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克里米亞入俄血淚史

 cat1208 2016-10-02

克里米亞半島位于黑海北岸,烏克蘭最南端,雖只有2.7萬平方公里,但別小看它對近現(xiàn)代世界的影響。


文 | 段宇宏


著名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在近現(xiàn)代軍事史上有里程碑性質(zhì),很多新式武器和技術被運用于戰(zhàn)場,俄國慘敗之后,最終促使沙皇下定決心廢除農(nóng)奴制,推動社會和軍事變革。



▍克里米亞戰(zhàn)爭是 1853 年至 1856 年間在歐洲爆發(fā)的一場戰(zhàn)爭,作戰(zhàn)的一方是俄羅斯帝國,另一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大英帝國和撒丁王國。是世界戰(zhàn)爭史中「第一次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它從軍事上和政治上深刻改變了歐洲列強之間的地位和關系。


雅爾塔地處克里米亞南端。決定戰(zhàn)后全球政治秩序的——雅爾塔體系就來自于曾在這里召開的雅爾塔會議,二戰(zhàn)后東西方十幾億人口,幾十個國家的命運(包括中國在內(nèi)),全源于此次會議及其「雅爾塔密約」。


1954 年,為了紀念「俄羅斯與烏克蘭合并」的《佩列亞斯拉夫協(xié)議》簽訂 300 周年,在赫魯曉夫推動下,蘇共中央主席團做出一個決議,將克里米亞的管轄權劃歸烏克蘭。蘇聯(lián)解體時,克里米亞隨著烏克蘭一道獨立,成為烏克蘭俄裔最多的地區(qū),當時占人口比重約 58% 。



烏克蘭版圖中克里米亞的位置


1991 年 12 月 1 日烏克蘭全民公投表決前途時,支持獨立方得票率 90% ,西部97%,東部88%,最低的克里米亞其實也有 54% 。


不過克里米亞俄裔「脫烏入俄」的分離主義傾向始終明顯,在時事刺激下會不定期地起落。 1992 年,烏克蘭獨立后五個月,克里米亞議會一度宣布獨立,但被基輔當局強壓下去,最終克里米亞獲得了更多自治權,成為烏克蘭唯一的自治共和國。


此后的十年中,認同烏克蘭是自己祖國的克里米亞人越來越多,這個比例從 32% 一路升到 71.3% ,但 2014 年初烏克蘭危機暴發(fā)后,克里米亞韃靼族與俄羅斯族開始就克里米亞前途問題爭吵不斷,甚至大打出手。



2013年底,時任烏克蘭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lián)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mào)易協(xié)議,這個決定導致烏克蘭親歐派在基輔展開反政府示威,之后蔓延至全國,直至次年2月國會投票通過解除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職務后才結束。


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的確有一番曲折的分分合合。


公元 9 世紀,以烏克蘭基輔為中心形成了封建王公聯(lián)合體——基輔羅斯,這是今天東斯拉夫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民族和國家的發(fā)源地。


1240 年,成吉思汗的長子次孫拔都率蒙古軍隊西征,攻陷基輔后,延續(xù)近四百年的基輔羅斯滅亡。拔都折回南俄草原建立了金帳汗國,開啟羅斯諸邦的蒙古統(tǒng)治時代,克里米亞也被納入金帳汗國版圖。



蒙古四大汗國


克里米亞在 13 世紀前的 2000 多年,先后生活過凱爾特人、斯基臺人、希臘人、哥特人、匈奴人和拜占庭人,可說是個民族交匯和流動的大平臺。金帳汗國統(tǒng)治階層為蒙古人,但治下的大部分軍民其實是突厥人的韃靼部族,他們隨蒙西征逐漸移民至克里米亞,成為當?shù)氐闹魅恕?/span>


15 世紀中期金帳汗衰弱后,先后從其領地分裂出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金帳汗國拒絕承認克里米亞汗國,克里米亞只得與外部強國合縱連橫以求存,先后跟立陶宛和莫斯科公國結盟,在 1478 年它最終選擇成為奧斯曼帝國的的藩屬國。


直到沙皇統(tǒng)治這里之前,奧斯曼帝國對克里米亞汗國影響深遠,畢竟都是「突厥人」,有著相近的文化和習俗。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版圖


1502年,克里米亞汗國攻克金帳汗國首都薩萊,徹底滅亡金帳汗國??死锩讈喓故冀K以金帳汗國繼承者自居,力圖統(tǒng)一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但它沒想到,金帳汗國的滅亡導致莫斯科公國在失去有力牽制后日益強大,最終把擴張矛頭指向自己。


