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來歷:該縣的設(shè)置形成是依《詩經(jīng)》典著“南有嘉魚”、縣域長江有“魚岳山”及城區(qū)內(nèi)盛產(chǎn)“子午魚”而綜合命名。 秦漢時(公元前202—221年)地域?qū)偕酬栔?,洲在長江懷抱之中。在長江南岸的現(xiàn)嘉魚縣洲頭有座沙陽山(俗稱龍?zhí)渡?,又名文廟山),在沙陽山之陽的麒麟山上,官府在此建了座兩層的房屋,時稱“沙陽堡”。三國黃武二年(223年)孫權(quán)在蒲圻湖(今西梁湖)競江口首置蒲圻縣,屬之;所以,我國最早的地理典藉,宋﹒盛弘之《荊江記﹒江水》載曰:“蒲圻縣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span> 指的就是從競江口至赤壁山古長江沿線。晉滅吳(280年),武帝析沙羨縣以西,蒲圻縣以北,現(xiàn)長江兩岸沿途,設(shè)置“沙陽縣”,始為嘉魚縣的前身。隨開皇九年(589年)沙陽縣并入蒲圻縣,三年后(592年)蒲圻縣從競江口遷至白云山北麓。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蒲圻縣從原沙陽縣境內(nèi)遷走,朝庭以縣治西北有魚岳山,又盛產(chǎn)“嘉魚”(子午魚),因取《詩經(jīng)·小雅·南有嘉魚》之義,重置縣治,并命名為“嘉魚縣”??h治所命名為“沙陽鎮(zhèn)”。清光緒年間(1908年)改名為“魚岳鎮(zhèn)”至今。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趙樸初曾考察嘉魚縣時,欣然揮墨題詞“南有嘉魚” 四個大字匾,現(xiàn)嵌刻在嘉魚縣的城標上。 地名含義:“嘉魚”指《詩經(jīng)·小雅·南有嘉魚》、縣域西南有“魚岳山”及城區(qū)內(nèi)盛產(chǎn)“子午魚”之義;“縣”指自然區(qū)域內(nèi)國家行政機構(gòu)組織單位。 縣域古今都為“水鄉(xiāng)嘉魚”,長江湖泊星羅密布,境內(nèi)水系發(fā)達。相傳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白湖邊有一人家房屋突然沉入湖底,沉房的地方后來出現(xiàn)一種魚,此魚一般在子時和午時才出現(xiàn),史記上叫“出窩”。該魚身長尺余,比鳊魚窄,鱗片細,喜歡跳躍,肉嫩味美,當時人們對這種魚(今稱白鰱)還不熟悉和了解,所以,就稱為“子午魚”。子午魚性急躁,受驚后喜善跳躍。唐明皇從杭州南游至長江沙陽洲的港門口時,此魚從江中跳躍到了御船上,隨從拾起后,經(jīng)過廚師的烹調(diào),唐明皇吃到此魚倍加贊美,并問其名,隨從者都不知,皇帝借酒助興說;《詩經(jīng)﹒小雅﹒南有嘉魚》 ,就叫 “嘉魚”吧!并把子午魚納入皇室供品,年年進貢。后南唐中主李璟自封為李隆基的子孫,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以唐明皇所賜封的魚名,置“嘉魚縣”名。 歷史沿革:縣域泛稱沙陽洲,縣城古名沙陽堡,晉置沙陽縣,南唐命名嘉魚縣至今。 夏、商、周屬荊州,春秋戰(zhàn)國屬楚,秦屬南郡。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沙羨縣,屬之。三國屬孫權(quán)東吳,黃武二年(223年)置蒲圻縣于蒲圻湖(今西梁湖)競江口,屬之。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析沙羨縣西,蒲圻縣以北,就原沙陽堡設(shè)置沙陽縣,屬武昌郡。太元三年(378年)置汝南縣,咸安地域從沙陽縣劃屬汝南縣。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沙陽改屬巴陵郡,孝建元年(454年)改屬江夏郡。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年)遷江夏郡于沙陽縣治,省縣入郡;永泰元年(498年)至中興二年(502年)為沙陽男國(龍驤將軍胡松封地)。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年)廢郡,置為沙洲,為洲治。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廢洲置郡,改沙洲為江夏郡,遷設(shè)于汝南(今武漢市江夏區(qū)金口),沙洲洲治復置為沙陽縣,改屬上雋郡。隋開皇九年(589年)省沙陽縣入蒲圻,以沙陽縣地置為鲇瀆鎮(zhèn);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鎮(zhèn)為場(市),保大十一年(953年)升場為縣,命名為嘉魚縣,屬鄂州。元屬武昌路,明屬武昌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為沙陽王國(朱元璋曾孫順王音埑嫡五子沙陽王膺铇、繼襲沙陽王彥濎封地)。清屬武昌府,民國二年(1913年)屬江漢道,民國五年(1916年)撤銷江漢道后直屬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qū)。