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代代名賢仰晉陽

 老劉tdrhg 2016-09-21
太原自2500年前建城以來,一直是我國北方的軍事、文化重鎮(zhèn),歷代造訪詠贊太原的名人名詩可謂多矣!限于篇幅,本文只能選擇幾位最著名的人物的幾首有關(guān)詩作加以述釋,以窺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塊寶地在華夏歷史上的地位和風采。

  就從鼎鼎大名的偉大詩人李太白說起吧。盛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應(yīng)友人元演(其父是太原最高軍事長官)的邀請,從東都洛陽經(jīng)太行山北上來到太原。他不僅游覽了晉祠、玄中寺等名勝,寫下了“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百尺清潭寫翠娥”等膾灸人口的詩句(見《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還寫了一首流傳百世的《太原早秋》: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詩人來太原時還是仲夏,現(xiàn)在已是各種花草開始凋謝的秋天;那盛夏時在正南方向的大火星已漸漸偏西,陰歷七月的并州秋來早,清晨已見霜花,悠悠白云正飄過河上的晴空,消逝于杳遠……詩人在這里寫出了他對太原——當時大唐帝國北方軍事要塞之秋的獨特感受,以“霜威出塞”、“云色渡河”暗喻出此一軍事重鎮(zhèn)的氣象和聲威。詩人此時還正當30出頭的盛年,匡時報國的抱負正充溢著壯懷,他“夢繞邊城”,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yè);“心飛故園”,極思為朝廷建言獻策;同時當時李白家在安陸(今屬湖北),與前宰相許圉師之女許氏夫人新婚不久,因而其思歸之情便如汾河之水“無日不悠悠”了……

  將近一百年之后,即公元821年(唐穆宗長慶元年),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也來到太原,寫下了《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吳郎中》詩:

       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
       翻翻走驛馬,春盡是歸期。
       地失嘉禾處,風存蟋蟀辭。
       暮齒良多感,無事涕垂頤。

    這一年,韓愈已經(jīng)53歲,但是因常山(今河北正定一帶)發(fā)生兵變奉命前往宣撫而途經(jīng)太原的。他在太原停留了一宿或幾宿,副使吳郎中招待他很周到,也許就住在他家中。早晨天未亮,就聽到街上傳來朗朗的鼓聲,如同在京城長安上朝時一樣,然而從朦朧的睡意中清醒后即意識到自己是在風塵仆仆驛馬奔走的旅途中,須到春盡時才能回去(按:從作者同時寫的《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后》中“春半城邊特地寒”句知此時尚在仲春)。后四句是對時局的感慨。自安史之亂以后,藩鎮(zhèn)割據(jù)日益成為唐王朝的巨大禍患,憲宗時有所削除,到穆宗朝又趨復(fù)熾,常山兵變就因成德節(jié)度使易人而為割據(jù)勢力所殺所致。詩人由赴任處的兵亂與眼前所見的并州大地加以對比:這兒的土地是嘉禾生長之地;這兒的百姓是曾經(jīng)唱出《蟋蟀》之辭的百姓(按,蟋蟀辭為《詩經(jīng)·唐風》篇名,為山西民歌,內(nèi)容系豐收不忘節(jié)儉),而與之相鄰的常山卻是另一番景況……詩人不禁感慨:在自己已屆垂暮之年,國家還這般多災(zāi)多難,還得遠離京師處理兵變這樣棘手的事,在暫時閑暇無事的此刻想著想著,不覺便眼淚流濕了面頰。

   與韓愈同時的大詩人白居易也有詠頌太原的詩篇。他原籍就是太原,對這片故土,他懷有特別的深情厚意,你看他《和裴令公新開龍泉晉水二池》這首詩:

       舊有潢污泊,今為白水塘。
       笙歌聞四面,樓閣在中央。
       春變煙波色,晴添樹木光,
       龍泉信為美,莫忘午橋莊。

  此詩是與裴度的唱和之作。裴曾為宰相,平藩鎮(zhèn)割據(jù)有功,元和十四年任太原尹,開成二年復(fù)鎮(zhèn)太原。在任期間他把太原西南開花山南谷內(nèi)的龍泉和源出太原西南五十里懸甕山下的晉水疏為善利、難老二池,使并城風光更增添了迷人的秀色。白居易這首詩就是描繪這新開二池的景色的:昔日的死水潭,變成了今日的清水塘。笙歌之聲隨風從四面飄來,玲瓏的樓閣在水中央倒映著虹霓般的影子;春天將煙波之色變得更美,晴晝給蔥蘢的樹木更增添了光輝……最后詩人調(diào)侃地說:龍泉晉水的景色確實是美啊,但你可不要“樂不思蜀”忘了家園喲!(按:午橋莊乃裴度之別墅,舊址在今河南洛陽南。)