首任俄羅斯沙皇——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先后吞并了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使克里米亞汗國「重歸統(tǒng)一,再現(xiàn)榮光」的美夢破碎,它從此拉開與莫斯科長期爭戰(zhàn)的序幕。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維奇(Ivan IV Vasilyevich),俄羅斯的開創(chuàng)者。留里克王朝君主,俄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其政治手腕頗為冷酷殘忍,連親生兒子也無法幸免,故人稱「伊凡雷帝」。


作為奧斯曼帝國的橋頭堡,克里米亞汗國強盛之時,韃靼騎兵西擊波蘭,東征莫斯科,經(jīng)常深入烏克蘭和俄羅斯地區(qū)擄掠人口為奴。汗國也常派兵進入南俄草原「減丁」,以阻止斯拉夫人來此定居。


與俄羅斯多年博弈中, 1571 年征討莫斯科可說是克里米亞汗國最風光的戰(zhàn)爭。


在波蘭–立陶宛聯(lián)合王國國王齊格蒙特二世唆使下,克里米亞的德夫列特一世大汗發(fā)兵進擊莫斯科,伊凡四世倉皇出逃,差點成為俘虜。俄羅斯在戰(zhàn)爭中喪生近 10 萬人,莫斯科河漂滿了尸體,韃靼軍隊還掠走 15 萬人為奴,一把火燒了莫斯科。



被圍攻前夕的莫斯科戍邊士兵


德夫列特大汗要求伊凡四世削去「沙皇」稱號,允許喀山和阿斯特拉罕復國,伊凡四世答應削去帝號,同意阿斯特拉罕復國,但拒絕喀山復國要求。因為要求未得到滿足,第二年,德夫列特一世再度發(fā)兵 12 萬征討莫斯科。


但這一次俄羅斯貴族空前團結,一致對外,韃靼軍隊在莫洛季高地中了埋伏,遭受重創(chuàng),作為前鋒統(tǒng)帥的汗國王子陣亡,德夫列特大汗突出重圍逃回克里米亞。


17 世紀中期之前,克里米亞與俄國的博弈你來我往,未看出誰有明顯優(yōu)勢,雙方都會利用中東歐列國爭霸局面,通過外交的合縱連橫牽制對方。


在 1689 年彼得大帝登基前,俄羅斯雖然曾兩次派兵遠征克里米亞無功而返,但自此以后俄國效法西歐大力推行軍事和社會改革,逐漸成為東歐強國,加上人口與地盤的懸殊,雙方力量的天秤越來越偏向俄羅斯,差距日益拉大。



彼得一世(Peter I)為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的沙皇及皇帝。在微服游歷西歐各國后力行改革,促進俄羅斯現(xiàn)代化,定都圣彼得堡,人稱「彼得大帝」。


當俄羅斯的實力對克里米亞具備壓倒性優(yōu)勢時,吞下它的唯一的障礙其實是奧斯曼帝國,擊敗奧斯曼則克里米亞可以穩(wěn)入囊中。彼得大帝第一次出手就未選擇進攻克里米亞,而是采用打擊主干,削弱旁枝的戰(zhàn)略,先進擊奧斯曼帝國,此后歷代沙皇不斷發(fā)起「俄土戰(zhàn)爭」,步步進逼。


1762 年總理大臣伏隆佐夫向葉卡捷琳娜女沙皇上奏折道:「克里米亞半島是俄羅斯和土耳其的鑰匙,當它屬于土耳其時,對俄國是個威脅,當它屬于我們時,亞速海和黑海就是俄羅斯的?!箠W斯曼帝國在與歐洲列強的爭霸中已落于下風,吞吃克里米亞的時機已日顯成熟。



葉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俄羅斯帝國女皇,彼得一世的繼任者,其在位期間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國,故被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大帝」。


土耳其在 1774 年第五次俄土戰(zhàn)爭中敗北,當年七月,雙方簽署了《庫楚克開納吉和約》,其中有個條款即是:「克里米亞汗國必須脫立奧斯曼帝國獲得獨立」,另一個重要條款是「俄國商船可以在黑海自由航行和出入博斯普魯斯海峽」。


條約并未表示俄國有吞并克里米亞汗國的野心,不過一口吃不了大包子,這是為正式吞并做鋪墊。 1776 年,沙皇派蘇沃洛夫?qū)④娐时M入克里米亞,控制各要塞,第二年把受過西方教育,性格溫和的沙希恩·格來扶上汗位。



戰(zhàn)略要地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 strait)


沙希恩·格來其實并不想當傀儡,他有著一翻雄心壯志,試圖建設一個現(xiàn)代化的克里米亞汗國,著手了很多政治和經(jīng)濟改革,繼位前他還曾派使節(jié)到彼得堡抗議沙皇對當?shù)氐能娛陆庸堋?/span>


奧斯曼見勢不妙,在當?shù)刭Y助反俄反沙希恩·格來可汗的民眾暴動,局勢持續(xù)動蕩數(shù)年之后,葉卡捷琳娜認為直接統(tǒng)治克里米亞的時機已成熟,向末代君主沙希恩·格來施壓,迫其同意兩國合并。


