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女真族首領(lǐng),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告七大恨而反明。1616年,建國號為金,即汗位,自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史稱后金。努爾哈赤逝后,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繼承汗位,年號崇德。1636年,皇太極在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年號為天聰,追尊努爾哈赤為太祖,確定滿族為族名。1644年,清帝福臨與寡母孝莊皇太后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扶助下,入山海關(guān),定鼎中原,清朝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政權(quán)。滿清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共計十二個皇帝,為什么被人稱為滿清十三皇朝呢?原來,滿清雖然是十二帝,但卻出現(xiàn)了十三個年號,因此,人們通俗地將清朝稱為滿清十三皇朝。雖然的咸豐皇帝去世后,新帝繼位時還曾用過一個“祺祥”的年號。但是不久兩宮皇太后與恭親王奕?發(fā)動辛酉政變,消滅了咸豐帝任命的肅順等贊襄政務(wù)八大臣,兩宮垂簾聽政,隨即廢除“祺祥”的年號,改年號同治,因此,“祺祥”之年號被忽略不計了。 下面是滿清十二帝的基本情況: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國號金,年號天命,葬福陵。廟號太祖,謚號承天廣運圣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yè)高皇帝,簡稱武皇帝。 愛新覺羅·皇太極,即位時改年號天聰,后又改國號為清并改年號崇德,葬昭陵。廟號太宗,謚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簡稱文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葬孝陵。廟號世祖,謚號體天隆運定統(tǒng)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簡稱章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葬景陵。廟號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簡稱仁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葬泰陵。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簡稱憲皇帝。 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乾隆,葬裕陵。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簡稱純皇帝。退位后還當了三年太上皇。 愛新覺羅·颙琰,年號嘉慶,葬昌陵。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jīng)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实郏喎Q?;实?。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葬慕陵。廟號宣宗,謚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簡稱成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葬定陵。廟號文宗,謚號協(xié)天翊運執(zhí)中垂謨懋德振武圣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簡稱顯皇帝。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葬惠陵。廟號穆宗,謚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簡稱毅皇帝。 愛新覺羅·載湉(載淳之堂弟,道光皇帝之七子、咸豐帝之弟醇親王奕譞之子,有清一代唯一的兄終弟及),年號光緒,葬崇陵。廟號德宗,謚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jīng)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簡稱景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載湉之弟載灃之子,因同治、光緒均無子,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tǒng),嗣穆宗,兼承德宗之祧),年號宣統(tǒng),1912年宣布退位。后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出任滿洲國執(zhí)政,后稱皇帝,年號康德,所以又稱“康德皇帝”。因為溥儀是清朝最后一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皇帝,所以有人稱其為清廢帝,或尊稱為清遜帝。但是,溥儀畢竟是末代皇帝,當過三年的清朝真正的皇帝,所以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灣的后裔曾于1967年給溥儀上廟號、謚號,廟號憲宗、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tǒng)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簡稱襄皇帝。后又重新給溥儀上廟號、謚號,廟號恭宗,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tǒng)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簡稱愍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為獻陵。 滿清于1644年以孤兒(福臨)寡母(生母、孝莊皇太后)在(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的扶助下入關(guān)定鼎,于1912年又以孤兒(溥儀)寡母(嫡母,非生母、隆裕皇太后)在攝政王載灃的“扶助”下退位。冥冥中體現(xiàn)了歷史的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