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流云》丨作者:張志剛丨收藏:寧波綠野山莊 水旱盆景是將兩種不同的素材——樹木與石頭,經過穿插、拼合、組織于一盆中,相依造景,樹石交融,而表現出的水域與陸地結合,更加貼近自然,富于天趣野趣,飽含詩情畫意的一種“大景域”盆景表現形式。 水旱盆景創(chuàng)作的關鍵是情境的營造,塑造一個自然而富于情趣的生境是作品成功的關鍵。 現以“高天流云”的創(chuàng)作組合為例談談水旱盆景的制作流程。 作品選用的主材為5棵五針松(見下圖),它們鱗甲貫頂,已有20年左右盆齡,算是老樹。枝片豐茂,但造型平板機械,孤賞無意,只有拼合為林,將個體間的缺欠性相加變成群體的完整性,方有景可言。
組合前先對其一一審材,首先要從不同方向審視其總體形狀以及根、干、枝各個局部的結構,看清根部的結構和走向,然后確定樹木的正面及其“向背”走勢,后進行枝條的梳理修剪,去掉老針,疏掉過密的枝條,同時對根部也要作處理,去掉部分土壤,過長的根系及老根剪除。 水旱盆景水陸相連,用于連接構景的石料的選擇非常重要,它必須與要塑造的境域相適合,與合作的樹木相協(xié)調。在同一盆水旱盆景中,一般采用同一種石料,并力求達到在形狀、質地、皴紋、色澤等方面均協(xié)調統(tǒng)一,并且形態(tài)、質地和色澤都合乎立意。英德石色青紋細,形體自然多變,對于表現中遠景致理想,與松的格調也吻合,故選之。 石料在布局時,必須經過一定的加工 。石料的 加工方 法主要 有切截法、雕鑿法、打磨法、拼接法等,雕琢主要針對軟石,硬石一般不需要雕琢,通常采用切割機切截的辦法取其需要部位(見下圖)。有時可將一塊大石料分成數塊使用,同一石料分割,在紋理、色彩上更容易統(tǒng)一。用作坡岸和水中的點石要切平,使之與盆面結合平整、自然。用作旱地的點石通常不一定需要切截,但如果體量太大,也可切除不需要的部分。 ▲石料切割 五針松樹形瘦弱,冠幅小巧,適合單叢林布局,故選取了100cm×60cm的一個大理石淺盆。淺盆利于突出盆中的景物,特別是表現坡岸之美,使作品更富有畫意。 試作布局時,要先放主樹、然后放配樹,再放石頭布置坡岸、點綴擺件等。布局必須十分認真,常常要經過反復調整,對其中的某些材料,可能要作一些加工,以至更換,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水旱盆景布局形式有很多種,創(chuàng)作中要依材而定,方有針對性烘托主題。5棵樹的排布以聚為好,分則空曠單薄無深度,故在形式上采用水畔式。拼林時先立主樹,根據其勢及其他樹的大小、高低、粗細、奇正等關系安排賓樹、從樹,并處理好樹與樹之間的遠近、虛實、聚散等鄰里關系。5棵樹分主、客兩空間,主體為三,客體為二。主體密而挺拔,客體疏而舒展。因松樹孤高,拼合后林顯悠遠(見下圖),有氣沖霄漢之勢。
配置石頭時,先作坡岸,以分開水面與旱地,然后作旱地點石,最后再作水面點石。 石頭的布設不僅要有主次、大小、遠近、高低之別,還需注意透視處理,更主要的是氣脈的貫通和及韻律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是獨立而成的,是與地形、樹林交織在一起而變的。 水里的點石和陸地部分的點石也非常重要,它不僅是藝術處理的需要,更是畫面生境美的體現,三位一體,方顯自然生動。旱地點石有時還可以彌補某些樹木的根部缺陷,要做到與坡岸相呼應,與樹木相襯托,與土面結合自然;水面點石可使得水面增加變化,要注意大小相間,聚散得當(見以下4圖)。 ▲確定主石。選一寬闊的平臺放于斜干松樹的下方,增加其穩(wěn)定感。石頭上實下虛承接水陸的過渡,自然靈動。 ▲安排陸地點石。豐富地形變化和分割松樹間的空間關系。 ▲近景水岸的連接。要考慮到駁岸的起伏及水岸線的迂回曲折。 ▲遠景及礁石的點綴。遠處的石頭要圓潤起伏,寓意遠山。 在布局確定以后,接著可膠合石頭,即用水泥將作坡岸的石塊及水中的點石固定在盆中。 ▲將松樹移掉后的駁岸。清理前將水岸線及各石頭銜接位置做好標注。 ▲水岸線兩側的泥土污跡清理干凈準備石頭的膠合固定。 ▲石頭底部涂抹水泥要均勻飽滿,防止將來水分滲透。 ▲石頭的膠合由主石開始,向兩側拓展。 ▲黏接后用油畫筆將外露的水泥清潔干凈。 ▲膠合好后的駁岸正面。 ▲駁岸的背面。用水泥將石頭之間的縫隙密實。 ▲駁岸俯視圖。可看出石頭有輕重急緩,水岸迂回曲折。 在石頭膠合完畢(最好是水泥凝固好后),便可將樹木恢復栽植,并在旱地部分繼續(xù)填土,使坡岸石與土面渾然一體,并通過堆土和點石做出有起有伏的地形。點石下部不可懸出土面,應埋在土中,做到“有根”(見以下3圖)。 ▲樹木恢復并栽種。根據布局時順序,先主后客,先主后從。 ▲添置從樹。 ▲恢復陸地部分點石。 適當添加一些蒲草或小植物對于野趣的烘托和畫面的豐富會更具有意義。青苔的鋪種需自然交錯,小縫對接到位,切忌不可上下重疊(見下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