  比白居易小七歲的賈島,也有吟誦太原的詩篇,他的那首《渡桑乾》恐怕是大家很熟悉甚至會背誦的: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賈島一生坎坷,曾做過和尚,后得遇韓愈,韓勸其還俗應(yīng)進士考,因出身卑微不被錄取。他在太原居住過十多年,后來又徙居晉北桑乾河一帶,這首詩就是他臨離開太原時寫的,詩中用反襯的手法寫出自身顛沛流離的命運,同時也寫出了他對并州太原一往情深的懷念:詩人原住在并州,十年來日夜想回長安而未能回去;如今反而要北渡桑乾了,在這愈走愈遠的情況下,便覺得并州是自己的故鄉(xiāng)了。人的心真是奇怪呀。詩人在字里行間道出了這種心理的微妙。

  物換星移,人世代謝,時間倏忽流過了200年,王朝更迭的步履已邁到北宋。大約是一0三六年吧,曾為河中府通判和河?xùn)|陜西宣撫使的范仲淹也來到太原,并寫下一首《詠晉祠水》的五言古詩:

       神哉叔虞廟,地勝出嘉泉,
       一源甚澄澈,數(shù)步忽潺盢。
       此意誰可窮,觀音增恭虔。
       錦鱗無敢釣,長生同水仙,
       滿目江南鄉(xiāng),千家灌禾田。
       我來動所思,致主愧前賢,
       大道果能行,時雨宜不愆。
       皆如晉祠下,生民無旱年。

  這首詩對晉祠水作了深情的贊美,并由此而生發(fā)聯(lián)想:希望執(zhí)政者都能像晉祠水一樣造福百姓。詩人一開始就以“神哉”二字贊美“叔虞廟”。叔虞廟即晉祠,周武王之子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唐,因境內(nèi)有晉水改國號為晉,后人為奉祀叔虞,在晉水之源建立了是祠?!吧裨铡睘楹??蓋因此勝地有一佳泉,此源不僅清澈見底,而且水量豐沛,剛流出幾步便可聽見潺湲之聲,其中有錦鱗與水仙長生,泉水可灌溉千家田地,稻秧禾苗微風翼翼,悉與江南水鄉(xiāng)相同。此情此景觸動了范公思緒,他覺得自己致君為國還有愧前賢,他勉勵自己并希望所有為政者都遵行大道,力戒失誤,都能如及時雨、晉祠水一樣使“生民無旱年”給百姓以恩德!

  晚范仲淹20年,又一位大文豪歐陽修在為河?xùn)|制使時也踏上了晉陽大地,并寫了一首題為《晉祠》的七言古詩:

       古城南出十里間,鳴渠夾路何潺潺?
       行人望祠下馬謁,退即祠下窺水源。
       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
       并州自古多豪杰,戰(zhàn)爭五代幾百年。
       天開地辟真主出,猶須再駕方凱旋。
       頑民盡遷高壘削,秋草自綠埋空垣。
       并人昔游晉水上,清澈照耀涵朱顏。
       晉水今入并州里,稻化漠漠澆平田。
       廢興仿佛無舊老,氣象寂寞于山川。
       惟存祖宗圣功業(yè),干戈象舞被管弦。
       我來覽登為太息,暫照白發(fā)臨清泉。
       鳥啼人去廟門闔,還有山月來娟娟。

  毆陽修的這首詩,雖題為《晉祠》,實際反映了太原的歷史滄桑和當時變遷的景況。太原到了唐代已發(fā)展為北方最大的都會,其有東、西、中三城,方圓達42里,滔滔汾水之上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墒堑搅怂纬?,因作為北漢都城的太原為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前后20年三次攻打不下,最后以火燒、水淹夷為平地,并前后三次移民,使這一雄偉繁華的大都會幾成廢墟,到歐陽修從政時才略有復(fù)蘇。這首詩前六句寫了晉祠當年景象,流水潺潺,古柏蒼蒼,看來還基本保持原貌,似無大的損毀?!安⒅葑怨哦嗪澜堋彼木湟皂炥o隱括了趙宋初年對太原的戰(zhàn)爭,“頑民盡遷高壘削,秋草自綠埋空垣”二句則是毀城后的真實寫照,以“并人昔游晉水上,清澈照耀涵朱顏”二句加以反襯對比,更顯出城毀后的荒索與凄涼?!皶x水今入并州里”四句雖然寫了而今“稻花漠漠澆平田”的戰(zhàn)后略有恢復(fù)的景象,但仍掩不住“廢興”的“無舊”和“山川”的“寂寞”,以致詩人在“太息覽登”中“臨泉照白發(fā)”,在“鳥啼人去廟門闔”后癡癡地凝望“娟娟山月”……歐公的這首詩真是晉陽古城變遷的真實寫照呵!

