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廣東東莞有位士人陳恭的父親死于國難,他也不愿與清朝統(tǒng)治者合作,不愿再考取功名,帶著一條狗到了山中隱居。 這只母狗全身皆白,尾巴是紅色的,四只腳是黑的,非常好看。 陳恭隱居后,因?qū)γ鞒碌膽涯疃?jīng)常喝酒麻醉自己,不和當(dāng)時(shí)的人交往。但這只狗卻卻一直跟隨著他,從來沒有離開過。 每次出行的時(shí)候狗都先走幾百步,就像向?qū)б粯印H绻龅讲蚶腔⒈土⒖谭祷?,咬著陳恭的衣角,拉著他返回,陳恭便馬上明白原因了。狗則又走在后面,離他僅幾十步遠(yuǎn),大聲叫著,像在護(hù)衛(wèi)他一樣。 到了晚上狗則在住所前后巡邏叫喚,整夜都不休息。過了幾年,狗又生下五只母狗,稍稍長大后,陳恭便把它們送給周圍的鄰居,守門看戶的工作做得很好。 剛滿一年,母狗便到各家去看自己的孩子,和它們耍了一周,像在訓(xùn)練一樣。有吃的時(shí)候,小狗都是先讓母狗吃。 小狗長大后,母狗就不前去看它們了,但狗狗們還是每天早上都去陳恭家探望母狗。 再過了些年,母狗得了癬疥,瘦得都要死了,狗狗們便每天都來,爭著舔母狗的癬疥,后來竟把病舔沒了。 經(jīng)常元旦的時(shí)候,幾條狗都要前來繞著母狗轉(zhuǎn)圈搖尾,好像在為狗媽媽賀歲一樣。 后來母狗死了,五條狗都哀嚎不止,陳恭可憐母狗,便把它埋到了后山。這幾條狗竟然每天早上齊往埋葬處痛哭,過了很多年都是這樣。 后記 清朝張潮編的《虞初新志》里面,關(guān)于此類的明朝故事相當(dāng)多。 其一,什么是孝,看了這個(gè)故事如果再以穿飽穿暖來定義孝順,那肯定是不行的。幾條狗都能做到的,為什么有的人做不到? 作者說明朝時(shí)就這樣了,“世之人不若者眾矣?!?/p> 其二,有這么孝順的狗,過客君認(rèn)為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隱晦的東西在清朝的文字獄前能隨意表達(dá)嗎? 小狗們對母狗的孝順正像陳恭不事清朝,心向明朝的行為,鞭笞了如明朝后期士人錢謙益之類的無恥文人。 換句話說,孝有小孝,也有大孝。 大孝就是國破家亡之際,如明朝陳恭、南宋文天祥、南明史可法之類的愛國義舉,像兒子那樣對祖國母親的熱愛。 恐怕這才是清朝讀書人想在此文反映的,心系明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