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期感冒的中醫(yī)診治,跟其他感冒的中醫(yī)診治有很大不同,如果按一般的感冒辯證用藥,可能會傷身體,而且療效不好。卻很少見到有書較系統(tǒng)論述,新浪網這論述感覺不錯,就跟大家分享。
月經前后諸證是指每于行經前后或行經期間,周期性的出現(xiàn)明顯不適的全身或局部癥狀者,以經前2-7天和經期多見,古代醫(yī)籍根據不同的主證,分別稱之為“經行乳房脹痛”、“經行頭痛”、“經行泄瀉”、“經行發(fā)熱”、“經行吐衄”等西醫(yī)所稱的“經前期綜合征”可參考本病辯證論治。
經行感冒是指每值經行前后或正值經期,出現(xiàn)感冒的癥狀,經后逐漸緩解者,稱為“經行感冒”。本病以感受風邪為主,夾寒則為風寒,夾熱則為風熱。多由素體氣虛,衛(wèi)陽不固,經行陰血下注于胞宮,體虛益甚,此時血室正開,腠理疏松,衛(wèi)氣不固,風邪乘虛侵襲;或素有伏邪,隨月經月經周期反復乘虛而發(fā)。經后因氣血漸復,則邪去表解而緩解。
本病以本虛為主,發(fā)病有風寒、風熱、邪入少陽之不同,故經行發(fā)病期間,治療應施以辛溫、辛涼解表之劑,但還須兼顧經行血虛、衛(wèi)氣不固的特點,平時宜和血益氣,固衛(wèi)祛邪。
風寒證
證候:每至經行期間,發(fā)熱,惡寒,無汗,鼻塞流涕,咽喉癢痛,咳嗽痰稀,頭痛身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經血凈后,諸癥漸愈。
治法:解表散寒,和血調經。
方藥:荊穗四物湯加減。
常用藥:荊芥辛溫解表,白芍、熟地、當歸、川芎養(yǎng)血和血、調經。
風熱證
證候:每至經行期間,發(fā)熱身痛,微惡風,頭痛汗出,鼻塞咳嗽,痰稠,口渴欲引;舌紅,苔黃,脈浮數(shù)。
治法:疏風清熱,和血調經。
方藥:桑菊飲加當歸、川芎。
常用藥:桑葉、菊花、連翹、薄荷辛涼解表,桔梗、杏仁宣肺止咳,蘆根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諸藥。
邪入少陽證
證候:每于經期出現(xiàn)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心煩欲嘔,頭暈目眩,默默不欲飲食;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shù)。
治法:和解表里。
方藥:小柴胡湯加減。
常用藥:柴胡、黃芩清熱解表,人參、半夏、甘草益氣和胃,生姜,大棗調和營衛(wèi)。
來源:新浪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