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熱愛《國寶檔案》的小伙伴“凡事如意”(網(wǎng)名)提供。謝謝“凡事如意”同學的精彩文章!同時我們也希望喜歡《國寶檔案》的小伙伴們提供更多這樣具有地域文化氣息的素材,可以先在我們公眾號文章下面留言。如果我們覺得可以,小編會跟您取得聯(lián)系。一經(jīng)采用,我們會有神秘小禮品哦! (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蘇州話里的“頭” 在蘇州話里,帶“頭”字的詞語,出現(xiàn)頻率相當高。先聽一段蘇州評彈《大腳皇后》的片段: “倷個人講閑話囊,只看自家鼻頭,勿軋別人個苗頭。老話說煞弗錯,做事體么要軋苗頭,聽閑話么要聽音頭,小菜要吃鮮頭,吃面要吃澆頭,衣裳要著領頭,褲子要著縫頭,皮鞋要著光頭,麻將要糊杠頭,聽書要聽噱頭——啊對?!?/span> 后綴一連串的“頭”字,在搞笑中突顯了蘇州話的風情特色。確實,蘇州人口語中的“頭”字,仿佛妙語連珠般會不斷出現(xiàn),隨口就來。比如:小商小販擺“攤頭”,樹蔭屋檐有“陰頭”,領導干部稱“頭頭”,機靈圓滑叫“滑頭”等等。依稀記得兒時,聽到過一段順口溜: “ 蘇州早浪頭,有個老老頭,既是大塊頭,又是書蠹頭。雖然有點困夢頭,還是不忘翻行頭,梳梳光郎頭,拿起破籃頭,攙好仔個毛丫頭,菜場浪去買肉骨頭,還塌仔一個便宜頭。轉去來到灶屋頭,燒咯辰光劈去一層沫沫頭——到仔中浪頭,一桌菜有吃頭,老酒搭搭吃昏頭,拖仔一雙鞋皮頭,講起閑話嘸青頭,甚至還要作骨頭來扳叉頭——到仔夜快頭,老老頭非但講斤頭,還要出花頭來擺噱頭,加上一點強橫頭。老太婆,忍無可忍操起鞋皮頭,劈頭大罵老壽頭。老老頭只好吃排頭,汗嗒嗒變成蒸籠頭。老老頭其實是個老實頭,本來只想出風頭,最后還是觸霉頭;被勒老太婆收骨頭……” 在元、明時期,蘇州的馮夢龍就編過吳歌,其中有歌曰:“梔子開花六瓣頭,情哥約我黃昏頭。日長遙遙難得過,雙手扳窗看日頭。”都是后綴以“頭”字的。 “頭”字原意,應是表示腦袋或頂端、末梢部分,譬如“手指頭”就專指手指最上端一節(jié),“枸杞頭”就是指枸杞的嫩葉。但隨著“頭”字在蘇州方言中的運用,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了。如上述《大腳皇后》片段中,除鼻頭有“頭”之原意外,其余的運用含義都各不相同了。 由于使用太廣泛、門類太繁復,這里只能簡要分類,舉例如下:蘇州話后綴“頭”字,不少是作為方位詞使的,它往往代表著時辰、里外、方位指示等。比如晚上叫“夜頭”,開始時叫“開頭”,去年辰光叫“舊年頭”,以前辰光叫“老法頭”;普通話里的“面”(如上面、外面等),在蘇州話里就是“上頭、外頭”;普通話里的“里”(如黃昏里、角落里、夏天里),蘇州話里就是“黃昏頭、角落頭、熱天頭”。 “頭”作為名詞和動詞使用,也占有很大比例。譬如:被子叫“被頭”,手帕叫“絹頭”,錘子叫“榔頭”,膝蓋叫“腳饅頭”,公交站叫“站頭”,衣服領子叫“領頭”,不滿周歲的孩子叫“小毛頭”,細梗小棒叫“棒梗頭”,腦袋叫“骷浪頭”,剃光頭發(fā)的是“光浪頭”。有趣的是,有些東西不用“頭”字就已經(jīng)完整,蘇州人偏偏還要加個“頭”字,譬如芋艿叫“芋艿頭”,菜干叫“菜干頭”,橋堍叫“橋堍頭”,屋脊叫“屋脊頭”,還有“阿二頭、阿三頭……”而小的球形物體,蘇州人竟然地形容成“滴粒頭”。 蘇州小吃 用作動詞的字眼有:值得一看叫“有看頭”,不值得干的事叫“嘸做頭”,討價還價叫“講斤頭”,虛張聲勢叫“摜榔頭”,顯耀自己叫“出風頭”,故弄玄虛叫“擺噱頭”,亂搞關系叫“軋姘頭”,提都不愿提的事情叫“嘸講頭”。形容詞就相對多一點(由于篇幅有限,不一一細解了):運氣不好叫“觸霉頭”,受到挫折叫“吃軋頭”,縮頭縮腦叫“烏龜頭”,搬弄是非叫“嚼舌頭”,察言觀色叫“軋苗頭”,鬼點子多叫“有花頭”,讀呆書生叫“書蠹頭”,銷聲匿跡叫“避風頭”,有錢擺闊叫“摜派頭”,濫竽充數(shù)叫“掛名頭”,花言巧語叫“?;^”,虛張聲勢叫“野人頭”,闖蕩江湖叫“跑碼頭”,故意搭腔叫“搭訕頭”,工作保障叫“飯碗頭”,躲避矛盾是“避風頭”,裝樣騙人是“假花頭”,依賴別人是“照牌頭”。 除此之外,蘇州還有“骨頭”系列:“賊骨頭”指偷盜之人,“懶骨頭”指好逸惡勞,“輕骨頭”指輕浮風騷,“賤骨頭”指不知羞恥,“收骨頭”指嚴加管束,“作骨頭”指鬧得不可開交,而“額骨頭”除了指額頭之外,還有運氣之意,“額骨頭高”就是指運氣好。 好了,說了這么多,如果想感受一下,那就到蘇州走一趟吧!
|
|