1783 年葉卡捷琳娜發(fā)表宣言稱:「為永久消除俄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永久和平的動亂根源,朕決定,克里米亞半島置于俄羅斯管轄之下?!?/span>


自此,俄羅斯得到黑海北岸的廣闊土地和優(yōu)良港口,變成了「黑海沿岸國家」。



俄羅斯版圖擴張演變


沙俄吞并克里米亞之前,已有不少韃靼人移民至奧斯曼土耳其,沙皇統(tǒng)治時期,更多的韃靼人繼續(xù)逃往土耳其定居。一開始,沙皇的統(tǒng)治還算寬松,賦予了順從的韃靼貴族與俄羅斯貴族同等的特權,但后來逐漸沒收韃靼人土地,不斷地往克里米亞移民。


從 1783 年到 1902 年,流亡至土耳其或移民它國的韃靼人估計有 20 萬之眾,留在克里米亞的韃靼人變得日益貧窮。沙俄與蘇聯(lián)對克里米亞的統(tǒng)治,深刻改變了當?shù)氐娜丝诮Y構,雖然韃靼人生育率不低,但其人口在克里米亞卻增長極慢。


俄羅斯內(nèi)戰(zhàn)后,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導致的大饑荒肆虐整個俄羅斯,由于征糧過度,饑荒最嚴重的反而是烏克蘭等產(chǎn)糧區(qū)。饑荒先遍及整個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河流域,此后蔓延到了頓河流域以及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受災人數(shù)遠遠超過了 3000 萬,死亡人數(shù)估計過千萬。



烏克蘭大饑荒災民


1922 年 1 月,克里米亞的饑荒情況已相當恐怖,死亡人數(shù)逐月增長,到了最慘烈的時段, 4 月份當?shù)毓俜降慕y(tǒng)計是日均死亡 1500 人左右。韃靼人政治上處于弱勢,普遍比俄羅斯人更貧困,所以死亡率更高,很多村莊死亡人數(shù)過半。


到大饑荒結束的 1923 年,克里米亞人口從大約 72 萬人降到 57 萬 ,減少的15萬人中死于饑荒者至少 10 萬,其中 60% 是韃靼人。韃靼歷史學者阿蘭·費舍爾認為,從 1917 年到 1933 年,起碼 15 萬韃靼人非正常死亡或逃離家園。


這次大饑荒加上后來的一系列政策,導致整個高加索地區(qū)、波羅的海地區(qū)、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的各種民族,對蘇維埃充滿了仇恨。



烏克蘭危機中,示威者在基輔砸毀列寧像。


二戰(zhàn)期間,這些地區(qū)各民族夾道歡迎德軍,甚至參加德軍或組建游擊隊對蘇作戰(zhàn),各族的民族主義者也希望借助德國力量獲得「獨立」。二戰(zhàn)結束后,斯大林對這些民族實施了人類史上罕見的懲罰政策——「民族集體大流放」。


從 20 世紀 30 至 50 年代, 15 個民族大約 340 多萬人被集體流放,這當中就有克里米亞 19 萬韃靼人,他們被全體流放到烏茲別克斯坦。


由于饑餓、勞累與缺醫(yī)少藥,遷徙途中和定居之初,無數(shù)的老弱婦孺死亡。根據(jù)內(nèi)務人民委員部的檔案估計,從 1944 年到 1952 年,有 18.01% 的韃靼人非正常死亡,約合 3.4 萬人左右,活下來的人繼續(xù)過著「勞動改造」的生活。



蘇聯(lián)的古拉格勞改營


蘇共二十大以后,政治環(huán)境有所寬松,否認了斯大林的「民族集體流放」政策,這些民族包括克里米亞韃靼人在內(nèi),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返鄉(xiāng)斗爭」,不斷組織起來請愿,期間也有不少人因此被判刑。


因為克里米亞的戰(zhàn)略地位太重要,遲至 1967 年,在韃靼人堅持不懈的請愿和申訴之下,蘇聯(lián)當局才下達了對韃靼人的平反令,但是沒有解決返鄉(xiāng)問題??死锩讈喨说摹阜掂l(xiāng)斗爭」比其它民族更艱難,一直到 80 年代中期戈爾巴喬夫改革時,韃靼人才終于回到了故鄉(xiāng)。


克里米亞韃靼人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磨難,從當?shù)氐闹魅酥饾u變?yōu)樯贁?shù)民族,一度還從自己故鄉(xiāng)消失。現(xiàn)在,就算韃靼人不愿意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也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早已在自己故鄉(xiāng)成為異鄉(xiāng)人。



今天的韃靼人


編輯 | 史祥莆  美編 | 馬赫塞勒張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