以上順天理,下應人心,說道之至正至善者也。若夫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者,茍說之道,違道不順天,干譽非應人,茍取一時之說耳。非君子之正道。君子之道,其說于民如天地之施,感之于心而說服無斁?!冻淌弦讉鳌秱鳌?br>
  [譯文]

  兌卦。能以正道取悅人,這是上順天理,下應人心,是至正至善的取悅人的辦法。至于那違反正道而去求得百姓稱贊自己的,那是茍且取悅之道,它違反正道所以不順天,它有意求得贊譽所以不應人心,只不過茍且贏得人們一時的歡喜罷了。這不是君子的正道。君子之道,其取悅于萬民,好象天地施恩于萬物,感動其內(nèi)心因而悅服而不會厭煩。

  8·12 天下之事,不進則退,無一定之理。濟之終,不進而止矣,無常止也,衰亂至矣。蓋其道已窮極也。圣人至此奈何?曰:唯圣人為能通其變于未窮,不使至于極也,堯、舜是也,故有終而無亂?!冻淌弦讉鳌ぜ葷鷤鳌?br>
  [譯文]

  天下之事,不進則退,沒有一定的道理。濟卦到最末一爻,不能前進就停止了,但沒有永遠的停止,停止后接著衰敗就到來了。這是因為治天下之道已經(jīng)用完了。圣人到這時又能怎么辦呢?答案是:只有圣人能夠在未到極端之時而能通達其變化,不使之走向窮極,堯、舜就是這樣,所以他能使天下有終治而無衰亂。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