  時間又流過了大約200年,歷史的步履已跨入金代,出生于并州秀容(今忻州市)的大詩人元好問經(jīng)常來往于太原。在《過晉陽故城書事》中,他一方面謳歌了太原的山川風物之美:“惠遠祠前晉溪水,翠葉銀花清見底,水上西山如臥屏,郁郁蒼蒼三百里”和昔日的雄姿,今日的景象:“中原北門形勢雄,想見城闕云煙中,望川亭上閱今古,但見麥浪搖春風……”另一方面也以詩史之筆寫出了宋初毀城的劫難:“白塔一摧城覆沒,屋瓦亂飛如箭鏃,汾河決入大夏門,府治移著唐明村,只從巨屏失光彩,河洛幾度風煙昏……鬼役天財千萬古,爭教一炬成焦土,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來若……官街十字改丁字,釘破并州渠亦亡……”如果說歐陽修書寫晉陽滄桑還有所顧忌的話,元好問此作便毫無隱諱地將晉陽故城被兵燹、洪水、烈火摧毀的全過程予以和盤托出,并且將民被強遷、街成丁字的暴行逆施也盡現(xiàn)紙面!

  時間又過了200年,名垂青史的明代政治家、軍事家于謙與太原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于謙,錢塘人,永樂進士,初授御史,后升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尚書?!巴聊局儭庇⒆诒煌哓輷锶?,京師震驚,群議南渡。于謙擁立景帝力主固守,大敗瓦剌軍。英宗復(fù)辟后以“謀逆”罪遇害。于謙曾巡撫河南、山西先后十九年之久,寫了有關(guān)山西的許多詩篇,其中一首七律《憶晉祠風景且以致望雨之意》盛贊了太原的美景和詩人對太原的美好祈愿:

       懸甕山前景趣幽,邑人云是小瀛洲。
       群峰環(huán)翠聳青髻,合間中分碧玉流。
       出洞神龍合霧起,凌波仙女弄珠游。
       愿將一掬靈祠水,散作甘霖遍九州。

  懸甕山即龍山,晉祠在其腳下,為晉水之源。詩人一開始即以海上仙山之一的瀛洲形容其“景趣之幽”,接著又將群峰比作“環(huán)翠”之“青髻”,將“魚沼飛梁”十字形橋分而又合的晉水比作碧玉清流。然后詩人又發(fā)揮想象:晉水從洞中流出,水霧蒙蒙如神龍騰霧而起;水中的荷葉上露珠滾動,如仙女的步伐在其上弄珠而游(按:曹植《洛神賦》有“凌波微步”句)最后詩人把晉祠水竟當作靈泉,愿擷一掬散作甘霖灑遍九州,這既是對晉水、晉陽的無限贊美,同時也是這位偉人恢宏胸襟和遠大抱負的形象顯現(xiàn),他不但要為治內(nèi)的山西人民造福,而且要給九州百姓帶來恩惠。由此可見,后來他在“土木之變”中能挽救國家于危亡,爾后又視死如歸于沉冤則不是偶然的了!

  于謙死后不到100年,中華歷史上又出現(xiàn)了一位反封建禮教的先驅(qū)思想家李贄。他號卓吾,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曾任南京刑部主事,后寓居湖北黃安、麻城著書講學(xué),非孔反儒,抨擊道學(xué),因此屢遭迫害,最后被捕入獄,并死在獄中。著有《藏書》、《焚書》、《續(xù)藏書》、《續(xù)焚書》等。他曾北游山西大同一帶,也來過太原,留有《晉陽懷古》七絕一首。

       水決汾河趙已分,孟談潛出間三軍。
       如何智伯破亡后,高赫無功猶首論?

  這是一首詠史詩,借古人情事以抒內(nèi)心的塊壘和現(xiàn)實的不平。春秋戰(zhàn)國之際,晉國有趙、魏、韓、智四卿,其中智伯最強,權(quán)尊勢重,有代晉之志。他脅迫魏、韓一起攻趙于晉陽。久圍不下,乃決汾水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家臣張孟談縋城而下,潛入韓營,以利害說服韓、魏,最后決堤泄水反灌智伯之寨滅掉了智伯,趙襄子獲勝。然而在論功行賞時,張孟談卻被置之于外,并無功績的高赫卻名列第一,說他在危困中舉動敬謹,不失君臣之禮,“功在一時,禮垂萬世,應(yīng)受上賞”。李贄通過這首詩抨擊了封建專制社會歷來的不平:無功者受賞,有功者遭棄,這對當時腐朽的晚明統(tǒng)治者也是一聲強烈的抗議和質(zhì)問!

  晉陽大地,人杰地靈,人文薈萃,功高德望才卓學(xué)富之先賢來此訪謁者、治政者所留之詩篇數(shù)不勝數(shù),特出者亦如山珍海珠,上述幾篇僅為鳳麟之一羽一毛,如能從其和拙釋中約略窺我太原古城滄桑變遷雄麗之一斑,吾愿足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