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日軍侵占縣城,縣國民政府遷離西梁湖,輾轉(zhuǎn)于王家莊及萬復鄉(xiāng)等地。民國三十年,(1941年)劃全縣為4鎮(zhèn)15鄉(xiāng),沿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942年汪偽政府成立,劃全縣為五區(qū),轄5鎮(zhèn)、21鄉(xiāng)。1945年9月日本投降,縣國民政府遷返縣城,10月,劃全縣為5鄉(xiāng)、5鎮(zhèn)。嘉魚解放,屬沔陽專區(qū)。1951年6月,調(diào)整政區(qū),建為7區(qū)2鎮(zhèn)。1951年7月改屬大冶專區(qū)。1951年10月,土改結(jié)束,全縣區(qū)下建81鄉(xiāng)。1952年6月改屬孝感專區(qū)。1953年9月,調(diào)整為4區(qū)、2鎮(zhèn)。1956年元月,鄉(xiāng)并為19個。1958年9月,撤區(qū)鎮(zhèn)鄉(xiāng),建制5個人民公社,下轄20個管理區(qū)。1959年12月撤銷孝感專區(qū)后屬武漢市;1960年4月合于武昌縣,屬武漢市;1961年6月恢復孝感專區(qū),屬之;1961年11月復置嘉魚縣,下轄4區(qū)、2鎮(zhèn)、19個人民公社。1965年6月建設(shè)咸寧地區(qū),屬之。1971年3月,撤區(qū)并社,鎮(zhèn)仍前,全縣合為10個人民公社。1975年12月,武昌縣的范湖公社、金水閘鎮(zhèn)劃屬嘉魚,1976年4月復歸武昌(江夏)。1984年2月,設(shè)區(qū)建鄉(xiāng),全縣設(shè)為4鎮(zhèn)、5區(qū)、22鄉(xiāng)(鎮(zhèn))。1987年9月,撤區(qū)建鎮(zhèn)鄉(xiāng),全縣設(shè)為10鎮(zhèn)5鄉(xiāng)。1998年12月,隨咸寧地區(qū)改稱咸寧市而隸屬咸寧市。2001年3月,全縣并為8鎮(zhèn)至今。 自西晉太元三年(378)咸安區(qū)地屬汝南縣后,沙陽縣域轄有豐義、懷仁、廣賢三鄉(xiāng),22里,地域跨長江兩岸。江北上段,瀕江一線,上起界牌,臨監(jiān)利縣界,下至熊家窯,臨今洪湖市新堤界;下段上起橫堤頭,下至新灘河,北抵沔陽老堤。江南,上起今湖南臨湘市之新洲垴,下至今武漢市江夏區(qū)之陶家墩,東至咸安區(qū)之甘棠閣,南至今赤壁市之洪水鋪,西南抵赤壁市之新店界,舊計總面積1732平方千米。近兩千年來,縣域經(jīng)多次調(diào)整,特別是解放后幾次調(diào)整規(guī)模較大,1949年9月,江北上起界牌,下至熊家窯劃屬沔陽新螺區(qū)。1950年7月,江南太平口以清江為界,上至新洲垴一帶劃屬湖南臨湘縣;赤壁抵新店界一帶的赤壁、六合、九豪、滄湖等地劃屬蒲圻縣。1951年6月建立洪湖縣,嘉魚縣江北地全部劃屬之。以后,與相鄰的武昌縣、咸寧縣、蒲圻縣都有過幾次邊界調(diào)整,轄地有進有出,至1976年4月才穩(wěn)定下來,縣域總面積舊計為868平方千米,僅為建縣時的一半。1982年核定為1017.31平方千米,1993年核準為1018.42平方千米。 地理實體描述:嘉魚縣位于湖北省東南部,咸寧市西北部,長江中游南岸,是盛弘之《荊江記》“百里赤壁”的主戰(zhàn)場。東鄰武漢市江夏區(qū),南接咸安區(qū),西至赤壁市,北與洪湖市及武漢市漢南區(qū)隔江相望,東北與武漢市江夏區(qū)相連。地跨東經(jīng)113°40′~114°12′,北緯29°48′~30°17′??h城魚岳鎮(zhèn),東北離省城武漢市武昌區(qū)圖徑,公路,長江水路;東南離咸寧市政府所在地溫泉鎮(zhèn)圖徑,公路。轄區(qū)東西最大距離,南北弧線距離,直線距離??偯娣e1018.42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801.82平方千米,占78.7%;水域面積216.6平方千米,占21.3%???cè)丝?/span>36.5萬人,以漢族為主,僅有回族、土家族、滿族、壯族、苗族等16個少數(shù)民族共248人。縣政府駐地魚岳鎮(zhèn)9.91萬人。近幾年來,先后被國家和省授予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wèi)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平安建設(shè)先進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食品安全示范縣、湖北省蔬菜大縣、產(chǎn)糧大縣、水產(chǎn)大縣、最佳金融信用縣等榮譽稱號。具有“黃金之都”、“蔬菜之鄉(xiāng)”、“蓮藕之鄉(xiāng)”、“水產(chǎn)之鄉(xiāng)”、“螃蟹之鄉(xiāng)”等美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